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坛: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MedSci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胆囊息肉03cm像腔内突起 专家讲坛: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MedSci

专家讲坛: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MedSci

2024-07-01 10: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常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18 例胆囊癌均为单发息肉型、无蒂、宽基底;灶最大直径1.3~4.1 cm,平均(2.89±0.99)cm,肝内及淋巴结均无转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17 例病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1 例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2)。

20 例胆囊腺瘤呈乳头状或椭圆形中等回声结节,5 例为宽基底,其余均为窄基底;病灶最大直径1.2~4.4 cm,平均(2.32±0.98)cm;单发18 例,多发2 例,其中有1 例合并结石;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18 例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其余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3,4)。

63 例胆囊息肉(胆固醇性息肉55 例,炎性息肉8 例)呈自胆囊壁向腔内突起的乳头状或圆形等回声或高回声结节,2 例为宽基底,其余均为窄基底;病灶最大直径0.6~3.3 cm,平均(1.05±0.45)cm,后方无声影,改变体位不移动;多发20 例,单发43 例,1 例合并结石。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5 例病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其余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5,6)。

6 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呈胆囊壁内中等回声结节,4 例为宽基底,2 例为窄基底;病灶最大直径0.9~1.6 cm,平均(1.27±0.27)cm;均为单发;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7,8)。

5 例胆泥呈胆囊内低回声及中等回声结节,2 例宽基底,3 例窄基底,后方无声影,改变体位不移动;病灶最大直径1.0~3.1 cm,平均(2.06±0.93)cm。均为单发;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5 例病灶内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9,10)。

本组胆囊癌病灶直径大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胆囊腺瘤病灶直径小于胆囊癌,但大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胆泥病灶直径小于胆囊癌,但大于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胆囊腺瘤、胆囊腺肌增生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病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二、超声造影表现

1. 增强水平:

18 例胆囊癌增强早期均表现为高增强,增强晚期均表现为低增强(图11,12);

20 例胆囊腺瘤中有19 例增强早期表现为高增强,1 例表现为低增强,增强晚期均表现为低增强(图13,14);

63 例胆囊息肉中有51 例增强早期表现为高增强,12 例表现为低增强,增强晚期均表现为低增强(图15,16);

6 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增强早期均表现为高增强,增强晚期有5 例表现为低增强,1 例表现为等增强(图17,18);

5 例胆泥增强早期及晚期均呈无增强(图19,20)。

2. 增强模式:

18 例胆囊癌中有14 例表现为均匀增强,4 例表现为不均匀增强;

20 例胆囊腺瘤均表现为均匀增强;

63 例胆囊息肉均表现为均匀增强;

6 例胆囊腺肌增生症中有5 例表现为均匀增强,1 例表现为不均匀增强;5 例胆泥均呈无增强。

3. 增强时间(表1)

胆囊癌开始增强时间晚于胆囊腺瘤及胆固醇性息肉,其余各病变开始增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囊癌达峰时间晚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胆囊癌及胆囊腺瘤增强变等时间晚于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瘤增强变低时间晚于其他各病变。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及增强时间不能准确鉴别PLG;但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可更加清晰显示PLG 的基底部及病变附着处的胆囊壁结构。因此超声造影可作为胆囊常规超声检查的补充,有助于鉴别胆囊癌与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