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达,比表达什么更重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人说话手势图 如何表达,比表达什么更重要!

如何表达,比表达什么更重要!

#如何表达,比表达什么更重要!|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商务合作请私信联系。

编者按:

这是农历虎年的第一篇推送,

新年新期待,新年新气象。

在过去的2021年,

我们新增了专栏《谈判摘录》,

并将内容细化、分出主题,

旨在可以用更多样地形式,

启发到大家的思考,真正帮助到大家的践行。

汤之《盘铭》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年伊始,

要说期待,

没有比日益精进更好的,

希望我们日日在践行,天天有进步。

(图片:pixabay)

2022年,

我们会继续优化谈判相关内容,

也会扩展一些你可能会忽略的谈判应用领域,

如果能启发到你,

并因此开始去实践,

相信你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本期,我们的主题也和“期待”有关,问题背景是我们和他人沟通中,说什么有那么重要?

在前几期的《谈判摘录》中,我们提到了一个著名的沟通定律:“55-38-7”定律,可能你还记得,不记得也没关系,我们来简单过一下。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艾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便指出,在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

有5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传达,

比如:手势、表情、肢体语言、外表、装扮、仪态等。

有38%的信息是通过听觉传达,

比如:说话的语调、声音的抑扬顿挫等。

剩下只有7%来自纯粹的语言表达。

(“55-38-7”定律)

也就是在人类所有的感知信息中,非口头信息(即“视觉信息”),对沟通交流的影响最大。

它能反映出一个人此刻的情绪和状态,折射出一个人的审美、学识和品位。

而在各种沟通场景下,这些非口头信息都将会引导我们做出不同的判断和决策,特别是在谈判这种高难度的沟通场景中。

(不同站姿对比图)

(不同坐姿对比图)

(不同聊天姿势对比图)

如上面三组姿势对比图,只差一个姿势,就从手脚拘谨的“职场菜鸟”瞬间变成自信的控场女王。

然而,两者之间的差距,真的是只差一个姿势?

我们该如何关注一些非口头信息?

接下来,和你分享一个故事:

萧伯纳有一个戏剧,叫《卖花女》,这部戏剧后来被改编成一部好莱坞电影,主演是奥黛丽·赫本,名字叫《窈窕淑女》。

赫本饰演的女主伊莉莎是一个粗俗的街头卖花女,当时,底层人民和贵族之间的显著区别除了财富,就是口音。而掌握所谓的“纯正发音”的贵族们,歧视那些粗俗的口音,与使用它们的人们。

一天,一个叫希金斯的语言学家在路上看到了伊莉莎,被她粗俗的语言震惊了,在希金斯眼里,英语是神圣的语言,因为这是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语言,他对英语为之疯狂。

而故事主线是:

语言学家和他的朋友打赌,说即便是这么粗俗的卖花女,他也能给训练好,让她学会上流社会的口音,变成一位“淑女”。

语言学家的训练非常专业,可即便经过了刻苦的训练,但伊莉莎还是被人们给轻易识破了。

后来,他们又加大了训练量,最后伊莉莎拥有了伯爵夫人的口音与行为举止,变成了“上流淑女”,甚至还被其他男士们误认为是某国的公主。

可是,她的内心,却依然是一个卖花女,伊莉莎无论怎样都无法拥有伯爵夫人的精神与心态,她可以忍受严格的训练,但她始终受不了希金斯对待自己的态度,因为希金斯从来就没把她当作过淑女。

在希金斯眼里:伊莉莎一直就是一个粗俗的街头卖花女,她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件作品而已。

后来,希金斯开始正视伊莉莎,伊莉莎也完成了最终的转变。

总之,

伊莉莎经历了由一个卖花女变成“伯爵夫人”,而后又从一个虚幻的“伯爵夫人”转变成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的过程。

(《窈窕淑女》电影中,伊莉莎身份转变前后对比图)

伊莉莎转变的整个过程,我们看到:

口音与举止的训练和刻意模仿,并没有让她真正变成“伯爵夫人”。

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希金斯内心对她的正视,把她看成是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简而言之,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你当他是什么样的人,

他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这个效应背后的机制,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正反馈”。

关键在于,你要真觉得她很好。

你认为她很好,你就对她很好;

你对她很好,她就真的表现很好;

她表现得很好,你就更加相信她很好。

几次的“正反馈”过后,就成真了。

这个效应是不是有点像“魔法”?把它用好,可以算是一种“超能力”了。

之前网上用一句话总结这种效应,有点幽默,像要口令,但很准确,那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图片:pixabay)

如果将它放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我们与他人沟通时,既然知道语言内容并非最重要的一项,我们是否应该多去学习如何倾听他人呢?

既然知道“正反馈”,主动和他人建立期待,可以改变甚至塑造一个人,我们是否应该多去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既然知道举止姿态这些“非口头信息”不只是差一个姿势,我们是否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当我们开始从内心相信自己,才能在姿态、表情、手势上有明显的提升,否则只能学个形,漏其神了。

以上,

就是我们本期内容,

在留言区,说一说你的思考和体悟吧~

文中提到的“正反馈”,应该如何给?

以后单独拿出来写一篇,敬请期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