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表情包和抽象话横飞的时代,我尝试「正常地说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缩写表情包 在这个表情包和抽象话横飞的时代,我尝试「正常地说话」。

在这个表情包和抽象话横飞的时代,我尝试「正常地说话」。

2024-06-27 01: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似乎不会「正常地说话」了。

一方面是表情包的病毒式传播,它让线上聊天变得更加容易、氛围更好了,有人称表情包简直是 21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但怎么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东西呢,表情包在让聊天变得容易的同时,也让聊天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

另一方面则是流行语越来越趋向抽象化、极简化。

表情包真的让人们的关系更紧密了吗?

生活中我见过不少人,在线上凭靠着表情包与人聊得热火朝天,看起来氛围非常的和睦,但在现实生活中碰面之后,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目光闪躲,假装没有看见对方。

表情包的误解

在表情包流行之前,人们使用的是 emoji,emoji 被发明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理解到相同的意思,但随着 emoji 的滥用,emoji 反而让相同语言的人们理解到了不同的意思。

家里的亲戚长辈常会发 🙂 这个表情,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表示「微笑」,但当你每次看到它时,总会下意识感觉这是「呵呵」。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 emoji 本身的问题,比如眼神空洞,但 😅、😋、😁 等等,早已脱离了它们原来的直观含义,充满了嘲讽意味。

emoji 的玷污

当你了解到一个 emoji 的不同意思时,这个 emoji 就永远地在你心中被玷污了。

当你知道了 「👴笑了」表达的是「爷笑了」,之后每当你看到 👴 这个 emoji,那副表情里总是会透露着阴阳怪气。

没有意义的缩写

一些缩写实在火爆,连家里的老人、央视也开始使用,比如 _yyds_,这样的稍微了解一下还能看懂。

但还有一些词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折磨你的,gzs 代表「工作室」,zzr 代表「制作人」,dinner 代表「低能儿」。

就连缩写也会经历多个版本的更新换代,「有一说一」从 _yysy_,后变成 _y1s1_,再到 _uese_。

攻击性有待降低

在表情包发挥着让聊天氛围更和谐的功能时,一些流行语却变得越来越有攻击性。

在你费劲心思怎么更好地向别人解释你的观点后,对方只是发来了一个字——典/乐/急,你就知道,这场对话已经没有了进行下去的必要。

随着流行语变得越来越有攻击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地说出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的话。

记得刚流行 qq 的那个年代,大家的聊天还都非常地友善。

费力的交流

「无语」变成「家人们咱就是说咱今天就是一整个大物语事件」

在流行语趋于抽象化和精简化的同时,也有一股「废话文学」的风气流行起来,将原来言简意赅的语句变得臃肿。

以前要表达「这个事情好有趣」,只需要发「哈哈」,到后来,发的「哈」字少了,似乎变成了一种不尊重人的方式,于是人们为了避免冒犯到对方,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统统提高了自己「哈哈」的字数。

逐渐地,哈哈哈变得「吵人眼睛」。

哈哈哈刻意的抽象

你🍓🍅 代表「你没事吧」,故意用 emoji 尽可能地谐音替换每一个字。

这时你可以往上翻,重新看一下本文的封面,看能不能解答出其含义。

需要使用 emoji 的场景

我只有在一种情况才会用到 emoji,那就是当这个话题已经聊完,对方是最后一个说话的人,我就会发一个干杯🍻,表示看到了对方的消息,除此之外,我坚持着使用正常的语句逻辑和正常的语气对话,不使用任何一个表情包。

相信我,即使不使用任何一句流行语、表情包、emoji,你也能将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费力地完完整整表达出来。

结语

如果你也对上面的情况感到深有同感,或许从今天开始你也可以试着学习「正常地说话」。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