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传统中医正骨推拿手法》讲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背部正骨手法 《罗氏传统中医正骨推拿手法》讲义

《罗氏传统中医正骨推拿手法》讲义

2023-10-06 2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用手:轻轻触摸检查损伤的情况

用耳听或用指力的敏感度:觉察筋、骨、肌肉损伤的声音

观察:病人的精神状况及疾病的症状,然后才可对症治疗。

力图做到“三兼治”:

正骨 ---- 矫正断骨;

正筋 ---- 拔正或复贴游离、浮起、扭转、出槽的筋腱;

正肌肉 ---- 并拢损伤后分离、肿胀浮起的肌肉。

“三兼治”三者同时治疗,能缩短愈合日期和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罗氏正骨的原则包括:

手法整复;

包扎固定;

正骨用药;

功能锻炼。

正确地运用“轻—重—轻”手法的顺序,就能使患者疾患解除而不易留后遗症。

罗氏正骨法“正骨、正筋、正肌肉”三项同步的三兼治治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在骨折治疗时运用“三兼治”方法,分筋、理筋、顺筋、复贴肌肉等手法是必不可少的。

罗氏正骨法的功效:

由于这一方法将正骨、正筋、正肌肉三项同步进行,

它既治疗了骨折,

又同时治疗了筋腱、肌肉,疏通了气血,

从而缩短了骨折的愈合期,功能恢复较快,

同时也避免了后遗症的发生,

是一套可行而完善的治疗手法。

第一章罗氏正骨手法

经验证明,无论是骨折、骨关节脱臼或软组织损伤,在诊疗整复时,都要掌握稳、准、轻、快和两轻一重、三定点的手法。

稳,就是要求正确进行检查,以识别损伤的类型、程度,以及有否合病症的发生,以免误诊。

准,是在稳的基础上对症治疗或辨证施治。

轻和快,是用巧妙熟练的手法调整人体各种伤患生理机能的不平衡因素。

两轻一重手法,就是开始要轻,但一重也不是强行,而是在一两次轻度手法达不到治疗目的时,再采取重一些的手法。

因此,只要在稳、准、轻、快诊疗手法的基础上,继以循环用之,就可达到患者痛苦小,治疗效果好的目的。

一、诊疗要诀

凡正骨者必察其行,询其源,触其位,闻其声,施其法,观其志意与其疾能,方可疗以筋骨之患。

言正骨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恶于正骨者,不可于言志德之巧。

伤不许治者,伤必不治,治之功则微矣。

上是讲在用手法之前,必须先看看损伤部位的轻重,有否畸形,问问病人的损伤原因。勉强给病人治疗,也不能得到预期的疗效。

二、五言三十七字令

摸接端提拉,扳拨按摩压。

顶挤蹬揉捏,松解点穴“法”。

捧拢复贴“用”,旋转“与”推拿。

摇摆挂牵引,分离叩击打。

“诊疗则选手”,“患者幸福家”。

以上去掉带引号的字,共三十七个基本手法,在诊疗中,只有根据不同病情,灵活掌握和运用这些手法,才能获得好的疗效。

三、手法治疗三要素

三要素是:力点、量、角度。

手法治愈率高的因素即是:力点、量和角度上的融汇。

四、正骨法则五要素

断而续则固、固而须则适、绀而须则祛、僵而须则软、节不利而活之。

五、三兼治

正骨:矫正断骨、错位合拢还原位。

正筋:拨正或复贴游离、浮起、扭转、出槽的筋腱。

正肌肉:并拢损伤后分离、肿胀浮起的肌肉。

三兼治,在治疗上完善了手法的作用。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如还纳组织的归位,对愈后的确保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改变了只管骨折,不顾软组织功能障碍的缺欠。三者同时治疗,能缩短愈合日期和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六、两轻一重

一轻:即手法诊断要轻,运用手法治疗时,开始要轻。

一重:是在轻度手法治疗适应的基础上,逐步加重一些手法,一直到缓慢加重达到手法治疗目的为度,而不是强行。

二轻:在达到手法治疗目的后,再用轻度手法松解,以恢复周围组织受累、疲劳等现象。手法后患部即感轻松、舒适。

此法能避免患者精神紧张、患部及周围组织紧张,是解决复位难的有力措施。

七、三定点诊疗法

三定点是罗氏正骨诊疗手法之一。

三定点,是基本定点。临床可根据伤部位的不同,采取多点。

此法既可贯穿在某些治疗手法之中,又可在诊断时用还可做复诊时检查,因此称其为三功法。由于三定点法易理解,故以此为名。

例如,桡骨远端骨折用此法时,既可固定骨折外,也可在治疗手法和检查对位后的复位情况下用,稳妥可靠。

八、治疗线

1、腰腿痛治疗线:

以往的临床实践证明,腰骶部有6个压痛点:

①4.5椎旁:②腰骶处;③骨边;④秩边;⑤环跳;⑥坐骨部。

这6个疼痛点,可由于脊柱软组织损伤、瘀血肿胀、轻度骨折、骨瘤、结核、风湿性脊柱强直、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腰椎间盘脱出症、梨状肌损伤、脊神经根炎、黄韧带增厚等,而反应在不同部位。

为了缓解各种疾病引起的腰腿痛,在腰4、5椎以上发病时,点压或掌根顺压:①腰俞;②环跳;③风市;④委中;⑤阳陵泉;⑥昆仑。

在腰、骶以下发病治疗时,拇指点压或掌根顺压:①秩边;②坐骨部;③委中;④昆仑。中强度。

2、颈椎综合征治疗线:

对颈椎综合征引起的颈椎侧弯、后凸畸形、头晕、头痛、头皮松软、视力模糊、视物双影、耳鸣、多梦、失眠、眩晕等,除在颈椎部施矫形手法外,还可点穴:印堂、太阳、百会、风池、安眠1、失眠2和双手指腹点压运动区,然后松解颈部和肩背部,活动双肩。这样能使眼睛明亮,双影消失,头部及颈间背部轻松。除风池、安眠1、安眠2强度点压5秒外,其余均中度点压。

九、手法作用四则

一感、二松、三通、四轻。

感:感觉。指疼痛或酸、麻、木、胀等。

松:疏松。指手指松解,治疗后,疼痛挛缩而紧张的组织得到了松解。

通:畅通,指损伤后的结缔组织被整复、松解后,气血、经络畅通无阻。

轻:轻松愉快病则除。

感、松、通、轻四个字表明了罗氏正骨手法的诊疗作用。

罗有明正骨治疗原则包括:

手法整复;

包扎固定;

正骨用药;

④功能锻炼。

十、罗氏正骨法特点浅析

手法,或称为手法治疗,是医生临症时采用的以手法为主的治疗手法。它采用各种术式,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1)罗有明正骨特点之一“稳”:

骨伤科的患者,多以跌扑闪挫、撞击、压砸、车祸等原因前来就诊.而无需在某一部位长时间地反复地重复一个手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

2)正骨法特点之二“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祖国医学既强调人体内脏与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的协调一性,也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一种疾病的正确诊断,来源于各项必要的检查。这些,都是在一个“准”字的指导下进行的,应用自如,便可收到预期的疗效。

罗有明正骨法特点之三“轻”与“快”: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

轻—重—轻的治疗顺序,

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轻重适度,该用轻手法的时候,不应用重手法;

二是在治疗过程中,无论病情轻重,治疗开始轻,以消除患者的鄂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与施手法者密切配合,还可避免浅层组织损伤的诊断遗漏;

治疗后,按照患部的深浅程度与移位程度,适当的重,但重而不滞,重中有巧,以巧力带重力‘治疗后期轻,以疏通经络气血,轻而不浮,轻重适当。

“快”指的是手法纯熟,灵活,轻巧,手法配伍辩证加减得心应手,迅速敏捷,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尽量达到“法施骤然人不知,患者知痛骨已拢”的要求。

4)正骨法特点之四“三兼治”:

当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后,肌体因失去杠杆和支柱的作用而导致功能障碍,与此同时,周围组织的肿胀、瘀血随之而来。

“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

这就是说,骨折后出现的气血运行不利,肌肉的稳定因素同样也可以引起功能障碍。它们之间相互连系,相互制约。

5)罗有明正骨法特点之“一法多用,多法共用”:

正常机体损伤后,鉴于损伤机制、固定的手法模式是不能达到理想疗效的.身体素质、损伤部位与程度,可以出现各式各样的临床表现。在治疗阶段,

罗有明正骨法,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易于掌握。

但经临床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它的手法技巧是很深奥的,它以手扪之,自悉其情,知其体相,识其部位,可认识X光片反映不出来的疾患,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软骨等损伤以及皮肤的寒热温凉。

而这些病症,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或是影响部分功能,甚则出现后遗症。

这些,全凭着一双灵敏的手去感觉、去诊断、去治疗,方法既简单、方便,又疗效好。

十一、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适用于一切急性筋伤及慢性劳损性筋伤而无皮肤破损及筋完全断裂的患者。

2,适用于骨关节有错位不合缝的患者。

3,适用于急性伤后或因治疗不当而引起关节僵直的患者。

4,适用于骨折,脱位后期关节僵直及筋脉肌肉萎缩的患者。

5,适用于因骨性关节病及痹症而引起的肢体疼痛,关节活动不利的患者。

(=)禁忌症

①诊断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的病人。

②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严重的患者早期禁用手法。

③可疑或已经明确诊断有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的患者。

④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骨病患者。

⑤有严重心,脑,肺疾患的患者。

⑥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⑦手法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的患者。

⑧妊娠3个月左右的孕妇。

⑨有精神病患者,又不能和医者合作的患者

第二章罗氏正骨手法要领及功用

一、常用的触诊手法

1.摸

手摸心会。古人用于诊断,为擅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但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2.单拇指触诊法

用一手拇指腹桡侧,在患处触摸肌肉、韧带与纤维组织等,沿脊柱的纵轴方向垂直、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摸、按。

还是骨折或脱位(图1)。

3.双拇指触谚法

双拇指微屈,拇指轻度背伸外展呈八字式,用双拇指指腹的桡侧在患处触摸纤维、肌肉、韧带,沿脊柱方向垂直按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检查有无纤维剥离、变硬挛缩、弹性变差,以及棘突位置、棘间隙大小的异常变化等。检查时患者端坐在方桌上,向前弯腰35°左右(图2)。

4.三指触诊法

多用于脊柱。中指架在脊柱棘突上,食指、无名指分别放在棘突旁,速沿脊柱滑下,以检查生理曲线消失、反弓张、成角、后凸内陷畸形及棘上韧带剥离、棘突偏歪等(图3)。

5.中指、无名指触诊法

用中指、无名指端,沿肌肉、肌腱走行点触及滑行,检查肌肉及筋损伤变异情况。(图4)

6.立指检查法

用拇指立起之顶端,触摸脊柱两侧及手、足部位的损伤情况(图5)

7.全指掌触诊法

用单手或双手及两手交替沿肢体及躯干滑行触摸、检查伤部有否异常变化。例如四肢伤患处,检查软组织损伤骨折情况(图6)。

8.指掌背部触诊法

用指掌背部触摸损伤局部及周围,可清楚的辩别温、热、凉等感觉,进而帮助诊断(图7、8)。

9.挤压法

用手挤压患处上下、左右,前后。如发生挤压痛表示有损伤,此法有助于鉴别是伤筋,还是骨折(图9、10)。

10.叩击法

是利用冲击力来辨明有无骨伤的一种方法。脊柱损伤时,叩击头顶。则证明骨折断端即在此处,如有压痛,而无叩击痛,则表示可能是伤筋。

11.旋转法

用手握住伤肢下端,轻轻旋转,做外展、内收,外旋、内旋,提上按压等活动,以观察关节有无活动障碍 (图11、12)。

12.屈伸法

用手握住伤部邻近的关节,做伸屈动作,并将屈伸的度数,作为测量关节活动及功能的依据。旋转、屈伸时,需与患者健侧主动的屈伸与旋转活动进行对比(图13、14)。

13.扳压触诊法

即用双手检查颈椎,一手扶扳患者头顶部。另一手拇指置于有阳性反应的棘突旁,扶头部的手向侧后扳头,置于棘突旁之拇指稍给微小压力(图15)。

14.拇指、食指二指检查法

用拇指、食指置于患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进行触摸。主要用于四肢及手足骨骼及伤筋情况的检查.锁骨、肋骨的检查,也多用拇指、食指检查(图16)。

15.触摸疼痛

根据压痛的部位、范围、轻重程度,来鉴别是骨伤还是筋伤。有尖锐物的压痛部位、表示有骨伤(图17)。

16.摸畸形

触摸患部畸形、突起或下陷,可以判断骨折或脱位的性质、位置、移位的方向及重叠,成角、扭旋等情况。如横断骨折移位时,突起下陷明显。如突起下陷不在水平线上,多为斜行骨折。

17.触摸中断

用手触摸骨干,若指腹下有骨干不衔接感,应怀疑骨折。沿肌筋走行触摸,指下有中断感,则为肌筋撕裂。这种骨、肌、筋的断裂伤,为挤压、暴力所致。

18.触有棱骨

用手触之指下有棱脊的感觉,如斜行,螺旋形骨折未穿破皮肤,均能触到折断棱骨。正常骨也能触及到棱骨,如胫骨等,应注意鉴别。

19.触有尖突

用手摸触之处有尖突感,如斜行、粉碎性骨折将要穿破皮肤的骨茬,很容易触到尖突之物.

20.异常活动

用手触摸正常骨干时,不在关节部位而出现假关节的异常活动,标志着骨折部位。

2l.触摸骨擦音

用手触摸伤处,发出的骨质摩擦的声音,统称骨擦音。另外,还有触摸患部时传导到医者之手的声音。这些均为医生诊断不同类型的骨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2.三定点检查法

用拇、食、中三指,分别置于骨折部位,呈等腰三角形定点,或不等边三角形定点,均能触摸到骨折及骨关节脱位的情况。

骨折及骨关节脱位整复后,同样用三定点检查法,,比较准确可靠.

三定点检查法适用于桡骨远断骨折,指、趾骨折及脱位,以及胫、双踝、锁骨骨折等部位(图18)。

三定点检查法,是用三指分别置于骨折及脱位的三个不同点,以触知上下、左右骨折的性质及脱出的方向,这是罗有明正骨手法特点之一。

二、治疗的基本手法

1.接法

接法是正骨方法的总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凡是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下陷,或碎而散乱,或岐而旁突,相其形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而复完,突者复干。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是在医者之通达也。”都称为接法。

2.端法

用两手或一手拿定应端之处,从下向上或从外向内侧端托(图19).

治疗范围: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如颈椎错位,颈部软组织扭伤及落枕。临床四肢骨折的端托远端凑近端,以及肩关节脱位端关节肱骨头等都用端法。

3.提法

是将陷下之骨提出还原的手法。可用手提或用绳索提,使断骨复位(图20)。

治疗范围:伤筋的治疗常用此手法,如斜方肌、背肌等伤筋,锁骨、肋骨、尺桡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过程均有提的手法。

4.捏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和余四指并拢的指腹在患处紧捏,轻重适当(图21,22)

治疗范围;脱位及骨折。如指,趾、关节脱位、斜行骨折、横断骨折和其它类型的骨折(无重叠现象者),以及尺、桡关节分离等。

5.按法

用单手或双手掌根、手指按患处及伤患部两端(图23)。

治疗范围:脊柱骨折伴脱位,肩锁、胸肋等关节脱位、骨折及四肢各部骨折、移位、成角畸形的治疗,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等的治疗也用按法。

6.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根部将错位、折骨、扭筋推回正常位置(图24)。

治疗范围:软组织损伤之瘀血肿胀、脊柱侧弯、腰椎间盘脱出症、骶髂关节错位、腱鞘囊肿等的治疗。

7.拉法

用单手或双手施力于患部上下两端,对抗牵拉(图25).

治疗范围:关节脱位及骨折,如移位有重叠、成角畸形者。才能提高整复的成功率。

8.扳法:

医生用手扳头部、肩部及四肢的手法

治疗范围:颈椎病、扳头部。胸椎病、扳肩部。腰椎病、搬动肩与腿等。

9.复贴法

医者用拇指指腹及掌根在伤处进行复贴复位的手法。即将剥离、移位、撕脱、骨折造成的软组织损伤,用拇指及掌根整复到原来的解剖部位。此手法是贯穿于治疗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始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法(图27~29)。

10.扳拨法

医者用一手扶患者额部,一手置于错位、成角、畸形、偏歪、隆起的部位.隆起部位之手拇指拨推隆起部位,两手同时用力(图30)。

治疗范围:主要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半脱位,颈间盘脱出症,颈椎关节紊乱,落枕及软组织损伤造成畸形等的治疗。

11.分离法

单手或双手拇指端置于患处.左右,上下、前后分离的手法(图31~33)。

治疗范围:主要治疗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后造成的粘连、挛缩,斑痕、增生等.当摸不到粘连、增生,挛缩的软组织部位时均可.

12.挂法

是医生用双手按、推、端、挟送几个手法连贯动作的敏捷手法,常用于整复杵臼关节脱位(图34,35)

治疗范围:主要治疗下颌关节脱位及肩关节脱位等。

13.推转法

医生一手握骨折近端,另一手握其远端,再用力牵拉、推转。转动推转的方向与骨折旋转畸形相反,可使骨折旋转错位复归原位。

14.摇摆法

用一手或双手握住损伤的关节远端,或一手握远端,另一手握损伤的关节处,做各方向的旋转活动的手法(图36,37)。

治疗范围:治疗关节部位的损伤,分离粘连,松弛痉挛,恢复僵硬关节的活动机能,如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

15.回旋法

医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端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的方向,逆向回旋,导引断端相对,使骨折复续.

治疗范围:此手法多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或经过不正确的处理造成背后移位的斜面骨折.回旋法必须谨慎,以免损伤血管、神经,如感觉有软组织阻挡,即应改变回旋方向,使背靠背的骨折断端变成面对面的骨折后,再整复其它移位.回旋时要在助手的牵拉下进行。

16.分筋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单手拇指在患处与纤维韧带,肌肉方向呈垂直弹拨(图38—40)。

治疗范围:主要用于颈椎病的治疗、脊柱疾患的治疗手法,如颈部项韧带、斜方肌、岗上肌、腰肌、四肢肌筋等。对于慢性损伤,分筋手法可分离软组织的粘连及筋翻筋错,神经离位等,有疏通经络,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和营调气等作用。

17.理筋手法

用双手拇指或单拇指将移位的软组织如韧带、肌犍、肌纤维、神经等扶正,再用拇指指腹或掌根部按压推,复平,使组织恢复均以此法为主。本法也是治疗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的辅助手法之一、讲“凡肌筋隆起,必有骨错。”在治疗骨关节错缝时,也须先用理筋手法.

18.解痉法

用手指腹、掌根部在软组织损伤部位周围、关节临近处施抚摸、揉、擦、搓、拿、拍击点压等多变手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