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罗纳尔迪尼奥身体 《博弈论

《博弈论

2023-05-11 06: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一次接触“博弈”这一词,是在小时候与父亲下象棋中感受到的。你来我往,都想多吃一个棋子,巨大的技艺落差,总能让我轻易输掉每一盘较量。父亲不会因为我是小孩就让步,也会同样计较我的每一步出错,可能是骨子里“想赢”的欲望,也可能是失败的羞愧心都让我想战胜他。在去年的MBA课程中,一位老师又再一次专业而全面地讲解了“博弈”的各种理论。我才意识到理论在平凡生活中可以那样有趣而生动。

本书《博弈论——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介绍了各种博弈模型——纳什均衡、囚徒困境、智猪博弈、猎鹿博弈、酒吧博弈、枪手博弈等十几种之多。书中几乎都是生动的事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展现了普通人的博弈世界也同样有迹可寻,分外精彩。

一、“可怜的”伟大数学家——既是天才也是疯子

电影《美丽心灵》描述了英俊又古怪的数学家约翰·纳什的传奇一生。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伟大学者,也是一位值得同情的病人。纳什22岁写出27页的简短博士论文——《N人博弈中的均衡点》,将博弈论的奠基人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提出的数学理论成功推广至更宽更广的社会领域。第二年又发表了《非合作博弈》,这两篇著作让他年少成名,一时风光无两。英俊博学、美貌妻子、受人尊敬,一切美好都属于他,是上帝的宠儿。也许是天妒英才,在30岁时,他罹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在天才与疯子中浑浑噩噩了30年。他的古怪与错乱,使他失去了作为大学教授的体面工作;同样也失去了自己的婚姻,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即便如此,他的伟大的贡献没有被遗忘,疯了30年后,他赢了自己的这场命运博弈,凭借强大的毅力和坚持,战胜了病魔,并赢得1994年和2015年的诺贝尔奖和阿贝尔奖(阿贝尔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两项至高殊荣,充分肯定了他对经济领域的突出贡献。

纵观他的一生,是很戏剧性的,特别像烟花,极速地灿烂,又极速地湮灭;以为它已彻底消逝,臆想不及之时又强大地卷土重来。在电影里,他由青年变成老年,眼中总是看到“神出鬼没的朋友们”——总是分不清现实与幻想,这种混乱交错的片断时刻折磨着他的精神与肉体。最后他“痊愈”了,被问到:“你还能看到那些想象出来的朋友们吗”?镜头一扫,他还是看到了他们,原来他可能一直都没有被治愈,他只是强制自己不断地找到现实而已。当然我们无法知晓最终的答案,但他的伟大贡献毋庸置疑,“纳什均衡”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同样会被代代传递下去。

二、“难解的”协和谬误——关注“成本”,及时止损

在书中介绍的十余种博弈模型中最触动我的是“协和谬误”:在进退两难时,要学会放弃,不要再纠结已经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成本,及时放弃止损才是上策,否则就会陷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境地。理智上很容易理解,情感上很难脱身,因为我们的理性很脆弱,头脑发热更常发生。

美国著名博弈论专家马丁·舒比克在1971年设计了一款经典的“1美元拍卖”游戏。这个经典的博弈论游戏既简单,又富有娱乐性和启发性:教授在课堂实验上跟学生们玩了这个游戏,他拿出一张1美元钞票,请大家给这张钞票开价,每次以5美分为单位叫价,出价最高的人将得到这张1美元钞票。但是,那些其他出价的人不但得不到这张钞票,还要向拍卖人支付相当于出价数目的费用。教授利用这个游戏赚了不少钱,因为学生们玩这个游戏时总会陷入骑虎难下的困境之中。

1美元数量极小,但很好地说明了一点:任何一件小事都有成本。1美元的价值在课堂上对最终胜利的学生来讲可能早已“升值翻倍”了不知多少,除了出的价钱,还有那耗费的时间、紧张情绪,甚至与同学之间的竞争都是他的成本。每一件事情都有成本,不一定明码标价,也不一定能被轻易识别,但总会占用我们做其他事情的时间、注意力、精力和金钱等。同一时间,看了这部电影,就不能看那部;一心多用可以做到,但我们没有“分身术”。

而且,做同一件小事,每个人付出的成本却大不同。有一则笑话,假设问当时的首富比尔·盖次:走路时看到100美元,他会不会捡?有趣的答案是:他不会。因为驻足停步、低头弯腰、蹲下起身所花费的时间使他可以赚到远大于100美元的金钱。为了捡100美元而失去赚更多钱的机会,他才亏大了。而换作我,肯定立马捡起来。在这几秒内我可赚不了100美元呐。

三、“名人的”马太效应——强者的良性循环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在越是富有的区域越是普遍,从古至今也没有消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就如同出身富裕的人,更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得到长辈更多的支持,同时良好的教育使他更有机会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良好的出身帮助他更容易赢取更优秀的另一半;进一步,好工作给他更高的报酬,和更优秀的另一半更有机会生养越发优秀的下一代,下一代又重复着上一代的发展路径,不断强化优势,积累优势。反之,穷人也在不断积累着弱势,因而寒门再难出贵子。我曾在一家留学机构做口语老师,里面都是初高中要去澳洲留学的学生,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些出身富裕的孩子很多能做西餐和中餐,会做家务,有着国内外丰富的旅游经历,有一个来自武汉的13岁少女被妈妈训练得可以做出适宜一家人吃的中式大餐。原来是她妈妈先是让她在厨房帮忙,然后指导她操作,最后让她独立为一家人准备午餐。出国前她已经会了中西餐各30多道菜,那一刻,我真是惊讶的不得了。一直以来心里认定的“地主家的傻儿子们”竟然如此优秀,而很多普通的“小户人家”还在用补偿心理娇养着自家的“公主王子们”。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好像更遥远了。

四、“坚固的”路径依赖——打破惯例,挣脱束缚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诺思提出了“路径依赖”这个概念:在经济生活中,有一种惯性类似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不论是好是坏,人就可能产生路径依赖。这让我想起生活中的很多习惯和想法都渐渐“继承”了父母的习惯和想法,这是原生家庭的潜移默化,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路径依赖。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观摩、执行、重复着惯例、风俗、以及道德,甚至不问个“为什么”,因为没有什么“原因”可解释,很多时候被告之:做就是了。

香蕉从哪头吃是正确的?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而美国人喜欢从尾巴上剥。没有哪种吃法更正确,只是习惯不一样而已。就跟豆腐脑应该是吃甜的还是咸的一样,只跟个人口胃有关,也没有对错。我还记得初来上海时听说上海人吃豆腐脑儿竟然是咸的时很是惊讶,又是掉进了惯性思维的陷阱。

一个有趣的实验:有两杯冰激凌,一杯是将400克的冰激凌装在可以盛500克的杯子里,另一杯是将350克的冰激凌装在能盛300克的杯子里。反复实验发现:最终选择350克的人占大多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人在作决策时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而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在冰激凌实验中,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就缺乏理性的思考——“冰激凌满不满”就是我们判断优劣的依据。

做到打破惯性思维,不做经验的奴隶,真心不容易,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容易被“这是满的”而欺骗,再次验证了眼见不一定为实。

五、“可贵的”逆向思维——不走寻常路

为什么漂亮的女孩无人追?为什么清官难做?为什么诸葛亮的空城计能成功?究其原因:信息的不对称。漂亮的女孩被认为追求者一定又多又优秀,令那些“矮矬穷”望而却步;清官不会搜刮民脂民膏,自然没办法“孝敬”皇帝身边的红人,乌纱帽都难保。诸葛亮一生谨慎,不做险事,疑心重的司马懿必料有诈。“矮矬穷”若尝试追一下,指不定就发现就自己一个竞争对手,赢得美女也不是那么难;若九五之尊们能多多微服私访,也能防微杜渐,清官也不会那么苦;司马懿若是派上五千精兵去试一把,分分钟就把城池占为己有了。

在信息不对称时,逆向思维就更重要了。想想惯性思维的另一面,问一句:万一呢?雷军的“小米饥饿营销”策略令我印象深刻,市场经济下,竞争异常激烈,消费者最容易挑花眼,选择太多而难以选择,产品是不会不够的,只能更多。而小米反其道而行之,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我们习惯做的、吃的、用的都使我们不再有新鲜感,那些不走寻常路,逆向而来的“新东西”总是能轻易吸引我们的眼球,占据我们的大脑,不想思考,只想追随。

而作为“理性人”就要跳出已有条条框框,冷却一下过热的冲动。当作为“猎人”时,分析一下怎么在需要的时候给“目标们”设下容易掉进去的“陷阱”;而当作为“目标”时,盘算一下又该如何成功地跳过“陷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