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优点总结和管廊空间的利用新方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综合管廊基础做法 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优点总结和管廊空间的利用新方式!

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优点总结和管廊空间的利用新方式!

2023-12-31 21: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1现浇施工 图2预制装配施工

⑼ 现浇施工需留支模空间,土方量增大。

⑽ 现浇工法总体造价与预制装配式施工工法大致相当。

有关《装配式建筑》工法与现浇工法比较的国内报导

⑴ 上海世博会地下综合管廊现浇工法与《装配式建筑》工法实例的工期与经济分析:

上海世博会地下综合管廊选用两种施工工法——现浇和预制混凝土箱涵现场装配工法施工,工程中详细比较了不同工法的施工工期和工程费用,列举如下。

整体式现浇段总长6.2km,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作为试点选取了总长200m,施工工期与施工费用以一个标准段25m长度作为标准施工段工期与成本的分析,研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经济性。

① 工期分析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可以分为场(现场)内、场外施工两部分,现浇混凝土整体式综合管廊的所有施工作业均为场内施工。两者场内相同施工部分为基坑开挖与支护体系成型(包括素混凝土垫层施工)、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施工以及回填土方与支护体系拆除等主要环节。在基坑开挖与支护体系成型以及回填土方与支护体系拆除环节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与现浇混凝土整体式综合管廊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工期差别。

而在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的施工环节中,两者的施工工艺截然不同,工期差别明显。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主体结构施工大部分在场外完成,管节的吊装、拼装等工序施工效率高,所需工期较短。而现浇混凝土整体式综合管廊的主体结构施工则全部在场内完成,占用了大量现场工期,是总工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中一个标准段对比,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施工工期比现浇混凝土整体式综合管廊缩短18d左右,缩短近45%工期。

② 施工成本分析

基坑开挖与支护成本,其中土方费用为一次性费用,不随工期长短发生变化,而钢板桩及其围檩与内支撑的租赁费用一般按租期计算,受施工工期影响较大,且单价相对较贵。一个标准段相比,预制混凝土综合管施工工期约为22d,现浇混凝土整体式综合管廊约为40d,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的开挖土方与支护费用为4.5万元,现浇混凝土整体式综合管廊为7.0万元,降低2.5万元。

主体结构成本一个标准段,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为25万元,现浇混凝土整体式综合管廊为23.9万元,增加了1.1万元。

土建总成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廓为29.5万元,现浇混凝土整体式综合管廊为30.9万元,相比节约1.4万元/25m,低4%左右。

③ 环保对比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在现场为干作业,施工机械作业噪声低、基本不造成环境污染,施工现场文明、有序而整洁,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现浇混凝土整体式综合管廊现场包括大量湿作业,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工序噪声污染严重,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④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施工工期缩短的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从上述对比,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工法现浇与预制装配相比,预制混凝土涵管装配化施工更具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等较为显著的优势。

⑵ 上海黄浦江上游一期引水工程等工程

上海黄浦江上游一期引水工程建于1987年。上海水环境建设有限公司韩显明工程师于2001年8月25日发表于《中国市政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箱涵接口的渗漏通病及设计优化的应用研究”文章中报导:“1995年1月上海原水公司对白莲泾附近100余米倒虹吸段箱涵作停水检查,发现三分之二以上箱涵接头有2.5-5cm的接口错位,并有三处(75%)漏水;在一期为二期工程预建的长约1km箱涵的检查中,箱涵还未投入使用,已在40条变形缝中发现8条漏水(20%)。在国内其他输水钢筋混凝土箱涵中亦存在上述问题。”

“天津引滦工程长约12.6km,曾对4.4km一段箱涵进行停水检修,在185条变形缝中渗漏水的有90条,约占48.6%。”

“金山石化12.8km暗渠于198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1986-1989年先后检修8次,1992年停水检查,发现各种渗漏47处。”

⑶ 南水北调某河流倒虹吸箱涵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为国家级工程,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某河流倒虹吸设计为双排三孔箱涵,内孔宽与高均为3.6m,顶板、底板厚1000mm、外侧墙厚800mm、内侧墙厚600mm。2014年夏为迎接秋季全线通水,停水检查,发现在0.2Mpa低压作用下,通水5年即有三处止水带被击穿,橡胶止水带接口的使用年限远不能达到南水北调使用年限一百年的指标。

⑷ 部分有关箱涵施工质量事故的报导

① 上述某河流倒虹吸箱涵施工初期,每隔3m-7m出现贯穿性裂缝,外侧壁竖向由下至上长3m左右的通裂,缝宽0.5mm-0.9mm,起始于底板与侧墙接缝处,终止于侧墙与顶板相交处。

② 施工质量缺陷报导的有关工程实例:

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朱朝东发表于《东北公路》“箱涵开裂及补强措施”;

中铁十七局孙江民等发表于《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施工裂缝的分析与控制”;

广东茂名城建设计院李勇等发表于《建筑安全》“浅谈箱涵裂缝问题及控制”;

中铁二十二局曲世安发表于《建筑工程》“谈混凝土箱涵施工裂缝原因的分析”;

徐培利发表于《山西建筑》“压力箱涵的裂缝控制及防渗措施”。

这样的文章很多,不一一列举。据业内人士反映,现浇混凝土箱涵80%-90%都存在质量缺陷、运行隐患。箱涵管道工程投资很大,如果使用几年后就需不断维修,应该是难以接受的。

采用《装配式建筑》工法建设综合管廊的优点

⑴ 预制装配化施工综合管廊,既可采用开槽施工,也可采用顶管施工,在城市中施工地下管道极其重要。

⑵ 管道主体结构在专业工厂内完成,产品质量有保证。

⑶ 在有水的条件下也能施工,不需降水。

⑷ 管道主体结构在施工场地外完成,现场装配速度快,一般工程可不作混凝土底板基础,前面安装涵管,后面即可还土、恢复交通,因而可实施城市系列快速施工工法。

⑸ 接口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的接口形式,接口能满足2Mpa水压要求,闭水性能好。

⑹ 带胶圈的接口是柔性接口,如地基发生一定量的不均匀沉降,接口仍具备闭水性能。

⑺ 是管道抗震作用最佳的结构形式。

上述对比可知,地下混凝土管道施工工法现浇与预制装配相比,预制混凝土涵管装配化(《装配式建筑》工法)施工具有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等较为显著的优势,应作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首选施工工法。

预制装配化混凝土涵管类型

国外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管型如图片3所示多种多样,他们多是按管道的功能选定涵管的断面形状,而且常以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的方法施工。

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预制混凝土涵管的管型对建设综合管廊的工期、建设费用等有重大的影响,应设计、选用适宜用于综合管廊的预制混凝土涵管。

国内用于大型地下管道的预制混凝土涵管断面形式如图片4~图片8所示有多种型式,分别为圆形(圆管或管片)、矩形(箱涵)、三圆拱形(三圆拱涵)、四圆拱形(四圆拱涵)、弧线组合形(弧涵)、椭圆形(椭涵)等。可以按要求分割为单舱、双舱或三舱。

图3国外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断面形状

图4圆形断面地下综合管廊(a)圆管;(b)盾构

图5 矩形断面地下综合管廊 图6 三圆拱断面地下综合管廊

图7 多弧组合断面地下综合管廊 图8四圆拱断面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用预制混凝土涵管管型比选

⑴ 断面形状比选

① 圆形涵管圆形混凝土涵管制造工艺成熟,生产方便,结构受力有利,材料使用量较少,成本较为低廉,因而广泛用于输水管中。然而在地下综合管廊中应用的缺点是,圆形断面中布置管道不尽方便,不能有效利用空间,空间利用率低,至使在管廊内布置相同数量管线时圆管的直径需加大,增加工程成本,也增加了对地下空间断面的占用。为此一些大城市开始开发异形混凝土涵管作为电力、热力等管线的套管和地下综合管廊的管材。

② 矩形涵管

矩形混凝土涵管(称为箱涵或方涵)因其形状简单,空间大,可以按地下空间要求改变宽和高的尺寸,布置管线面积利用充分,因而至今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管型。缺点是结构受力不利,相同内部空间的涵管,用钢量和混凝土材料用量较多,成本加大。

③ 异形(三圆拱涵、四圆拱涵、多弧拱涵等)涵管

异形混凝土涵管即是为抑制圆形和矩形混凝土涵管的缺点、综合其优点而研制开发适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新型混凝土涵管。

这三类涵管的特点,顶部都是近似于圆弧的拱形,结构受力合理,地下综合管廊大多宽度要求大,这三类涵管可以通过合理选用断面形状提高涵管承载力,因而使用这类异形混凝土涵管节省较多材料;可以按照地下空间使用规划,调整异形涵管的宽和高,合理占用地下空间;可按照进入管廊的管线要求设计成理想的断面形状,优化布置,减小断面尺寸;异形混凝土涵管接头全部使用橡胶圈柔性接口,能承受1.0~2.0MPa以上的抗渗要求,在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顶进法施工中发生转角或受外荷载(地震等)作用管道发生位移或转角时,仍能保持良好的闭水性能,抗地震功能极强;

也可类似圆管那样,利用其接口在一定转角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设计敷设为弧线形管道;这三类涵管外形均可设计成弧线形,因而顶进法施工中降低对地层土壤稳定自立性要求,克服了矩形涵管的缺点、也可使用于顶进法施工工程中。

预制异形混凝土涵管都带有平底形管座,相当于在管上预制有混凝土基础,与圆管相比,可降低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及提高涵管承载能力;管道回填土层夯实易操作、加快施工速度、保证密实效果,简化施工、减少费用。在不良地基软弱土层中应用,更显其优越性。

一般进入综合管廊的高压电力电缆要求单独置舱,避免对通信等设施的干扰,也为保障安全。因而随着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单舱的形式将为双舱及三舱所取代。

圆形涵管如需改为双舱,传统的生产工艺不能用于制造双舱的圆管,如采用立式振动等工艺生产,那么不应再采用圆形断面,可设计为优点更多的异形涵管。生产双舱、三舱异形混凝土涵管工艺上并无难度,分割成多舱后,功能上更能满足进入管廊管线要求,而结构上内力减小,材料用量更少,成本可下降。

从上述比选,三圆拱涵、四圆拱涵、多弧拱涵等异形混凝土涵管较圆形和矩形断面涵管在地下综合管廊中应用有更大的优势,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可更多选用异形混凝土涵管。

图9端面压缩胶圈密封形式

⑵ 接口形式

混凝土涵管的连接方式是形成管道质量的重要因素。混凝土涵管的连接方式应保证:

① 在管道全寿命过程中接口密封的可靠性;

② 混凝土涵管的连接方式应能适应施工工艺的要求,可用于开槽施工工法,也能用于不开槽顶进工法施工;

③ 混凝土涵管的连接应便于生产制造;④混凝土涵管的连接方式形式简单、成本低廉。

混凝土涵管连接形式主要有两种:构件间带有纵向锁紧装置(纵向串接接口)的连接。构件间无约束锁紧装置的连接。构件间无约束锁紧装置的连接又分为刚性接口和柔性接口。

① 带有纵向锁紧装置的连接——纵向串接方式(涵管端面压缩胶圈密封)

带有纵向锁紧装置的连接把每节管子连接成整体,所用的方法即是在涵管中预留穿筋孔道,管节安装时穿入高强钢筋螺杆或钢绞线,经张拉锁紧,管节就被串联成有一定刚度的整体管道,用以抗御基础不均匀沉降。

因各节涵管纵向具有压力,故此类管道常用管子端面压缩胶圈作接口密封形式。接口密封材料需用遇水膨胀胶圈。

图10混凝土箱涵纵向预应力钢筋张拉连接方法

图11多个箱涵纵向连接示意图

纵向串接可以在两个管节之间连接,也可在施工条件允许下,在多个管节间实施连接(如图片11所示),以减少操作工序,加快施工工程进度。

弧形管道施工方式按转弯半径制作有一定角度异形箱涵。

带有纵向锁紧装置的连接——纵向串接方式,使涵管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管道,当管道基础发生沉降时,纵向串接筋施加的预应力作用在整个箱涵断面上,可以以此平衡基础沉降应力。

② 构件间无约束锁紧装置的连接

管节间不带纵向锁紧装置,依赖承口与插口工作面斜面的间隙压缩胶圈密封涵管的接口,因而称之为“工作面压缩胶圈密封”形式。

构件间无约束锁紧装置的连接管节,又分为刚性接口和柔性接口方式。接口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a.小企口接口,用砂浆或弹性材料密封;

b.大企口胶圈密封接口,其分为带胶圈槽的接口和无胶圈槽接口、单胶圈密封和双胶圈密封接接口;

c.钢承口接口,与大企口密封接口相同可分为带胶圈槽的接口和无胶圈槽接口、单胶圈密封和双胶圈密封接口。

图12涵管常用接口形式示意图

③ 构件间有约束锁紧装置与工作面压缩胶圈密封组合连接

应用在综合管廊中的箱涵,管道中安装有上水、中水与供热管线,此类管线大都以钢材制作,大型综合管廊为避免在此类管线中引起纵向应力,要求限止箱涵管道的沉降变形。故而我们设计了工作面压缩胶圈密封方式与纵向串接方式相接合的接口——构件间有约束锁紧装置与工作面压缩胶圈密封组合连接。

图13 承口工作面

构件间有约束锁紧装置与工作面压缩胶圈密封组合接口承口形式。

此种接口即能分别用作工作面压缩胶圈密封接口、纵向串接端面压缩胶圈密封接口,又能形成工作面压缩胶圈密封方式与纵向串接相接合的接口,是我国独创的用于混凝土涵管的新型接口。

管廊闲置空间利用的新尝试

植物工厂是通过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通过一定的设施设备,植物工厂可不受外部条件制约,直接培育各类植物。这样的一个新兴产业将与我们的地下综合管廊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苏州管廊公司就如何高效利用廊内闲置空间进行绿色植物种植与苏州市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室刘凤君主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公双方研究了城北路综合管廊各舱室的空间布局情况,农科院对在管廊内进行植物种植、建设植物工厂的想法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在分析了管廊的环境后,认为该设想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目前植物工厂建设技术已相对成熟,在废弃厂房、防空洞等地区已有建设案例,但与综合管廊相结合,目前国内尚无先例。

相比地面种植,在地下管廊建设植物工厂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地下管廊温度常年保持在19—25摄氏度,适宜蔬菜的稳定栽培,节省了一大笔取暖降温的能源费。其次,种植工厂与消费市场距离较近,节省了物流费用,保持蔬菜的新鲜度。第三,由于是对管廊闲置空间的再开发利用,将节省一大笔厂房建设费。

管廊公司将就廊内环境现状结合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开展后续实质性研究和试验,拟通过选取小范围试点,梳理积累全周期数据,为测算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将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的立项资助,待条件成熟后,管廊公司将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广该项目,充分践行城投公司“科创立基”发展战略,为苏州管廊产业化运营创新出更大的实践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