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尼尔氏综合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尼尔森综合征 美尼尔氏综合症

美尼尔氏综合症

#美尼尔氏综合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醫學聲明。 美尼爾氏綜合症內耳構造示意圖症状眩暈, 耳鳴, 聽力減損[1][2]常見始發於40至60歲[1]病程每次20分鐘至數小時[3]类型內淋巴積液[*], 遺傳性耳鼻喉疾病[*], 遺傳性疾病, 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 particular disease[*]肇因未知[1]风险因子家族病史[2]診斷方法依據症狀、聽力檢查(英语:Hearing test)[1]相似疾病或共病前庭型偏頭痛(英语:Vestibular migraine),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4]治療低鹽飲食、利尿劑、皮質類固醇[1][2]预后約10年後可能失聰或慢性耳鳴[3]盛行率每一千人中0.3到1.9人[4]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耳鼻喉科ICD-11AB31.0ICD-9-CM386.00、​386.0OMIM156000DiseasesDB8003MedlinePlus000702eMedicine1159069Orphanet45360[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中国大陸梅尼埃病[5]美尼尔氏症 臺灣梅尼爾氏症 港澳美尼爾氏綜合症

美尼爾氏綜合症(Ménière's disease)是內耳的疾病,其症狀是會突然眩暈、耳鸣、聽力減損,而且耳朵有腫脹感[1][2]。最典型的症狀是一開始只有單側耳朵有症狀,不過後來可能雙耳都受到影響[1]。症狀會持續二十分鐘到幾個小時[3],二次症狀之間的間隔時間不一定[1],最後可能進展到永久性聽覺障礙[2]。

目前還不清楚美尼爾氏綜合症的病因,但可能和遺傳及環境都有關係[1][4]。有許多理論在解釋為何有這種症狀,其中包括血液在血管中受到阻礙、病毒感染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等[1],約有10%的美尼爾氏綜合症是家族性疾病[2]。症狀有可能是因為內耳中膜迷路產生液體增加所造成[1],診斷一般會根據症狀,也會進行聽力檢查(英语:Hearing test)[1]。其他可能會有類似症狀的疾病有前庭型偏頭痛(英语:Migraine-associated vertigo)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

美尼爾氏綜合症無法治癒[1]。若出現相關症狀時,一般會用藥物來改善恶心及焦慮的情形[2]。有關預防美尼爾氏綜合症的方式,其效果的相關證據仍不充份[2]。可以試著使用低鹽飲食、利尿劑或是皮質類固醇來預防[2],也可以用物理治療來增進平衡感,並且針對焦慮問題進行協談[1][2]。若其他方式無效,可以用耳部注射或是手術來處理,不過有一些風險[1][3]。置入耳管(英语:Tympanostomy tube)的治療方式相當流行,不過也沒有相關證據支持[3]。

美尼爾氏綜合症最早是在十九世紀初由法國醫師普罗斯珀·梅尼埃所發現的[3]。每一千人中約有0.3至1.9人罹患美尼爾氏綜合症[4],一般是在四十至六十歲時開始出現[1]。女性比男性要容易罹患[4],在患病五至十五年後,頭暈的症狀會漸漸消失,患者會留下聽力不平衡、患病耳的聽覺較差,以及耳鳴的後遺症[3]。

目录 1 診斷 2 症状 3 病理 4 治療 4.1 手術治療 4.2 药物疗法 4.3 其他治療 5 參見 6 參考資料 診斷[编辑]

此病狀的三個典型症狀是:

旋轉性眩暈 單耳或雙耳耳鳴 時好時壞的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

在此病初期時,可能只有其中的一項或兩項症狀出現,三分之二的病人以眩暈為主要症狀,此病的診斷不一定需要在三項症狀都出現的條件下才成立。

症状[编辑]

日籍醫師切替一郎形容它是「7 points disease」,因為它具有以下特性:[6]

嚴重的眩暈:天旋地轉般地難受,且多持續數小時之久,尤以第一次發作時最厲害。 自發性的眩暈:不須任何誘因,就可突然間發作。 重覆性的眩暈:往往反覆地發作,極少就只發生一次。 间断性的眩暈:即在發作與發作之間有完全正常的時候,不會持續數天眩暈。 伴有耳蝸神經症狀的眩暈:聽力常呈起伏性,在急性發作時耳鳴得很厲害,而且有時會覺得聽到不同頻率的聲音。 聽力障礙常表現在低頻處。 會有「複響現象」,病人常會抱怨怕聽到吵雜的聲音,在市場或車站等喧嘩公共場所會很不舒服。 病理[编辑]

以目前所知,成因仍不明。可能是因心理壓力過大、自體免疫出問題或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病毒或細菌入侵內耳道,因而引發内淋巴回流受阻或吸收障碍,導致内耳迷路压力增高而致病。

治療[编辑]

目前治療美尼爾氏症以手術及藥物治療為主。

手術治療[编辑]

包括:内淋巴囊減壓、前庭神经、或迷走神經截斷術。

药物疗法[编辑]

可用藥物有:鎮靜劑、血管循環促進劑、神經機能賦活劑,或藉胺基配糖體「健他黴素」對於內耳神經破壞,來治療頑固型梅尼爾氏症。

其他治療[编辑] 建議患者應減少攝取鹽分,亦可多食些水果、韭菜、胡蘿蔔、芹菜等。 禁用菸、酒、咖啡茶等刺激品。 減少情緒的起伏。 參見[编辑] 迷路炎 參考資料[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Ménière's Disease. NIDCD. June 1, 2016 [18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July 2016).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Seemungal, Barry; Kaski, Diego; Lopez-Escamez, Jose Antonio. Earl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Vertigo from Vestibular Migraine and Ménière's Disease. Neurologic Clinics. August 2015, 33 (3): 619–628, ix. ISSN 1557-9875. PMID 26231275. doi:10.1016/j.ncl.2015.04.008.  ^ 3.0 3.1 3.2 3.3 3.4 3.5 3.6 Harcourt J, Barraclough K, Bronstein AM. Meniere's disease.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2014, 349: g6544. PMID 25391837. doi:10.1136/bmj.g6544.  ^ 4.0 4.1 4.2 4.3 4.4 4.5 Lopez-Escamez, Jose A.; Carey, John; Chung, Won-Ho; Goebel, Joel A.; Magnusson, Måns; Mandalà, Marco; Newman-Toker, David E.; Strupp, Michael; Suzuki, Mamoru.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enière's disease. Journal of Vestibular Research: Equilibrium & Orientation. 2015, 25 (1): 1–7. ISSN 1878-6464. PMID 25882471. doi:10.3233/VES-150549.  ^ 武广华 (编). 中国卫生管理辞典. 中国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05. ISBN 7-5046-3052-7 (中文(中国大陆)).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 存档副本. [200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查论编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 耳和乳突疾病 (H60-H95)外耳外耳炎中耳和乳突中耳炎 · 乳突炎 (颞骨骨膜下脓肿, Gradenigo综合征) · 鼓室硬化胆脂瘤 · 耳膜穿孔内耳和径路共同径路内耳炎平衡异常眩暈/平衡障碍:外围性眩晕 (内耳性眩晕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外淋巴瘻管) · 中枢性眩晕 (中枢性位置性眼球震颤)听觉听觉障碍传导性耳聋 (耳硬化症、上半规管裂) · 感觉神经性耳聋 (老年性听力损失、中枢性听力损失)过量反应耳鸣 · 聽覺過敏/声音恐怖症聋盲症遗传性少年型糖尿病 · 尤塞氏综合征其他听觉处理障碍查论编耳朵索引描述 解剖(英语:Template:Auditory and vestibular anatomy) 生理(英语:Template:Physiology of hearing and balance) 發育(英语:Template:Development of nervous system) 疾病 先天(英语:Template: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and deformations of ears) 其他 動作失調(英语:Template:Motion sickness) 症狀 檢驗(英语:Template:Ear tests) 治療 程序(英语:Template:Ear procedures) 藥物 规范控制 BNE: XX540477 BNF: cb11983403c (data) J9U: 987007562999305171 LCCN: sh85083557 NDL: 00567592 NKC: ph13704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