练功中出现“横气填胸”怎么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胸感觉透不过气 练功中出现“横气填胸”怎么办

练功中出现“横气填胸”怎么办

2023-03-22 22: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三,双胯必须松开,裆已圆,松胯哪怕只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产生。松胯到底标准如何?感觉如何?胯已松了的标准是: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轻灵;立身中正,上盘灵活,下盘稳固。其感觉是: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以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通过静练和慢练,细心悟会找感觉。

第四,内气产生的方法有两种,每种都有几个步骤。主要是采用静态,再做动态,从静态中悟气感的出现和变化,在动态中悟气的走化。每种方法中的步骤,应一步一步地去练,练好一步再练下一步。千万不要将所有步骤一遍练下来,又再去练一遍,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打好每一步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练,之后可上下二步联起来练,直至全部步骤串起来练,就不易过早地产生横气, 当人的体能满足了气行的要求后, 气就会顺畅了.

第五, 丹田呼吸过程中, 看似一呼一吸, 十分简单. 初练的人, 在这一呼一吸时就存在着操作上的误区, 往往吸时用劲, 时间长, 气感明显, 而当呼吸时就不用劲, 时间又短, 无气感. 这就形成吸多呼少, 光吸不呼, 气自然填胸, 难以消除. 因此, 练气时, 应该做到吸气时不用劲, 时间短而快, 有气感即可; 呼气时就用劲, 时间长而慢, 使废气呼出,元气往丹田输送,炼化精气。只有正确地掌握了丹田呼吸的方法之后,吸气量与呼气量才能调理平衡而感到舒畅。

第六,内气产生精化部位在丹田,内气的高压区也在丹田。如何拿住丹田练内气,如何控制丹田内气的运行,如何体现人体中丹田内气的聚集,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调控。气沉丹田是内气产生的过程之一,这一过程明显地表示,胸腹部的气需下沉至丹田。如果气沉不下来,就会滞留在胸腹部,也会滞留在肩胛、颈部和头部。因此,气沉丹田这一过程需练习较久一些,只有学会了气下沉了,内气的产生才刚刚开始。否则,其他现象都是假象。

第七,在练气过程中,出现轻微的气填胸的感觉是正常的。但必须将它及时校正,以防扩大。校正的方法是:当初有气填胸时,感觉气又塞住了,不舒服时,可噎一口口水,或连续噎几次口水;也可用发劲的动作,快速有力地将气呼出。如以上两种办法还没有解决,那就只有停止练习,等休息平静后再练。不要在横气填胸时练拳,以免横气过密扩散,造成对人体的危害。练拳时,不管练什么,都必须在轻松灵活、顺畅自然的状况下进行。违背了以上宗旨,都是对健康不利的。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内气的快速产生,而应该循序渐进地、细心地、耐心地去寻求它。工夫不负人,水滴石穿。

在此再次强调,练气不当,将会给练习者带来身体的危害。首先是横气填胸,内气一部分滞留在胸腹部,其实是滞留在肺脏中,使肺部的呼吸细胞多了滞留气体,影响了呼吸的正常交换代谢,引起呼吸不畅,有胸闷感。其次是阻塞经脉,特别是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都交汇于头部与手、足三阴经互连。由于气填胸部,足三阳和督、任脉运行受阻,气血供应不足,会引起头部发昏、发晕、头沉的感觉,使人精神不振。再次,因气和经脉不协调,会造成双肩、背部、颈部、胸部的肌肉疲劳,出现酸痛胀痛,不易恢复。总之,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这就需要讲科学,讲究实事求是地选用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目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