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豪才:法学泰斗 归侨领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罗登才简历 罗豪才:法学泰斗 归侨领袖

罗豪才:法学泰斗 归侨领袖

2023-10-04 09: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全省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之际,由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指导,福建省侨联主办,各设区市侨联等协办,联合推出“追梦中华 学侨史 忆侨杰”专题宣传。报道百名闽籍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代表(或事件)与祖(籍)国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历程,投身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展现敢拼会拼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华侨精神,进一步凝聚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磅礴福建侨界力量。

他是著名法学家、教育家;著有多部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著作,参与了多部行政法律的论证和草拟工作,成为中国现代行政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因在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蔡元培奖”;他也是新中国侨务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见证人和领导者。

罗豪才

罗豪才(1934年—2018年),祖籍福建泉州安溪,新加坡归侨,著名法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大法律系教授、博导,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市侨联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致公党中央主席,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兼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等职务。

1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反侵略反殖民少年先锋

罗豪才祖籍安溪县金谷镇美洋村官岭,他的祖父19岁就与乡亲结伴到缅甸谋生,后移居新加坡。1934年3月15日,罗豪才出生于新加坡西南裕廊海滨,为家中长子。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国内抗战形势日益严峻。他的父亲和伯父虽然收入微薄,但同样积极捐钱捐物支持国内抗战。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军攻占了新加坡,对当地支援国内抗战的华人展开了疯狂报复。他的伯父同许多进步人士及热心华侨都惨遭日军杀害,父亲则逃亡印尼。当时,罗豪才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家人、邻居受害的经历以及这期间的所见所闻使他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他也慢慢和当时积极抗日的进步人士及进步组织走得很近,帮助抗日人员、游击队员捎带物资通过日本人的关卡,后来加入了进步组织的外围组织。

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迅速回来接管了新加坡,但是人们的生活并没有获得改善,有识之士开始进一步思索新加坡的未来。1950年1月,罗豪才考入南洋华侨中学初中部学习,这是当时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最顶尖的华校,也是岛内进步势力最活跃的一所学校。进入华中后,他很快与郑万英、王清泗等进步同学接上了头,积极组织学潮和革命活动,危险无时不在。

1951年,罗豪才在上学路上遭遇抽查,书包中的进步传单成为所谓“罪证”,他被捕了。在被关押一年多之后,英殖民当局借口他的出生证丢失,将他驱逐出境。1952年,罗豪才与王清泗等其他难友一起从红灯码头登船,离开新加坡,驶向中国大陆。那一年,他刚满18周岁。

回到祖籍国,罗豪才先被安排到广州知用中学,后又转入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学习。1956年,罗豪才考入北京大学,成为法律系的一名大学生。因为曾有抗日、抗英活动经历,他比许多同学更成熟,加上又有一颗公益心,第一年便当了班长.

立德树人 公平正义 中国行政法学奠基人

罗豪才任最高法院副院长期间的工作照

罗豪才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教育家。他长期从事法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宪法学、行政法学等领域学术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数十载,呕心沥血,立德树人,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法学优秀人才,堪称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们的崇敬和爱戴。

毕业后,罗豪才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法律系副主任。1980年,他参加了在荷兰举行的国际法学协会年会。面对世界法学界的发展状况,他痛感国内法学研究的落伍和资料的匮乏。因此,他抓住一切机会充实自己。不久,他获准赴新加坡探望母亲和弟弟妹妹,在三个月的探亲时间里,他穿行于当地的各个书店和图书馆,整日忙着收集信息,查找资料。1984年,罗豪才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走访了美国、加拿大20多所大学的法学院,与外国法学研究者们进行深入探讨。至今,在北大法律系的图书资料室里,学生们阅读的许多法学资料,就是当年罗豪才从国外带回的。

1983年,在罗豪才与中美法学界的几位著名专家、教授的倡导下,由国家教委、司法部主管的中美法学教育交流委员会正式成立,罗豪才任中方执行主席(后为代主席)。在该委员会存续的14年里,共向美国派出学习进修、访问考察的人员多人,其中不少人学成回国后,成为所在院校法律教学的骨干。

与此同时,他们还举办多次中外法学研讨会,使近千名教师、学生受益。在治学上,罗豪才的教学与研究颇具特色。他认为,在学术研究上不要有门户之见,建立学科要依靠团队精神,要提倡争鸣、争辩。尤其是对年轻人,更要鼓励创新意识。

1986年,罗豪才出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在副校长任上,罗豪才坚持开放办学、改革行政,曾代表系、校方与国外的院校签订了数十项交流协议,他要求下属职能部门要为申请出国留学的人员提供方便和服务,他主张学校应全方位向外开放,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多招收外国留学生,特别是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学科。

在1986年至1992年罗豪才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期间,他还兼任北京市侨联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虽身居高位、肩挑数职,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教学和学术研究,即使在担任最高法院副院长时,仍带博士生。对学术研究他“痴心不改”,更多的是出于“职业偏好”。

数十年的学术生涯里,罗豪才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著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行政法论》《行政法学》《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软法亦法》《谈法治谈人权》等多部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著作。他主编的《行政法论丛》系列丛书,成为展示行政法学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潜心理论研究的同时,他注重将司法审查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立法小组的负责人之一,参与了多部行政法律的论证和草拟工作。

2013年8 月,年近八旬的罗豪才获得“蔡元培奖”,这是北京大学对他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最高表彰。

在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期间,罗豪才坚决贯彻院党组决策,忠实履行职责,推动分管的行政审判、法官教育培训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人民司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按照中共中央依法治国的方针和院党组的具体部署,积极探索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审判制度,大力推动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的制定实施,指导查办了一批重大行政审判案件。他参与筹建国家法官学院,加强和完善法官培训体系化建设,促进了人民法院法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毕生奉献 爱侨护侨 备受海内外侨界拥戴

罗豪才是著名的归侨领袖,是新中国侨务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见证人和领导者。

他始终与“侨”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坚持不懈地为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真诚奉献。他切身感受到新中国侨务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侨务工作的蓬勃开展。“国运兴,侨运兴”,是他积数十年实践经验而生发的真知灼见。

早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就被推为华侨学生的“头领”。在北大不到一年,他就成为学生会和团委会华侨工作部负责人,第三年即当选为北京市侨联委员。为沟通华侨学生与国内学生的关系,罗豪才做了许多协调工作。他任校领导后,又在处理入学、工作分配、出国探亲、派遣留学人员等问题上,为维护归侨侨眷的利益做了大量工作。

作为法律专家,他为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制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1997年担任致公党中央领导职务后,他又多次以个人或党派的名义提出关于贯彻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解决华侨农场、林场的困难,改善侨商投资环境等问题的提案和建议,为建立与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更加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走出一条能够体现党派特点的侨务工作新路。

他关注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的生存和发展,对20 世纪90年代在印尼发生的大规模暴乱表示极大的义愤,坚决支持我国政府对印尼华侨华人问题的立场和看法。他重视做新侨和华裔新生代的工作,鼓励海外侨胞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弘扬中华文化。

他与国内侨界和海外侨胞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出访过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用普通话、闽南话、广东话和英语同侨胞沟通感情。罗豪才领导的中国致公党不但注意做海外爱国侨团的工作,还凭借与海外洪门的历史渊源关系,与未建交国家开展适当的民间外交活动。在与海外传统侨团交往中,注重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纽带和联系作用,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在与未建交国家政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过程中,注重介绍和宣传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点,有的放矢,大大拓展了我国对外交往和国家发展的空间。

他支持华侨华人研究,团结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在侨界享有崇高威望。作为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和中国大法官里唯一的民主党派人士,他积极对外宣传中国人权发展,对西方反华势力在中国人权问题上的无端指责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指出中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为中国人权理论建设和人权事业对外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罗豪才把个人经历概括为两个不解之缘:一个是侨,另一个是法律。他与海外侨团和侨界人士建立了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并为之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因此深受海内外乡亲、侨界朋友的信任和爱戴。

致力为公 参政兴国 力促国家和平统一

2006年3月,罗豪才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作政协提案情况工作报告

在1998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罗豪才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热爱人民政协事业,在担任全国政协和中国致公党领导职务期间,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建言献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注重参与全国政协的调查研究活动,就侨务工作、生态环境保护、高等教育、河洛文化研究等问题,多次带领致公党和有关部门成员赴福建、广东、青海、陕西、河南等地视察调研,就推动相关工作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他先后率团访问越南、泰国、缅甸、澳大利亚等国家,并在京会见过美国、冰岛、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外宾,在外事活动中,注重介绍我国国情,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罗豪才还积极开展对台工作,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1998年11 月,他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一起,率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调查组到泉州调研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状况。在听取汇报后,罗豪才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台工作提出了意见。他还率调研组到华侨大学开座谈会,了解有关对台文化交流情况。2000年3 月11 日,他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题为“发挥海外侨胞作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文章说:“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海外侨胞继续关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促进两岸人民往来与交流,促进两岸沟通与理解,进一步增强团结,增进共识,只要主张‘一个中国’,反对分裂,都是一家人,都应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2007年2月8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在北京隆重召开《闽南方言大词典》出版座谈会,罗豪才和张克辉副主席出席座谈会,他认为该书以大量的语料证明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缘、同语的事实,该书的出版,对遏止“文化台湾”乃至“政治台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离开领导岗位后,罗豪才还以个人名义屡次邀请台湾法学界同仁回乡考察,始终身体力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5

乡音未改 孜孜以求 桑梓发展尽心尽力

1996年6月,罗豪才(左二)出席在北京举办的安溪铁观音茶王赛

祖籍福建安溪的罗豪才情系桑梓,多次到福建考察调研,助力家乡发展。罗豪才虽不在安溪出生长大,却从长辈那里传承了一口浓浓的乡音。他通晓四种语言,但让人最亲切的还是他那纯正的闽南话。每次见到乡亲,他总是嘘寒问暖,家乡长短,耿耿于怀;一往情深,尽力帮忙。

2000年,他到泉州考察,并到安溪视察城镇建设和茶文化活动等情况。2001年,他率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调研组来福建调研港澳台侨人士在福建捐资办学的情况。2001年8 月,他参加“缅怀嘉庚先生业绩,弘扬爱国爱乡精神”纪念大会。2002年10月底,罗豪才率全国政协委员赴闽视察团到泉州视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情况,视察了南安市潘龙开发区、南益纺织公司、南星机械、永春县侨建工程、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海交馆和华侨大学,并与华大法律系教师进行座谈。

2003年2 月,罗豪才来闽视察厦门民办大学南洋学院后,到泉州永春慰问北硿华侨农场的归侨侨眷,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并与当地领导研究解决部分归侨侨眷困难的措施。之后,到泉州出席了中国闽南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开幕式和“闽南文化论坛”。

2008年2 月8 日,正是农历正月初二,罗豪才副主席和中国侨联主席林军一行带着中央“五侨”的关心和祝福,前往厦门市同安区竹坝华侨农场,看望慰问农场的困难归侨职工,代表中央“五侨”向农场赠送了慰问金。

安溪县是罗豪才的故乡。1997年11月,第三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在安溪举行,他回到家乡出席。2006年11 月,第六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在安溪举行,他再一次回到家乡出席大会,宣布第六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大会开幕。

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之乡,是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铁观音名茶饮誉海内外。1996年6 月,安溪县委、县政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茶王赛,罗豪才出席观看赛事活动。2000年12月,安溪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他为大会题词:“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建设现代化安溪!”2002年底和2003年底,第一、二届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在安溪举行,他发来贺电表示热烈祝贺。指导单位: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

主办单位:福建省侨联

协办单位:各设区市侨联

供稿单位:泉州市侨联 钟文玲、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骆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