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抽象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网络用语ppn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做抽象文化?

什么叫做抽象文化?

2023-12-12 02: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果你对孙笑川、药水哥、带蓝子、周淑怡、郭老师等人有所耳闻的话。

我想你一定知道这篇回答在写什么,这个问题在问什么。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抽象”还依然是定义科学概念的一个名词,显然它并不是在形容一种特定的文化。

但实际上,总有不少人在贴吧、知乎、微博等平台活跃,在参与抽象文化浪潮的同时讨论着抽象文化的本质,并试图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有人认为“抽象文化”不过是一群人“哗众取宠,为博流量不择手段”,也有人认为“世风日下,现在有人喜欢这种低俗文化”。

既然没有确切的解释,那我们不妨从抽象文化的外在展现出发探寻。

在诸如“狗粉丝”、“带恶人”、“6324抽象工作室”、”-8000“、“你吼那么大声干什么嘛?”等网络热梗的拼凑下,我们发现了在互联网发展中产生并飞速发展的直播产业,和在直播浪潮中形成特殊语言结构的一群人。

他们在审丑过程中提炼出特定的语料;

并在种种拥有共性的场景下使用和传递这些语料从而产生快感。

就像之前自诩“传统武术大师”的马保国被现代搏击选手数秒KO,人们就找出了马保国曾经的种种辩解和吹牛语录,诸如”年轻人不讲武德“等等。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并对这些笑柄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快感,并借此自嘲或讥讽现状。这就是抽象文化展现的典型例子。

“抽象”二字的来源本就颇具互联网色彩:抽象鼻祖李赣直播时一句“嗨呀!真是太抽象了!”的口头禅,在经过广泛的学习、传播、再创造之后成为了一种互联网文化的代名词。

抽象文化本身就具有不少解构主义色彩。

解构主义起初源于德里达对语言学中结构主义的批判:在循规蹈矩的规则结构中,解构主义构成对结构本身的反感,因此解构主义者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从对单个符号的研究出发,解构主义对整体结构背后存在的“真理”产生了质疑,并提出了要“打破并重塑”的观念。这种颠覆也可以并不仅限于最初的语言学概念,它也可以延伸向艺术和秩序的存在。

而秩序,则正是抽象文化所要质疑并试图颠覆和重组的核心元素。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解构主义设计在建筑领域的绝佳展现

抽象文化的拥趸绝大多数都是Z一代年轻人。

他们成长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互联网内容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

作为抽象文化中传递思想的重要文字片段,”梗“集中了当代互联网上的许多笑点,本就具备易学习和传播的性质:而它也的确在年轻人中迅速传播、更新、以及再创作。

”玩梗“逐渐成为了年轻人取悦自己和舒缓压力的途径。

“梗”本身的笑点性质就多少具备些”离经叛道“的色彩。

比如近些年很火的脱口秀节目,脱口秀段子的一大特点就是令人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从而具备更多的喜剧色彩,让观众易于接受并快速消化,获得快乐。

“离经叛道”就与解构主义中的质疑和颠覆不谋而合,在各种“梗”流行的背后,抽象文化的拥趸者们开始审视并反思自己所处的现实条件,并开始借梗自嘲。

比如,孙笑川的粗鄙之语就是抽象文化的重要展现。

在孙笑川输掉游戏,开始无能狂怒并口出粗鄙之语的同时,年轻人们真的看到了自己初入社会的焦虑:在诸如贷款、加班、结婚等压力下,一种同样”无能为力“的感觉油然而生

孙笑川在输掉电脑上的游戏,而自己好像在输掉人生的游戏。

所以年轻人们开始自嘲,并采用同样的方式去发泄情绪,对象则是所谓”假正经“的网民和一些”不懂得人间疾苦“的人上人。

在抽象文化浸润的诸多互联网用户之外,以“刀哥”为代表的“整活儿”人也是抽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接触直播行业之前,他们大多都生活在辛苦和劳累之中

比起能够使用互联网“搞抽象”大部分用户的生活境遇,刀哥们的文化素质更为低下,人生也的确更加接近“loser”。

比烂是没有下限的,“审丑”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不得不说,”审丑“和”自嘲“已经成为当今抽象文化的核心元素。

实际上,活跃在抽象文化圈子中的人早已在互联网上解构掉了现实生活中”循规蹈矩“的秩序,因为生活在现实压力下的循规蹈矩让他们感受到了深刻的无力感,他们需要一个乌托邦来宣泄情绪,然后才能在现实中找到些希望和快乐,再继续在现实生活中努力下去。

对于他们来讲,”正能量“的赞歌与鼓励距离他们过于遥远;

而“比烂”获得的满足则更为直接。

互联网则成为了一种类似于垃圾桶的地方:倒完垃圾,全身畅轻。

也难怪抽象人群集中的贴吧和微博被许多人称作“网络垃圾桶”了,因为它们真的就是”垃圾桶“。

拉仇恨和“钓鱼”的人摆好垃圾桶,而抽象人则将负面情绪随着“无内鬼”、“差不多得了”和一些emoji符号等元素倒入。

有人甚至通过骂战来宣泄压力,以获得更多的正面情绪。

这时的骂战早就不是双方各持立场的交锋,而是单纯为了说垃圾话而互相喷垃圾话。

旁观者们也借着看热闹的契机对骂战的双方同时进行审丑。

在对秩序的逃避和质疑上,抽象文化有了些朋克文化的意味。

源自于音乐的朋克文化本就取材于一些非正面的社会话题,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充满颠覆和叛逆的文化:不是所有人都过得很好,不是所有人都一样。

报纸上改了又改的社论并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现实,而有些牢骚又不能直接发出来

这一代人有自己的压力和烦恼,却又缺少表达和宣泄的条件和机会。

说到底,抽象文化也终究只能流传在网络世界,

在一次次的传播和迭代中传递专属于年轻人的愤懑,表达着解构秩序并寻找乌托邦的愿望。

而它最后也只能在互联网中戛然而止。

当现实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似乎都多少在网络审丑的浪潮中抒发着什么。

或许我们不会说出那些离经叛道的话语;

但我们的确都在抽象文化中找到了些可以构成正向反馈的东西。

从这点上讲,或许我们真的人人都是抽象人。

【关于 如果青年】

如果青年 创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 青年洞察 与 社会创新 的社会企业。

专注中国年轻人,以“链接这个时代最有意思的年轻人”为愿景。

致力于通过线上平台结合线下活动,建立一个以故事分享、资源交换为核心的互助社群。

旗下有【36小时生活实验室】【回声运动】【造作周末】【冒牌搭档】【氧气戏剧社】等多个品牌项目。包含和社会议题相关的广告案例、科技创新、生活方式、企业社会责任、青年文化、创意方案等内容,帮助品牌融入青年、洞察趋势、创新策略与行动,与当代青年一起创造未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