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研热点:诺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罗默模型和索罗模型 经济学考研热点:诺奖

经济学考研热点:诺奖

2023-09-01 1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学中最为古老的问题之一:在以收益递减和稀缺为特征的物质世界中是什么维持经济的增长?

对此,罗默于1986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文章中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在经济增长的曲线上,除了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外,他创造性地加上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该模型假定完全竞争并采用全经济范围的收益递增和技术外部性来解释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理论再度流行。他为此所设计的“罗默模型”成为新增长经济学的经典,使得各国政府对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等领域予以更高的重视。

由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一方面限制了模型的解释力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无法较好地描述技术商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的特殊属性,因此,像其他增长理论家一样,罗默开始在垄断竞争的假设下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1990年,罗默在《内生技术进步》一文中又提出了他的四要素三部门模型。在该模型中,技术进步源于市场激励而致的有意识的投资行为,而经济增长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由于通过非竞争性而引入了非凹性,必然出现的是垄断竞争下的均衡。人力资本决定增长率,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因而,该模型被认为是第二阶段内生增长理论的重要模型之一。

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该模型有三个基本前提或假定:

第一,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第二,大部分的技术进步源于市场激励而致的有意识的投资行为,即技术是内生的。

第三,创新能使知识成为商品。

罗默特别强调知识商品的特殊性:使用上的非竞争性(nonrival)和占有上的部分排他性(partially excludable)。

由此产生了两个重要结果:

(1)使用上的非竞争性的商品可以无限地累积增长;

(2)不完全的排他性和不完全的独占性使知识可以产生溢出(spillover)效应,经济具有长期的收益递增性。

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和政策结论是:

(1)增长率随着研究的人力资本的增加而增加,与劳动力规模以及生产中间产品的工艺无关。大力投资于教育和研究开发有利于经济增长,而直接支持投资的政策无效;

(2)经济规模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人力资本的规模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必须尽力扩大人力资本存量才能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经济落后国家人力资本低,研究投入的人力资本少,增长缓慢,经济将长期处于“低收入的陷阱”。

(3)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和专利的垄断性,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政府可通过向研究者、中间产品的购买者、最终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补贴的政策以提高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注意:

金济考研提醒大家,上述这三点关于“内生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模型结论以及政策建议与含义需要大家掌握,这是命题的出发点。

背景补充

获奖者保罗·罗默及其学术贡献

个人简介

保罗·罗默(Paul Michael Romer),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之一,他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方面的专家。

保罗·罗默在197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83年在该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被《时代杂志》选为1997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

2016年10月,保罗·罗默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一职,2018年1月辞职。

学术贡献

保罗·罗默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经济增长领域。他在芝加哥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是数学和物理,由于想转到法学院,在大学四年级学习了他的第一门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萨姆·佩尔兹曼(Sam Peltzman)对经济学的精彩讲授深深吸引了他。在佩尔兹曼的影响和鼓励下,罗默放弃了学习法律的念头,转而走上了经济学的求索之道。大学毕业后,他转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那时开始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1982年转回到芝加哥大学,198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先后担任罗切斯特大学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学教授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罗默在1986年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把知识完整纳入到经济和技术体系之内,使其做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罗默提出了四要素增长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本和劳动(非技术劳动)外,又加上了人力资本(以受教育的年限衡量)和新思想(用专利来衡量,强调创新)。

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是罗默(1986)和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1988),探讨了纠正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的一些可能途径,用内生的技术来解释经济的增长。该理论的主要思想最早体现在罗默1983年的博士论文中,发表在1986年的《政治经济学期刊》(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探讨了纠正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的一些可能途径的论文,重新激起了经济学界对经济增长理论兴趣。

1992年罗默在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年会上进一步把上述思想运用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并认为:能否提供和使用更多的创意或知识品,将直接关系到一国或地区经济能否保持长期增长。例如,毛里求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实施了开放政策,吸引了香港的企业家把新思想和知识品运用到那里,从而带动了该国经济发展,摆脱了赤贫状况。

2015年3月受邀参加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

2016年7月18日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宣布,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将接替考希克·巴苏担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这个任命于9月开始生效。

知识溢出模型

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在引起广泛关注并重新焕发人们对增长问题兴趣的经典论文罗默(1986)中,罗默以阿罗(1962)的“干中学”概念为基础上,提出了以知识生产和知识溢出为基础的知识溢出模型。罗默(1986)假定代表性厂商的产出是该厂商的知识水平 、其它有形投入(例如物质资本和原始劳动等)和总知识存量K的函数。对于个别厂商的自身投入 和而言,该生产函数表现出不变规模收益、满足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假定。然而,如果将K考虑在内,则这一生产函数对于代表性厂商和整个经济具有不同的含义:代表性厂商将总知识水平 K视为给定的变量,因此生产函数表现为不变规模收益;但对整个经济(假定它由N个同质的厂商组成)而言,由于对于任何常数有,因此生产函数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在这里,总知识水平K成为外部性的来源。此外,罗默(1986)还假定k的增长率取决于k水平和投资数额(产出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 分)。这样,罗默模型实际上同“干中学”模型一样,通过知识积累的“副产品”性质和知识存量的外部性得到了内生增长。

保罗·罗默1990年的经济增长模型把公共知识和企业拥有的专门知识看作内生变量。"20世纪以来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知识交互作用的创新模式使我们很难把二者从经济意义上截然分开。工业化过程不可避免地使科学越来越成为一种依赖于技术的内生活动"。在这样一个现实中,公共知识的含义自然就包括了基础科学知识在内,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也自然包括在罗默所指的公共知识之内,成为内生经济变量。

内生增长理论两种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大致有两种模型,第一种是建立在阿罗的干中学模型基础上的模型,包括罗默的知识外溢(1986)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1988)等;第二种是将R&D、不完全竞争整合进增长框架的技术进步模型,包括罗默(1987,1990)、阿洪和霍伊特(1992)以及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1991)。第二种模型明显受到熊彼特创新思想的影响,这类模型往往被称为新增长理论中的新熊彼特主义的复兴,特别是阿洪和霍伊特、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被视为新熊彼特主义的代表人。

获奖者威廉·诺德豪斯及其学术贡献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开克,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1967年在麻省理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保罗·萨谬尔逊和罗伯特·索罗。从1967年起,他一直在耶鲁大学任教,并在1973年被聘为终身教授。 现任耶鲁大学惠特尼·格里斯伍尔德经济学教授和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诺德豪斯教授在耶鲁大学主讲经济学原理课程。诺德豪斯是美国最有影响的50名经济学家之一,全球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的顶级分析师之一。

学术贡献

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广,包括环境、价格、能 源、技术变革、经济增长、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主要研究领域:增长经济学、工资与价格、生态管理经济学、转型经济学。

诺德豪斯教授在许多研究领域的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他的研究集中在经济增长的约束程度等领域。是全球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的顶级分析师之一。他极力主张从排放许可制度转向征收碳排放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发展了研究全球变暖的经济学方法,包括整合的经济和科学模型的构建(DICE 和RICE模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诺德豪斯教授还研究了工资和价格行为、扩大的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政治商业周刊、生产力、管制的成本与收益以及“新经济”。他对转型经济也有研究。他对中国、东欧和前苏联地区的经济改革报有浓厚兴趣。

个人主张

1972年,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James Tobin)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Net Economic Welfare)。他们主张应该把都市中的污染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从GDP中扣除;同时,加上一直被忽略的家政活动、社会义务等经济活动。按此计 算,美国从1940年到1968年,每年净经济福利所得,几乎只有GDP的一半。1968年以后,二者差距越来越大,每年净经济福利所得不及GDP的一 半。

主要著作

《创新、增长与福利:增长过时了吗?》

《能源的有效利用》

《改革联邦政府管制》

《均衡问题:全球变暖的政策选择》

以及与萨谬尔逊合著的经典教科书《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012年已出版到第19版)。这3本经济学基础课程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包括几个中文版本。(华尔萨谬尔逊的这几本书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甚至认真研读过,他的合作作者也很厉害)

问题延伸

关于今天的热点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进咱们的答疑群一起讨论哦,群内有人大经济学学长长期在群内答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