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给老山界做批注 2021

2021

2023-03-26 07: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七下第二单元教学指南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的人文主题编写,选取了诗歌、散文等文体的作品。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涵泳品味,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想象,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情境。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学习做批注。《黄河颂》是教读课文。文章以热烈的颂歌形式直抒胸臆,塑造了黄河的形象,歌颂了伟大的黄河和中华民族。教学时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整体把握歌词的主体部分,把握其抒情方式。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旁批,学习做批注。 《老山界》是教读课文。文章以生动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叙述了长征中红军克服 重重困难,翻越“第-座难走的山”一老山界的故事。 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赏析生动、细腻的描写,特别是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学做批注,用简练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悟、理解和评价。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教读课文。本文是作者随军赴朝鲜采访后写的篇通讯, 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了志愿军成上可歌可立的英雄事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在品读议论、抒情语段的基础上,体会多种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土地的誓言》是自读课文。本文是作家端木蕻良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寄情于物,情溢物外,抒发了作者对沦陷国土的强烈思念和赞美之情。教学时,要让学生加强朗读,在情感熏陶、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木兰诗》是教读课文。本文是一首乐府民歌,运用铺陈、排比以及互文手法,写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刻画了木兰女扮男装、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形象。学习时,应指导学生在品读重点诗句的基础上多角度、立体地赏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写作”的主题是“学习抒情”。本次写作将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二、单元目标1.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学习在写作中运用基本的抒情方法。2.把握文章抒情方式,学习做批注,感受作者的情怀。3.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三、单元目标分解人文要素:学习杰出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感受他们非凡的人格魅力,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语文要素:1.学习精读,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2.结合人物生平及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整体规划一、阅读篇目《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木兰诗》写作主题:写出人物的精神名著导读:《学习抒情》二、单元导语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风向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国家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本单元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和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三、写作要求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2.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两种方式。3.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取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习作:学习抒情“四、课时安排第1课时 单元预习课 【学习内容】 教材:《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感知内容。 2.识记重要字词,掌握作家、作品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寸山河一捻土,一思社稷一念君。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群默默守护家国平安、护卫百姓安宁的人,每一个这样的人,心中都拥有满满的家国情怀。《国家》这首歌里唱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本单元我们将走进一组文章,感受浓烈的家国情怀。二、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目标阅读单元导语,勾画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共同明确目标。人文主题:家国情怀语文要素:1.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调动体验与想象。2.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3.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三、通读课文,形成初步体验 通读《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四篇文章,完成下列任务:1.勾画整理课文中不熟悉的字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识记、理解。2.概括文章内容,把阅读中产生的思考和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参考示例:《黄河颂》诗人借助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老山界》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过写志愿军战士松骨峰战斗、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以及防空洞中的谈话三个典型事迹,高度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土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对被日军强占十年之久的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愿为故乡母亲而战的决心。 四、结合页下注释,整理文学常识 (一)学生展示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二)完成文学常识检测。 1.《黄河大合唱》是由 作词, 作曲的大型合唱声乐套曲,共有 大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颂》是第 乐章。2.光未然(1913—2002),原名 ,湖北光化人, 、 家。3.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 家。4.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 、 家。 5.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 ,辽宁昌图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等。参考答案:1.光未然 冼星海 八 二2.张光年 诗人 文学评论3.无产阶级革命4.诗人、作5.曹京平 《科尔沁旗草原》五、预习达标检测,夯实基础知识(一)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山巅( ) 哺育( ) 召唤( ) 胸膛( ) 浊流( ) 宛转( ) 屏障( ) 呻吟( ) 滋长( ) 呜咽( ) 豁亮( ) 犁耙( ) 山涧( ) 默契( ) 镐头( ) 碾着( ) 酣然入梦( ) 白桦林( ) 苛捐杂税(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气 pò( ) 澎 pài( ) 狂 lán( ) zhì( )痛泛 làn( ) háo( )鸣 斑 lán( ) lán( )语怪 dàn( ) gèn( )古 田 lǒng( ) 丰 ráo( )咀 jué( ) 蚱 měng( ) 土 rǎng( ) 污 huì( ) (三)根据词意写出词语。1.远古。( )2.诚恳而深切。 ( )3.畅快地入睡。( )4.闲谈。( )5.没有根据的话。( )6.(野兽)大声嚎叫。( )7.肮脏的东西。( )8.指繁重的捐税。 ( )9.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10.十分希望。 ( )11.滚动。( )12.宽敞明亮。( ) (四)牛刀小试。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澎湃(pài) 发源(yuán) 屏障(zhàng) B.浊流(zhú) 流泻(xiè) 构筑(zhù) C.哺育(bǔ) 山巅(diān) 劈开(pī) D.体魄(pò) 宛转(wǎn) 扮演(bàn)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喷涌 缠绕 黎明 蛛丝马迹 B.谰语 斑斓 亘古 九曲连环 C.丰绕 泛烂 幽远 漂洋过海 D.镐头 土壤 坚韧 魂不守舍 参考答案: (一)diān bǔ zhào xiōng zhuó wǎn píng yín zhǎng yè huò pá jiàn qì gǎo niǎn hān huà kē (二)魄 湃 澜 挚 滥 嗥 斓 谰 诞 亘 垄 饶 嚼 蜢 壤 秽 (三)1.亘古 2.挚痛 3.酣然入梦 4.攀谈 5.谰语 6.嗥鸣7.污秽 8.苛捐杂税 9.细切10.满望 11.骨碌 12.豁亮 (四)1.B 浊流(zhuó) 2.C 丰饶、泛滥 六、布置作业 1.整理、识记本单元基础知识。 2.自主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板书设计】 《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 初读体验 展示交流 当堂检测第2课时 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黄河颂》 丛书:《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诗人浓烈的爱国热情,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 2.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做批注,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咆哮、奔涌,跳动着永恒的旋律,唱着不知疲倦的歌。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的时候,诗人光未然向黄河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我们走进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感受这首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诵读诗歌,品味节奏美 (一)初读诗歌,交流感受 1.学生朗读诗歌,简要标注朗读符号,读出自己的理解。 2.学生朗读后交流感受,教师指导朗读,师生归纳总结。 (1)全诗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文,因此语速稍慢,停顿稍长,读出画面感。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结”“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黄河!”中的“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啊!黄河!”要层层递进,读得豪迈激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二)听读诗歌,深化感受播放李默然《黄河颂》朗诵视频,学生倾听并感受朗读技巧的运用和情感的抒发。 (三)朗读诗歌,抒发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运用朗读技巧,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朗读展示,多元评价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展示,大家进行评价和建议,共同讨论如何能读得更有气势、更有感情。 三、批注阅读,挖掘情感美 (一)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1.诗歌既可以是直接抒情,也可以是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全文的情感是围绕题目中哪个字展开的? 参考示例: 《黄河颂》主要采取的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全文的情感是围绕题目中的“颂”字展开的。 2.你觉得全诗赞颂了黄河哪些方面?是如何赞颂的?请阅读批注文中的精彩语句,表达你的观点。 参考句式:我觉得作者赞颂了黄河的 (特点), (具体表现),作者用“ ”(句式/呼告)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参考示例: 我觉得作者赞颂了黄河的自然特点和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将激励中华民族,作者用“啊,黄河!”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3.作者仅仅是在歌颂黄河吗?你从哪里读出了作者的意图?参考示例: (1)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2)从结尾处四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 (二)品读示例,学习方法 1.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课文中有五处批注示例,大家想一想,这五处批注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参考示例: 第一处是从“段落内容”的角度进行批注。第二处是从“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批注。第三处是从“结构层次”“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批注。第四处是从“语言特点、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批注。第五处是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批注。 教师小结: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可以从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思想内容、结构层次、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批注的类型有: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评价式批注、感想式批注等。批注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做批注的语言要求简求精。 2.请从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诗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参考示例: 主要从“望黄河”和“颂黄河”部分选择两三句诗加以体会并批注。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字突出了力量和速度,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奔涌的状态,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着悠久的历史。 (3)“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多少”一词,突出中华民族英雄辈出,黄河的精神从古至今一直在滋养着中华儿女。 四、拓展阅读,练习批注 (一)自读诗歌,批注品析 阅读丛书中《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一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和句子,在丛书上做批注。 背景介绍:本诗写于1920年初,当时郭沫若正在日本留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肆意侵夺,早已激起作者的强烈愤慨;中国封建军阀的腐败和混战,同样使作者深为痛恨。1919年的“五四运动”,像报春的惊雷,预示着一场空前的大革命暴风雨已经来临,燃起了诗人胸中的革命激情。他以文艺特别是诗歌为武器,歌颂人民的革命,迎接祖国的新生。 参考句式:本诗中最为打动我的词语/诗句是 ,我的批注是 。(师生互动,交流品析) (二)再读诗歌,寻找共性你觉得《黄河颂》与《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两首诗歌有什么共同点?(请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思考。) 参考示例: 1.都运用了象征手法,“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 2.“啊!黄河!”和“啊,我年青的女郎!”都在文中反复出现,营造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从不同侧面倾诉情感,直抒胸臆。 3.两文都运用直接抒情,表达了热情豪迈的情感。 (三)诵读诗歌,激发情怀配乐朗读《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感受作者抒发的爱国之情。 五、课堂小结诗言志,诗传情。《黄河颂》里,我们看到了气势如虹的黄河,感受到了民族激情澎湃的精神;《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中,我们看到了忘我燃烧的煤块,感受到了赤子的爱国深情。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批注阅读的方法,体会了直接抒情的效果,更接受了爱国精神的洗礼,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六、布置作业 1.阅读丛书《家国情怀》“赤子之歌”单元《一句话》《生活在自己的祖国,我很骄傲》《黄河之水天上来》三首诗歌。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朗诵练习,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活动课展示。 【板书设计】

【学习内容】 丛书:《一句话》《生活在自己的祖国,我很骄傲》《黄河之水天上来》 【学习目标】 1.批注阅读,品析诗歌中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2.朗诵诗歌,体会诗中情感,并学会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爱国之情是一种崇高的情怀。它可以表现为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可以表现为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可以表现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字字啼血;还可以表现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欣喜若狂。爱国之情有千万种表达,本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歌的世界,体会诗中的爱国情。二、批注阅读,品析词句(一)自古至今,不少文人都洋溢着无限的爱国情怀。他们执笔抒情,将满腔热血寄托于诗歌中。自由朗读《一句话》《生活在自己的祖国,我很骄傲》《黄河之水天上来》,找出精彩的语句或者段落,揣摩品味,给所选语句或者段落做批注。温馨提示:1.给诗节标注序号,方便展示交流。2.找到你认为的精彩之处进行批注。参考句式:请大家看《 》,我给大家分享的是诗中的“ ”(深情地朗读出来),我的批注是 。(温馨提示:可从写作手法、抒情方式、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批注。)(二)重点选取其中一首诗歌,展示阅读成果。 参考示例: 请大家看《一句话》,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我的批注: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声音之大、情感之热烈,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当家做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向往和赞颂,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 请大家看《生活在自己的祖国,我很骄傲》,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但坚信谁也挡不住祖国的常青树,必将抽出更加强劲的枝条”,我的批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民比作常青树,写出了一代代人在祖国的关怀下,不断成长壮大,表达出作者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自豪之感,借常青树的茁壮成长,间接抒发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请大家看《黄河之水天上来》,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我的批注: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中国抗日军民反抗侵略者的智慧和决心,表现了中华儿女必胜的信念,直抒胸臆,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三)鲁迅先生说:“诗歌是本以抒发自己的热情的。”郭沫若说:“诗歌的本职专在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这三首抒情诗侧重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请你从中举出一例,填写下表。三、积累创作,抒发真情(一)积累诗句,读出真情。从这三首诗歌中选择你喜欢的诗或者诗中语段,背诵下来。(二)创作抒怀,写出真情。1.请根据自己的积累续写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国,我的祖国世界东方的巨人你…… 2.小组内分享交流。 3.推选出精彩的仿写在班级内展示。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看到诗人或是将爱国的赤诚之心直接抒发,强烈显露,引起我们的共鸣;或是将爱国情怀寄托于美好事物,含蓄委婉,牵动我们的情思。我们被诗文中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这样的文字出自诗人那颗心怀家国的爱国心,望同学们也能够像诗人一样用优美的文字去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五、布置作业阅读丛书《家国情怀》“追忆长征”单元文章。【板书设计】 【学习内容】 教材:《老山界》 丛书:《小董爬雪山的故事》【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体会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学做批注,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中的“五岭”指的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其中最险峻的是越城岭,也叫老山界。今天我们就追随红军的脚步,走进《老山界》。 二、默读课文,理清脉络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以此为线索,默读课文,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本文约2600多字,争取6分钟内读完,2分钟思考概括。)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思考探究一。三、揣摩品味,体会艰辛(一)批注阅读,品味细节。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越过这座山到底有多难?请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山势险峻和行程艰难的语句,调动体验与想象,将你的阅读感受旁批在课本上。 参考句式:红军在爬山的过程中需要克服 难,请大家看第 段:“ ”从这里可以看出 (困难的特点),表现了红军战士的 (精神)。 参考示例: 1.红军在爬山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走路难,请看第12段:“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之”字形的火把“一直连到天上”,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山界的山势陡峭,山路险峻迂回。这一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出红军爬山艰难,队伍气势宏伟,间接表现了红军顽强不屈的革命斗志和英勇豪迈的革命激情,抒发了作者对红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2.红军在爬山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睡觉难,请看第22段:“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此处景物描写,以动衬静。寂静的深山里,声音有的来自远处,很细切,但因为夜深山静,听起来又像近在咫尺,很洪大;有的来自近处,很洪大,但因为山高山多,声音被层层阻挡,听起来又似乎很远很细。这一细腻而极富诗意的描写,间接抒发了露宿深山被冻醒的红军战士顽强乐观的革命豪情,也抒发了作者对战士们的赞美之情。(二)交流总结,归纳展示。 四、感悟精神,学习方法 (一)你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感受到红军怎样的精神?你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 参考示例: 感受到红军乐观坚强、团结友爱、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关心民众、智勇双全的精神,通过翻越老山界这件事、通过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感受到的。 (二)方法归纳: 作者描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赞美红军的精神。作者的讴歌和赞美在文中并未直接表达,而是通过事件叙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间接表现出来的。这种在叙述、描写或议论中含蓄委婉地渗透人物情感的手法,就是间接抒情。 本文采用间接抒情中“因事缘情”“借景抒情”等写作方式,使得作品的抒情更形象、更含蓄、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体悟。五、同类阅读,训练提升 速读丛书《家国情怀》中《小董爬雪山的故事》一文,结合已有旁批和阅读感受进行阅读批注。(3分钟读文,5分钟思考批注后交流。) (温馨提示:1.关注文中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以此为线索概括爬雪山的经过。2.关注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精神。) 参考句式: 我觉得第 段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用得特别好,请看“ ”写出了 ,突出了人物 的精神。 六、课堂小结 一路艰辛,多少烈士抛头颅;一腔热血,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同学们,请用一句最真诚的赞美,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意!七、布置作业 阅读丛书《家国情怀》“追忆长征”单元《七根火柴》《丰碑》《火把》三篇文章。 【板书设计】第5课时 组文阅读课 【学习内容】 丛书:《七根火柴》《丰碑》《火把》【学习目标】 1.批注阅读,揣摩文章精彩句段和关键语句,感知人物形象。 2.感受长征精神,培养爱国情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 是怎样的精神力量支撑,让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跨急流、登雪山、穿草地、破封锁,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最终实现胜利会师?我们今天就走进三篇文章,感受长征精神。二、速读文章,感知内容 速读三篇文章,概括文章内容。 (备注:以上阅读时间按照学生每分钟阅读450字计算,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每分钟应不少于400字。) 温馨提示: 1.读文前,标注段落序号,方便交流时迅速定位。 2.概括文章内容方法:何人 + 何事 + 结果。 3.勾画批注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参考示例: 《七根火柴》:掉队的红军战士卢进勇在森林里遇见了另一名掉队的同志,这位无名战士把自己保管的七根火柴交给了卢进勇,自己却牺牲了。最后,卢进勇追上了后卫部队,把火柴交给了指导员。 《丰碑》:一个寒冷的冬天,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行进,军需处长把棉衣全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云中山冻死了。 《火把》:杨成武、王开湘带领队伍克服饥饿、大雨和伤病,雨夜行军中点燃火把,竞走超越敌人的故事。三、品读语句,感悟精神(一)“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长征,不仅是军事战略意义上的长征,更是共产党理想信念的一次长征,是在艰难困苦危机四伏的形势下形成的凝聚力,一种伟大的精神!”请结合文章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参考句式: 我觉得红军长征的胜利源于 (精神品质),请大家看《 》的“ ”这句话运用 (表达方式),突出了 。 参考示例: 1.我觉得红军长征的胜利源于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请大家看《七根火柴》中的“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这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卢进勇自己也处在饥饿中,仅有的一点儿青稞面都舍不得吃,可是在遇到受伤虚弱的无名战士的时候,他仍然毫不迟疑地将仅有的食物拿给无名战士吃。这句话运用人物描写,突出了以卢进勇为代表的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牺牲自我的革命精神。 2.我觉得红军长征的胜利源于奉献和忠诚,请大家看《丰碑》中的“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他自己是军需处长,却穿着单薄破旧的军装,因为他将棉衣发给了战友们。他在寒冷中失去生命,却依旧神态安详,不怒、不怨、不悔,因为这是他的信仰、他的选择。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突出了军需处长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3.我觉得红军长征的胜利源于乐观坚强的精神,请大家看《火把》中的“凡是经过的人都走得十分带劲,并且向他们报以微笑,用眼睛说着来不及说出的话。这些眼光如果用语言翻译出来,那就是:‘团长,政委,你们放心吧,我们一定会赶到的!’”行军过程中困难重重,可是战士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迎接所有的艰难险阻。这句话运用记叙和描写,突出了红军战士们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二)为什么这些精神会集中体现在红军战士的身上?是什么凝聚了长征精神、红军精神? 参考示例: 因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对祖国人民的爱凝聚了长征精神,这是长征胜利的原因,也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四、课堂小结 长征精神并不仅仅属于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不变的理想信念。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领域,长征精神有不同形式的表现,但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黄大年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都有着共同的主旋律——为人民谋福利。同学们,我们也要学习和遵循这份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贡献我们的力量。 五、布置作业 阅读丛书《家国情怀》“保家卫国”单元《战士》《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两篇文章,并概括内容。 【板书设计】 【学习内容】 教材:《谁是最可爱的人》 丛书:《战士》【学习目标】 1.在梳理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抒情方式并体会其作用,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2.批注阅读,体会用作者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与引用受访者的话相结合的写法的表达效果。【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美国借联合国名义,组织“联合国军”正式参战。10月1日起,美军、南朝鲜军北上越过三八线,并推进至中国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为了向祖国人民传递胜利的消息,讲述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感人故事,作家魏巍于1950年11月进入朝鲜战场采访,写下了这篇新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轰动。70 年来,这部伟大的作品鼓舞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不朽的作品,体会先烈们的不朽精神。二、梳理脉络,把握抒情 课文的题目是《谁是最可爱的人》,答案是谁呢?大家一定都猜到了,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那么他们可爱在何处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第3段的节选: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评价呢?让我们阅读课文,梳理本文的内容和情感。(一)默读课文,整体把握人物形象和作者情感。 参考句式: 段,在记叙 这一事迹中,赞颂了志愿军战士 的精神品质。 参考示例: 5—9段,在记叙松骨峰战斗的事迹中,塑造了志愿军战士的集体群像,赞颂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坚韧刚强、不屈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10—12段,在记叙马玉祥烈火中救助朝鲜群众这一事迹中,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纯洁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 13段,在记叙作者与战士的谈话(三问三答)这一事迹中,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纯朴谦逊、美丽宽广的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二)精读片段,把握抒情方式及作用。 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精神品质的赞颂,是如何传递给读者并引起读者的共鸣的呢?有感情地朗读以下片段,体会其抒情方式及效果。 1.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加点的词语对于抒情有什么作用。 原文: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1段) 参考示例: 运用第一人称,以朋友的身份与读者交流思想、情感,使人感到亲切诚恳。 2.现代汉语的句式按用途和语气可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观察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句式对于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 原文: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疑问句)(8 段) 改文: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会有很多感想。(陈述句) 参考示例: 疑问句,引起读者思考,表达了对志愿军的赞颂。3.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对于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 原文: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8 段) 改文: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你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自豪。 参考示例: 反问修辞,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4.下列句子是怎样做到抒发强烈的情感的? 原文: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14段) 参考示例: 特殊句式(感叹句)和修辞手法(反复)相结合,强烈地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赞颂。 三、批注阅读,体会写法 (一)做批注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阅读时将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感悟、评价和疑问,用简洁的语言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二)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结合文中的相关例子,体会这种写法的效果。 教师播放《彩云史话》《1950他们正年轻》视频。 提问:两段视频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视频中哪位老人(老志愿军战士)的话让你印象深刻?体会叙述语言和引用受访者的话的区别,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参考示例: 叙述语言:推动情节发展。 引用受访者的话:展现人物内心,真实可信。 这是文艺作品常用的手法,叙述与引用交错使用,叙述错落变化,既典型又生动。(三)精读以下例句,比较、体会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并在例句旁用简洁的词句写下自己的点滴体会,做好批注。 1.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5段) 2.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7段) 参考示例: 1.用作者自己的话叙述描写战斗经过,便于展现壮烈的战斗场面,推动情节发展。 2.引用被采访者的话,展现了营长内心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四)根据以上两个例句在写法上的表达效果,阅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第10、11段。勾画出作者的叙述和引用的被采访者的话,运用做批注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二者的表达效果。 参考示例: 1.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10段)批注:这段话运用了作者的叙述语言,叙述了马玉祥因看到朝鲜老妈妈的房子被炸而自愿调到步兵连的经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10段)批注:这段话引用了受访的青年战士马玉祥的话,生动地展示了小战士对敌人的恨,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显得真实可信。 3.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11 段)批注:这段话运用了作者的叙述语言,叙述了马玉祥烈火中救助朝鲜群众的经过,集中笔墨推动了情节发展。 4.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11段) 批注:这段话引用了受访者马玉祥的话,塑造了一个内心纯洁高尚的志愿军战士形象,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显得生动、真实。 以上这些例子所运用的写法,在文学、影视等作品中经常运用,叙述与引用交错使用,叙述错落变化,既典型又生动。四、迁移阅读,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的知识,阅读从书中孙犁的《战士》一文,注意叙述的语言和小战士的话,批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与全班同学交流。 参考示例: 1.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小壶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 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4—6段) 批注:作者用自己的话叙述第二次来访,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2.“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8段)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一辈子干这行当吗?”(13段) 批注:引用小战士的话,刻画了一个乐观的小伙计、小战士形象,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3.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25、26段) 批注:用作者自己的语言叙述,推动情节发展;引用受访者的话,展现人物内心。叙述的语言和人物的语言相结合,叙述错落变化,典型生动。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批注的方法,体会了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和叙述、引用人物话语相结合的表达效果。保家卫国,捍卫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我们看到了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纯洁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纯朴谦逊、美丽宽广的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战士》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善战、爱恨分明、坚强乐观、自立自信的抗日小战士形象。他们坚硬如刚的精神意志,保家卫国的赤子情怀让我们深深感动。英雄儿女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让这种精神永远根植在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心里!让我们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阅读丛书《家国情怀》“保家卫国”单元的《船夫曲》《无线电话机旁》《游击队员宋二童》。 2.推荐阅读:王树增《朝鲜战争》,搜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学习内容】 丛书:《船夫曲》《无线电话机旁》《游击队员宋二童》 【学习目标】 1.批注阅读,揣摩文章精彩句段和关键语句,感知人物形象。 2.感悟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21年9月24日,经过中国政府不懈努力,中国公民孟晚舟女士在被拘押1028天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回到祖国的怀抱。 孟晚舟案,让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处的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变局,保持头脑清醒、目标笃定、干劲不减,奋斗进取,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也让我们懂得,祖国强大,人民才有尊严,才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更加读懂“家与国”“国与个人”之间的生存相依关系。 正如孟晚舟在机场向媒体发表简短的演讲时说的: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篇文章,看看在祖国危难之际、国家建设之际,那样一群默默守护家国平安、建设祖国的人,感受他们浓烈的家国情怀。 二、速读课文,感知内容速读三篇文章,概括文章内容。 (备注:以上阅读时间按照学生每分钟阅读450字计算,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每分钟应不少于400字。) 温馨提示: 1.读文前,标注段落序号,方便交流时迅速定位。 2.概括文章内容方法:何人 + 何事 + 结果。 3.勾画批注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参考示例: 《船夫曲》:塞外,改变了农场面貌的李书记,如今又要去支援边远地区的后进队。农场青年小梅不顾年幼体弱,坚持要随李书记同去。这情景跟二十年前小号兵坚持要随部队去战斗是何等相似!当时小号兵被批准上了战场,如今,小梅也随李书记出发了。 《无线电话机旁》:在重迫击炮弹来临时,小通讯员金星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正在通过无线电话指挥战斗的营长陈世贵,保证了攻击战的顺利进行。 《游击队员宋二童》:记叙了民兵战士宋二童在成长为游击战士过程中的三个小故事:第一次是用吹哨子迷惑日军搅乱了敌人的计划,第二次是用一杆没有子弹的独出子枪截取了汉奸的三把盒子,第三次则硬是从敌人盘踞的县城追回了自己停放在村里的脚踏车。三、品读语句,感知形象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鲁迅的“字典”里,脊梁意味着秉持正气、为民奉献的坚毅品格。他们无须声名显赫,不必挂名“功劳薄”,可以是孜孜于追求真相的知识分子,可以是心怀苍生的政治家,也可以是默默贡献的底层百姓。如春蚕吐丝,蜡烛泣泪,他们在为国家的自立、繁荣发光发热。请结合文章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参考句式: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 》文章中的 (人物)。我从第 段 (句子)感受到,作者运用了 (写作手法),刻画出一个 人物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 (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达了 的情感。 参考示例: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船夫曲》中的小梅。我从第2—7段内容感受到作者运用了人物描写中的对话描写,刻画出小梅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能认识到精神与信仰远比物质更重要。作者在1—6段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第7段主要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小梅人小志高、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赞美之情。 (学生也可以从描写李书记和首长及小号兵的段落进行批注,重点把握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插叙、想象等写作手法,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对这些为国家独立、繁荣富强敢于斗争、甘于奉献的“船夫”们的赞美之情。)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无线电话机旁》的小通讯员金星。我从第8段内容感受到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刻画出小通讯员金星是一位战斗经验丰富、认真负责、机警勇敢、不怕牺牲的战士。第6、第8段作者运用了伏笔铺垫的写作手法,既交代了因为金星的反应敏捷按倒营长,仅使营长的帽子被炮弹碎片打在空中,击碎了,又为下文在重迫击炮弹来临的时候营长已经离开窗口避免了牺牲做了铺垫。文章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小通讯员金星的赞美。 (学生还可以从文中其他段落进行批注,把握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伏笔铺垫、插叙等写作手法刻画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营长和认真负责、机警勇敢、不怕牺牲的小通讯员金星的形象。运用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不怕牺牲的战斗军人的赞美之情。)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游击队员宋二童》中的宋二童。我从第一个故事“用吹哨子迷惑日军搅乱了敌人的计划”中的第3段,感受到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出宋二童主动参加革命,自觉放哨警戒的形象。作者在这一段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机警的宋二童的赞美之情。 (学生还可以从文中其他段落进行批注,把握作者运用了人物描写、对比等写作手法刻画了机警、聪明、勇敢的宋二童的形象。运用了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采用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宋二童这一英雄形象的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中央宣传部发布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包括建党精神、长征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抗疫精神等在内的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同学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五、布置作业 阅读丛书《家国情怀》“情系故土”单元的《月是故乡明》《故乡情》《乡土情结》三篇文章,概括文章内容。【板书设计】第8课时 略读实践课 【学习内容】 教材:《土地的誓言》 丛书:《想北平》《黑土地》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 2.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眷恋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乡是每个人心头的牵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组文章,感受作者们的思乡情、家国情。 二、批注读文,品味多样抒情 (一)批注读文,体会情感 朗读《土地的誓言》,勾画批注。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我”对她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温馨提示:可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来思考。) 参考句式:这是一片 的土地,请看第 段“ ”,这里通过 (手法/方式),突出了/表现了土地 (特点),“我”对她充满 (情感)。面对日寇的铁蹄,“我”对她发出“ ”的誓言。 参考示例: 这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请看第1段“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里将“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突出了东北土地的美丽富饶,“我”对她充满了热爱和眷恋。面对日寇的铁蹄,“我”向她发出“我必定为她战斗到底”“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的誓言。(二)分析语句,提炼方法 1.作者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在刚刚的景物描写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炽热情感,这种借助景物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属于什么抒情方式? 参考示例: 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 2.学生齐读:“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思考:这句誓言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表达了作者对沦陷在铁蹄下的故乡炽热的情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种效果呢? 学生反馈:人称发生了变化,由“她”变成了“你”,便于直接倾诉。运用了比喻、拟人、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直接抒情有三种方式。第一,直抒胸臆,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第二,人称变化,便于直接倾诉,多用第二人称“你”。第三,多种修辞,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运用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感,表达情感更加炽热直接。 小结: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让文章充满了震撼心灵的力量。三、拓展阅读,感受炽热情怀 (一)速读老舍的《想北平》与韩静霆的《黑土地》,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情感。 参考示例: 老舍《想北平》:我真爱北平。 韩静霆《黑土地》:我的黑土地,我的黑土地,我对你的爱也是又宽阔又褊狭,又坦诚又神秘的。我读着你,想念你,梦过你。(二)爱北平、爱黑土地,两位作者用不同的风格诠释着相同的爱恋,请同学们勾画文中体现“爱”的句子,说说作者爱恋的原因和抒情的特点。 参考句式:我觉得 (人物)爱 (北平/黑土地)是因为 。我是从《 》第 段 (句子)看出来的,这里运用 (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北平 / 黑土地)的 情感。 参考示例: 我觉得老舍爱北平是因为北平是“我”的家。我是从《想北平》第 4 段“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看出来的,这里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北京城的依恋。(三)在两文的结尾,我们感受到的感情基调截然不同,老舍的“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仅仅是想念故乡吗? 参考示例: 《想北平》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作者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四、课堂小结 眷念乡土,是一种共通的情感。端木蕻良眷恋的关东原野,老舍眷恋的故乡北平,韩静霆眷恋的北方黑土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附着着不同的感彩。在内忧外患的时代,乡土与家国总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激发人强烈的爱国情怀。读经典文章,品家国情怀,今天我们不虚此行。 五、布置作业 阅读丛书《家国情怀》“情系故土”单元《月是故乡明》《故乡情》《乡土情结》三篇文章。 【板书设计】第9课时 组文阅读课 【学习内容】 丛书:《月是故乡明》《故乡情》《乡土情结》【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融情于物、融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对于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席慕蓉曾经写过一首小诗《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诗人没有直接表达哀愁,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的呢?没错,清远的笛,没有年轮的树……不直接表达感情而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就是间接抒情。今天我们通过三篇文章,了解作者是怎样将情感通过事、物进行表达的。二、走进文本知乡情 (一)读文批注。 速读《月是故乡明》《故乡情》《乡土情结》三篇文章。选择其中一篇进行批注,思考:你从文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是以什么为载体来抒发对故乡的情感的? 阅读要求: 1.读文前,标注段落,方便同学交流的时候迅速定位。 2.边读边批注,发现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 参考句式: 故乡是人心中永远的牵绊,在《 》中,作者借助对故乡的(人/物/事/景)的描写来抒发真挚的情感。你看第 段的“ ”(句子/词语),生动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的 情感。 (二)交流展示。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成果,自由交流展示。 参考示例: 故乡是人心中永远的牵绊,在《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季羡林借助对故乡月色的描写来抒发真挚的情感。你看第6段中“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就立刻想到我故乡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生动地写出了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与家乡的月亮形成对比,通过写故乡的景,抒发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乡是人心中永远的牵绊,在《故乡情》中,作者茹志鹃借助对梦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的天、地、山、水、人物的描写来抒发真挚的情感。你看第7段“‘喔唷!啧啧,这位师母真是……啊!真是……’随着那汩汩而进的小船,那乡音在故乡的水上跳着,笑着,滑着,热热闹闹地送得老远老远……”生动地写出故乡亲切的乡音带给作者新鲜而又熟悉的感受,通过写故乡的人和物,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师总结:几位作者借助故乡的人、事、景、物来表现故乡,寄情于物、寄情于事,回忆了故乡的种种生活,真挚的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融情于物、融情于事,这种间接抒情的写作手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三、自由创作诉乡音 “思乡”是诗文永恒的主题之一,把这种情感融于一物、融于一景更是屡见不鲜。许多东西都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勾起我们对故土的思恋。请仿照句子,续写一组诗句。致故乡 你是一朵盛开的蒲公英, 我是你一颗飞扬的种子, 无论我今后走到哪一个地方 都流动着你的全部血脉。

四、课堂小结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乡愁是一条穿越时空的线,这端是游子,那端是故乡。游子走得愈远,乡愁收得愈紧。故乡可以幻化为各种直观的形象,让离家的游子魂牵梦萦。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丛书《家国情怀》“情系故土”单元其他文章。 2.预习《木兰诗》,搜集“乐府诗”相关知识。【板书设计】第10课时 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木兰诗》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 2.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3.积累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我知道的第一位巾帼英雄就是木兰,这个替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女子,成为我一生崇敬的榜样。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乐府民歌《木兰诗》,去感受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了解常识,增加积累 对于“乐府民歌”你了解多少?(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的代表作。 2.“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3.“乐府”,古代音乐官署。其建置始于秦代,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4.乐府诗的特点: (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自由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杂言。常用的是五言和杂言。 (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字正腔圆,朗读文章(一)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停 顿。(二)解决重点字词,扫除朗读障碍。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燕山(yān) 戎机(ró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红妆(zhuāng) 著我旧时裳(zhuó) 傍地走(bàng)(三)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四)学生示范朗读,同学品评,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诗歌。(二)小组合作展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三)教师出示重点语句,学生翻译,教师强调互文修辞翻译方法。 互文:指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地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诗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文:到各市集上买来骏马,马鞍和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长鞭。 练一练: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译文:打开我的房门,坐我闺阁的床上。 五、朗读文章理情节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根据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故事情节。代父从军——( )——( )——( )——( )——( )——比喻赞美 参考示例: 1.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立赫赫战功后辞官还乡与亲人团聚的故事。 2.代父从军——(出征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还朝辞官)——(亲人团聚)——比喻赞美 六、品读语言析形象 (一)品读关键语句,分析木兰形象。 1.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文章哪里看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进行探究分析。 2.你觉得千百年来,木兰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示例: 1.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可以看出她勤劳、孝顺。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见她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她骁勇善战、勇敢坚强。 从“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她不慕荣华富贵,不图功名利禄。 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见她活泼开朗、热爱生活。 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见她机智、谨慎。 总结:文章通过一系列典型事例,为我们塑造了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勤劳善良、骁勇善战、刚毅淳朴的木兰形象。 2.木兰既是机敏善战、勇敢坚强的巾帼英雄,又是勤劳能干、孝顺父母、热爱和平、不慕名利的平民少女。她身上既有英雄的一面,又有小女儿的一面。既有传奇色彩,又有人格的丰富性,所以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二)关注详略安排,体会作者用意。作者行文中并不是平铺笔墨,对照文章结构,看看文中详写了哪些情节,略写了哪些情节。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参考示例: 1.详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出征准备、奔赴战场、辞官还乡、与亲人团聚,略写了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 2.任何文章在剪裁上的详略处理都是以突出人物特征、充分表达主题为目的的。《木兰诗》在刻画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同时,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核心构思,更突出了她的女儿情怀。诗歌泼墨如雨般地详写木兰战争前的忧思、孝顺、思亲,凯旋后归乡的迫切、团聚的欢乐、对闺房及女装的喜爱以及再见战友时的俏皮、娇媚。而对十多年的征战生活则寥寥数语、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种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把一位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普通少女、既有勇士的刚健又有女儿的娇美的形象刻画得极富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三)朗读精彩语句,赏析修辞妙处。 文中大量使用修辞,请把你喜欢的诗句大声读出来,说说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复沓:如“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八句。 排比:如“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六句。 互文:如“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顶真: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对偶: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教师总结:以上修辞手法的运用,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使诗歌语言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充分体现了民歌通俗上口、易于传诵的特点。 七、比较阅读辨异同 阅读丛书中唐代韦元甫所写的《木兰歌(节选)》,思考:两首诗描写的人物相同,但所写的情节略有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篇?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参考句式 : 1.我更喜欢《 》,因为同样是写 (情节/内容),《 》用“ ”写出了 ,更 。 2.我更喜欢《 》,因为文中对于 (内容)有具体的描写,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木兰的 。 参考示例: 1.我更喜欢《木兰诗》,因为同样是写停机叹息,《木兰诗》用“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兰的忧思之深,体现了木兰对父亲从军出征的担忧,更好地表达了木兰的孝顺、焦急,而《木兰歌(节选)》中“木兰抱杼嗟”只是平淡叙述,缺少小女儿情态。 2.我更喜欢《木兰诗》,因为文中对于木兰出征前的准备有具体的描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突出了战事急迫,时间紧张,渲染出紧锣密鼓的气氛,这样也能更好地突出木兰的细心、准备的充分。 总结:《木兰诗》是一首民歌,民歌的语言特点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修辞的使用,都使得内容更加生动,语言更加朗朗上口。八、课堂小结 《木兰诗》用民歌的形式为我们传神地再现了女英雄木兰的形象。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忠孝两全的木兰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同学们,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虽不能像木兰一样征战沙场,但是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成为英雄,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所能地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就是英雄!九、布置作业 1.翻译《木兰歌(节选)》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2.阅读丛书《家国情怀》“人物春秋”单元其他文章。 【板书设计】第11课时 读写联动课 【学习内容】 教材:《黄河颂》《土地的誓言》 丛书:《家园落日》《炉火》《祖国 颂》【学习目标】 1.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特点。 2.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抒情方法进行写作。【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齐读这两个句子,你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情感? 1.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2.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教师小结:这两个句子都出自《土地的誓言》,都在抒发感情,它们的抒情方式一个直接一个委婉。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有直抒胸臆的直白,也有借助外物的委婉。如何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抒情。二、阅读辨析,感知抒情特点 (一)大家打开教材,阅读第44页,圈点勾画完成下表。 (二)大家看这些句子,它们都属于间接抒情,它们有什么不同?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大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散步》 2.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土地的誓言》 4.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走一步,再走一步》 参考示例: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2.记事抒情——融情于事3.托物言志——融情于物 4.议论抒情——融情于理 教师小结: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你去感受、去品味。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概括起来就是依托于“景”“物”“事”“理”。三、赏读名篇,品析抒情运用 在主题丛书《家园落日》《炉火》《祖国颂》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默读并思考文章是如何运用抒情方式表达情感的,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阅读提示: 1.先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迅速把握文章写作情感。 2.批注时重点关注这些“景”“物”“事”“理”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参考句式:请大家和我看《》,这里运用了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的 方式,“ ”融情于景/融情于物/融情于事/融情于理/直抒胸臆,借助 ,抒发了 情感。 参考示例: 请大家和我看《家园落日》,这里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融情于景,借助对家乡日落之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家园浓浓的爱意,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请大家和我看《炉火》,这里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蒙眬的境界”融情于物,借助炉火来表达它对作者的影响——给作者以温暖,给人以启示和希望,它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如同在召唤着作者振作精神,永葆青春的活力。抒发了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 请大家和我看《祖国颂》,这里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献给您啊,我最亲爱的——祖国”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由衷的赞叹,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教师总结: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在我们写文章时,这些抒情方式不一定局限在一种,可以多种间接抒情方式灵活运用。 四、小试牛刀,完成写作训练 (一)实践练习 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 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建议采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二)交流分享 四人小组成员交流习作,推荐最好的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五、布置作业 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写到作业本上。【板书设计】第12课时 主题写作课 【学习内容】 教材:学习抒情 【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方法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感是文字的灵魂。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就说“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昨天,我们通过读写联动的片段写作进行了抒情方式的训练,今天我们将在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的感悟。二、阅读文题,选题构思 阅读教材51页,在两个作文题目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作文题目,作为写作训练的内容。 1.作文题目一: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见教材。 2.作文题目二: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见教材。三、拟定提纲,分享交流 根据所选题目拟定写作提纲,小组间交流。四、当堂写作,抒发真情 学生当堂完成写作,课上不能全部完成的留为当天作业。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作文就是再现生活,说真话,诉真情;有感而发,有情可抒。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用心写出感动自己并感动他人的文字。 六、布置作业 高质量完成作文,工整地书写到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学习内容】 教材:天下国家【学习目标】 1.理解“天下国家”的含义。 2.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 3.在活动中,能够运用技巧有感情地表达,积累知识,激发心志,陶冶情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祖国都有着近乎本能的热爱。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关心国家的命运,并为之奋斗,是我们的使命。今天,我们将走近爱国人物,赏读爱国诗词,品味爱国名言,感受家国情怀。二、选择内容,分组活动 (一)请同学们从下面三个主题活动中任选一个,选择相同活动的同学组成专题活动小组,分工协作完成相应活动任务,全班展示交流。专题活动一 激发心志:爱国人物故事会专题活动二 陶冶心灵:爱国诗词朗诵会专题活动三 启发心智:爱国名言展示会(二)选出专题活动评委,制定活动评价标准。 三、明确要求,充分准备 (一)讲故事准备阶段要求: 搜集的资料丰富、典型。对搜集的故事有恰当的加工,能够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二)诗词朗诵准备阶段要求: 1.分类搜集爱国诗词,诗词丰富、有代表性。 2.汇总整理的资料,做出分类,参与诵读的同学亲自用书法纸书写,粘贴展示。 3.诵读时配上适合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读音、语调、节奏、表情表现恰当,有感染力,要制作PPT背景,展示诵读诗歌内容。 (三)名言展示准备阶段要求: 1.组员分类搜集整理爱国名言。可按照国别和历史时期分类,也可按照主题分类。 2.组建“编辑部”,汇总组员整理的资料,做出分类,统一字体字号,校订文字等。 3.组长召集组员一起阅读、讨论,每人选出一两条名言,畅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4.制作PPT进行“爱国名言”解读会,要落落大方地介绍名言的创作背景和自己的启示、感悟,制作爱国名言书签,赠送给全体同学。 四、小组展示,分享成果 主持人主持活动,各小组有序进行展示交流。各项目评委对展示同学进行评判打分,评出优胜者。 (一)激发心志:爱国人物故事会。 1.声情并茂,介绍人物。 2.讲故事时要使用普通话,争取做到声音响亮、清晰,语言生动、流畅。 3.注意根据故事情节的起伏调整语调和神态,还可以加入适当的动作,以便把故事讲得生动感人。(二)陶冶心灵:爱国诗词朗诵会。 1.选定篇目,配乐朗诵。 组员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词,配上适合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进行朗诵。PPT 背景制作要精美,意境与诗词内容相符。 2.书写诗词,粘贴展示。 将诵读的诗词用书法纸书写后粘贴、展示。 (三)启发心智:爱国名言展示会。 1.精选名言,畅谈感受。 参赛同学每人选出一两条名言,通过 PPT 展示,进行解读,畅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2.制作书签,抽取馈赠。 制作不同内容的爱国名言书签,全班同学进行抽取,抽到哪一个就赠送哪一个,抽到书签的同学需大声诵读书签内容,并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五、布置作业 按照小组任务分配,搜集整理资料,制作 PPT,准备展示。 【板书设计】 天下国家 激发心志:爱国人物故事会 陶冶心灵:爱国诗词朗诵会 启发心智:爱国名言展示会 【学习内容】 丛书:《红岩》【学习目标】 1、了解《红岩》的相关常识,形成初步 认识。 2、阅读赏析精彩篇章,了解“红岩精神”内涵与伟大。 3、明确阅读任务,制定阅读计划。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一百多年前中国也经历过这样的惨痛:日本逼迫中国签订了赤裸裸的侵略性的《马关条约》;英国人开着蒸汽船,轰开了中国大门,逼迫国人签下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1901年欧美11国列强打进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圆明园”废墟就是最好的铁证……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但,是谁?是谁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是的,是千千万万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红岩》,看看革命者们是如何与敌人展开无畏无惧的斗争。 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烈士的血痕已经浅淡,但是历史不会忘记,民族不会忘记,我们这无数后来的人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革命前辈。我们应当发扬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传统,前赴后继,完成革命先辈未竞的事业,未了的遗愿,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在我们的读书世界中,应该有革命文学的一席之地。二、读作品,品内涵 胸有成“著”,“放映”《红岩》(一)推荐《红岩》的若干理由。 1.请读过《红岩》的同学自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预设:①故事特别吸引人,想一口气读完。 2.长辈特别推荐,用心良苦。 3.看电影和电视剧之后,没看够,想再读读原著。 (二)任务单一: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1.作者简介——集体创造、自叙传的概念。2.作品体裁——革命历史小说、红色经典的概念 。3.创作背景——了解虚构和想象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丰满,英雄人物也更加典型。4.历史意义——学生能够提炼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共产党精神等词语即可。5.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红岩》将渣滓洞、白公馆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青春之歌》则是采用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手法,结构呈单线发展,主要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三)学习任务 许云峰说:“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证明我个人的理想和全国人民的需求完全相同,我感到无穷的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 江姐说:“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崭新、富强的国家,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 “你说过,剩下孤儿寡妇,一样闹革命!”“我怎能流着眼泪革命?”“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刘思扬说:“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是最有前途的革命,只有它能给全人类带来彻底解放和世界大同!” “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他们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个人的生死之上,“为国为民”是他们的唯一信念,也是他们坚守的信仰。他们的精神就如同书目“红岩”一样!(四)“最强王者之《红岩》”答题竞赛 在所有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本书的初步阅读之后,开展《红岩》的答题竞赛。给学生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让学生在这一个星期中再次回归名著内容,熟悉重要情节,梳理情节、人物等。这时候学生可以用跳读、速读、浏览等方式回顾名著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这期间准备好相应的题量。在班里开展阅读知识答题比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精细阅读,而且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书本内容,起到一个对知识进行再认识和整理的作用。五、课堂总结 课堂只有短短一节课,我们所能读的内容特别有限。可是如果大家能够将课外阅读养成习惯,“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贪婪地读书,利用一切可以挤出来的时间读书,相信一定会让大家受益无穷的。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每天按照读书卡完成阅读任务。【板书设计】红岩读作品,品内涵推荐理由喜欢人物答题竞赛第15课时 名著推进课 【学习内容】 名著:《红岩》 【学习目标】 1.细读名著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之法。 3.汲取精神力量,树立奋斗之志。 【学习重点】 1.把握名著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弘扬“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做新时代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主人。【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泰戈尔的名言。 为新中国成立的伟大事业中,有多少仁人志士做到了泰戈尔笔下的从容赴死,轰轰烈烈,又平平静静。 这些志士向我们走来。 请看一副对联,猜猜是哪位英雄人物? 出示对联: 江山万里红梅赞;   姐妹一生壮志歌。 学生交流:江姐。 说说这幅对联写出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教师结语:这一副对联不但将江姐和主题歌“红梅赞”的名字全部镶嵌,而且将主人公光照日月、艳比红梅的英雄形象生动展现在两行精美诗句中,江山如画,英雄似歌,她们唱响了最强音,还有许云峰、小萝卜头……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奋斗的意义和价值,于是就有了《红岩》。 二、细读品人物 (一)整体把握作品 《红岩》是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请结合假期的预习来简单谈一谈这部名著。 1、请读过《红岩》的同学自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进行凝炼和补充 。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时,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 3、如果这样的一个故事,让你设计的话,你会以什么作为作品的封面?学生交流,谈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初读的成果作品内容谈谈设计的理由。教师及时点评 4、让学生结合内容看看出版社又把封面设计成怎样?结合作品说说为何这样设计。学生分组探究,然后交流,预设有这些可能:一片红色,表示美丽的万里江山,长城长江都是祖国的象征,为了捍卫国土,捍卫人们的利益,她们为此付出生命。结合《红岩》革命英雄们所奋斗的事业,她们追求的美好的蓝图与梦想来阐述。 红色又是一种精神,那是红岩精神,结合英雄们身上的 精神来阐述青松植根于红岩之上,是一种革命的精神培育了苍天苍郁的大树,依然挺立于悬崖之上,力争上游,结合红岩的人物精神来阐述。 (二)点击革命人物 教师导语:同学们从《红岩》的内容、人物以及精神粗略谈了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那么现在我们再次走进人物,来具体感受他们的精神。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结合最喜欢的片段用随笔等方式来评论并且交流。 屏显:众多英雄人物都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真人,真人的事迹让人震撼,真人的精神让人敬仰,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人物结合最熟悉的章节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印象和评价。 交流 例: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你喜欢的人物片断(他们是怎样面对酷刑、面对诱惑、面对死亡的)。学生交流补充评价。三、人物形象 四、体悟精神 (一)学生讨论: 1.这些人物身上都有哪些英雄品质?教师总结: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 2.渣滓洞白公馆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一个个鲜活的英雄,让我们不禁自问,革命者能够忍受酷刑、拒绝诱惑、牺牲生命为了什么? 3.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英雄在民族存亡、国家危难的艰难时刻舍小我而成就大我呢? 4.在今天繁荣昌盛,民主和谐的新时代社会里我们还需要这种力量吗? 5.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下面一段话,再次感悟英雄精神? (二)学生各抒己见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白’;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