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会观察⑥|聊城:引领鲁西崛起,产业项目构筑强劲引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聊城化工企业 山东两会观察⑥|聊城:引领鲁西崛起,产业项目构筑强劲引擎

山东两会观察⑥|聊城:引领鲁西崛起,产业项目构筑强劲引擎

2023-12-20 14: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两会时间”是观察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近日,聊城市“两会”如约而至,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一系列新发展信号,体现了聊城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在2023年的具体路径及举措。

2022年,聊城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坚定不移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同时,《2023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了聊城最新的发展蓝图: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8%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各类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定目标,努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

产业转型,积蓄发展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必须迈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这道坎,根本任务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将推动城市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带动贸易、金融、物流、研究、教育和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聊城便是如此,通过产业转型积蓄新动能,一座制造业强市正在全面起势。

从发展结构上看,2022年聊城“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3.7%,占GDP比重达到3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1.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9%。

从产业结构上看,聊城集中打造20个产业集群,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个、特色产业集群2个。除了做大做强,走“专精特新”的“小而美”之路,同样是聊城努力的方向。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单项冠军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0家、单项冠军23家,是去年的3倍。

最新蓝图中,聊城仍将坚持深耕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首要做的便是扶强先进制造业。聊城启动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建设特色鲜明、主峰凸显的制造业强市。发挥“链长”统筹指导和“链主”引领带动作用,优先保障链主企业、重点项目要素供给,突出抓好100个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培育优良产业生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另外,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也是聊城弯道超越的新赛道新引擎。通过建设数字经济生态服务平台,“一综一专”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营,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同时,在促进数字产业化领域,将提升光电线缆、集成电路、基础材料等核心产业竞争力,培育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建设聊城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也将带动聊城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聊城将重点发展智慧、绿色物流,建设一批综合性物流园区,加快临清、冠县等内陆港建设,争创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引进股权投资等紧缺型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传统商贸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建设多功能一体、多业态融合的商贸集聚核心区。

正如张百顺所说,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现代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聊城正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着力扩总量、优结构、提能级,奋力打造引领鲁西崛起的强劲引擎。

项目为王,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高质量产业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抓手。去年以来,聊城项目不断、好事连连,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287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55亿元专项债券投入使用,7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全部开工。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650个,投资额增长25%,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更加稳固。

同时,中国(聊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临清鲁西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场站启用,全国首个商事认证自助办理中心落户。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挂牌运行;新认定省级电商直播和供应链基地8家,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占社零额比重达20%以上。茌平、冠县荣获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引领县,东阿阿胶城入选省首批老字号集聚区,阳谷景阳冈入选省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透视聊城发展的脉络,大项目的不断落子,使聊城的产业版图日新月异,为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强区提供了强大支撑。

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2023年聊城将紧扣国家、省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谋划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600个以上,完成投资75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鲁西化工尼龙6、信发BDO精细化工等一批投资过50亿元重大项目,加快聊城、茌平化工产业园扩区建设。

此外,在交通、水利以及能源等领域,聊城作出了重点部署:包括了济郑高铁通车,加快雄商高铁全线建设,积极推进聊邯长高铁前期工作;建设总投资40亿元的22个重点水利项目;支持大唐热电新建大型煤电机组,推动祥光2×66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复工等一系列项目。

可以看出,项目的充足支撑,为聊城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积厚成势。

创新驱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联动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而聊城正紧跟国家最新思想指导,坚持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联动发展。

科技突破的井喷,有赖于政府不断厚植的创新沃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聊城正构建精准赋能的科技创新体系。具体来看,通过狠抓创新主体培育,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00家以上;围绕破解有色金属、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等产业技术瓶颈,支持龙头企业竞争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0项以上。开展知识产权重点企业帮扶行动,专利授权量增长18%以上;狠抓创新载体支撑。布局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5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以上的措施,培厚创新沃土。

而科技创新要依靠人,科教融合发展,是实现人才强市的重要抓手。聊城正全方位优化教育体系,构建全龄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是强市之基、竞争之本、振兴之要,也是推进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聊城多举措强化人才支撑,大力推行人才新政35条,注重团队引才、柔性引才,完善人才服务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激励政策。

创新事业,需要创新型人才。聊城将持续办好院士专家聊城行、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人、海外人才100人、高校毕业生3万人。大力培育“水城工匠”,新增技能人才1.2万人以上。

留得住人才,还要用好人才。通过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动,聊城正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努力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