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美国往事》这部电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往事的电影 怎样评价《美国往事》这部电影?

怎样评价《美国往事》这部电影?

#怎样评价《美国往事》这部电影?|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我在宿舍里第五遍刷《美国往事》导演版时,512、513两个宿舍的哥们都正沉浸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贫嘴的台词里。

将近4个小时的《美国往事》,在我的电影记忆里,仅次于《公民凯恩》和《教父》系列,是属于那种真正让人愿意一看再看的电影。而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与青春”,则与我的“海南往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贫嘴的王匡林,猥琐的吴胖子,单纯的卓越,心机深的高洋,以及蔫坏的方言,都在不知不觉间仿佛和我们成了哥们。只是,多年后,老万在海口做了律师,小廖在广州做了导游,吴德华还在三亚,现在混得也不错;姜日含和邱老鹏则回了老家,虽然很久不联系,但偶尔的一个点赞或者来访者记录,还是能够维系住当年曾经共同生活过的痕迹;只有石头和我来了北京,虽然做着不同的行业,但偶尔约出来吃饭聊天,扯扯早已过时的笑点,似乎还能找回一点青春的记忆。

就像电视剧里的人物,整天挂在嘴边的是“幼儿园的向日葵”,我和石头、李大玄开起玩笑来,似乎也还离不开“金坷垃”、“多冷的隆冬”、“达芬奇手机”之类。有时想想也是怪事,仿佛我的青春期直到大学才真正开启,很多美好回忆都是从那时才真正开始的。

面条出场时,已经垂垂老矣,头发斑白,他初到车站时,一曲《Yesterday》响起,瞬间把人拉回几十年前。因为这部电影,我对披头士也迷恋了几年。那时候,在学校南门的碟摊上,搜罗到几张正版的披头士纪念版CD,足足听了四五年,到后来熟到什么程度——前奏的音符一起,就能直接跟着调子哼起来,根本不用等到人声唱出来。也许,这也是我唱歌老喜欢抢拍的原因,一听到自己熟悉的旋律,总忍不住直接唱出来,总是等不及人声出现。

《美国往事》中的经典电话铃声,导致我后来一见到电影场景中出现电话铃声转场,总觉得是模仿和致敬。除了面条四兄弟,最让人惦念不忘的,还是那个在面粉库房里跳芭蕾舞的女孩。多年以后,我还经常把她的剧照当作电脑桌面。也许,她的样子早已模糊,但是那个身影那个场景,却永远也忘不掉。

“与青春”对此的致敬则相当直接,方言掀开一块砖头,看到一个姑娘跳舞,镜头切换间,回到小时候,几个小破孩玩着扔书包、炸厕所的游戏,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那种青春怀旧,也有《血色浪漫》中那种知青什刹海斗冰的戏码。

其实在“与青春”之前,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正是那部《血色浪漫》。只不过一开始,我看的是长篇小说,吊诡的是,我是在一本纯文学杂志上看完的。记得那是某年暑假,我百无聊赖时翻开一本旧杂志,却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几天沉浸在他们的故事中,把钟跃民的传奇经历看完之后,瞬间有一种想去北京的冲动。

后来因为喜欢李奎勇这个人物,还整理过他死之前跟钟跃民剖白心迹的那段文字,基本上看一回悲伤一回——嗯,曾经我是个挺容易动感情的伪文艺青年。

现在轻易不会掉眼泪了,很久没哭过了。

《美国往事》让我愿意一遍遍看的,不是几兄弟反目的故事,不是老来忏悔的人生感悟,不是小痞子横尸街头的冲动历程,是导演在不动声色间,一步一步把真实人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勇气。最令人触动的,其实正是这种看似平淡无奇,但却让人扼腕不已的真实。

“与青春”与此的道理类似,一群小伙伴在北京的贫嘴,只是好笑,但是到广州之后的背叛与变节,才是真正的戏骨。人性的真实,在考验面前才能一一呈现。一起喝酒吃肉时,大家都是好孩子——等到需要冲锋陷阵,需要利益相争时,才能看出每个人的真实面目。

做戏与做人交叉来看,似乎更有意思。陈羽凡和白百合因为这个剧走到了一起,最近他们俩客串的《奔跑吧兄弟》其中一期,那些背叛和斗心机的戏码,与他们初识的这部戏何其相似。

文章因为这部戏崭露头角,一个悲剧英雄“卓越”,被他演绎的很有说服力。但这种看似潇洒,却以悲剧收场的戏份,似乎也与他的演艺生涯不谋而合。轰轰烈烈,但也令人唏嘘。

倒是佟大为没什么大的起伏,红也红过,黯也黯过,似乎看淡了不少,这点倒是跟剧中的“方言”颇为相似,也与原型人物王朔的调性颇为契合。

演老大的果静林,此前只在小圈子里为人知,此后虽也没有大红大紫,但至少演技被人认可,业内是十分肯定的。只是去年因为和姚晨的陈年往事,才勉强上了几次头条,这又和消失多年突然出现的高洋不谋而合。

冯裤子,哈哈,果然晋身为国际大导演了,再也不会轻易在人前哭鼻子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