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众包新手跑乐跑,掌握这几个技巧,一周多赚几百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团众包地图设置技巧 美团众包新手跑乐跑,掌握这几个技巧,一周多赚几百块

美团众包新手跑乐跑,掌握这几个技巧,一周多赚几百块

2024-04-05 20: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老鼎跑了3个多月众包,美团众包和蜂鸟众包双平台一起跑,从第三个月开始,一天平均收入在300上下,最多的一天也有500多。

之前老鼎发文字说,平均收入300上下,被不少的朋友喷。

老鼎解释下,每个地方的众包价格是不一样的,广州白云区跟天河区的价格就可能差几毛钱,但是广州和佛山比,可能起步价要高1块钱。

老鼎所说的收入,只是平台收入,扣除生活费,房租,电池等,可能只有200多块一天。

老鼎也不是美团或者饿了么的托,我喷美团的时候,可能比你们更严重,大家可以看下老鼎的B站视频就知道了,某音老鼎也有曝光过。

废话不多说,今天的主题是,美团众包跟美团乐跑有哪些区别。有些新手第一次从众包进入乐跑,如果组长不负责任,你真的可能吃大亏。

第一点:一定要学会控单。

什么是控单? 乐跑骑手为什么要控单?

老鼎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因为很多兄弟都是众包老手过来乐跑的,都认为自己可以一次接个7、8单没问题,接了单子之后就开始送。

如果你刚开始跑乐跑,老鼎一定建议你多学习控单技巧。

举个例子,你午高峰上线,接了8单,然后开始送餐。如果你是众包骑手,你在送餐的过程中,平台基本是不会给你派单子的。

但是,如果你是乐跑用户,可能你接了8单,已经送达客户了5单,手上只有3单了,而你没有控单,则平台大概率会给你续单,也就是会给你派新的订单。

试想一下,你还有三单要送,而平台就近给你派了2单,请问你接不接?

接了,你去取餐,可能商家还没做好。并且,你接了之后,你要派送的那3单是不是会超时?(大概率会超时,不要问为什么,因为鼎哥吃亏吃多了)

如果你不接,那么,一单扣10块,2单扣20块。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的拒单率过多,会影响你的服务奖。

所以,老鼎在午高峰接完一波单子,就会控单,设置接单上限为2单。这样的话,只有我们手上只剩下一单的时候,平台才会强制派单给我们,会尽量减少我们的损失。

有兄弟会问,有没有办法让系统不强制派单给我们?

有的,这就要看下面的第二个技巧了。

第二点:合理运用打卡在线时长和要求在线时长。

乐跑是有打卡上班时间的,一般都是要求至少三个时间段,而老鼎这边队长要求午高峰和晚高峰必选。老鼎选择的是午高峰,下午茶1,以及晚高峰。

午高峰打卡时间:

10:30-13:30(要求在线2个半小时)

下午茶1打卡时间:

13:30-15:30(要求在线1个小时)

晚高峰打卡时间:

17:30-20:00(要求在线2个小时)

三个时间段要求在线时长一共是5个半小时。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每个时间段都有至少半个小时空余时间,下午茶1甚至2个小时打卡时间,只需要在线一小时。

这些空余时间,其实是可以下线的。

很多众包老手,但是在乐跑是新手的兄弟,可能不懂下线和不下线有什么区别,也可能认为这是个鸡肋,且听老鼎细细道来。

乐跑和众包最大的区别在于,乐跑是一直有单子派给你,而众包则是午高峰,晚高峰,恶劣天气你有单,比较好的天气则乐跑优先派单,其次是众包高级骑手和众包新手用户派单,最后才派给等级不高又不低的中级骑手。(跑得久了,自己就能了解其中的道道)

上面老鼎有说过,一定要合理地运用平台技巧。那么,在哪些阶段可以使用下线功能呢?

1、在我们接单之后,控好单,在送完最后1单,点送达之前,先点下线,然后回到我们熟悉的商圈,迅速点上线。(下线时间一定要控制好,午高峰只有半个小时的下线时间,千万不要超时,要不然会影响服务奖励)

2、当系统派单到我们不熟悉的商圈去送货,建议一定要控单,并及时下线,然后快速回到我们熟悉的商圈上线。

3、当我们上线时长已经够了,并且又接了一波单子,老鼎建议是直接下线再去送货。这样解压又安全。

第三点:合理利用平台规则,无责取消订单。

乐跑跟众包还有最大的一点区别就是,乐跑是有无责取消的,一定要合理地运用平台规则,为自己减少罚款。

乐跑的无责取消,是上报两次出餐慢之后,会出现无责取消按钮。

那有兄弟就会说,上报两次出餐慢,起码要半个小时,那我其他单子不是要超时了。

那么,老鼎跟大家再分享一下小技巧。当我们到店之后,上报一次出餐慢,然后直接去送其他订单,送完之后再回来点第二次出餐慢,然后再点无责取消。

当然,乐跑还有很多技巧等着我们去挖掘。老鼎跑乐跑也还是新手,如果有兄弟有更好的技巧,可以在留言区分享给大家。

我是老鼎,一个正在送外卖还账的90后大叔。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