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此生不见,若得闲,仍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缱绻悱恻怎么读 纵此生不见,若得闲,仍念

纵此生不见,若得闲,仍念

#纵此生不见,若得闲,仍念|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F君的外婆在两年前清明节的那一天去世了,只剩外公一个人。

老太太走的很突然,是在凌晨,很安静。

记得再见到F君的时候,老太太的葬礼已经办完了,F君眼底有很多血丝,垂着头,手里夹着燃了一半的烟,我和H对望一眼,想出言安慰却深感语言的苍白无力。

F君是外公外婆带大的,那样的感情,不必细说。

F君的外公是个老花匠,是一个看起来很矍铄的小老头,经常把自己打扮的很精神,对待小辈永远看起来乐呵呵的,老太太走了以后,这两年口头禅永远是“当年我家那傻老太太…”

老太太走后,老人每天都会从门前的小花圃里摘一朵花放在老太太的照片前,这个习惯老人从老太太走之后一直坚持着,老人在老太太病重的时候曾经说要给老太太制造一次浪漫,弥补老太太当年嫁给他的时候连婚礼都没有的遗憾,但是还没来得及想好,老太太就走了,想来是很遗憾。

老太太走的前一晚,叫F君到跟前,小心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存折,摸了摸塞到他手里,说:

“我就知道,老头子肯定把棺材本儿都给我搭进去瞧病了,一点都不知道省着点儿,自己还得过日子,这是我偷偷攒的,等我走了,就给他。我和你外公过了一辈子,这傻老头还说也要搞搞你们小年轻的浪漫,等我走了你就跟他说,我呀,就看上他那一院子花了,以前他可是碰都不让我碰,宝贝得很…”

惆怅人间万世违,两人同去一人归。老太太走了,老人一个人过着两个人的生活,看似怡然自得。

生命中,有些牵挂来日方长,可有些牵挂可能后会无期。我们在爱着的时候总会习惯的为对方着想,给对方自己所有的心疼,牵着对方的手想走向生命的尽头。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一生德高望重受人尊崇,更是文坛中有名的模范夫妻,《我们仨》一书中记录杨绛先生在丈夫女儿相继离世的那些年的心理历程,她说 :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钱钟书先生走了,女儿钱媛走了,杨绛先生不断的抚摸着离别的驿站上的道,一路上,都是离情,她一个人,过着三个人的日子。

最美的爱情不一定要多么感天动地痴缠缱绻,而是能有着愿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的美好,人生总有不经意的存在,也有恍觉珍贵的失去。细想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简单的八个字,比温柔缱绻好读,比缠绵悱恻好写,可多少人只做到了前四个字,不得圆满。两位老人虽未生同衾死同椁,但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件事上,却是让许多人羡慕。

燕去燕归,沧海桑田,过树穿花,纵此生不见,亦感蒙赐初见,若得闲,仍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