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我攀龙附凤招谁惹谁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而处尤剧的尤是什么意思 周瑜:我攀龙附凤招谁惹谁了

周瑜:我攀龙附凤招谁惹谁了

2023-03-15 10: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周瑜:我攀龙附凤招谁惹谁了

我之前一直不懂为啥老有人因为周瑜说的【攀龙附凤】而不高兴,还是我最近补吴京的古装剧里总是出现什么“我不是一个攀龙附凤的人!”“你这个攀龙附凤的小人!”之类的台词,突然反应这个词确实现在听起来很贬义,爆笑了。

 

所以可能就有人觉得这个词用在周瑜身上很降低他高贵的品格和形象,很趋炎附势之类的。但讲道理,首先这是周瑜自己亲口说的呀;其次,周瑜那个年代【攀龙附凤】这个词还没有完全变成贬义的意思啦。

 

这个词讲的就是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黄帝打败蚩尤以后,黄帝大摆筵席,以示庆贺,欢呼雀跃之时,却见天空金光一闪,一条长着长长胡须的巨龙和只彩风从天而降,前来迎接黄帝上天庭的。然后黄帝骑上龙背的时候,许多大臣、后宫的妃嫔以及侍从们也都赶来,争相爬上龙背,攀附凤翼想要和黄帝一起到天上去。

 

所以【攀龙附凤】的本义就是两个传说中的吉祥动物,用来指代有天命和权势的人。比喻一种依附帝王或有权势的人以求飞黄腾达的动作,算是一个动词。

 

周瑜又不是什么在山里隐居不问世事的人,他超级无敌热衷于投身俗世,有着巨大的野心。周家由于被董卓屠杀,错过了成为军阀的时机,周瑜一直在寻找那个天命之人。从他们家先依附袁术,到他后来投奔孙策,最终认定孙权决心帮他成就帝业这一系列过程就知道他很渴望成功,非常有建功立业的大愿。【攀龙附凤】这个词用得再妙不过了,而且他很清楚,他自己不是那个什么天命之人,他就觉得孙权是,所以确定了之后才会那么激动地拉着鲁肃不让他跑路。

 

“ 攀龙附凤” 在汉代就已经开始引用,《汉书》里写:“颠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汉书》 卷一下《列传第七 张陈王周传》。樊哙最早是卖狗肉的,夏侯婴是县衙里的车夫,灌婴是贩卖丝绸的商人,骊商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些人都只是平凡出身,但是因为结了刘邦这个朋友,就像是攀龙附凤从而有机会得到封赏,才能和贵族在大街上并驾齐驱。

 

很明显这里的攀龙附凤说的是这些普通人抓住了机遇,得以实现阶级跨越的现实。

 

还有汉代扬雄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颜渊、闵子骞等孔子的七十弟子,因孔子而名传后世。所以这里用龙凤比喻孔子,弟子们追随他求学就像攀上了龙鳞,附上了凤翼,很容易就借着风势飞起来了。弟子的弟子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所以大多湮没无闻。

 

这个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用的次数也不少, 而且还出现了“攀龙鳞”“附凤翼”“攀龙鳞附凤翼”等典形。

 

比如:“勉哉众君子,茂德景日新。高飞抚凤翼,轻举攀龙鳞。”——《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三 张华 《上巳篇》

很多诗词里面用到这个词时,也并没有贬义的意思。

 

李白《猛虎行》里对张旭所言:“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因为张旭做过常熟县尉,因此诗中将他与曾做过沛中吏的汉初大臣萧何、曹参相比,称他将来也会有风云际会,“攀龙附凤”之时,干出一番事业来,这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杜甫的《洗兵马》诗也说:“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人家下一句就是“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说的是:攀龙附凤气势无人能比拟,天下变化成那么多侯王。你们难道不知是依仗皇帝力量?时运来到不该自夸身强。(靠的是谁,是天命之子!)

 

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也借诸葛亮的嘴说:“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够直白了吧!

 

很多时候这次词的用意就是在说机遇很重要,选对人很重要,这就是周瑜说的“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

 

如果真的有人觉得周瑜不能做【攀龙附凤】的事情,那才是真的奇怪呢!周瑜不仅非常想,且他为了他的天命之子孙权倾其所有,为的就是开创属于他们新的时代,建功立业。

 

要知道,想挣大钱已经是地狱难度,掌权则更是难如上青天,想想现在走仕途有多么困难,古时更甚。中华进入帝国时代起,想掌权从古至今都只有两条道路:1. 治世:察举制时期受人举荐,科举制发明后考取功名。2. 乱世:自己九死一生创(造)业(反)。

 

东汉的察举制,就孙权家N代都是农民这种条件,简直比高启强还不如,靠这个做官?十八辈子也甭想了。周瑜祖上世代为官倒是可以走这条路,可惜生逢乱世,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就好比周瑜想考公务员,突然发现单位没了的绝望感。)就算这俩人生在明朝,赶上科举,想想现在考公的难度,古时范进考到快入土了才终于中举。所以就连周瑜这种出身的人,遇上乱世,丢了原先的资本,也得拼命为自己谋出路,当然要铆足了劲儿去【攀龙附凤】。

 

放在权瑜面前的注定只有一条路,比百万人里挑一博取功名做官还困难一百万倍危险一百万倍当然收益也大一百万倍的道路———创(造)业(反)。创(造)业(反)你不能一个人去吧,你得有同志,有小伙伴吧?周瑜选孙权时就和鲁肃直接说了“君择臣,臣亦择君”,明摆着孙权就是他为自己选的一位“如意郎君”,以后是要“终构帝基”的。

 

最后历史证明了周瑜的眼光确实好啊,选中了孙权!这是老天安排的缘分!

 

古时,你不是君就必定是臣。做人臣,一生中最大的成功不就是【从龙之功】嘛(指辅佐如意郎君成就帝业),【攀龙附凤】跟【从龙之功】差不多是一个意思,本来就是那时候的人主观能动性的最大体现。如果乱世飘零,军阀混战,人命如草芥,那就亲手造一个皇帝,造一个治世,日月也换上新天,这还不伟大,不值得歌颂吗?

 

权瑜之间所经历的事情的烈度,知己的厚度,感情的浓度,不是他们生命中任何人能够替代的。他们的故事是真的被载入史册,成为历史功绩的。而且没有孙权最后的成功,也无法成就周瑜的一生,历史上多的是选错了人最后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古人最在乎的就是生前身后名,我们可以代入自己想想,一个随时会丧命的事业,你选择跟一个人一起达成,并愿意将自己生生世世的命运与之绑定(只要人类文明继续存续,这两人就不可能解绑),这难道还不够欣赏、爱重和了解这个人么?

 

周瑜怎么可能不爱孙权呢!没有这种可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