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中国战车(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维克斯75毫米高射炮多少钱 抗战中的中国战车(上)

抗战中的中国战车(上)

2024-07-16 15: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东北边防军战车大队装备的法制 “雷诺”FT-17轻型坦克(ZB-26机枪型)

这是一款比较特别的“雷诺”坦克,众所周知“雷诺”FT-17机枪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法国的哈乞开斯式系列机枪,而这款使用捷克造ZB-26型轻机枪的“雷诺”FT-17坦克,无论从武器还是炮塔机枪护盾来说都极具中国特色。但东北军的雷诺坦克没有使用ZB-26轻机枪的记录,反而是侵华日军的关东军独立战车大队临时派遣第一战车队掠获的东北军“雷诺”FT-17使用这款武器。

部分车被日军缴获后,其涂装换成了三色迷彩样式(应该是在原东北军坦克底色基础上直接用油漆涂改而成),还将原东北军的“雷诺”FT-17车体编号抹去,在原有位置用白色涂装了日军部队的战车编号,又在车体前部涂装了日军的国别标示“黄色五角星”。

2、北伐军法制 “雷诺”FT-17轻型坦克(机枪型)

该型FT-17坦克装备一挺疑似是国产仿制瑞士启拉利7.92毫米轻机枪,应为北伐军在与北洋军作战期间,缴获自奉军的“雷诺”FT-17机枪坦克,缴获后将其机枪更换(可能是其原有机枪损坏)。此车采用原厂欧洲迷彩涂装,车体编号为手涂双位红色数字。

3、北伐军法制 “雷诺”FT-17轻型坦克(37毫米火炮型)

这辆FT-17坦克为北伐军在与北洋军作战期间,缴获自奉军的37毫米炮“雷诺”FT-17坦克。此车采用当时欧洲普遍的迷彩涂装,所以应为原装。车体编号为手涂双位白色阿拉伯数字艺术字体(可能是购买时的原有编号)。此车也是在缴获后,车后两侧涂上了当时民国政府使用的军徽规范。此车在北伐战争后移交南京中央军校做教学训练车,在37年于南京保卫战中被日军虏获。

4、国民政府南京中央军校的法制 “雷诺”FT-17轻坦(机枪型)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于33年送给南京国民政府两辆“雷诺”FT-17机枪坦克,其中一辆交给南京中央军校作为教学训练用车;后在37年的南京保卫战中被日军虏获,并运回日本展览,以炫耀日军侵华战果。此车采用当时欧洲普遍的三色迷彩涂装样式,其迷彩应是在张学良送礼前重新上色。其车体编号为手绘红色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艺术字体“A12”。

5、英制 “维克斯-卡登·洛伊德”Mk VI超轻型战车

1934年6月16日,南京中央军校举行“黄埔军校成立十周年纪念”阅兵大典,陆军交通兵第二团战车队派出的2号车。该车外型与其Mk VI 超轻型战车标准型的区别在于安装了机枪护套和机枪手保护装甲。车体涂装采用黄、灰、绿、棕四色实边迷彩,车体前装甲左侧涂有白色英文字母“A”的部队代号与阿拉伯数字“2”的车体编号。

6、国民政府军中央军校英国造“维克斯-卡登·洛伊德”Mk VI超轻型战车

中国军队装备这款标准型的车体涂装均采用英国原厂的橄榄绿单色涂装样式。而车体编号和军徽则有两种样式,一种为车体前装甲右侧涂有白色英文字母的部队代号,前装甲左侧涂有阿拉伯数字的车体编号(均为两位或三位阿拉伯数字)。另一种为左右两侧后部涂以白色两位数字编号。

7、英制“维克斯”6T M1930 E型坦克

该型车为抗战爆发前至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使用的英制“维克斯”6T坦克。此车型乘员3人,装有47毫米榴弹炮和7.7毫米水冷重机枪1挺。其车体保持了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所谓四色实边迷彩,就是由黄、浅灰、深棕和草绿四种不规则色块组合,并由黑边连接而成的伪装迷彩。这是当时英法等欧洲国家在间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或称两战之间)之时广泛采用的迷彩样式,影响颇为广泛。当时中国进口的绝大多数重型装备,如坦克、装甲车,火炮、防空炮以及大型防空测量装备都采用类似的迷彩。编号与徽记涂装方面则是在炮塔右侧为白色双位数字标注各车的序号。数字基本为50~66。炮塔左侧则标有其连队代号的白色“虎”字。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后,战车一连调往湖南湘潭整训,并于38年5月参加兰封会战。此时中国军队使用的英国造“维克斯”6T坦克仍保持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但编号与徽记则有所改动,抹去了原炮塔右侧的车体序号和左侧的连队代号(白色“虎”字)。换以200师战车营(属第五军装甲兵团)的编号涂装,车体前装甲左侧及车体后部下方的青天白日军徽上面涂装白色双位数字序号。另外用青天白日军徽覆盖了炮塔左前侧原连队代号。

1937年底,中国政府又从英国进口了12辆“维克斯”6TM1930 E型轻坦来弥补此前战争中的损耗。这些“维克斯”6T坦克的涂装样式已经被制造厂家更换成黄、深棕和草绿三色相间的迷彩。按照第五军装甲兵团战车编号的涂装规范在车体前装甲左侧涂装白色数字“5”开头的三位数车体序号。序号开头的数字“5”,代表其是大型主力战车。

8、南京战车教导营英制 “维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 A4E12型水陆两栖轻战车后期型

本车为战车教导营战车第二连三排第86号车,其车体采用英国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其机枪塔左侧为代表战车第二连的白色手写繁体汉字“龙”字标识,外套战车三排的盾形红边;机枪塔右侧涂有白色手写数字“86”的车体序号。

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战车教导营战车第二连连长郑绍炎少校的座车,其车体涂装采用与战车第一连使用的“维克斯”6T Mk E型轻坦相同的原厂四色实边迷彩涂装,其他位置没有车辆序号和连识别标志。其连长在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并未使用此车,而是接替此前牺牲的战车第一连郭连长(因下车与步兵协调配合而遭日军流弹击中而殉国)使用的“维克斯”6T Mk F指挥型坦克参加作战的,在突击日军阵地时被敌反坦克火力击中,不幸殉国。而郑连长的这辆座车后转交给中央陆军机械学校做教学训练之用。

9、南粤战车队英制 “维克斯-卡登·洛伊德”(VCL) M1931A4E12型水陆两栖轻战车

南粤战车大队初建之时,战车中队第一分队6号车,其车体采用英国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涂装样式,车体两侧分别涂有白色数字“6”,代表其车体序号。其他位置无任何识别标识。

下图这辆M1931 A1E12水陆两栖坦克为余汉谋接管南粤战车大队后,战车中队的第二分队1号车。其车体仍采用英国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只是在车体两侧原有的序号位置上重新用白色三位数字序号替换,即车体序号为“201”。而其他位置无任何识别标识。

10、南京防空学校高射炮营英制 “维克斯”6T“龙”式履带牵引车

这辆“维克斯”6T“龙”式履带牵引车为参照日军掠获的1辆“维克斯”B12E1型“龙”式重型履带牵引车的涂装所绘制,其车体涂装和序号均为国民党革命军的使用标准,并在车体前后安置中国军队早期使用的统一车辆号牌。

11、南京防空学校高射炮营英制“维克斯-卡登·洛伊德” 5吨级通用履带牵引车

此为高射炮营所使用的4号车,其车体涂装为深绿色单色涂装,可能为生产厂家出厂时的一种标准涂装。在序号和识别标识方面则在车体前部涂有“防空学校”字样及校徽,下方为车体序号“4”。此车为牵引瑞典造博福斯75毫米M1929高射炮之用。

12、广东防空处高射炮营英制 “维克斯”6T龙式履带牵引车

本车为75毫米高炮连的连长座车,车体采用英国维克斯公司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涂装。车体前装甲左右两侧分别涂有大写英文字母“AA”作为部队代号,从而与其他车辆区分,其他位置车体序号。此车在参加保卫广州市区的对日作战中被日军掠获。

13、装甲兵团战车营战车第三连1排德制 “克虏伯”一号战车A型 (Sd.Kfz. 101)

本车为陆军装甲兵团战车营战车第三连1排所使用的“4”号“克虏伯”一号A型轻坦。从日军所拍摄的历史照片可以看出,其车体战斗室前装甲右侧涂有代表车体编号的红色数字“314”,“3”代表战车第三连,“1”代表战车1排,“4”则代表本车序号为4号车。车体战斗室后装甲左侧也按此标准涂有相同的红色数字编号。其车体涂装为德国1935年采用的战车标准迷彩,即深灰色和深棕色迷彩。其他位置没有涂装任何识别标识。

14、200师搜索营德制 “豪须”SdKfz 222四轮装甲火力支援车改装型

南京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豪须”SdKfz 222四轮装甲车,是德国军工厂为中国特制的出口型号,却与德国正规军使用的同款型号略有不同。

其一,中国进口的SdKfz 222车体战斗室顶部装甲结构未做加高,与车体顶部装甲持平,可能是因亚洲人身材没有德国人高大;同时驾驶室的所有观察用舱门均采用单层钢板制成,未做加强保护处理;炮塔装甲四周也未采用任何可开启的舱门,只在其左右两侧各预留一条狭窄的缝隙充作观察窗口;另外大不同之处是其车载武器的位置:进口型号将机枪从20毫米机关炮的左侧换至右侧,所有武器系统均由车长控制,而原在左侧的机枪手及供弹手则简化工作,改成只负责为机关炮更换弹药的供弹手,并取消了炮塔左侧的机枪射击孔。

其二,在武器方面,中国军队当时使用的是222战车初版所配备的20毫米30坦克炮和7.92毫米MG13轻机枪,和当时德军已换装的20毫米38坦克机关炮和7.92毫米MG 34通用机枪相比,这些武器就略显过时了。

中国方面在得到此型号的轮式装甲车后,可能因使用维修之故,也进行了一些小修改。其中就有部分222特种车辆在四个车轮的轮毂上各加了一个黑色保护外套。

“豪须”四轮装甲车在到达中国后,很快便被配发到战车部队训练使用。1937年7月,编入陆军装甲兵团搜索营第三连,用以此前使用的一些老旧装甲车辆,并以两辆“豪须”221装甲侦察车与一辆222装甲火力支援车组成为一个战斗单元(小队)。两个战斗单元组成一个战车搜索排,三个排便组成了装甲兵团搜索营三连,另外连部及各搜索排指挥官均配备一辆223装甲通信车用于指挥联络。

这支战车搜索部队于组建之初主要负责整个装甲兵团之外围侦察,部队驻地及指挥部警戒工作,并未成建制参与装甲兵团在上海和南京的战斗,所以很少能看到其部在这段时间使用“豪须”装甲车的报道。38年初,在装甲兵团扩编为陆军200师后,原装甲兵团搜索营也一并改为200师直属侦察搜索营三连。部队在接收到最后一批来自德国的18辆“豪须”战车并整编完成后,搜索营三连便奉命前往徐州战区,协助汤恩伯中将的20兵团在台儿庄外围战斗,负责搜索、侦察、警戒。在整个台儿庄战役中多次与敌交战,有部分人员伤亡,但车辆并无损失。

徐州战役结束后,便全部返回湘潭驻地归建。此后又随所部参加了兰封会战、包含昆仑关战役在内的桂南会战,以及中国远征军的第一、第二次入缅作战。直至抗战结束,这些德制“豪须”已所剩无几,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基本绝迹。

15、德制“奔驰”320 WK型军用车

下图为国民政府陆军机械化部队广泛使用的一款德制军用越野车。于1936年由国民政府向德国奔驰公司购买。其车体涂装为1935年后德国军队规定的军车统一迷彩,即深灰与深棕两色迷彩。在车辆的号牌与部队标识方面此型车则有早期与后期两种,主要在车辆号牌方面,早期的“奔驰”320 WK产于1936~38年间,均在车体前后安装国民政府统一规定的军用车号牌,即白底套红框,中心右侧为红色繁体“军”字,中心左侧则为红色数字车辆序号。并在车体前部保险杠上画有白色宽条识别带。

自38年至抗战结束,国民政府机械化部队使用的“奔驰”320 WK即为后期版本,均将原来的机车号牌改为统一的蓝底套白框样式,中心右侧为红色繁体“军”字,中心左侧为白色数字车辆序号。并取消了之前涂在前保险杠上的白色识别带,使其更适合伪装。

16、国军陆军第200师战车团苏制1933版T-26B轻型坦克

此车采用苏联提供的草绿色涂装,涂有大小不同的三位白色数字序号,以“5”开头,代表其为大型主力战车。

它说是1933年型,其实是33年后在原有33年型的基础上改进的一款过渡型号,它与33年型基本型的主要区别是:采用了后期的焊接车体,并在炮塔后部舱门上增加了1挺车载7.62毫米DT机枪,以提高其车后的防御能力;而炮盾前部则加装了两具大功率照明灯以增强其夜战效能。

下图为国民政府从苏联军事援助中获得的苏制双色迷彩T-26B 1933年型轻坦,即由苏联在其原有草绿色车体基础上使用黄色油漆以不规则色块及条纹喷涂而成。标识及车体编号的涂装与草绿色的T-26B 1933年型相同。

17、国军陆军第200师战车团苏制1937版T-26B型轻型坦克

下图为国民政府从苏联军事援助中获得的T-26B,与1933年型一同装备200师战车团(后为第五军装甲兵团)。该车是37年定型生产的T-26B衍生型,与中国军队装备的1933年型之最大区别是,其炮塔上增加了独立可旋转指挥塔并安装1挺7.62 毫米DT高射机枪,用以增强对空防御能力。此车同样采用苏军制式草绿色涂装,在标识及车体编号上也与之前使用的1933年型轻坦相同。

下图为国民政府从苏联军事援助中获得的双色迷彩37年型T-26B。其迷彩、标识及车体编号的涂装样式均与中国军队之前装备的T-26B 1933年型相同。

18、陆军装甲兵第2团意制“菲亚特”L3/35超轻型坦克

下图为国民政府从意大利购买的“菲亚特”L3/35超轻型坦克,在整个抗战期间国军基本都保持原厂的沙黄、绿、棕三色迷彩。其车辆编号则采用与苏制T-26B轻坦相同的样式和位置。

下图为日本宣布投降后,陆军装甲兵第2团使用的“菲亚特”L3/35。即深绿色车体涂装,军徽和车辆序号与此前的样式相同。此车只在车体前装甲上涂有车辆编号和标识,其他位置则没有涂装。

19、意制“菲亚特”L3/35超轻型野战铺路工程坦克

下图为中国军队所使用的“菲亚特”L3/35改装的一款搭建木制简易道路的工程用坦克。但此型号车并没有在意大利生产的诸多改型中出现,所以可能是中方技术人员根据部队需要自行改装。其主要改进为,在车体前装甲与驾驶室及战斗室后部各安装了两个“H”型支架,固定并支撑用于释放木桩的两条平行导轨,通过拉线将停放木桩的机关与车内人员使用的开关连接。

平时木桩则固定在车体顶部导轨上,野战需要时乘员不必出车(减小了乘员在战时因暴露在外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利用车内开关便可收紧拉线将木桩释放,经由导轨自行铺建一条能让轻型坦克通过的简易木道,方便战车迅速投入战斗。这种工程坦克的出现也充分得展现了当时工程技术人员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和聪慧才智。但由于此工程坦克并无详细资料,国军的装备数量和使用情况也就不得而知了。而此车在其涂装方面则与其他意制“菲亚特”L3/35并无二致。

20、法制“雷诺”AMR-UE 7.7毫米超轻型机枪战车

下图为国民政府抗战期间向法国购买的AMR-UE机枪战车,装备陆军200师的战车部队及装甲兵团。其涂装为原厂提供的法式四色实边迷彩,与英国采用的四色实边迷彩接近,但其色调和黑色实边略有不同,法式的黑色实边较粗。在车体编号和标识方面,是在车体前装甲右侧、车体后部载货箱两侧及后侧靠左处分别涂以军徽;车体编号则是在车体前部中上方及后部载货箱靠右处涂以白色三位数字,其中“810-819”为其装备的全部“雷诺”AMR-UE7.7毫米机枪战车的车体序号。

21、法制AMR-ZB 47毫米轻型炮战车

下图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从法国与“雷诺”AMR-UE 7.7毫米超轻型机枪战车一并购入的“雷诺”AMR-ZB 47毫米炮轻型战车,主要装备装甲兵第1团。其车体涂装采用与AMR-UE同样的法式四色实边迷彩,车体前部右侧工具箱下方及车体左侧后舱门上方均涂有军徽,车体左右两侧装甲及后舱门下方涂有白色数字“104”,即车体序号,代表其为连队的第4号车;而其他位置则无任何标识。

22、法制AMR-ZB13.2毫米机枪型轻战车

下图为抗战前云南地方政府主席龙云于1936年从法国购入的“雷诺”AMR-ZB13.2毫米机枪型轻战车,装备滇军装甲部队,1945年后被收编,划入陆军装甲兵第1团。此车之车体涂装采用的是和国民政府装甲部队使用的“雷诺”AMR-ZB 47 毫米炮型轻战车同样的法式四色实边迷彩,而车体编号方面则略有不同:车体前装甲左侧、车体左右两侧装甲及后舱门下方,均涂有与国民政府装甲部队字体不同的白色数字“130”为车体序号,并在前面加有一个英文大写字母的“H”。

23、苏制“共产国际”履带重型牵引车

本车为国民政府于1938年通过苏联对华军援而得到的“共产国际”履带重型牵引车,主要配备给国民政府的高射炮部队,充作高射炮牵引车。此车型均采用苏联提供的原厂草绿色单色涂装,即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之前,统一标准使用的早期军绿涂装。但由于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此型号车的历史照片极其稀少,并没有明确的识别标识与车辆编号的具体记录。

24、苏制 BA-3 型轮式装甲车

下图为新疆王盛世才在苏联政府支持下成立的战车大队使用的BA-3型轮式装甲车。此车采用苏制草绿色单色涂装。并在炮塔两侧靠前的位置各涂有两组大小不同的盾型红色边框,内加白色数字车辆编号,形状大的可能是其所属部队使用的编号,即数字“2”。形状小的可能是其车体序号(因没有其当时编号的具体记载,以上均为推测),炮塔侧装甲上部涂有类似苏军使用的间断式白色条纹,上部加红色粗条纹的为指挥官座车,除此之外车体其他位置再没有任何标识和车辆编号。这些车体编号和标识也可能部分保留了原苏军部队遗留的标识(实际上新疆战车队的装备多为原苏军使用过的二手装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