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无用功!简历这样写才能跟导师双向互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考研导师让加微信 不做无用功!简历这样写才能跟导师双向互动

不做无用功!简历这样写才能跟导师双向互动

2023-04-21 06: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简历是投给心仪导师的,投简历的目的就是让导师收下你。那导师会对什么样的简历心动呢?首先你要展现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其次你的能力要符合导师的需求。简历要围绕这两个重点来书写,在复试中,一份优质的简历可以起到引导老师提问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怎么写一份好的简历。

01

你需要展现的能力

首先你要知道你的导师主要研究哪个方向的,是NLP还是大数据,根据导师的具体招生要求及研究方向来写简历,一定要把所有的内容向导师的研究方向上使劲靠。这里注意,你认为导师最愿意看到的部分一定要摆在最前面!因为很可能导师在看简历的时候,匆匆扫一眼就过去,如果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后面,老师可能会因此错过。

专业能力

读研究生就意味着你将逐渐开始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基本前提。在面试过程中,老师考察我们专业基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直接反映我们的专业功底。基础不牢,就很容易被老师识破,如果是常识性的错误,那就会很减分,所以简历上写的一些专业相关的核心课程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好。比如你在简历上写了自己熟悉机器学习各种算法,老师问到SVM,你却都说不懂,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学习能力

在导师的心中,能进入复试的考生彼此之间不会相差太多。如果你考的专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导师可能会更倾向于接收对他的学术研究领域有强烈的兴趣、甚至是对这个方向有一定积累的学生。

老师都想要学习能力强、执行能力强、聪明好带的学生,因为可以帮自己做很多事。例如,你复试选的是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组王小捷教授,他从事的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融合。你在写简历的时候就要多写一些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和技能。

01

简历书写

基本信息

直接放在姓名下方或者与证件照放在同一栏中,能够展示给老师你的基本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证件照一定要稍微正式一点,不一定说非得是西装领带,但要干净整洁,不要随便放一些自拍或者过度美颜的生活照片。一定要写自己的联系方式,电话、微信、邮箱(最好是163邮箱这种,不要用qq邮箱,有些学校的邮箱会把qq邮箱的邮件直接识别为垃圾邮件)都写上。

报考信息

教育背景

如果本科是985/211双一流,这一栏是加分项,可以详细介绍你本科的学校学院专业(学科水平,专业排名等),如果GPA在3.5左右或以上,可以写上,低了就不要写了,要注意把自己的亮点拿出来,还有自己的荣誉奖项,奖学金等等。

挑几门本科时期专业课最高的分数摆上去,老师一般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可以为你打一个很高的印象分。

项目经历

导师其实最看重的就是学生本科阶段的科研项目经历。

把你在大学里做过的项目或者毕业设计写上去,注意这里挑1-2个你认为最好的写上去。描述一个项目的时候,写一个项目简介,运用什么技术和方法,你参与的有哪些,得到什么成果。要让你的简历能清楚直观地体现出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帮助导师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你的能力。但是不要写得太多,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等待导师对你发问,点到即可。

简历上写的项目最好是你完全参与的,假如你只参与了其中一小部分,也不要说自己只参与了一点,而是熟悉整个项目,对其他工作也要能够回答相应的问题。假如你对这个项目不熟悉,那就不要放上去,放在简历上的项目一定要保证是你熟悉的,因为说不定老师对你简历中的某条经历感兴趣,这也能成为你的加分项。针对学过的核心课程,老师也可能会对其中的某个理论向你提问,所以简历内容一定要保证真实,避免给自己挖坑。

获奖情况

把你在大学期间荣获过的奖项写上去,如果你的奖项太多就挑重点。

自我评价

对于自我评价,不要写一堆诚实守信,有责任心,有上进心之类的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简历中的经历细节提取出来支撑你对自己的评价,比如:数据分析能力强,曾在XX全国竞赛中,担任数据分析任务,获得全国一等奖。

03

简历排版

一份干净整洁的简历会让你加分不少,这样在第一印象中你就会占到一些优势,要能让老师扫一眼就能看到简历的重点,如果内容再好,但是因为排版和设计太乱,尤其是还要让老师给你去找重点,那你的简历还不如不做!下面给出一个模板仅供大家参考:

在修改好自己的简历之后,多检查几遍,模板什么样不重要,干净简洁就行。

重要的是你提炼的内容和关键词,简历是给老师提问用的,不能只是一味地被老师提问,你需要的是主动引导他问你问题。

最后的最后,在发简历时要注意,最好把word格式转换为pdf格式,以免格式混乱。

希望大家在复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