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毛毯背后的“娃娃军”长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红军曹守成是哪里人 一条毛毯背后的“娃娃军”长征

一条毛毯背后的“娃娃军”长征

2023-06-01 09: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取得万里长征的光辉胜利。长征时期的红色文物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记忆。作为长征历史的物质载体,这些红色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日前,由广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策划的“跟着红色文物学四史”系列又添新作——《红色文物中的长征》。近日,“微史记”频道连载该书内容,以文物为引,历史为媒,讲述长征故事。

红二十五军是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这支英勇顽强的红军部队,是以“娃娃军”著称的年轻队伍,他们的军政委吴焕先牺牲时年仅28岁。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吴焕先在长征途中送给受伤战士张波的毛毯,记录了这位年轻的红军将领对战士的深切关怀,也是红军官兵一致的重要物证。

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送给受伤战士张波的毛毯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了一条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使用过的毛毯,纵215厘米,横115厘米。长征途中,吴焕先将它送给了受伤的战士张波。当时,吴焕先看到张波负伤而衣服单薄,马上将自己的毛毯拿来,盖在他的身上。张波感动不已,一直珍藏着这条毛毯,直到1962年将其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毛毯寄托着张波对吴焕先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也向我们述说着红二十五军创造的长征奇迹。

1931年10月,红二十五军成立,后来隶属红四方面军编制。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失利,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11月,为集中力量统一领导,在鄂豫皖省委指示下,新的红二十五军创立,吴焕先担任军长,政治委员为王平章,第七十四师师长徐海东、政治委员戴季英,第七十五师师长姚家芳、政治委员高敬亭,全军约7000人。

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年轻的军队,他们当中有很多是红四方面军烈士的子弟或遗孤,年龄只有13至18岁,被称作“娃娃军”。

此时,红二十五军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民党出动几十万人,对苏区展开了连续“清乡”、“清剿”和“围剿”。智勇双全的吴焕先以游击战争的方式坚守根据地,与几十万强大的敌人周旋了近两年。然而,严酷的战争还是使根据地遭受了巨大摧残,人口锐减,兵源枯竭。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河南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由程子华担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郑位三为政治部主任。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近3000名指战员,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此时,红二十五军还不知道“转移”的路有多长,在内部,指战员称这次“转移”为“西征”或者“打远游击”,对外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

11月底,红二十五军到达方城县独树镇附近,准备从七里岗通过许南公路,进入河南西部的伏牛山区,正在要穿过公路时,与国民党军遭遇。当天严寒突至,风雨交加,战士们衣衫单薄,冻得连枪栓都拉不开。危急关头,吴焕先身先士卒,大声喊道:“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决不能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他率领部队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就在这时,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卫部队赶到,经浴血奋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独树镇战役是关系到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和战略转移成败的关键一战。

独树镇战役之后,部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进入了伏牛山区。12月初,红二十五军从豫陕交界的铁锁关(又名箭杆岭)胜利进入陕南地区。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在庾家河主持会议,正讨论建立鄂豫陕根据地的问题时,突遭国民党军第六十师偷袭。由于长途行军,红二十五军战士已经疲惫不堪,敌人的偷袭更让大家措手不及,战场态势非常不利。战斗中,程子华两只手掌被打穿,左腕血管破裂,徐海东被子弹从左眼底下穿过,从后颈飞出。吴焕先再一次手握大刀冲入敌阵与敌人殊死拼搏,战士们也打得英勇顽强,经过20多次反复冲杀,终于将敌人击垮。庾家河战役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又一场英勇无比的战斗,部队以寡击众,以弱敌强,一战奠定了鄂豫陕根据地的基础。

由于在庾家河战役中程子华受伤,徐宝珊自身也遭受重病困扰,军政委吴焕先承担起红二十五军的领导重任。在他的带领下,红二十五军先后与阻拦的国民党军多次激战,粉碎了“围剿”,开辟了鄂豫陕根据地。

1935年5月,敌人对鄂豫陕苏区发动第二次大规模“围剿”最终,红二十五军彻底粉碎了敌人3个月消灭红军的计划。7月13日,为解决部队物资供应问题和扩充军队,红二十五军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威逼西安后的第三天,原鄂豫皖省委的交通员石健民经由西安到达军部驻地子午镇,及时送来了党中央数月前发出的几份文件,也带来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动向的确切消息。

实际上,到达陕西后,该如何进一步行动是红二十五军一直面临的重大抉择。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就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只是从报纸上得悉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在收到石健民带来确切消息的当晚,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以“配合主力红军在西北的行动,迅速创造西北新的伟大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这一独立自主的战略决策,与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战略意图是一致的。毛泽东后来曾称赞:“徐海东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做成中央红军之向导。”而这“偶然”做成的向导最终成就了红军长征路上举足轻重的一步。

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丰裕口出发,又踏上了继续长征的道路。8月1日,红二十五军在双石铺战斗后缴获《大公报》,从中得到了红军主力“已越过六千公尺的巴朗山,向北进行”的消息。这下子,主力红军北上的动向基本清楚了。红二十五军当即决定进入甘肃境内,直捣敌人后方,配合主力红军北上。

8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到达静宁县以北的单家集、兴隆等地。在兴隆期间,红二十五军派人多方侦察,仍得不到党中央和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准确消息,决定“如果再打听不到党中央的消息,就奔陕北,去会合刘志丹同志的陕北红军”。随即,红二十五军转而东进,翻越六盘山,逼近平凉县城。这时候,红二十五军获知,泾川的道路早就被敌人严密封锁住,而因连日暴雨,泾河水猛涨,北渡困难,南面也被一道数十里宽的高塬所阻,形势对红二十五军极为不利。吴焕先等果断决定翻越南面的黄土高原,南渡泾河支流汭河。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经由白水镇,冒雨东进,到达了泾川县以西20多里的王村镇,准备从这里徒涉汭河。当天下着大雨。大家全身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道路又黏又滑,一脚踩下去,泥就没过脚背,像陷进了面糊里,拔不动腿。军政委吴焕先指挥部队先过河,副军长徐海东率部断后。先头部队很快占领了南岸高地,并向泾川方向实行警戒。但就在部队渡过一半时,山洪暴发,河水突涨,军部直属队和担任后卫的大部分同志被阻在北岸。此时,敌人的枪声渐近,情况十分危急。见此情景,吴焕先亲自带领军部交通队和学兵连100多个战士迅速从右翼截击追敌。他对着战士们大声疾呼:“同志们,压住敌人就是胜利,决不能让敌人逼近,一定要坚决地打,狠狠地打!”

然而,在双方激战时,吴焕先不幸被冷枪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吴焕先的牺牲,是红二十五军的重大损失。毛泽东曾赞扬说:“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200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吴焕先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吴焕先牺牲后,在程子华、徐海东等带领下,红二十五军强渡泾水,9月9日到达保安(今志丹)县永宁山,随后在延川县,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成为长征中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创造了数个大奇迹:在长征途中,虽屡次遭遇重大挫折,不仅没有减员,到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400多人;孤军长征,与党中央一度失去联系,也缺少策应,却确定了北上的正确方向,配合了主力长征;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损失的情况下,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而其中,尤其引人瞩目的是,这支最年轻的红军队伍,表现了非凡的战斗力。长征开始时,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29岁,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4岁。营团干部多是20出头,连排干部大多还不到20岁。军部机关的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也只有十七八岁,甚至队伍中还有一批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但就是这样一支“娃娃军”,经历了严酷的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卓越战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