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失败后还能留学吗?当然可以!国内考研与出国留学两手准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考研失败了找工作来得及吗 2023考研失败后还能留学吗?当然可以!国内考研与出国留学两手准备!

2023考研失败后还能留学吗?当然可以!国内考研与出国留学两手准备!

2024-07-12 09: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考研失败后选择留学,不是因为“留学成为考研失败后的退路”,而是因为“考研失败后留学是性价比最高的途径”。考研失败后,只要选对学校,基本可以赶上当年申请,最好是12月底考完试马上申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2023考研失败后还能留学吗?当然可以!国内考研与出国留学两手准备!

shutterstock_1655362933

  考研失败后还能留学吗

  可以!

  考研失败可以申请留学,国内考研初试通常在每年的12月底,复试通常在次年的4月底前完成。通常考研初试成绩出来后就能大致确定考研是否成功,没有达到分数线的同学可以递交留学申请资料。

  国外读研采用申请制,比如申请英国、澳洲或新西兰之类的热门留学国家,不需要额外参加考试,只要准备好本科成绩单、文书材料、简历等即可在网上递交申请。另外申请国外留学需要准备合格的语言证明,以英澳为例,大多数专业无需提供语言成绩,可以先拿到有条件offer,用剩下的时间好好准备语言考试以换取无条件offer。

shutterstock_1045261228

  考研失败后,同学们可以着手准备留学申请,具体安排如下:

  1-2月:准备申请材料并递交。国内考研初试时间是上一年的12月底,考研初试完成后即可准备申请材料,此时大部分同学处在大四上学期期末,需要提前备好至少六个学期完整成绩单、在读证明、两封推荐信、个人陈述等,在院校截止申请日前尽快递交。

  2-4月:拿到offer。通常这个时候段考研初试成绩已经公布,过了分数线想要在国内读研就可以继续准备面试,如果没有达到分数线或者不想在国内读研,那么就可以耐心等待海外大学发放的offer。

  4-5月:准备签证申请。考研和留学申请结果基本底定,考研失败的同学可以准备签证材料,然后递交签证申请。

  6月:拿到学生签证的同学可以计划留学行程,不同国家的入学时间不太一样,同学们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安排。

英国3

  考研失败出国留学的基本条件

  本科:这个是固定的,越好的学校越有优势;

  本科GPA:这个也是固定的。平均分越高越有优势;

  雅思/托福:考研失败后,是否有语言成绩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可以用雅思/托福直接申请,可以考虑的领域很多。但是,没有雅思/托福,你可以出国留学的领域是有限的。

  GRE/GMAT:一般考研的同学不会有这个成绩,也没时间考,所以要避开要求提交这两个成绩的地区和专业。但是一般来说,需要这个成绩的专业并不多(美国除外),所以可以考虑的领域还是很多的。

  实习/科研等:如果有就更好了,加分,尤其是跟应用专业的实习/科研。

  证件:申请材料,即个人陈述+简历+推荐信,全英文。这就需要你对所申请的专业有更多的了解,并且需要你的英语水平通过测试。一般都是中介做的。

  考研失败热门留学国家推荐

  英国:这个地区应该是考研失败后的首选,因为没有雅思也可以申请(个别商科专业除外),只要在DDL之前通过雅思考试然后补考,留给我们充足的时间准备雅思;即使在DDL考不到雅思,也有语言班可以上(正式课前5-12周的课程,考试合格后可以进入正式课)。另外英国的学校更多,专业更多,选择范围更广)。

  美国:这个不会考虑,因为美国大部分专业要求GRE,申请复杂。学生一般要留出一年时间备考,考研失败后再申请,时间远远不够。如果真的想去美国,建议gap申请一年。

  新加坡:该地区必须带合格的雅思/托福申请,优先考虑985/211的高分选手,截止时间早。能拿到好的语言背景的可以尝试申请。如果考不上,可以尝试申请次年8/9月份的春季入学。

  澳洲:虽然是两年制,但是也有语言班可以上,而且入学门槛比较低,适合一般背景的学生申请。

  总结:考研失败后,有雅思的,或者有把握考雅思的,首选英国,香港,新加坡。

  没有雅思的,首选是英国和香港可以报考六级的专业,其次是澳洲。

  如果没有雅思,背景不好,可以考虑澳洲。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考研失败留学的相关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申请留学,欢迎联系IDP留学资深顾问。我们将用最专业的知识和多年一线留学服务经历,帮你量身打造留学规划:从专业的选择,到院校的确定;从PS指导,到CV精修...一切留学相关问题统统帮你找到最佳解决方案。IDP留学祝所有留学生都能梦想成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