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 雪绒花》鉴赏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国歌旋律特点分析 音乐之声《 雪绒花》鉴赏分析

音乐之声《 雪绒花》鉴赏分析

2024-06-26 21: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雪绒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科书(苏教版)第11册内容。 《雪绒花》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电影音乐,其舒缓、轻柔的风格,深深地抓住了听众的心。 为了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以音乐为载体,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设计这节课,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喜爱,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充分体现艺术的价值。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有助于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评价主体,提高评价能力。教学目标: 一.对学生所学歌曲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了解电影音乐 特点及三拍子歌曲的演唱处理要点。 三.学会用二声部演唱,各声部注意相互配合,声音和谐统一。教学重点: 了解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教学流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播放课件1:背景音乐《雪绒花》衬托下的课题名称。 教师:老师请同学们课下帮老师查一些英文单词的含义及发音,哪些同学愿意帮助老师? 播放课件2:歌曲伴奏录音,同时请同学们朗读英文歌词。 教师:听了同学这一标准流利的英语,我有一种想唱的冲动,同学们跟老师配合一下,合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地打着节奏,老师来演唱这首歌的英文歌词,怎么样? (教师范唱歌词的英文歌词。) (在一个轻松愉快中开始新的一刻。) 二.听一听。 播放教材配套光盘,充分利用教材光盘处理教学内容。 1.听赏光盘资料中的歌曲录象,请学生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 2.复听作品,找出作品中相同的旋律。 3.学生概括这首歌的演唱特点,教师小结。 (充分利用学生听觉器官,听辩音乐) 三.了解阶段 1.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梗概简介 《音乐之声》故事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事情。修女玛利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上校离家期间,玛利亚和孩子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的、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的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唱的兴趣。上校轻拂六弦琴,演唱了《雪绒花》,歌曲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敌人对他们进行严密的监视。特拉普特上校家庭合唱团在晚会上表演了第一个节目就是《雪绒花》。《雪绒花》这首象征祖国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们内心沸腾了,人们怀着对祖国的必胜信念,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感到恐惧。 《雪绒花》在剧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歌曲比第一次更令人激动,它带着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曲调朴实感人。 2.了解声区的联系与区别。 四.学习阶段。 1.尝试跟录像模唱英文歌词。 2.教师纠正出现错误的地方。 3.师生合作进行两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 4.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合作练习。 5.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注意声部间的配合。 五.再听、再唱、评奖激励。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分角色听赏音乐。 2.按所分角色,学生自己进行歌曲的演唱处理。 3.教师指挥,学生进行歌唱练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此环节学生在各种意境中听了六遍音乐,由生到熟,由听到唱,由被动到主动,欣赏音乐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教学目标成了他们超越自我,赶超同伴的加油站,学生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得到空前的提高。) (采用分层次的诱导教学法,有效的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 评奖激励: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评出创意奖、音乐进步奖、大大方方奖,记录到小组评比台上。 (小小奖励是一剂兴奋剂,不仅体现在成功的欢悦,更对学生的交往能力,创造能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课程延伸: 六.看谁做得到。 播放课件3:鼓励学生查录音乐资料,帮老师收集同学们喜爱的课外歌曲。 播放课件4:字幕流动显示背景音乐《雪绒花》。在这个问题的设置上,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便于加深对作品的了解和对知识的巩固。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对艺术充满浓厚的兴趣,特别喜欢在音乐实践中展示自己,乐于参与、积极配合,并且创造性极强。 在歌曲《雪绒花》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优美的电影音乐,舒缓、轻柔的风格,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体验作品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掌握了四分之三拍的基本节奏。在创造性活动中进行歌曲处理,体验二声部的和谐并用英语演唱歌曲,更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效果。学生沉浸在音乐艺术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国热情。德育教育在音乐课中得到有效的发挥,尤其是在二声部学习中,学生互相配合,积极合作。共同完成艺术作品。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设计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这种愉悦、自然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配合,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兴趣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