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2024-07-15 17: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1.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公元前2千纪

①迁徙: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②影响: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欧亚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公元前2000年左右

①迁徙: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

②影响:古希腊人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3)公元前17世纪

①迁徙:赫梯人建立赫梯帝国后,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

②影响: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

(4)公元前6世纪

①迁徙:波斯人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并数次入侵希腊。

②影响: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5)公元前6世纪

①迁徙: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②影响: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亚欧民族大迁徙

(2)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①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②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③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二、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1.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美洲族群的变化

①原因:屠杀、奴役以及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的数量大大增加。

②影响: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激增,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美洲文化。

(3)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

①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②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④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2.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殖民活动历程

①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②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③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原住民减少,白人成为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3.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③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2)概况

①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华工人数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②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3)影响

①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

动力。

②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③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1.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原因: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3)表现

①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③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④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4)全球化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影响

①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②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困境

①种类:难民分为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等。

②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③概况: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例如叙利亚战争难民。

(2)难民救助

①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③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④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3.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原因: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2)美国的多元文化

①原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

②表现: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③特点: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④存在问题: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考点】近代世界人口迁徙的方向特点

(1)欧洲人口继续向美洲新大陆迁移。

(2)非洲黑人被贩往美洲。

(3)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迁往东南亚、美洲和澳洲等地。

(1)混血后代是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2)欧洲文化为主导。

(3)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同时维持着相对文化特征。

【考点】英国对澳洲殖民扩张的影响

英国对澳洲的扩张造成原住居民的大量减少,给原住民造成灾难,但也将欧洲技术和生产方式带入澳洲,客观上促进了澳洲经济的发展。

【考点】二战后世界人口迁徙变化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及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推动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两极格局的瓦解。

(3)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

(4)世界政治、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难民潮。

(5)科技发展不平衡,引发发展中国家人员的出国学习热潮。

【考点】二战后欧洲移民特点

(1)由输出地区转变为输入地区。

(2)移民来源具有多元化。

(3)经济因素是移民的主要因素。

【考点】美国多元文化

族群和文化的多样性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始终存在着不同族群间的矛盾和冲突。

【考点】亚欧民族大迁徙产生的影响

(1)促进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平衡。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亦是两大文明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过程,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化。

(2)改变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历史格局,奠定了后世东方诸国和西方国家的基本框架。

(3)跨越欧亚的民族大迁徙造成欧洲古典时代的结束与中世纪的开始。罗马封建性大土地所有制从此迅速增长,西欧封建制度在罗马因素与日耳曼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起来。

【考点】文化认同在民族迁徙中的作用

(1)文化认同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育统一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强化统一意识等功能。

(2)文化融合是民族交融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互化”是中国文化与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互化”就是民族相互认同,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其结果是民族文化融为一体。

(3)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向,为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和基础。

共研二血泪与苦难——晚清华工的海外移民之路

【考点】全面认识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出地

①利: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等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②弊:既培养了人才,又造成了人才外流。

(2)对迁入地

①利:有利于该地区人力资源的增加,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

②弊:容易引发种族冲突和民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一定的压力。

(3)总体上:劳动力的迁移,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加速了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考点】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永久性移民的比例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外籍工人逐渐成为人口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形式。

(2)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

(3)发展中国家“精英”人才外流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4)人口迁移流向出现新变化,大多是穷国向富国迁移,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迁移。

(5)迁移方式趋于多样化。政治性迁移、劳动力流动、技术人员交流培训、难民涌现等。

(6)国际间人口迁移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这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因素相关。

【考点】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方式多样化表现

(1)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二战后欧洲重新划定国家边界,使东欧各国都因国界变动有人口互相迁入迁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分治,形成亚洲人口最大的一次国际迁移。

(2)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二战后欧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地区)的振兴,及中东产油国的发展,都吸引了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尤其是对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3)在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来的殖民者被遣返回国。

(4)因为战争、生态问题引发难民的国际间流动。

(5)发展中国家委派技术人员、留学生等前往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培训等。

【考点】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