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一部豆瓣评分9.1的美国医疗纪录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产科病房纪录片 值得一看!一部豆瓣评分9.1的美国医疗纪录片

值得一看!一部豆瓣评分9.1的美国医疗纪录片

2024-07-12 00: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相较于同期一些剧情片几乎都是不及格的分数,可谓差距明显。

今天笔者想推荐一部美国的医疗纪录片,豆瓣评分9.1,而这评价仅为一百余人给出,而由其改编的同名美剧,前三季加一块儿也不过刚超过1500人给了评分。

相较于山下智久当初那部大热的《Code Blue》,这部电影纪录片有个类似的名字。

Code Black

(黑色警报)

片名来源于有关患者接纳能力的有关分级:当病患大量涌入医院,而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进行治疗时,即为黑色警报。

而这是一家美国郡立医院(全美免费医疗的重要组成-Medicaid and Medicare)急诊科的日常状态,会不会让你有种仿佛和国内三甲差不多的感觉,下面笔者从医生角度来聊聊这部急诊科的科普片。

全片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手持摄影来呈现,摇摇晃晃的镜头可能更容易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吧,然而照我看来,更像是为了不让那些血腥的现场急救场面展现得过于清晰,以防引起太强烈的不适(高能提醒:片中除了部分病患脸部以外,并无马赛克处理,心理能力接受欠佳者谨慎观影)。

一开始就是一段枪伤患者入院抢救(美国特色),第一个病例就开始高能,患者左胸破开一道巨大的口子,而给我的第一感觉却是“这美国的急诊跟国内差不多嘛,也是一大堆人乱哄哄的”,除了抢救的医生,还有一群围观群众看热闹(实习和见习医生),看来当时肯定还未进入黑色警报状态。

团队中每人虽然仿佛七嘴八舌话音很杂乱,但是大部分人说出来的都是自己接下去会负责哪部分,而不是一群人出主意一两个人动手,真正的各司其职。病例之后立刻就进入了全世界医疗人员的日常吐槽稀烂的医疗制度桥段,是的,美国吐槽本国医疗制度差的不比我们少。

再之后几位急诊室年轻医生露脸,各自混个眼熟,说一下当初自己学医的初心,嗯,这里也可以跳过。伴随着年轻医生们对初入急诊的回忆,开始了这家郡立医院的发展介绍,我们也知道了急诊科这一小片被叫做“C区”的区域,是整个急诊病人最危重的,也是最锻炼人的地方。

在片中,许多场景和我想象中高大上的美国医疗环境大相径庭,那些全美学业最顶尖的医学生们初入临床与我们当初一样手足无措,许多事远不会像书本上写的那样。

当你需要在30秒内完成气管插管,或者在一个体表脂肪厚度堪比手掌的肥胖患者身上置入胸管,克服内心巨大的压力从而保证能成功完成任务是你必须要面对的事实,而你身后的团队就是你最大的支持。

片中,我们看到美国同道们一样会吐槽大量的病史书写,耽误了他们的日常医疗工作,而且貌似美国医院里写的比我们更多。(有预算的医院会雇佣医疗秘书完成)

我们也看到了面对难以挽救的患者时,美国同道们和我们一样那种无力与挫败感,及难以向患者家属解释的纠结情绪,表现出来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像大部分电视里常见的,简单一句“我们尽力了”就好了。

当然,美国人民在面对亲属死亡时确实要更为克制,在医院打砸的情况应该是没有的。

同样的,我们也看到了美国医疗人员的短缺,虽然医护收入已处于社会中较高的水平了,但仍然无法满足医疗需求。

于是黑色警报状态成了常见,当你刚上班就发现自己不知何时才下得了班,这种感受可能中美都是一样的。

院长还需要因为大量人员离职头痛不已

最后,出乎我意外的是,这片居然还有剧情,面对院内茫茫多的急诊患者,大家出谋划策进行流程优化,将患者就诊效率提高许多,从而缩短每次黑色警报持续的时间(有种政工报告的感觉)。当然具体怎么做的,还是希望大家去片中看吧。

可以说,这部纪录片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那扑面而来的真实感。尤其是当你看到一部和你自己专业相关的纪录片时,真正能折服你的就是其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性,仿佛看到了自己身处其中的影子。

而对于不学医的观众们呢,可能更多的是可以看到自己平时生活中鲜有接触的那些真实故事,虽然是美国一家基层医院中发生的日常,却也能够同样体会出国内急诊的一些惊心动魄,来一组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

这是气管插管

这是在心脏按摩

这是插入胸管

这是胸腔内心脏除颤

这可能是你抢救完满地的狼藉

这可能是你在急诊时常常能遇见的情况

这可能是工作中偶尔的小憩

这可能是你抽空吃饭时的样子

而这可能是身边某位水品高超又桀骜不驯的达人(在禁止吸烟区)

PS:一开始说到这部电影有同名改变的连续剧,估计也有人比较好奇。相对于被封神的《ER》,美剧《Code Black》着重点更像是纪录片中那样,更多着墨于一个个急诊病例,而比较淡化医生们的一些感情纠葛。当然许多角色也可以在纪录片中找到原型。比如我们最喜欢的MAMA。

经常在大家抢救时在旁边插着手冷眼旁观的BOSS

剧情啥的就不介绍了,医学专业性可以说远胜我们国家的一些医疗剧,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够好,特别是无菌这一块,可能本来就是急诊科的通病吧(急诊的同学把刀放下,我们有话好好说)。(原标题:这里有个世界急诊医生的摇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