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知识:傣族风格葫芦丝音乐的特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联想启天m4650-d007 音乐知识:傣族风格葫芦丝音乐的特征

音乐知识:傣族风格葫芦丝音乐的特征

2023-08-26 23: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音乐知识:傣族风格葫芦丝音乐的特征

傣族地区是葫芦丝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流传着葫芦丝起源的凄美传说,而且也孕育了葫芦丝音乐。乐曲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民间乐曲,大多数为当地的民歌、歌舞曲调,如《芒市坝子调》、《赶摆舞》等;二是傣族舞蹈音乐创作作品,如何维青的《远方飞来的金孔雀》、《迎春》,罗忠镕编曲的《孔雀舞》、央忠编曲的《雀音》等。三是专门为葫芦丝巴乌独奏、重奏创作的乐曲,适合于教学、舞台表演,如《竹林深处》、《竹林晨曲》等。

(一)音乐形象与内涵 从乐曲的标题看,主要是与傣族风情有关的人、事、物作为音乐形象,如以傣家竹文化作为形象的乐曲有《竹楼情歌》、《竹林晨曲》、《竹林深处》等;以傣族地区特色产物为形象的乐曲有《金孔雀与凤尾竹》、《湖边的孔雀》、、《美丽的金孔雀》)等,这些乐曲的特色多具有拟人化的倾向;三是以民族风俗、节日作为描述对象的乐曲,如《赶摆》、《欢乐的泼水节》、《赶摆路上》等。以上这些乐曲的内涵上多表现傣族地区的景色的赞美和对爱情的歌颂,所以傣族风格乐曲的笔调多注重情感的抒发。

(二)结构特征傣族风格乐曲以三部性结构居多,其中复三部曲式的乐曲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并列三部曲式,如《傣乡情歌》、《赶摆》等,主体结构分为A+B+C三部分,每一部分呈现不同的旋律。二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如《欢乐的泼水节》、《傣寨情歌》等,主体结构为A+B+A1三部分,A1部分为A部分的完全或变化再现,还有一种介于单三部曲式和复三部曲式之间的镶边三部曲式,如《傣乡小夜曲》为A+B+A1的形式,其中B部分结构较为复杂,A与A1为单乐段或复乐段结构。并列多段结构的乐曲也较多,如《赶摆路上》、《傣家情》等,由并列的或者带再现的多个乐段构成。

(三)调式特征傣族风格乐曲的调式多为徵调式和宫调式,宫调式的乐曲有《勐养江畔》、《竹楼情歌》等,徵调式乐曲有《小卜少》等,除了以上乐曲采用单一的调式外,很多乐曲还体现出傣族民间音乐中清角为宫和变宫为角的转调特色,如《欢乐的泼水节》中快板部分体现为D宫到A宫的下方四度转调,其他如《迎春》等乐曲则是C宫到F宫上方四度的转调。傣族风格中羽调式的乐曲有《傣家情》、《古歌》等,尤其是《古歌》运用了民间“哭调”素材,表现了一种远古而神秘的意境。

四、旋律特点傣族风格乐曲多为五声性音阶,较少使用偏音,一般在乐曲中出现的偏音多为转调音,而不应看作是原调中的偏音。由于五声性的特点,常常运用dol-sol-re-mi和mi-dol-la-dol作为旋律发展核心音列,从旋法上看,多运用上下行级进,有时也常常出现四度、五度的跳进和六度、八度的大跳,如《傣寨情歌》中的快板部分。傣族风格的旋律多具有滑音修饰的特点,旋律中二度、三度音程的进行均可用滑音表现出来。其次就是连音的运用也较多,如很多乐曲散板性的引子部分中常用级进式上下连音符,在快板中常用琶音式上下连音符,这些都说明了傣族音乐清脆、缠绵、婉转动听、波浪式进行的特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