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羊藿的功效与副作用及禁忌症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2024-05-17 07: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艾叶的药用价值: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叶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中医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附方中有两个用艾的处方:胶艾汤和柏叶汤。前者为治经寒不调或胞阻胞漏、宫冷不孕症,取艾叶之暖宫止血作用;后方主治出血不止,此二方至今仍是中医临床常用之方。艾用于灸法医病的历史同样很早。在《五十二病方》、《灵枢经》中都有关于艾灸的记载。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对艾叶的研究更趋深入,在化学成分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在临床应用方面,艾叶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结核、感冒等。

艾叶的药用价值

艾叶的营养成分:

热量(大卡) (19.00)碳水化合物(克) (3.70)脂肪(克) (0.60)

蛋白质(克) (0.70)纤维素(克) (0.90)维生素A(微克) (一)

维生素C(毫克) (2.00)维生素E(毫克) (一)胡罗卜素(微克) (一)

硫胺素(毫克) (一)核黄素(毫克) (0.01)烟酸(毫克) (0.30)

胆固醇(毫克) (一)镁(毫克) (24.00)钙(毫克) (9.00)

铁(毫克) (0.80)锌(毫克) (0.17)铜(毫克) (0.03)

锰(毫克) (3.38)钾(毫克) (160.00)磷(毫克) (11.00)

钠(毫克) (1.90)硒(微克) (0.10)

艾叶的营养价值: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

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疥癣,痈肿,痔疮。灸治百病。

继续阅读《艾叶的药用价值》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作用:1.1.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艾叶油4×10(-3)浓度(试管法),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菌作用。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与苍术或与菖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人型H37RV)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但所增强的程度不如动物获得免疫性时那样显着;豚鼠网状内皮系细胞的吞噬机能与内脏的结核病变是一致的,当肝、脾受到疾病的损害时,吞噬机能即下降。

1.2.以小野艾叶烟熏,对于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小野艾水浸剂及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3.野艾的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抗真菌作用:艾叶煎液对皮癣真菌的抑菌作用最为微弱(与黄连、黄芩等煎液相比较),在15%浓度时堇色毛癣菌,开始呈抑制,30%浓度时除絮状表皮癣菌、足跖毛癣菌及白色念珠菌依然发育外,其它为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狗山芽胞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均停止发育。曹红烈等亦证明艾叶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孙迅又测定艾叶烟熏法对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同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狗小芽胞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申克氏胞于丝菌、斐氏酿母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抗菌作用。

3.平喘作用:3.1.艾叶油能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也能对抗乙酰胆硷、氯化钡和组织胺引起的气管收缩现象;并增加豚鼠肺灌流量。艾叶油0.5ml/kg灌胃对乙酰胆碱-组胺混合液喷雾法致喘豚鼠有抑制作用,艾叶油2×10(-4)ml/kg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收缩。艾叶油加吐温-80制成的混悬液能抑制肺组织释放慢反应物质(SRS-A);具有直接拮抗慢反应物质的作用,并能抑制肺组织和气管平滑肌释放慢反应物质;豚鼠以艾叶油一次灌胃后,肺组织内慢反应物质含量降低不明显。1981年有人从艾叶平喘作用较强的中沸点油中分离得到二个平喘作用较强的单体,即α-萜品烯醇和反式-香苇醇;动物实验表明其平喘作用比艾叶油强。艾叶油中分离得的萜品烯醇-4240-300mg/kg灌胃或喷雾给药,α-萜品烯醇80-120mg/kg灌胃,均能对抗组胺与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哮喘,另两成分反式香苇醇(TCMLIBanscarveol)与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也显示有平喘作用。1%α-萜品烯醇吸入,对组胺引发的豚鼠气喘有抑制作用,并可对抗卵白蛋白致敏、攻击引起的豚鼠肺机械功能的改变。

3.2.野艾浸剂对豚鼠支气管有舒张作用。

4.利胆作用:取艾叶油胶囊,用2%叶温配成混悬液(每1ml含艾叶油75μl)。大鼠0.8ml/100g和0.3ml/100g十二指肠注射给药,分别为艾叶油一组和二组。阳性对照组用去氢胆酸(DHC),每片0.25g,配成20%混悬液,0.3ml/100g,十二脂肠给药。四氯化碳中毒组:用四氯化碳1ml/kg灌胃1次,中毒24小时作利胆实验,用艾叶油0.3ml/100g十二指肠给药。对照组用2%吐温0.3ml/100g十二指肠给药。小白鼠分3组,艾叶油组,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去氢胆酸组,5%去氢胆酸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生理盐水组,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实验结果:艾叶油混悬液0.8ml/100g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91.5%,与给药前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0.3ml/100g组使正常大鼠胆汁流最增加89%,与药前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去氢胆酸组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83.2%;四氯化碳中毒组大鼠胆汁流量也有明显增加,与正常大鼠比,利胆作用减弱,维持时间短;2%吐温对胆汁流量无明显影响。艾叶油对小鼠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使其胆汁流量增加26%。

5.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艾叶中β-谷甾醇和5,7-二羟-6,3',4',-三甲氧基黄酮,它们对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显着作用。温瑞兴等研究了艾叶的炮制方法。不同产地的艾叶及其有效成分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艾叶的不同炮制品对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各异。炮制方法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不同方法的炮制产品其实验结果有很大差别。炒炭与醋炒焦的效果较差;炒焦、醋炒炭与生艾叶对血小板聚集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3个剂量水平上都能极其明显地抑制血小板聚集(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