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每段开始前为啥一定要空两格?背后有什么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元标志符号两竖 写文章每段开始前为啥一定要空两格?背后有什么故事?

写文章每段开始前为啥一定要空两格?背后有什么故事?

2023-05-08 00: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征稿

本文转载于:语言文字规矩方圆及汉语堂

从小开始,老师总是在反复提醒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要分自然段,并且段首要空两格,不然考试的时候是要扣分的。

于是小编想都不想,就把这个习惯养成了。

第一次真正深刻理解到空两格作用的时候,恐怕还是在作文方块纸上,当时给小编恨的呀……

为什么一定要在段前空两格?

这个规矩是怎样建立的?

欢迎收看本期《走近科学》内容:

永不消逝的留白

根据小编多方探究,段首缩进的来源居然同时存在着多种说法,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一个不太靠谱儿的理由

有一种说法认为开头空两格源自对儒家忠孝思想的尊重。

中国两千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学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宗教。儒家讲究忠孝,这两个字刻骨铭心,贯穿千年无处不在。

科举制出现以后,为了在文章中体现忠孝的意义,特别设计了这种段落开头空两格的格式。

这个理由乍一听上去好像是有点道理,但是细想起来却又漏洞百出。

为啥只提到“忠孝”?

“天地”怎么不尊重一下?

“仁义礼智信”要不要也放在前面体现一下?

一个有点儿靠谱的理由

这个说法有点反向思维:现在留白是由以前不留白发展而来的。

我们古代的文言文中原本是没有分段啊空格啊这种规矩的,更没有首行的概念,大都是一写到底,连标点都懒得用。

就像酱紫▼

还有酱紫▼

所以,我们现在读文言文原本时,往往都是一头雾水,苦涩难懂。

除非在特殊场合,比如奏折、提到尊敬的人或物才在文中加上空格起到提示作用。

臣子给天子上书,需要在上书中留出空白部分,方便天子批示。这也算是正式的公文对格式的要求了。

出于对皇上对国家的尊重,一些“皇上”“朝廷”“国”等等词汇不留白,要高于正文书写。

如果有位大臣在该留白的地方没有留白,后果是很严重的。

到了近代,我们从很多文人的书信中依然能看到这种留白和不留白的规矩。

听上去这个理由就已经比较靠谱了,而且还有图有真相。

但问题是,以前的书写方式和现在差别太大了,这种理由真的能站稳吗?

一个特别靠谱儿的理由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文的段前空两格来源于西文的段首缩进。

在早期的西方文章中,文字并不直接分成段落,往往会使用「段落符号」来表示分段这个概念。

这种记号是由专门的工人在排字印刷结束后标记上的,因此排字工通常将每段开头空下来,留位置给分段符号。

但是负责做记号的工人经常任性地缺席……

于是人们惊喜地发现,其实即便不加符号,段首前面保留空格也可以作为分段标记,这就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段首缩进。

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参照西文段首缩进的办法,中文才开始有了分段。但此时并没有统一的缩进格式,怎么缩都行。

比如酱紫▼

酱紫▼

还有酱紫▼

同在此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提出了对汉字“竖改横”的主张。

1919年,胡适与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朱希祖、马裕藻等北大教授向教育部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开始改变传统的分段格式。在《附则》中规定:“每段开端,必须低两格。”

1930年《教育部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进一步规定:“文在十行以上者,应酌量分段,其有意义自成段落者,虽不满十行,亦可分段。首行低二格写,次行以下顶格写(分段者,逐段如此)。”

为什么是两格为什么不是五格?

目前并没有资料来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可能是从排版印刷美观和优化用户体验的角度来制定的方案,和文章内容基本无关。

新中国成立后,横版汉字得到了大力推广。1952年,国家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郭沫若提出了中文自左而右横行格式的建议。

1955年元旦,《光明日报》正式从竖版汉字更改为横版,并用横版汉字发表了《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字。

至此后,横版汉字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推广,一直沿用至今。

这就是我们现代文章沿用的首行缩进的形成过程了。

为什么现在很多文章不再段前空格

网络数字时代,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进行阅读。不用小编截图,您随手打开微信关注的公众号看一看,大部分文章的编排都没有段前空两格了。

内容为主,样式为辅。现在排版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样式,即使不再段前缩进,一样可以通过调整段间距、加入插图等方法来实现段落的区分。

另外,手机屏幕的大小也不同于传统纸张,在排版上放弃缩进,采用两端对齐的方式有时往往更简洁,更统一。

当然这也还是要看制作的风格,很多编辑依然延续传统的排版理念,坚守着段前空两格不动摇,就比如本小编吧~

关于段前空两格的由来您这下明白了吧。

那么,本期内容到这里就全部结束啦~

期待下次与大家再见~古德白~

来源 | 首都教育

部分素材来源:咬文嚼字、知乎、TheType网、古文化常识

【特别声明】本公众平台除特别注明原创或授权转载外,其他文章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并没有任何商业目的。本公号尊重知识产权,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后台,本公号将及时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