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展览|“绝美之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维纳斯最早 MAP展览|“绝美之境”

MAP展览|“绝美之境”

2024-06-26 21: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展览“绝美之境”

“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呈现了约70件公元一世纪前后的稀世珍宝,囊括了绝美众神雕塑、出土于庞贝和赫库兰尼姆古城的美轮美奂马赛克、壁画、青铜器和玻璃制品等媒介,从不同方面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璀璨文明。其中维纳斯雕像,伪塞内卡(海盗)头像等作品均是家喻户晓的意大利艺术瑰宝。

本次展览是MAP结合“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在意大利驻沪领事馆及文化处的大力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使得如此数量庞大的古罗马遗迹极为不易地齐聚一堂,创造了足不出沪就亲眼见到众多意大利国宝级文物的珍贵机会。现展期已“余额不足”,离闭展不到两月,请观众们抓紧在4月9日闭幕前到馆观展。

展览“绝美之境”按不同主题被分成3个单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爱与美”。

阿佛洛狄忒

单元“爱与美”(1F)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单元 “爱与美”分为1层与3层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两尊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像为起点,向观众拉开了帷幕。

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是“爱与美的女神”;她在罗马神话中的名字是维纳斯(Venus)。她赋予了万事万物所有关于“美”的品质。帝国时期的罗马对维纳斯的崇拜尤为盛行,凯撒大帝自称为维纳斯的后裔,因此尊维纳斯为罗马人的祖先。

《俯身的阿佛洛狄忒与厄洛斯》

Crouching Aphrodite with Eros

大理石

公元2世纪,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

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打造了一座经典的维纳斯像。作为最早以全裸姿态呈现的维纳斯像之一,它引来后世雕塑家的纷纷模仿。

到了公元前3世纪,比提尼亚(Bithynia,位于今日土耳其境内)的雕塑家杜达尔萨斯(Doedalsas)在为国王所作的皇室委托创作中,进而将裸体的维纳斯塑造成向下蜷曲的姿态。该作品在罗马时期广受欢迎,从而出现了大量形态相似、用于装点别墅和宫殿花园的复制品,《俯身的阿佛洛狄忒与厄洛斯》便是其中之一。

作品中,以儿童形象出现的厄洛斯(Eros)背上长有翅膀,手握一支末端用羽毛装饰的短箭。他是阿佛洛狄忒的孩子,为爱与情欲之神;在罗马神话中,他对应的是爱神丘比特(Cupid)。传说中,被他射出的箭所击中的男女,便能相爱成为情侣。

《斜倚的阿佛洛狄忒》

Statue of Leaning Aphrodite

大理石

公元2世纪,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

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斜倚的阿佛洛狄忒》最初位于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壁龛中,因此观看者得以从下往上欣赏它。女神的头部被遮掩,连帽斗篷罩住她的长袍,其古希腊原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

这件安敦尼时期创作的作品符合罗马人对古典美的品味,充分体现了女神的魅力。通身繁琐细腻的服饰褶皱与纹理,彰显了这一时期匠人们卓越的雕刻技巧。

单元“爱与美”(3F)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爱与美”的第二部分则向观众呈现了更多的人物雕塑,亮点展品包括:《光明女神黛安娜》、《雅典娜》等。

黛安娜

《光明女神黛安娜》

Statue of Diana Lucifera

帕罗斯大理石

公元2世纪

来源未知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

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戴安娜(Diana)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和守护女神,是太阳神阿波罗(Apollo)的双胞胎姐姐。作品标题中的“Lucifera”一词特指“带来光”的女性角色。她也可被视为同为月光女神的塞勒涅(Selene)。

该雕塑呈现出女神降落到地面的动作,披风高高上扬,象征着神话中她降临在爱人恩底弥翁(Endymion)面前的标志性场景。

雅典娜

《雅典娜》

Athena

帕罗斯大理石

公元2世纪,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

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古希腊女神雅典娜是天神宙斯之女,与智慧、战争和手工艺品有关,她的形象后来与罗马女神密涅瓦(Minerva)融合。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的《变形记》,雅典娜有着非常明朗的形象:“头戴头盔,左手持盾,右手持尖头矛,身披羊皮胸甲。”

展厅中的雅典娜像与奥维德的描述十分相近,除此之外,她前胸的盔甲正中间还饰有魔女美杜莎(Medusa)的头颅,这些武器彰显了其战争之神的身份。

单元“爱与美”(3F)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展厅中,以希腊、罗马神话角色为原型的雕塑与描绘神话故事的壁画交相辉映,以不同艺术形式为媒介展示了古罗马的精神文明遗产。

单元“爱与美”中的5件壁画作品出土的地点各不相同,但均来自公元1世纪或更早。《献贡品的男女》来自斯塔比亚(Stabiae);《海伦的离开》、《勒达与天鹅》来自庞贝(Pompeii);《酒神女祭司壁画》、《闺中女子》来自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

作品细节

左:《酒神女祭司壁画》Fresco with Maenad

右:《闺中女子》 Fresco with Women in Gynaeceum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这三座意大利南部古城地理位置相近,并同时毁于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大规模爆发。大量堆积的火山灰将这两个城市的遗迹完整保存,其中也包括这些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珍贵壁画。

部分壁画

《勒达与天鹅》

Leda and the Swan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

庞贝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

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希腊神话中,勒达(Leda)是斯巴达(Sparta)国的女王。天神宙斯由于爱慕勒达,变成天鹅的形象引诱她。在西方艺术作品中,宙斯也频繁以天鹅的形象出现。

后来勒达生下宙斯的孩子,其中一位便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在《勒达与天鹅》的同一面墙上,另一幅壁画《海伦的离开》就描绘了成年的海伦离开斯巴达,前往特洛伊(Troy)的场景。

《海伦的离开》

Fresco with Departure of Helen

彩绘壁画

公元1世纪,庞贝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

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关于海伦的故事,便不得不提到金苹果纷争。传说在一场有众神参与的婚礼上,象征着不和的女神厄里斯(Eris)未被邀请,便心生诡计在宴会上留下一颗金苹果,要把它送给“最美丽的女神”。

宙斯任命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来评判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谁是最美丽的女神。为了赢得帕里斯的青睐,阿佛洛狄忒向他许诺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

当帕里斯将已婚的海伦带回特洛伊后,希腊人为夺回海伦,向特洛伊宣战,这便是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

顺着观展动线继续向前走,会遇见设计师精心安置的一扇拱形窗口。透过这扇窗,观众能窥见展览中第三尊,同时也是最后一尊维纳斯雕像——《维纳斯的背影》。

向左滑动图片,走进下一间展厅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在“爱与美”的末尾,一男一女、一黑一白的两尊雕塑被并置于同一展厅中。它们分别是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维纳斯的背影》,和《手持西塔拉琴的阿波罗》。

两尊雕塑都属于意大利国宝级藏品:法尔内塞收藏(Farnese Collection)。《荷马史诗》中,维纳斯与阿波罗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都是宙斯的后代。

《维纳斯的背影》

Statue of Venus Callipyge

大理石

公元2世纪,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

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这尊立柱般的维纳斯雕塑展现了女神在沐浴前撩起长袍的姿态,她正欣赏自己水中的倒影。“Callipyge”一词的直译即为“美臀”,在众多以维纳斯为原型的雕塑中,这件作品因其美臀而闻名世界。

据载,约在16世纪,当这件雕塑在罗马被发现时,丢失了它的头部。后经修复,头的朝向越过肩部看向后背,也由此赋予了维纳斯独特的姿势,将我们引向观看这座雕像的经典视角,即女神的背影。

《手持西塔拉琴的阿波罗》

Apollo Citharoedus

瓦迪哈马马特杂砂岩

公元2世纪,罗马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

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毗邻维纳斯的阿波罗是希腊诸神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神之一,被认为是射箭、音乐和舞蹈、真理和预言、治愈和疾病、太阳和光明、诗歌等的守护神。

上文提到,普拉克西特列斯使裸体的维纳斯成为流行。《手持西塔拉琴的阿波罗》也与这位古希腊雕塑家的创作特点相呼应:他的作品着重描绘人体在休憩时的形态。展厅中的阿波罗姿态慵懒,右臂高高举过头顶,左手扶靠在柱子上的西塔拉琴(Cithara),它与里拉琴(Lyre)同源,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古希腊乐器。作品标题中“Citharoedus”一词,就是拉丁语中的“弹奏西塔拉琴的歌手”。

单元“爱与美”(3F)

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

“绝美之境”以维纳斯作为开始,也以她结束。在古罗马,这位爱与美的女神被称为“美的核心”。展览以“美”为线索,并在开头和结尾通过中心作品明确主题。

“爱与美”是展览中大型大理石雕像作品最为集中的单元,也是神话底色最为浓郁的单元。它展现了围绕爱而诞生的美对古罗马帝国产生的深刻影响;同时验证了这种美在古罗马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至今也被后世的人们传承、延续。

原标题:《MAP展览|“绝美之境”——单元:爱与美》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