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51亿!《你好,李焕英》分镜设计师张一鸣、郑逸俊专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网上怎样开店做生意 突破51亿!《你好,李焕英》分镜设计师张一鸣、郑逸俊专访

突破51亿!《你好,李焕英》分镜设计师张一鸣、郑逸俊专访

2023-04-03 10: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影片上映后,无数观众被剧中的母女情打动。

电影在票房增长与人气口碑上实现了双赢,更是创下了中国电影的许多记录。

我们同样不谈剧情(仅涉及少量),还没有看过的观众依旧建议您到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

这一期wuhu专访,我们邀请到了参与电影《你好,李焕英》幕后分镜设计的分镜师张一鸣、郑逸俊两位老师,和他们一起来聊一聊电影背后的分镜设计,他们与导演和剧组是如何打磨出这部作品的。

张一鸣老师,熟悉wuhu的朋友一定了解他。在2017年的时候他便来过wuhu专访,那时正是《战狼2》上映的时候。如今,作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战狼2》和第二《你好,李焕英》幕后的分镜师,他的创作心得和感受是怎样呢?

本期

就让张一鸣、郑逸俊两位老师

1

感谢张一鸣、郑逸俊两位老师来到wuhu专访,张一鸣老师是wuhu专访的老朋友了,上一次还是2017年《战狼II》热映的时候;郑逸俊老师是第一次来wuhu专访,欢迎两位。老规矩~请两位先来做一下自我介绍,一鸣老师也可以分享一下这两年都有了哪些新的经历?

张一鸣:

郑逸俊:

2

这次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进入《你好,李焕英》剧组的?贾玲导演是我们熟知的“相当有料”的喜剧演员,各种节目都是“搞笑担当”,在这样一个剧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是不是常会欢声笑语?

张一鸣:

贾玲姐作为导演在开会时很有想法,很有把控力。每个剧本台词细节都烂熟于心,同时非常谦虚低调可爱幽默,会很真诚地与每位工作人员沟通。欢声笑语是有的,但不是经常。因为整个团队都很认真,创作工作的氛围总体还是比较紧张严肃的。

《你好,李焕英》筹备组导演组办公室

—张一鸣老师提供

郑逸俊:

我那时候经常会去现场,其实拍摄的时候大家还是挺严肃的,毕竟拍电影要把百分百的注意力投入进去,剧组的人还是很好相处的,基本熟了后就能发现每个人都是搞笑的能手。

3

对于电影本身,两位的感受是怎样?可以谈谈你们的观后感。

张一鸣:

真情实感有时大于一切创作技巧,贾玲导演的整体把控力也让我惊叹。

郑逸俊:

我是大年初一的晚上去看的电影,对于影片剧情的起承转合我其实非常熟悉,但对于电影的最终效果我心里没什么底,心想着放平心态去看就行了。

结果是出乎我意料的,因为电影最后呈现的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喜剧能让人看到哭其实挺困难,处理的不好就会让影片的前后产生巨大的割裂感,给人一种强行煽情的感觉,这点贾玲导演做的非常好的是她对她母亲的感情非常真挚,而且她明白用什么样的切入点让观众也能体会到这种情感。

4

两位老师主要负责的镜头都有哪些?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场戏?

张一鸣:

我负责了开头序场以及车祸后贾晓玲医院穿越回1981年、排球训练、割麦子、工场文艺汇演的前半部分以及最后李焕英视角穿越回1981年的分镜。

【序场】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张一鸣绘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贾晓玲以及年老李焕英的两次穿越。

【贾晓铃医院穿越回1981】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张一鸣绘

【割麦子】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张一鸣绘

郑逸俊:

我主要负责了排球比赛,有沈光林的重场戏以及最后贾晓玲的一大段回忆蒙太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排球比赛的戏。

【正式排球比赛】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郑逸俊绘

排球比赛是影片中唯一的动作戏,导演对那场戏的要求很高,基本上有将近一个月我是跟着动作指导交流和制作排球比赛的分镜,动作指导试拍拍了三版,我分镜也跟着改了三版,在大的方向决定后就是扣细节,因为从剧情上来说主角队最后是要大比分落后对方队伍,每队人在一次得分中都做了什么动作,都得设计的清清楚楚,因此在好几个得分点上分镜前前后后改了好几个版本。

5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们与导演、美术都是如何配合的呢?其中的过程可以分享一下吗?有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和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张一鸣:

美术指导赵海老师的团队很早就出了很多重场戏气氛图,以及主要场景的方位图,方便我理解和设计调度。加之我进筹备组之前导演团队已经去过襄阳选过一次景,所以大概的拍摄场景照片资料是有的,这些资料对我创作分镜都有很大的帮助。

《你好,李焕英》堪景照

—张一鸣老师提供

因为我没有怎么接触过排球,所以一开始在画打排球这场戏的时候,我对人物和镜头的调度把握得不是很准确。后来我和副导演老师们找了很多关于排球运动的视频找找感觉,还用乐高摆了些小人代替走位。

【夜场排球】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张一鸣绘

郑逸俊:

因为我是开机后才进组的,所以很多美术置景都已经完成了,人物的服装造型也全都定了,和前期筹备的分镜工作不同的是我可以不用去空想环境是怎样的,很多镜头的设计可以依据实景来设计,这让我的工作轻松了许多。

比较麻烦的是导演和摄影指导都在现场拍戏,我没什么机会能和他们交流,刚开始是我自己在后方绘制分镜,后来摄影指导刘寅老师就派了他的A机摄影师和我一起设计分镜,减少了我和摄影之间的沟通成本。

【穿越进电视机】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郑逸俊绘

6

影片流露的亲情直击观众内心,“包袱”直戳笑穴。如何将这种情感感染到观众,在分镜设计时,两位是如何考虑的?

张一鸣:

因此,电影分镜设计中的视听创作部分在最终成片上发挥的作用,或者说意见的采纳程度是略逊于动画分镜设计的。

所以,很难说在分镜阶段就可以完全将情感传递出来感染到观众。只是说尽可能画得生动形象,机位巧妙,努力让各部门在心中有更直观的画面参考或者概念,方便幕前幕后工作创作人员在分镜画稿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再创作和N度创作。

郑逸俊:

电影的情感能感染到观众,演员的表演其实很重要,镜头设计更像是一种潜在的节奏去引导观众和电影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我需要做的就是想象当时演员的动作和表演,在理解了这一层面我就能知道该怎么通过镜头设计来放大电影想要的传达的情感。

【车站送别】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郑逸俊绘

7

作为分镜师,如何学习和锻炼分镜技能,两位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与创作心得吗?

张一鸣:

我会多看漫画(尤其港漫美漫韩漫)学习画面处理技巧,多去默画人物、默写透视、理解体块组合进行默画训练。这方面金政基前辈的线上课程对我的帮助很大。马荣成先生的漫画作品也一直是我画画路上的指明灯,在我看来,他对于整体画面的处理已经是绝对的大师级,是我需要不断膜拜学习的。

除了"画"这种基本造型绘画能力,还要有设计视听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如何拍,怎么拍,用什么画面去表达。所以分镜师可以尝试去做导演、做摄影指导,先适当把画画放一放,多积累拍摄制作的经验。

现如今有条件的电影前期制作,比静态分镜动态分镜更前进一步的Previz电影动态预演,已经在渐渐取代分镜师一笔笔去画的传统分镜。所以技术永远在革新,我们只有保持着灵动、鲜活的创造力,不停止感受和思考,才不会被电影工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所打败。

譬如这次贾玲导演,她的真情,她的真诚,让人想起艺术作品最打动人的,永远是真真切切的感情。

郑逸俊:

大的方面估计很多人都明白,我讲个小的心得,很多国外分镜师会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分享所做项目的故事板,一般他们的个人网站以自己名字命名,在imdb上电影的职员表就可以找到每部电影的分镜师名字,通过观看其他优秀的分镜师的作品其实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分镜水平。

在技术上可以不用拘泥于2D的绘画,现在个人用Blender都可以快速制作2D和3D结合的动态分镜了,也许3D辅助会成为今后的一种趋势。

8

近期或者未来有什么计划吗?想挑战的类型或是目标?

张一鸣:

想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有可能还是以传统的画画方式,也像贾玲姐一样,让自己最珍视的情感成为打动人心的作品。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我希望我爱的他们也会像贾玲姐的妈妈李焕英一样,复活在我的作品里,我的画里,介绍给观众们认识。

至于项目,想挑战对于分镜的视听设计依赖更强的项目,譬如CG电影和动画电影。

郑逸俊:

沿着分镜师这条路走下去,其实我很喜欢看欧洲漫画,我现在在工作空隙有开始画自己的图像小说。

结语

“李焕英”这个名字就带有时代烙印。

据统计,在1949——1969年里,“英”字在女性新生儿中多被取为名字,这也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之一。

而提到为何选择《你好,李焕英》作为电影名,贾玲说:作为导演的一点私心,多么希望妈妈可以不只是妈妈,也为自己而活。

“自打我们记事起,妈妈好像就是一副中年妇女的模样,但其实,她们也曾是花季少女,也曾是一个小孩,也曾是她们自己。”

正是这种情感共鸣让观众无不潸然泪下。电影院里,有人想念母亲,有人反思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也有人为没有回家过年感到遗憾。

贾玲用电影告诉了自己,也告诉了我们:母亲不仅仅是母亲,更是她自己,身为儿女的一定不要忘记这一点。

专访的最后

也再次感谢张一鸣、郑逸俊两位老师

带来的分享

n(*≧▽≦*)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