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热衷往国外存钱转移资产,恐怕他们赚的钱多是不义之财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制裁榜大学 中国富豪热衷往国外存钱转移资产,恐怕他们赚的钱多是不义之财吧

中国富豪热衷往国外存钱转移资产,恐怕他们赚的钱多是不义之财吧

2023-03-27 12: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富豪为什么热衷于往国外存钱和转移资产,恐怕他们在国内赚到的钱,大多都是不义之财吧!

众所周知,中国富豪移民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富豪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据上海胡润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收入在一千万至两亿元人民币之间的中国富人中有超过46%的人正在考虑移民,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比例。

对富人而言,银行所在的国家军事实力强大、银行的保密性强、银行的安全系数高、银行的质量好、银行的保险系数高是他们选择往这些国家里的银行存款的关键。

为什么中国富豪都喜欢往美国转移资产以及往美国的私人银行里存钱

一、这些富豪所选择给自己移民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三个国家均为“五眼联盟”成员。并且我们国家至今都还是没有从这三个国家引渡罪犯的权利。所以国内有很多富人,把自己在国内赚到的合法或者不是合法收入统统都转移到美国,这样子就可以防止财产被自己的国家查封或者没收。

五眼联盟,指的是二战后英美多项秘密协议催生的多国监听组织“UKUSA”。“五眼联盟”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情报机构组成。这五个国家组成的情报间谍联盟内部实现互联互通情报信息,窃取来的商业数据在这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公司企业之间共享。

二、中国富豪纷纷选择移民到美国跟美国良好的教育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教育系统,确实是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的地位。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纯免费的义务教育,即使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学生也可以自己申请无息贷款。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们的工资也不低于工人阶层。并且美国拥有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

三、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最先进的国家,美国的社会福利排在世界第五,在美国的体制下越有钱的人越是可以享受到非常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美国的法律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有着非常严格的保护,不会动不动就被没收或者征收。还有在美国买房子不仅得到的是永久的使用权,并且成本和土地的价格都比较便宜,还可以继承,因此很多的人都喜欢到美国去购买房产;

温馨提示:美国在2023年3月10日率先实施的硅谷银行的破产爆雷计划,目的就是鼓动美国附属资本主义国家,收割其国外个人和企业、国内反对派的财富。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倒闭的冲击波,已经蔓延至英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地。

可以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中国富豪最喜欢移民的三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实在美国这次利用硅谷银行暴雷破产的手段,强取豪夺移民到其境内的全球富豪们和中国富豪们之前,美国就一直在策划并实施,洗劫来自于全球富豪们和中国的富豪们转移到美国的财富和资产!

例如从2021年12月25日开始,美国联邦政府称,要查赴美购房者的资金来源,要让他们说明资金来源的合理性。凡是不能给出合理资金来源者,美国将直接没收房产进行拍卖,所得归美国政府所有。

据相关的媒体报道,曾经就有很多移民美国的中国富豪,在被人有预谋的曝光了他们隐瞒的海外银行账户后,彻底激怒了美国当局!于是其名下所有的资产,如豪车、别墅、巨额存款均被美国冻结。

为什么中国富豪们都喜欢往瑞士银行存钱

一、瑞士银行在全世界有极高的知名度,保险系数做到了3A级别。瑞士银行的黄金和全球储户的资金都储存在二战期间用于躲避核武器的、外加强了金库的墙壁的、配上24小时保安与监控的、增加了很多的现代化科技(指纹、面部、虹膜识别)的、需要同时有客户钥匙和银行钥匙才能开启大门的地下神秘场所(有的在湖底,有的在山脉深处);

并且金库的大门重达3.5吨,全是三防设计。即便你神通广大找到了它们,但想要通过层层防守,并成功开启金库也不是容易的事,整个过程不能有丝毫出错,否则银行警报系统会立即响应,所以想要盗取瑞士银行的难度,堪比盗取国家银行。如此严密的安保系统,才会让世界各地的富豪,放心地将财富存在这里。目前瑞士的各大银行,有60%以上的储存资金来自于海外,而瑞士本国储存资金只占40%。

二、瑞土银行有自己的专属护身符,瑞士这个面积不大的国家与欧洲各国签订了和平条约,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布永久中立的国家(无论在平时或者战时都实行中立政策的国家),也是《国际法》里唯一明确的中立国。瑞士此举为其国内的瑞土银行的长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是瑞士在一战和二战当中,没有卷入战争的主要原因。

三、瑞士军费的开支在整个欧洲国家当中占比是最高的,虽然瑞士是永久中立国,但是瑞士却是欧洲各国军费占GDP比例最高的国家,2017年时军费达到54亿美元,占政府财政支出的19.3%,占GDP的6.4%,均是在欧洲占比最高的,是同期中国军费支出占GDP的比例的五倍。这是瑞士在一战和二战当中,没有卷入战争的根本原因。并且二战期间,瑞士也大概率是德国资金管理地。

四、瑞士银行基本不会询问私人客户的资金来源,只要愿意在瑞士银行存款你就是它尊敬的用户。并且对于用户的保密措施也做得十分完善,还专门出台了《银行保密法》,可以保证用户信息不被外人所查询到。如果还不放心还可以开通外界无法知道的化名账户,进行匿名存款。世界上很多富豪,在瑞士银行开设的账户大都是化名账户。但是常规情况下储户储存到瑞士银行的资金是不仅是没利息收益的,并且它还要向你收取资金管理费。

温馨提示:当瑞士在面对一个军事实力远超于自己数倍的国家,要求瑞士把本国储户名单交出来的时候,瑞士还是会把来自于这个国家的储户的名单老老实实地交出来!所以说,把所有的钱都存到瑞士银行也不是绝对的安全。

例如,美国在经历2008年的严重次贷危机时,瑞士的瑞银集团就成为了美国司法部讨伐的对象。美国要求瑞银集团要求交出美国客户名单。2009年2月19日瑞银集团向美国交出了250个美国客户名单。2010年6月10日瑞银集团又向美国交出了4450个美国客户名单。被瑞银集团曝光的这些美国政客的储户名单,都受到了美国法律的处罚,补缴了高昂的税金以及罚金。

马云卸任阿里董事长套现1000多以亿后,携全家远赴日本定居

2013年至2022年,马云从阿里刚上市时所持8%股份全部抛售完毕,前后累计套现1000亿元。如今的马云早已携带全家去了日本,在东京最豪华的银座购置了豪宅。据日本媒体报道、马云全家目前在日本已经生活半年了。但是马云的家族信托,仍持近830亿阿里股票!

马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996”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每周工作6天”。“996”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也是资本要求员工加班的一种制度,这种文化和制度是违法的。

刘强东6年套现640多亿后,携以有身孕的妻子章泽天,远赴欧美

2020年,刘强东累计卸任了约230家公司的职务, 2021年累计卸任了18家公司职务。2022年,刘强东卸任了京东的CEO,这6年来总计套现了超过640亿元。从卸任到大手笔套现,如今刘强东又和已经怀孕多月的妻子章泽天出现在美国超市。但是刘强东的家族信托,仍持近1,000亿京东股票;

2022年,刘强东传闻与一位33岁的名叫Nani Wang的江苏女富豪,在意大利的撒丁岛全款买下了一套价值5个多亿的豪宅别墅。刘强东与这位女士关系密切,曾一起共同投资了多家企业,被外界认为是处置刘强东私人资产的公司实体。

潘石屹把300亿都转移到了美国,给哈佛和耶鲁捐赠了6个亿

国内的房地产龙头企业老板潘石屹在国内的20年间,通过房地产套现高达300亿元。而且在2022年和他的妻子共同辞去了在soho的高层职位。他为了套现更多,他宁愿将SOHO中国打“骨折”,也要卖给美国黑石集团。

2014年,潘石屹把这些钱都转移到了美国,并给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捐款25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6个亿。老潘向国外花钱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内公众的争议,像美国哈佛和耶鲁这样的大学它需要潘石屹的捐款吗?有人说他国内的学校不捐款特意跑去国外捐。

中国富豪在国外集体遭遇美国和瑞士搞的杀猪盘,居然都不敢吭一声

2023年3月10日,随着美国硅谷银行的精准倒闭,很多中国富豪的存款打了水漂资产被清空!各位要知道,美国硅谷银行的这些储户,大部分都是中国在美国纽约上市的公司高管。同样还有很多来自于中国的富豪,纷纷选择在这家银行存款!

网传在美国硅谷银行存款的中国富豪当中,就包括“地产大亨潘石屹”、“外卖大佬王兴”等中国各个领域的知名大富豪!但是那些携巨款移民美国的全球富豪和中国富豪们,虽然因为硅谷银行的破产倒闭都临着巨额存款损失,但是最终却只能获得最高25万美元的赔偿!

地产大亨潘石屹、外卖大佬王兴选择站出来澄清自己

其实当美国硅谷银行对外宣布破产倒闭暴雷了之后,网上马上就有人指名道姓地说出了在美国硅谷银行存钱的中国富豪当中就有“地产大亨潘石屹”、“外卖大佬王兴”,但是这两位先后开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文澄清自己没有在硅谷银行存钱。

地产大亨潘石屹发文辟谣

当人们看到“地产大亨潘石屹”、“外卖大佬王兴”出面澄清自己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心疼”他们的钱。正是应了这句“穷人有庸俗的快乐,富人有高贵的痛苦”的民间老话。但是美国虽然收割的是中国富豪们个人名下的财富,但实际上却是全体中国老百姓的财富!

2020年,网传瑞士准备冻结100名中国人在瑞士的7.8万亿元存款

2020年,瑞银集团中称截至到2017年,中国总共有373名亿万富豪,他们拥有1.12万亿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约7.8万亿元)的资产。2020年8月,瑞士凯西斯表示:将冻结100位中国人在瑞士存款7.8兆人民币,平均每人780亿人民币,还不包括保险箱里的黄金钻石”。

瑞士银行随后既没有出面证实“中国人在瑞士存款7.8兆人民币”这件事,也没有出面否认这就是既定的事实。并且这100名中国人,至今都无人敢出面认领他们在瑞士银行存放的这笔巨额存款。

这些中国富豪,在面对美国血洗清剿他们转移到美国的资产和财富的时候,在面对瑞士宣布要冻结他们在瑞士存放的巨额存款和金银珠宝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谦逊低调,真的是堪称教科书级别!好歹也是个爷们,居然连勇敢地承认的勇气都没有!

当然了以上这些钱财,对于这些隐形的大富豪而言,可能是九牛一毛罢了!碰到美国、瑞士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出面搞的杀猪盘,他们宁愿吃个哑巴亏,宁愿把损失的这些钱全当成过年买了炮仗放了听响了!

中国民间自古以来有句老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事情做了就大大方方地承认,真没做就管住嘴,毕竟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那些身为中国富豪圈当中的一员,现如今却活得“畏畏缩缩、欺软怕硬”,这样的表现真是让广大民众大跌眼镜,感觉既可笑至极,又十分憋屈!

先富带后富加速了国内富豪的撤离中国的速度

享受时代红利先富起来的人,是完全有义务、有责任带动劳苦大众后富起来的。可是现如今,还是有很多先富起来的人,花重金去买通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替他们发声说:“先富带后富,就是杀富济贫!让普通劳动者获得更多的财富,更好、更完善的福利待遇,就是杀富济贫!

反观当下,社会上还有很多先富起来的人,并不想着靠着造福和回报这个生他们养育他们的祖国,反而是恩将仇报,变本加厉的去盘剥和压榨同胞们的剩余价值。他们让国内的基础素质教育变得商业化,让平民基础医疗变得商业化,让基础刚需保障性住房商业化,让基础民生领域商业化。

国内很多先富起来的富人,毫无良心可言!他们用尽浑身解数,大肆扰乱市场经济、哄抬房价,让房价高得离谱,让普通人面对高房价望而却步,心生衰念,不工作,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孩子。

这些年国内数不胜数的先富起来的人,他们把在国内的时代发展红利期赚到资产通通变卖,变成现金,拖家带口、携巨款、改国籍移民国外。建议国家尽早出台移民和改国籍税法:凡持有中国国籍、在国内赚取巨额财富、身价N亿(具体待定)以上者移民国外或改国籍者,需缴纳其身价的N%(具体待定)上交税务部门。

凡是把资产转移到国外的中国富豪,恐怕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利用各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富起来的、至今早就已经完成向国外财富和资产转移的富人们,难道你们的心里就不曾感到一丝愧疚、良心上没有产生一丝不安吗?如果你们心里没鬼,在国内挣的钱都是干净的,都是正道来的,你们犯得着这么殚精竭虑、惶惶不可终日吗?

你们是富起来了,可是你们富起来之后却还是一如既往地自私自利,一心只想着向国外转移资产、移民国外,只想着利用自己在国内巧取豪夺的资产和财富去国外安度晚年!纵观古今,但凡是那些吃里扒外的、背信弃义的、数典忘祖的、阴险狡诈的、贪得无厌的、不知悔改的、狂妄自大的、以权谋私的、贪赃枉法的人,到最后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那些前三十年,在国内趁着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完善、有漏洞,大肆倒卖公有制资产、大搞投机倒把、变公为私的富起来的人,你们以为逃到国外就万事大吉了吗,实则是大错特错!你们以为自己现在还能往国外转移资产和移民,但是你们以为真的能逃掉正义和法律的末日审判吗?那些靠着强大的资本搞垄断经营的、压榨劳动者剩余价值的、破坏民生经济生态环境的企业和公司,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即便是你们现在能顺利地跑到任何一个国家里,安稳也只是暂时的,谁也保不了你一辈子!你们以为国外真能保你们一辈子么?现在国外接受你们的移民,那也只是因为你们对他们而言还有利用和压榨的价值,那就是你们往国外转移的大量资产和财富!

奉劝那些不论是已经成功或者是正在琢磨着转移资产和移民的富人,趁着自己还有能力,有精力,能够自主支配自己当下所拥有的财力和物力的时候,多积德行善,多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多做好事,兴许以后还能落个好名声和好下场!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评论!点赞!收藏!关注!转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