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练习曲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其创作特色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肖邦创作的作品体裁包括 肖邦钢琴练习曲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其创作特色解读

肖邦钢琴练习曲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其创作特色解读

2024-07-17 21: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肖邦钢琴练习曲的艺术特色解读

(一)技术性。 练习曲顾名思义,就是供钢琴学习者练习所用,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演奏,能够使各种演奏技巧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正是练习曲最基本的价值和作用所在。对此肖邦是有着明确认识的,其练习曲包含很多常用的钢琴技巧训练,如快速琶音练习、八度练习、和弦练习、五指练习、双音练习等。

如作品10号的第2首,这是肖邦早期的作品,具有传统的练习曲特征,而且还有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其更加重视三、四、五手指的半音阶演奏,而不是传统的一、三指与二指的交替练习。因此能够锻炼演奏者在较为艰难的演奏环境中,如何利用三、四、五指来演奏半音阶,并由此获得有针对性的提升。 作品25号的第5首是一首谐虐曲,这是一种很少见的体裁,其练习重点在于不同触键方式对音色的影响。需要手的位置以拇指为轴进行不断的移动,尤其对一指和二指动作的主动性、轻巧性要求很高。可以看出,肖邦对练习曲所有的技术练习性是十分重视的,并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演奏者能够熟练掌握住这些技巧,也自然能够获得令人惊叹的演奏效果。

(二)情感性 。在肖邦之前,巴赫、车尔尼、克拉莫等创作者,也曾创作出了大量经典的练习曲,然而这些作品虽然有着十分明确的训练要点,但是音型、和声织体等较为单一,不但缺少音乐表现力,也很容易让演奏者感到厌烦。而在肖邦的练习曲中,则重点融入了情感性因素,并将情感和技术提升到了相同的高度。在27首作品中,有表现幸福和甜美的牧歌,有表现因分离而悲伤的离别,也有表现爱国热情的革命,还有表现宽广胸怀的大海。于是演奏者在“冬风”中感受了人生的苦难,在“革命”中抒发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练习,而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比如作品25号的第12首《大海》,该首作品与著名的《革命练习曲》创作于同一时期,都是肖邦在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创作的,特点在于运用大范围的琶音来突出旋律线,在肖邦看来,大范围来回跑动的琶音乃是抒发悲痛情感的最佳方式,演奏者需要在从头至尾的半音阶的各个音级上演奏琶音后,再重点练习拇指和小指的同音换指技法,以此来表现出浓郁而炽热的情感。 又如作品10号的第9首《f小调练习曲》,f小调被公认为是最为凄美的调性,由此可见肖邦对情感性的重视。作品的前十六个小节,肖邦运用了大量的半连音,以此来模仿人们哭泣时的节奏。随后肖邦又运用了较长主题旋律的乐段,并采用自然的快慢变化来演奏,要求演奏者要把手掌和手臂融为一体。第二乐段中,肖邦又运用了连续的五连音来突出这种叹息感和哭泣感,并采用了渐弱和渐慢的方式结束。从其练习曲的情感表现来看,肖邦无愧于“钢琴诗人”的美誉。

(三)戏剧性。戏剧被誉为是最具有情感张力的艺术,其能够通过巨大、强烈戏剧冲突的设置,给人们最为深刻的震撼。作为肖邦来说,其对文学、戏剧等都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所以在他的钢琴创作中,创造性的融入了戏剧冲突,从而使作品更加跌宕起伏,直入人心。

以作品25号第11首《冬风》为例,其戏剧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利用音响效果来表现冲突。如全曲开头的四个小节,前两个小节先是通过缓慢的单音来奏出主旋律,并通过正属七和弦奏出主题,仿佛是暴风雨到来之前的片刻宁静。紧接着,排山倒海式的右手旋律奏出了庄严的主题,与乐曲的一开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听众对后续的表现充满了期待。

事实上,用音响效果来表现戏剧冲突,在肖邦之前的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都曾经使用过,但是肖邦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是细节上的对比,而是段落和段落之间的对比。比如这首作品,前四个小节就是以一种整体的形式出现的,是为后来的段落进行铺垫的。换言之,就是前面会影响后面,但是后面不会影响前面。看似一个微小的变化,在钢琴创作历史上却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其次是利用复调来表现冲突。全曲两个声部的复调风格,同样对乐曲的戏剧冲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旋律在低声部不光表现着主题,而是通过那沉重的、标准的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像是争斗的双方,低声部想要控制住高声部,但是高声部却想极力摆脱这种束缚,这与古典主义时期所强调的理性、和谐是完全不同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肖邦对乐曲的戏剧表现是十分推崇的,能够利用合理和有效的方式表现出这种戏剧性,利用冲突让作品表现出更加深刻的表现力。

(四)歌唱性。歌唱性是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一个普遍追求。因为浪漫主义音乐将情感的彻底抒发作为创作的最终目的,而人声则被视为是最佳的抒发工具和形式,加之当时很多乐器在形制上都有了突出的进步,所以诸多创作者都将歌唱性效果视为了重要的追求。肖邦和他的练习曲也不例外,呈现出了鲜明的歌唱性色彩。

比如10号作品第1首《C大调练习曲》,作品的右手部分始终保持着单一形式,以十六分音符的跑动为主,旋律首先出现,节奏规整和稳定,八度叠加的声响效果给人以庄重和明朗的感觉。这既是肖邦对巴赫的敬仰,也是对圣咏歌唱的模仿。 作品10号第3首《E大调练习曲》,第一部分呈示部的旋律也有着鲜明的歌唱性色彩,在右手保持的同时,另一个声部与其反方向进行,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错落有致,让人情不自禁的跟着哼唱起来。除了这种明朗的歌唱之外,还有忧伤的歌唱。 《f小调练习曲》中,就像是一个女中音唱出的凄美歌声。一开始的四个小节,右手为主旋律,所有的单音用弧线划分为了三个乐句,中间以八分时值的空拍相隔,并全部使用跳音来演奏,像是一个人急切的想要诉说什么,表现出了一种紧张的心情。29小节处,这种紧迫的情绪开始有所缓解,但是仅仅是一瞬间,就又表现出了一种不安和急切。从33小节开始,右手旋律的紧张程度又一次上升,变为了五连音的跳跃,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加之一成不变的十六分音符跑动,更是让这种紧张的情绪贯穿于始终。可以看出,在肖邦的练习曲中,高兴、紧张、愤怒等各种情绪,都能够以歌唱性的方式表现出来,除了使技术练习不再枯燥之外,更突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赋予了作品更加深刻的价值和内涵。

综上所述,纵观整个西方音乐发展历史,创作练习曲的名家甚多,但是肖邦却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其既具有一般练习曲的练习性、技术性等特征,又融入了情感性、戏剧性等,可谓是形式和内容俱佳。在今天的钢琴欣赏和演奏中,理应对这些作品有充分的重视,通过对作品的体验和表现,一定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