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04 关于超常发挥[考试,面试,写作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考试超常发挥的玄学 [学习]04 关于超常发挥[考试,面试,写作等]

[学习]04 关于超常发挥[考试,面试,写作等]

2024-06-22 10: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考试如何才能做到超常发挥

 考试以及做其他任何事情,如何才能够超常发挥?  每个人在考场上,都会生出得失心,得失心又衍生出对失败的恐惧,进而影响发挥,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不仅仅是考场,我们平时做事情,一旦需要围绕一个目标,需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检测,就失去了那种松弛、自得的态度,整个人都紧绷起来。  如果你看书时,不为任何功利的目的,只是纯粹地享受阅读体验,那么一切都自然而美好。你读得顺畅,轻轻松松啃下一本大部头。  突然有一天,你想着,我要从书中得到并且留下一些什么,你想着怎样做笔记、怎样提高阅读速度。你一边读书,一边留出一部分的注意力,反思、质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很难受,事情无法流畅地进行下去了。你进入了跟自己的博弈,在自我对话和对抗中,你没法专注地投入于事情本身。一旦你有了得失心,并且畏惧自己做得不好,担忧会浪费时间、带来失败的结果,你就迷失了。

 那些非常害怕在考试中犯错的学生,成绩可能真的会更糟糕,原因就是他们感到了焦虑。为什么会这样?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把很大一部分工作记忆容量都浪费在监测自己的表现上了(我做得好不好?我是不是犯错了?),而分配给测验中解答问题的记忆容量则较少。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工作记忆,它是指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用于暂时存放信息,以及加工信息的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相当于一个中间站,它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把所需的信息,从长期记忆中提取出来,在工作记忆中进行存储、加工,处理完毕后,得到当下问题的答案。  解决完一个问题,我们才能再进行下一波信息的处理。

例如,完成口算任务2456,你首先必须记住24等于8这个结果;其次还必须记住8*5等于40,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的计算,这里8和40就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它是一种当前工作状态的记忆。  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和处理的信息容量越多,意味着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

 现在就好理解多了,既然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那么当你把一部分容量分配给自我监测时,势必会影响你的表现。

研究人员找来一群法国的六年级学生,进行难题测验,那些被教导犯错是学习中正常环节的孩子,对工作记忆的运用要远胜于另一组孩子——前者没有把自己的工作记忆容量,浪费在纠结任务有多难上。

为了让大家理解工作记忆的重要性和应用,大家可以看如下两个例子。大家写文章的时候,你每写一句,都觉得自己写得很烂,写着这一段,想着把前一段改了。写不下去,写不出来。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去想写得好不好,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好眼前的这一句,就可以了。等到一切完成的时候,你再去审视,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如果你在跟人面对面相处时,总想着自己表现得是不是不够好,说的话是不是不合适,那你完了。你整个人都没法自然了,没法自如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这也可以用工作记忆的分配来解释。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考试的时候,如何才能超常发挥?你要做的,是把所有的得失心和前因后果都暂时忘掉。不去预先给自己设置标准,而是能做到怎样就做到怎样,不在过程中因为容易而掉以轻心,或者因为困难而焦虑。 在考场上,在你需要解决问题的一切时刻,最重要的就是,忘掉你刚刚做过的题,忘掉你之后要做的题,忘掉你考试是为了什么,忘掉你考试之后会面对什么。尽管去做吧,别总一步三回头地审视自己的行为。  当你有了对自己给予评判和纠正的心,你就无法正常发挥了,连本应有的水平,都无法达到了。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做完了,再去想。珍惜你的工作记忆,把它们全部用在做题本身。其实讲到这里,关于「超常发挥」的原理,以及如何调整,已经讲完了,但我还有一个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忘记恐惧、忘记得失心,叫做[默念」,对[超常发挥]特别有用。

 接下来我要讲一讲,我们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和考试中的[发挥失常」是相似的,但是需要用不同的思路去解决。我知道的,你也知道的,我们平时看书、做题、学习、工作,做任何事情,常常喜欢存着犹疑不决的心:这种方法真的对么?这么做真的没问题么?这条路不是白费功夫么?刚才做得好烂啊…… 真正做事的时间,没有监测自己的时间多。考研期间,这种完美主义思维,耗费了我的大量时间。对方法的思考和辩驳,一条条罗列在文档中,字数快赶上笔记了。大家应该很熟悉上面的心路历程,特别浪费精力,而且自己很焦虑很痛苦。

解决办法是:你有没有想过?不可能从一开始,学习方法就是完美无误的(实际上也不存在完美)。在初开始时,你对这本书的了解几乎为零,你无法预测学习的内容、过程中会遇到的真正问题。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一开始的学习效率,必然不高。对于某一固定的学科/领域,学习基本上是个匀加速或者变加速的过程。虽然现在的方法不够好,但它是必须经历的启动阶段。随着熟悉程度的提高,随着你对方法的完善,之后会加速。

 接下来,如何在不影响专心学习的前提下,改善方法?如何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我的方法是:

学习前决定好,先用这个方法学一个小时,是专注地学一个小时。如果过程中觉得怎样学可能更好,或者有其他没注意到的漏洞,先记下来,一小时结束后,再思考怎么改。即使这个方法有缺陷,最多也只差5%(非准确数字,意会即可)的效率。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不会差多少。何况,即使是浪费,也只是一个小时而已。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专注才是最重要的。与专注相比,其他的东西不值一提。哪怕是觉得不足够完美的方法,也要专注地使用1小时。而且,你需要真正地实践1小时,才能知道它到底是不是错误的,有哪些可以改进的。1小时后,花2分钟总结一下经验,对感觉不够好的方面,进行改善。有反思自己学习方法的意识,是非常好的。但是,应该在实践1小时之后,再进行反思。不但是学习成果需要测试、需要反馈,学习方法同样需要检测和完善。这是在学习/做事过程中,如何做得更好的方法。实际上,和我前文说的,如何在考试中超常发挥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减少监测自己的时间,将工作记忆运用到实际的努力之中。 总结 考试中发挥失常,是因为你把很大一部分工作记忆的容量,都浪费在监测自己的表现上了(我做得好不好?我是不是犯错了?),而分配给测验中解答问题的记忆容量则较少。要想超常发挥,重要的是,考试时不去预先给自己设置标准,不去评价和思考自己做得怎么样。做完这一题,再做下一题;做下一题时,忘记上一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常常怀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占用很多的工作记忆,影响学习效率。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给自己1个小时的限定时间,尽量专注,如果过程中对学习方法有更好的想法,先记下来。1小时结束后,花2分钟对学习方法进行检测和完善。当你有了对自己给予评判和纠正的心,你就无法正常发挥了,连本应有的水平,都无法达到了。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做完了,再去想。珍惜你的工作记忆,把它们全部用在努力本身。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