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皮绳制作技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绳子制作 河湟皮绳制作技艺

河湟皮绳制作技艺

2024-07-07 03: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1

皮绳的种类

皮绳一般分为大绳、中绳、小绳和缰绳之类。大绳做拉运捆绑之用;中绳做一般捆绑之用;小绳和缰绳做日常使用。制作方法一样,小绳和缰绳绳胚是单条,所以较细,一般用四条单股,合股后显得小巧顺手。另外中绳作为日常捆绑之用,在绳子中间连了一块中间镂空的桦木椭圆形圈,名叫绳圈,捆绑物品时绳索滑动利索,所绑物结实不松。

0 2

制作工具

1.用来浸泡皮张的水池。有些皮张已经变得很硬,所以要有一定容量的水池来浸泡皮张。

2.捂沤腌制皮张的大缸。因为皮张浸泡软后还要进行捂沤褪毛和褪毛后的腌制,预置几口陶瓷大缸是非常必要的。

3.褪毛的刮刀。刮刀是钝铁打造的,刃口不要锋利,而且略带弯型,两边装置木手柄。

4.鞟皮条的刀子。这种刀子像菜刀,打造时钢水要好,使用锋利,并且刀把向刀背弯曲,以免鞟皮条时刀子不稳造成皮条不均匀。

5.拧股子的架子和绞把。架子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的,上面定制三到四把铁制的绞把,绞把分为单用和同用,同用时置一把用木条做成的钻有三至四个孔眼的把子,拧股子时同时摇动,不至于造成几个单股松紧不一。一种是可以移动的单绞把架子,合股子时压上一定重量的石块,两边都摇动,用码子掌控,股子就紧了,移动的架子随着绳子的收缩而往前移动,以免单股子断裂。

0 3

用料

1.面粉。用来捂沤褪毛和腌制。

2.盐。用来腌制成熟。

3.皮硝。矿物质用料,功用和面粉、盐相同。用皮硝时则不用面粉和盐。

4.植物油。用来软化皮绳,具有防水防干裂,延长皮绳的使用寿命。

0 4

选材

皮绳的制作和加工选材最为重要,常用牛皮、骆驼皮和马皮,而牛皮和骆驼皮材质最佳,马皮次之。因为牛皮和骆驼皮柔软,见水不硬化,具有很强的伸缩力,捆绑使用结实,经久耐用。马皮的皮质较薄,制作的绳索弹力不足,脆弱易断。民间素有“马皮拧绳绳捆马”的俗语,在农业地区,牛皮绳比使用马皮绳更受欢迎。

0 5

制作流程

1.浸泡。皮绳的制作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是制作皮绳的最佳季节,冬季寒冷不宜制作。刚宰杀剥下来 的皮子可以不用浸泡,时间久了的皮子必须用水浸泡,待浸泡一段时间完全软化之后,将皮张全面摊开,用提前准备好的发面和上面糊,涂抹在皮张的里面,并将剩余的发面堆在皮子里面四周折叠齐整,放在一只大缸内(皮张多了,一只大缸内可放多张皮子),盖上盖子,捂沤数日。

2.褪毛。有经验的绳匠都基本掌握捂沤脱毛的时间,按时间揭开缸盖观察,如果附在皮子上的毛可以轻易褪下,则及时取出所有捂沤的皮子,摊开皮子刮去里面的发面糊。放置在一根特制的横木上面,用两头有木柄的钝铁刃口刮刀仔细刮去附在皮上的毛,使皮子表面光洁如玉。

3.腌制 。将刮掉毛的皮子平铺在地上,在发面糊里倒入5斤以上细盐搅拌均匀(按照皮张大小配制),涂抹在皮子里面的每一寸地方,折叠齐整,重新放置到大缸里面腌制待熟。必须注意一个技术细节,那就是如果在没褪毛的皮张里面放了细盐,那么这层毛就永远褪不掉了。褪了毛的皮张里面放盐,使皮张充分腌熟,变得更加柔软。

4.鞟皮条。在适当的温度下,腌制一段时间后,如果皮张表面光滑柔和,则皮张已经腌熟。出缸后的皮子刮去里面的面和盐,重新折叠,放置在阴凉处晾干待用。过几天皮张上面的水分晾干后,就进行鞟皮条。

鞟皮条需要耐心和熟练的操作技术,由制作匠人执刀,另有一人打下手配合。首先从皮张中心割开一道口子,再从口子往外延伸,所鞟的皮条头是囫囵的,然后从囫囵头三、四公分处划开,形成两根比韭叶稍款的皮条顺茬口鞟下去,直到鞟完。如果技术不娴熟的匠人执刀,皮条鞟完后就变成一团乱麻,不好梳理。熟练匠人鞟到皮张边角,用娴熟的刀法将有用的边角都鞟完而不会浪费。最后进行盘绳,细心地将鞟下来的皮绳胚子梳理,盘成两串或四串待用。

5.拧股子。皮绳分为车大绳、小绳和细缰绳等。拧股子时按照绳子的大小在固定的地点支起架子,一般大绳分为三股子,细小的缰绳可以单线分为四股子。另一头支起不固定的单头架子,将皮条胚子来回缠绕在两端后,从固定架子处用绞把按顺时针方向合股,三个股子合成并试着松紧一致后,用码子(用硬质木料(如桦木等)做成,直径碗口粗细,长短15公分,大头小尾,刻有三道或四道均匀槽口)来回捋动,并用不固定的单头绞把使劲合股,边捋变松绞把,捋动码子时绳股子上的水分被拧紧而挤出,水滴四溅,最后成为三根合股后的单股,两头用木钉串好,拉直并钉在地上晾晒。晒干后的股子盘起来再喷上适量的植物油浸润备用。

6.和股子。待植物油基本上渗透到皮绳单股里面后,就开始合股。就像拧单股一样,在固定架子的三个绞把上套进单股,然后将盘着的股子散开,套进另一边的可以移动的单头绞把上拉直,并在单绞把架子上压一块适重的石头。固定架子上的三个绞把一起顺时针转动,单股子越拧越紧,慢慢渗出油滴,单头绞把这边用有着三道槽的码子开始合股,单头绞把使劲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码子也随着合股后的绳子慢慢往后移动,直到固定架子一头。

7.盘绳头。从固定架子上撤下的三个单股绳头必须要处理,否则绳头是散的,不好用。这又是一项技术活,娴熟的工匠用传承的手法细细地一缠一绕,不见任何散头的、可以塞进四公分木棍的绳头就展现在人们面前。至此,一条完整的皮绳就制作完成。

0 6

工艺传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河湟地区农村对皮绳的使用相当普遍。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大量的尼伦绳、棕绳、麻绳直接进入农家生产、生活当中。皮绳的制作、使用受到冲击,一些加工制作皮绳的作坊或转行、或停产。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青海大部分地区的皮绳制作技艺基本上销声匿迹了。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皮绳的使用和制作的转型,一是大量的尼伦绳、棕绳、麻绳进入了市场,其成本低,使用轻便,深受人们喜爱。二是市场的开放,大量的皮张远销内地进行现代化深加工,皮张的价格水涨船高,人们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不愿费事费力用皮子制作绳索。

不管怎么说,皮绳是历史的产物,在过去的岁月中,人们离不开皮绳,而皮绳的制作技艺受到人们的普遍尊崇,笔者的先辈就是皮绳制作传承者,在当时的环境中,人们称之为“绳匠阿爷”。皮绳的制作技艺不但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而且应当存留在我们的生活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韩福良,男,回族,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宁市作家协会理事、大通县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在《中国土族》《民族文学》《开拓》《雪莲》《老爷山》《青海穆斯林》《青海民族宗教》及《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大通卷》《河湟民间文学集》《青海回族民间文化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中国回族百年实录》《青海世居民族民间少儿故事精选》等杂志书籍中发表出版。

1.大通,那位老铜匠和他的传承人们(赵元奎、鲁玉梅)

2.大通,曾经的那位挂面匠(苏贤梅)

3.家乡的绿萌(韩福良)

4.那时的衙门庄学校(马登朝)

5.青海大通祁喜春剪纸作品(相玉)

6.大通绣娘祁喜春(相玉)

7.邀你回忆当年的衙门庄街道!(马登朝)

8.大通王老汉《忆老伴》,令人落泪!(王孝)

9.大通明长城的发现与保护(相玉)

雅俗共赏,青海人身边的文艺,欢迎关注“大通相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