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与来生,外国美术简史0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老村长兑奖券图片 法老与来生,外国美术简史03

法老与来生,外国美术简史03

2023-12-28 09: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中所提到的美术作品及图像,我会尽可能地配上图片,希望看文的小伙伴们能够喜欢!

古代埃及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墓葬习惯和王权思想有很大关系。

其美术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时期,即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

古埃及地图

一、古埃及美术的特点

古代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歌颂王权,强调等级制度。

这种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是规模宏大,其建筑体量往往巨大,具有强烈的崇高感。

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埃及艺术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和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

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因此,埃及人对陵墓的建造和装饰、对尸体的保存特别关心。

他们的艺术很多是为死者服务的,美术史家又把这种艺术称为“来世的艺术”。

埃及艺术的形式在埃及地区3000年间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

这种艺术,总的来说是壮丽、宏伟、明确和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在雕刻方面,人物肖像朴素写实,整体性强,有观念化、概念化和城市化的倾向,表现方法遵守“正面律”。

绘画题材逐渐变得广泛,有世俗的生活,也有花鸟鱼虫和山水林木,画面色彩鲜艳,线条活泼富有变化。

绘画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人物表现采用正侧面混合法,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感染力。

二、古王国美术

建筑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其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演变过程。

马斯塔巴

最初是石头建筑,里面放着装有木乃伊的石棺,这种长方形的石墓叫“马斯塔巴”。

梯形金字塔

之后,由原来的一层马斯塔巴变成了由大到小的几层相叠的梯形金字塔。

方锥形金字塔

到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

雕塑

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

狮身人面像

《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线条柔和舒展,在严格的程式限制下,仍然表现出生动之处。

《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

写实主义的代表。

《书吏凯伊》刻画了一个书记官的形象,他盘腿而坐,膝上展开纸草卷,手握芦苇杆笔,两眼直视前方,似乎在倾听,表情十分严肃。

《书吏凯伊》

《老村长像》(又名《王子卡柏尔肖像》),表现了具有农民气质的王子卡柏尔柱杖而立的形象。

《老村长像》(又名《王子卡柏尔肖像》)

这是一个稍稍发福的中年人,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和胸部、腹部之间的分界、交界线都显示出惊人的写实技巧。

浮雕和壁画

古王国时期的浮雕《纳米尔石板》和《猎河马》严格遵守程式。

《猎河马》

《纳米尔石板》,记载了第一王朝创始人纳米尔统一埃及的历史。

《纳米尔石板》

其中一面的石板上的纳米尔王头戴王冠,手挥权杖,抓住屈膝投降的敌人。

他的对面右上角是一组象形文字,一只鹰站在人头底座的6根纸草上。

纳米尔的身后有一个随从在为他提鞋,他的脚下则是两个落水的敌人。

《群雁图》

古王国时期的墓室壁画为数不多,其代表作《群雁图》构图别致,刻画写实生动,设色和谐,整个画面富有诗意。

三、中王国美术

建筑

这一时期不再有古王国时期那样宏伟的金字塔,陵墓形式变成了石窟陵墓,陵墓的外部是依山而建的梯形享殿。

门图霍特普享殿

如门图霍特普享殿,有两层平台相叠而成,顶上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

从中王国开始,庙宇享殿入口处两侧出现了方尖碑。

法老谢努塞尔特一世的方尖碑

方尖碑象征了太阳光芒,主体为正方形,顶端为尖锥形,其中法老谢努塞尔特一世的方尖碑最为有名。

绘画

这一时期,壁画逐渐流行。

壁画在程式上,仍遵循古王国传统,但表现风格显得更加活泼。

如霍姆荷太普王子墓壁画《饲养羚羊》,画家没有被程式所拘束,画得随意自由。

《饲养羚羊》

四、新王国美术

“阿尔玛纳”艺术风格

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时期,法老阿蒙荷太普四世进行了一场宗教改革。

主张崇拜太阳神“阿顿”,自命为“埃赫纳顿”,对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在改革期间,艺术摆脱传统的程式束缚,以写实来表现对象。

摒弃了传统人物形象的僵硬刻板,把国王和王后塑造成同等大小,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深远的意境。

埃赫纳顿的宗教改革,随着他的去世而结束,以后的艺术恢复了旧有的传统,但埃赫纳顿时期的美术却对19世纪的雕刻艺术产生了影响。

建筑

新王国时期建造了大量的神殿、享殿和双肩背方尖碑等纪念性的建筑,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

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是新王国时期的著名建筑,神殿的外形均为长方形,沿一条中轴线构建。

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

第19王朝时期的阿布-辛勒贝勒神庙建于拉美西斯二世时期,正面有四尊与山体相连的《拉美西斯二世像》,高达21米,这一神庙是王权神化的集中体现。

阿布-辛勒贝勒神庙与《拉美西斯二世巨像》

雕塑

新王国时期雕刻又重现繁荣,出现了真人大小的雕像和巨型雕像。

《埃赫纳顿肖像》是埃及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并不俊美的王者像,它真实地表现了这位法老的外貌:长脸、小细脖、细腰和大肚子。

《埃赫纳顿肖像》

《纳菲尔提提王后像》是埃赫纳顿之妻的肖像,它是埃及历史上最美的作品之一。

《纳菲尔提提王后像》

这是一尊着色的石灰岩头像,生动地表现出一个端庄典雅的女性的形象,她的长脖子被夸张地加以表现,显得很优美。

绘画

新王国时期,壁画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主要是用来装饰宫殿、庙宇和陵墓,其中保存最多的是墓室壁画。

其内容多是表现墓主生前奢侈繁华的生活,以及仆人们从事耕牧劳动的场面,具有明显的世俗性。

在形式上,它继承了古王国和中王国的传统,但处理手法更纯熟大胆、自由多样。

在常见的军事、狩猎、乐舞和宴饮等场面上对人物姿势的描绘更为生动自如,大多具有鲜明的享乐倾向。

如底比斯的纳赫特墓中的宴乐场景,其中的《三个女乐师》是埃及壁画中最美的形象。

《三个女乐师》

底比斯尼巴姆墓室中的《舞乐图》,以同样的手法表达了贵族的享乐生活,充满了喜悦的气氛和轻歌曼舞的情调。

五、提2个小小的问题

1、古埃及的陵墓建筑有过哪些形制方面的变化?

古王国初期,埃及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头建筑,里面放着装有木乃伊的石棺,这就是马斯塔巴。

后来,随着陵墓扩大,原来的一层,变成了由大到小几层相叠的梯形金字塔。

到古王国盛期,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

到了中王国时期,首都沙漠边沿孟菲斯迁到悬崖峡谷附近的底比斯。

陵墓形式变成了石窟式的皇陵,外部是依山而建的梯形享殿。

新王国时期,大量建造神殿、享殿、方尖碑等纪念性建筑。

这个时期的代表建筑有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阿布-辛勒贝勒神庙。

2、古埃及的浮雕和壁画作品有哪些共同的程式?

(1)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时,头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如《纳米尔石板》。

(2)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

(3)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

(4)填充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

(5)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多为浅褐色和淡黄色,头发为黑蓝色,眼圈为黑色,如《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

总结:

1、古埃及美术的特点

(1)程式化(正面律)

(2)等级制度、规模宏大

(3)宗教性、“来世的艺术”

(4)3000年基本不变

(5)壮丽、宏伟、明确和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2、古王国(金字塔时期)

建筑:马斯塔巴-多层梯形金字塔-方锥形金字塔

雕塑:《狮身人面像》、《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书吏凯伊》、《老村长像》(《王子卡柏尔肖像》)

绘画:《纳米尔石板》、《猎河马》、《群雁图》

3、中王国

建筑:门图霍特普享殿、谢女塞尔特一世方尖碑

绘画:《饲养羚羊》

4、新王国

建筑: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阿布-辛勒贝勒神庙

雕塑:《埃赫纳顿肖像》、《纳菲尔提提肖像》、《拉美西斯二世巨像》

绘画:《三个女乐师》、《舞乐图》

不断地重复,有助于加深印象和理解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