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群,为何又大又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 美国城市群,为何又大又强

美国城市群,为何又大又强

2023-12-28 03: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字数统计:5341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9分钟

发展状况

以美国区域规划协会编制发布的《American(2050)》中“巨型区域(Megaregion)”的定义和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Gottman)的“巨大的城市群(Megalopolis)”定义为依据,可以认定美国已经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和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城市群: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以纽约为中心的城市群、北美五大湖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城市群、西南部太平洋沿岸以洛杉矶为中心的城市群。

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亦称为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Boston-Washington),简称波士华城市群(Bos-Wash),是举世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首。该城市群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五大主要城市和伍斯特、普罗维登斯、斯普林菲尔德、哈特福、纽黑文、特伦顿、威明尔顿等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几乎囊括了美国东北部所有的大城市以及部分南部城市。城市群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10州绵延约965公里,宽48公里到160公里,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总面积的1.5%。人口约6 50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约20%,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471人,是美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2014年实现的GDP总量为40 320亿美元,人均GDP为62 030美元/人,地均GDP为2 920万美元/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90%以上。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仅占全美国约1.5%的面积,却集聚了全美国20%左右的人口,实现了占全美国30%以上的GDP总量[2],其制造业产值在全美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仍然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其集聚和扩散功能还在不断增强,是全球公认的全美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核心区域。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各主要城市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有着各自占优势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部门,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城市功能作用。该城市群内港口密布,各城市港口分工有序:纽约港是商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费城港主要从事近海货运;巴尔的摩港是矿石、煤和谷物的转运港;波士顿港是以转运地方产品为主的商港,并兼有海港的性质。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内,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之上,各种生产要素在城市群中自由流动,促使人口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更大规模的集聚,形成了城市群巨大的整体效应和更强的发展势能,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群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五大湖城市群

美国五大湖城市群(Great LakesMegalopolis)亦称为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Chicago-Pittsburgh),简称芝匹兹城市群(Chi-Pitts),是依托美国中部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五大湖沿岸地区城市以芝加哥为中心所形成的城市群。整个五大湖城市群地跨美国12州,覆盖了全美中部最广袤的地理区域,集聚了众多大中小城市,城市总数达35个之多。美国五大湖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向西由芝加哥–密尔沃基走廊延伸至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向南由芝加哥伸展至密西西比河中游河畔的圣路易斯,向东由芝加哥连接底特律、托莱多、克里夫兰、伊利走廊,与匹兹堡等城市紧紧相连。五大湖城市群的东部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首尾相连,直通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的纽约、费城、华盛顿、波士顿等中心城市和主要城市。

美国五大湖沿岸水源充足、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城镇密布、工农业生产集中。五大湖东面的阿巴拉契亚山地是美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其储量占全美的50%左右。苏必利尔湖的西面和南面是美国重要的铁矿石产区,蕴藏量占全美的80%左右。在休伦湖和密执安湖沿岸还有丰富的石灰石、锰、铀、金、银、铜和盐等矿产资源。美国五大湖区丰富的铁矿、煤炭、有色矿藏等资源和通畅、快捷、廉价的水运条件,奠定了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坚实基础。美国的“钢铁城”“汽车城”均发端于此,匹兹堡集聚了全美70%左右的钢铁产量,底特律及周围地区集聚了全美80%左右的汽车产量,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均集群于此。美国五大湖城市群是全美最重要的工业城市群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也是美国内陆的金融、贸易与文化中心。创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 Inc.)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

美国五大湖城市群向东北扩张一直延伸至加拿大境内的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城市集聚区域,出海口为圣劳伦斯河,由此形成了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集聚人口约为6 000万,是国际上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预计至2025年集聚人口将上升至6 500万左右。

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亦称为圣地亚哥-旧金山城市群(Chicago-Pittsburgh),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地区,以洛杉矶为中心,向南由洛杉矶-长滩都市区通过太平洋沿岸走廊到圣地亚哥、丘拉维斯塔,一直延伸至墨西哥的提华纳、恩森那达和墨西卡利;向北有两条发展轴线扩展连接,一是由洛杉矶-奥克斯纳德-圣巴巴拉-圣玛丽亚-圣路易斯·奥比斯宝-蒙特雷-萨利纳斯等太平洋沿岸走廊到圣荷西和旧金山海湾地区延伸至圣罗莎,二是由洛杉矶连接贝克斯菲尔德、维塞利亚、弗雷斯诺、默塞德、莫德斯托、斯托克顿等城市,与加利福尼亚州州府所在地萨克拉门托紧紧相连。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崛起发端于上世纪40—50年代的二战与冷战时期,成长于60—70年代的科技革命与军民融合的快速发展时期,兴旺于80年代以来的科技创新和以中国经济为代表的亚太经济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繁荣时期。

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绵延起伏、首尾相连,全身都在加利福尼亚州境内,既是加利福尼亚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创业中心,也是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创业中心之一,即使在世界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乃至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201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GDP总量达26 560.0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80 198亿元,总量超越法国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超过了中国数一数二的两个大省广东和江苏的GDP总量之和,2016年人均GDP为67 669美元,高居美国各州之首,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可见加州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发展特点

总结美国具有全球重要影响的三大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和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分别代表了城市群发育、形成和发展的单一中心结构与多中心结构的两种形态,且具有各自的特点。

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纽约作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公认的世界经济之都,也是全美乃至全球的金融服务中心,逾一个世纪以来在经济、金融、传媒、政治、教育、娱乐、时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全球影响力,对世界的金融、证券和外汇市场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纽约具有投资效益高、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形成了其独有的非同寻常的吸引力、引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有力地引领、辐射、带动了整个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多元化产业集群战略性布局发展趋势

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单个城市来考察,城市群内各城市优势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形成了合理的地域分工格局和产业链条,从而使城市群产业集群的集聚特点并不十分明显,但从城市群的整体产业布局与发展来考察,城市群内各城市通过区域内的产业调整、协作和产业链条,形成了城市群产业战略性布局与多元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和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特征

美国城际交通运输体系主要以高速公路为主导,这极大地促进了城市间的经济往来和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航运中心地位十分突出,在该城市群发展的各个阶段,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费城等著名港口和航空港始终保持着与世界市场的畅通联系,成为城市群实现国际贸易物资交流的最有效通道和手段,从而有力地推进了该城市群一体化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

城市群由点、轴扩展到联网贯通的空间扩张

城市群的空间扩张最初以纽约为中心,以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四大城市为支点呈斑点状分布,通过五大城市间的交通、通信和水电气干线为轴带的扩张模式形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态;再以纽约中心城市和四大骨干城市的引领、带动和辐射力为前提,通过日益发达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将伍斯特、普罗维登斯、斯普林菲尔德、哈特福、纽黑文、特伦顿、威明尔顿等40多个中小城市联网贯通,建立了具有密切联系的功能性网络体系,形成了城市群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的网络模式格局。

五大湖城市群

一主多副的中心城市网络化空间扩展

在该城市群的发育、壮大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美国五大湖沿岸地区以芝加哥为中心城市,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克里夫兰、匹兹堡、密尔沃基、圣路易斯等为副中心城市的互为影响、互为空间环境的交叉局面,各大城市在功能上各有所长、互相依存、共同发展,致使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该城市群地跨美国12个州,覆盖了美国中部最广袤的地理区域,集聚城市总数达35个之多,城市等级体系发育不断完善,城市群的空间扩展表现为一主多副的中心网络化结构模式。

制造业集群和城市群的互动发展

美国五大湖沿岸地区一主多副的中心城市制造业集群发展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的前提条件,反过来五大湖城市群的发育和形成又为城市群区域的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促进了各城市制造业集群的整合、协调和融合发展。制造业集群和城市群是一种共生共荣、互动发展的关系,而且这种相互关系有其特殊的内涵、机制、效能和路径,直接影响了五大湖城市群的结构和规模,促使城市群呈现城市总体集中、城市密度大的分布格局。

日趋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和区域合作

城市群各城市依托北美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等水系的资源禀赋,凭借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搭建起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畅通了资源、金融、市场、商品、信息、科技、人才等要素的流动渠道,强化了市场经济规律配置的作用,构建了城市间日趋合理的职能分工体系,优化了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促进了不同等级规模的企业、系列配套产业、上下游产业等的集群发展,推动了一主多副的中心城市和大中小城市同步配套、前呼后应的一体化发展。

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发展

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传统制造业大量迁移至低劳动力生产成本的海外,五大湖城市群的传统制造业萎缩致使其持续发展遭受了巨大冲击,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底特律、克利夫兰等工业城市甚至濒临破产边缘。此时该城市群一主多副的中心城市和其他各层级的城市瞄准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进行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了美国中西部众多高等学府和位居全美前列的工业研究与实验室的科学技术优势,不断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战略性布局的步伐,以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为城市群创造了竞争优势,成为全美最有经济活力的地方之一。

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主、副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城市群发展

该城市群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洛杉矶为中心城市,北部的旧金山湾区为副中心城市,绵延起伏、首尾呼应,串联加州大中小各层级城市,整个城市群形似一副哑铃,南、北加州两头为重心,中间以轴带相连。加州南部以洛杉矶为中心通过太平洋沿岸走廊到圣地亚哥、丘拉维斯塔,再至墨西哥的提华纳、恩森那等形成南加州城市群;加州北部以旧金山湾区为中心从南部的蒙特雷向北贯穿旧金山、硅谷,与萨克拉门托连成一体形成北加州城市群;南北加州城市群最终以太平洋沿岸和陆路两条轴线连接,形成1+1>2的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该城市群既是加利福尼亚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创业中心,也是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创业中心之一,即使在世界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科技创新驱动城市群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始终是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发展的原动力。洛杉矶是美国最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位居全美之冠,素有“科技之城”的盛誉。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世界顶级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旧金山分校等高等学府,其中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世界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尤以电子信息、互联网、通讯技术、多媒体、生物科技、新能源、环境技术和银行金融、服务业等为翘楚,科技创新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心脏移植、重组DNA等很多个“世界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加州(SoCal)城市群以洛杉矶为中心,北加州(NorCal)城市群以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为中心,始终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加快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推动,以重大科技突破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军工装备、海洋工程、影视娱乐、旅游服务等新兴产业领跑全球为战略目标,将过去单纯的企业化行为上升为政府推动和引导的市场化、社会化行为,培育出一大批世界领先的包括谷歌、苹果、脸书、思科、雅虎、高通、趋势科技等互联网巨头,英特尔、英伟达、惠普、甲骨文、特斯拉、希捷、旭电等高科技巨头,洛克希德、道格拉斯、诺思罗普·格鲁曼、罗克韦尔等军工、装备制造巨头,以及“电影王国”好莱坞、娱乐翘楚迪斯尼乐园、“旅游之城”贝佛利山庄等影视娱乐旅游业巨头。

部分资料来源:钟炎君,美国城市群的发展及启示,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21,40(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