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到底要不要后期?先来看看胶片时代的后期技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照片底片怎么洗出来好看呢 照片到底要不要后期?先来看看胶片时代的后期技术

照片到底要不要后期?先来看看胶片时代的后期技术

#照片到底要不要后期?先来看看胶片时代的后期技术|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作品里,有一组来自中国题为《傩》的黑白照片。这10幅照片的拍摄者是《中国青年报》摄影部前主任晋永权,张左为其洗印制作。经过他的处理,《傩公傩婆》中原本一片惨白的天空,呈现出由白到灰的渐变效果,画面中傩公傩婆更为鲜活立体起来。

《傩公傩婆》原图 晋永权拍摄

《傩公傩婆》改后 晋永权拍摄

“暗房”是属于他一个人的美丽世界

在80年代,学习摄影,会控制曝光,还要会冲洗胶卷、放制照片,这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摄影人;如果能准确地把照片中黑白灰各阶影调表现出来那就是很优秀的摄影师了。

在暗房洗相片三十多年,张左已被摄影圈尊称为“左爷”、“黑白王”,并且成为诸多摄影家、博物馆的“指定合作伙伴”,经手的名作不计其数。曾在美国学习摄影,对制作的要求格外严苛的曾璜都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代表了1995年中国暗房技术最高水平” 。当年,解海龙拍摄的那幅“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大眼睛》就是由他制作而成的。

经典照片《大眼睛》是怎么制成的?

解海龙拍摄的社会纪实摄影专题《希望工程》,改变了千百万贫困孩子的生存状况,堪称中国最重要的纪实摄影作品之一。而这张《大眼睛》更是希望工程的标志性影像。在2006年的北京华辰秋拍会上,一张高51cm、宽34.8cm的《大眼睛》以30.8万元拍卖成交。

原照片

局部加光示意图

局部加光示意图

这样照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给前景部分多加光,使影调更深更厚重,以突出画面视觉中心的大眼睛。这是最终的效果。

《大眼睛》这张照片的拍摄,使用的是尼康F3相机,80-200mm变焦镜头,柯达TMY400黑白胶卷。拍摄时按人物的脸部测曝光,曝光补偿为加三分之二档。后期胶卷冲洗时,张左把显影时间缩短了30秒,底片反差稍大但还是能接受的,要在照片放大制作时加以弥补。对相纸曝光是以人物脸部做的试样,整体曝光后,再做局部的加光处理。在这张照片放大制作过程中,只采用了局部加光的处理手段,还是很容易把握的。另外,还可以尝试:用中性配方的显影药液与硬性、软性反差的黑白放大相纸配合使用;用硬性、软性配方的显影药液与中性反差的黑白放大相纸配合使用,也会出现更让自己喜欢的黑白影调、黑白反差。

经手的名作不计其数

《民以食为天》朱宪民摄 \ 张左制作

《龙潭庙会》张左制作

《1998年山西王家大院》张左制作

影响现代摄影的"暗房"大师--亚当斯

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1902–1984),他是大家公认的风光摄影大师,同时还是一位摄影教育家、自然环境保护者。Adams的作品给人一种很耐看的感觉,这与他对细部的注重与呈现是密不可分的。

尽管安塞尔•亚当斯已经去世20多年了,他作为摄影师遗留给我们的财富依然存在。他的名字有可能是自然风光摄影领域里最先被认出的那个,他的图书以及印有他作品的日历获得了无论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不过令人最讶异的是,亚当斯已经预见了计算机可以为一幅照片做点什么。他曾说他相信计算机能为摄影师提供大量潜在的可能。他也是“将计算机技术适当地运用于摄影中”的一贯倡导者。

亚当斯的作品是技艺样板

对亚当斯来说,创作出精彩的摄影作品是从正确使用相机开始的。在他的著作《论底片》中,介绍了他著名的分区理论(Zone System)。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处理曝光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不过它却是亚当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分区理论对于测量一个场景中特定区域的影调是一种必要的方式,通过确定这些特定区域的影调在底片及相片上的明或暗来选择合适的曝光,冲印底片,放大相片,完成一幅摄影作品。

亚当斯都曾经用过什么工具?

静下心来思考片刻,亚当斯用什么冲印放大相片?他都使用过什么工具?他能让照片整体变亮或者是变暗,以及改变它的对比度。他可以通过改变照片不同区域的明暗调子和对比度来加入更多细节,也能改变一些细节。

基本来说,这些就是需要控制的。那么工具呢?他有一个胶片显影罐和化学药剂,一个放大镜头,一套三步骤的化学药剂,简单的减淡和“烧”片工具(这很可能就是一些带小孔的纸板),一些特殊的用来修正影调的药剂和一叠经过精心挑选的放印相纸。

亚当斯对于黑白暗房的处理,更是影响着现代摄影的后期技术,斑斓的色彩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只有变成黑白灰的世界,一个充满细节的黑白灰世界,才能反应作品的真谛。

亚当斯创作一幅图像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暗房技术的神秘魅力,而是为了创作出令人满意的照片。他通过不断练习和反复实践才更好地掌握了他的工具。

原来,胶片时代人们就会“后期”了,而且还用的老“熟练”啦!

看了胶片时代的“后期”,你认可数码时代的“后期”吗?

(图、文来自于北京国际摄影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