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肝胆疾病表现及治疗方案 胆囊癌

胆囊癌

2024-05-21 07: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患者常因腹痛、可触及的腹部肿物或者黄疸就医,确诊多为进展期或晚期病变。病史、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胆囊癌最为重要的手段。诊断应与胆石症、胆囊息肉、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等相鉴别。

就诊科室

对于尚未确诊的患者来说,多凭发病症状至消化科就诊。当B超等体检报告提示患有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者,建议应由肝胆外科或普外科首诊。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根据病情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外科、肿瘤科、肿瘤放射治疗科或中医科等治疗。大型医疗机构逐渐开展的多学科专病(MDT)会诊中心,有助于强化疾病的专科化、规范化诊疗能力。

相关检查细胞学检查

由于胆囊穿刺活检或抽取胆汁进行癌细胞筛查存在导致肿瘤破溃转移的风险,且目前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手段的完善显著提高了胆囊癌的诊断准确率,因此细胞学检查不应作为胆囊癌临床常规处理措施。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糖蛋白CA-199等血清学实验室检查标志物作为基线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不仅能够提高鉴别诊断率和确诊率,还可作为治疗结果的有效监测、评估手段。

除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胆囊癌的主要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筛查胆囊癌及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癌前病变最常用的方法,常作为首选手段。

多排螺旋CT(MSCT)检查

准确率为83%~93.3%,动态增强扫描可显示肿块或胆囊壁的强化,可显示胆囊壁的侵犯程度、毗邻脏器受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其准确率为84.9%~90.4%,必要时可联合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可检查肿瘤大小、肝脏侵犯程度、是否合并胆管扩张、血管侵犯、腹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

内镜超声(EUS)检查

该检查经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直接扫描胆囊,可精确显示胆囊腔内乳头状高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及其浸润囊壁的结构和深度,以及肝脏、胆道受侵犯的情况,有助于胆囊癌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订。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

PET-CT灵敏度高,可发现胆囊癌早期病变,可检出直径≤1cm的转移淋巴结和转移病灶。对胆囊占位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亦具有较高价值。

鉴别诊断胆石病

胆囊和胆管内有结石形成,可表现为无症状或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可出现发热、黄疸、呕吐等症状。胆石病是消化道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影像学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是胆石症与胆囊癌重要的鉴别诊断方法。

胆囊息肉样变

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疾病的总称。以非肿瘤性病变多见。一般无症状。影像学结合实验室检查(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可提高鉴别准确率。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特殊的胆囊慢性炎症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疾病进展期与胆囊癌鉴别较困难,可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多合并有胆囊结石及糖尿病病史;影像学检查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可见胆囊壁局部或全层隆起增厚,随着病程发展,病灶扩大形成炎性肉芽肿块,使胆囊壁与肝脏或临近器官粘连、浸润。

但与胆囊癌不同,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往往无周围淋巴结转移征象,血清学肿瘤标志物CA-199亦多阴性。病理检查可见胆囊肿块内具有特征性的泡沫样组织细胞,能够作为确诊的金标准。

但需要注意的是,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可以共存于同一病患胆囊不同的部位,因此手术治疗时需要完整切除肉芽肿块,避免遗漏胆囊癌病灶。

胆管癌

肿瘤起源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的胆囊癌,易侵犯肝门部或肝外胆管、导致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发生是临床鉴别诊断的难点。合并胆管侵犯的胆囊癌,外科治疗不仅应遵循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的原则,还需要考量、制订受肿瘤侵犯的胆管的外科治疗方案,例如联合扩大范围的肝脏切除、肝外胆管切除及胆肠吻合术等。

肝癌

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腹胀、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夜间或劳累后加重;中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体检可发现肝区压痛、右上腹包块、腹壁静脉曲张、腹腔积液等。

胰腺癌

依据癌肿病灶位置,可分为胰头癌及胰体尾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可表现为黄疸、中上腹部隐痛不适、腰背部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总体而言,胰腺癌病程短、进展快、恶化迅速、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出现进行性消瘦乏力,中晚期可出现顽固性腹痛、胰腺炎、恶性腹水、极度消瘦等症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