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结核病的传染性最大的是选择题 广汉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广汉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2023-04-25 0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广汉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广汉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汉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汉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广汉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

2020年广汉市中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以下哪项不引起左心室肥大()。

A、主动脉瓣狭窄

B、二尖瓣狭窄

C、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答案】B

【解析】二尖瓣狭窄整个病程中,左心室未受累。

当狭窄严重时,左心室甚至轻度缩小,X线显示为梨形

心。

2、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答案】B

【解析】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或自然环境。

条件本身不可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

机体的作用。

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故选B。

3、下列选项中,不会发生化生的是()。

A、慢性胃炎时的胃黏膜上皮

B、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C、神经纤维

D、间叶组织中幼稚的成纤维细胞

【答案】C

【解析】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主要发

生于上皮细胞,也见于间叶细胞。

化生有多种类型,最常为柱状上皮(例如子宫颈管和支气管粘膜的腺上

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腺上皮的肠上皮化生。

在间叶组

织中,纤维组织可化生为软骨组织或骨组织。

故选C。

4、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

A、视觉和听觉

B、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C、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D、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答案】B

【解析】根据产生感觉的刺激物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故选B。

5、风湿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其中病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A、心脏

B、血管

C、皮肤

D、关节

【答案】A

【解析】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及血

管,常形成特征性风湿肉芽肿。

病变最长累及心脏、关节和血管等处,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

(比如风湿性

心脏病,病变主要侵犯心脏瓣,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主动脉瓣、三尖

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

)风湿病的急性期有发热、心脏和关节损害、环形红斑、皮下小结、舞蹈病等症状

和体征。

故选A。

6、下列关于低体温叙述何者错误()。

A、低体温患者插管适应证,与一般患者插管适应证不同

B、32℃以下,心律失常危险性随体温降低而增加

C、低体温患者常合并败血症或低血糖

D、有肾上腺功能低下病史,应考虑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

【答案】A

【解析】低体温对插管无较大影响,低体温与一般患者插管适应症无差别。

7、新生儿败血症()。

A、体液鲎溶解物试验阳性

B、仅半数发热,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C、常有黄疸及较显著的贫血

D、常由耐药的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

【答案】B

【解析】常见错误:

选答新生儿败血症常由大肠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引起;要点新生儿败血症

的特点是仅半数发热,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烧伤后败血症常由耐药的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

起,老年人败血症的特点为来源于肺部感染,较青年人多见。

8、当妊娠危及胎儿母亲的生命时,可允许行人工流产或引产,这符合()。

A、自主原则

B、不伤害原则

C、公正原则

D、尊重原则

【答案】B

【解析】妊娠危及胎儿母亲的生命时,可以进行人工流产或引产,未避免或减小对胎儿母亲的伤害。

这体现

不伤害原则的真正意义。

故选B。

9、关于病原携带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B、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C、并非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能排出病原体

D、只能出现在显性感染后

【答案】A

【解析】病原携带状态可以出现在显性感染及隐性感染后。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

临床症状而携带并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并非所有传染病都有慢性病原携带者,

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最常见的感染表现形式是隐性感染。

10、传染源指()。

A、体内有病原体繁殖

B、病原体能排出体外

C、病原体入侵人体

D、病原体不被清除

【答案】B

【解析】传染病流行的过程包括3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

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我们把病原体能排出体外作为

判断传染源的标志。

故选B。

11、不属于钩端螺旋体病后发症的是()。

A、反应性脑膜炎

B、心肌炎

C、虹膜睫状体炎

D、后发热

【答案】B

【解析】变态反应不是心肌炎的常见病因,心肌炎的病因以病毒感染和风湿性为常见。

12、确定肺结核是否为传染源的主要依据是()。

A、血结核抗体检查

B、痰结核菌检查

C、X线检查

D、血沉检查

【答案】B

【解析】痰结核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考核肺结核疗效、确定肺结核患者是否为传染源及病灶活动性的主要

依据。

13、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哪一种效应()。

A、同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物分子所含的能量高低不一,所含自由能较低的反应物分子,很难发生化学

反应,只有那些达到或超过一定能量水平的分子,才有可能发生相互碰撞并进入化学反应过程,这样的分子

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能是指一定温度下,1摩尔反应物从基态转变成过渡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即过渡态中间

物比基态反应物高出的那部分能量。

酶比一般催化加更有效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故选C。

14、MHC-Ⅱ类分子受体是()。

A、CD3分子

B、CD21分子

C、CD4分子

D、CD80(B7)分子

【答案】C

【解析】MHC-Ⅰ类分子受体是CD8分子;MHC-Ⅱ类分子受体是CD4分子;CD3分子与TCR形成TCR-

CD3复合体,传递细胞活化信号;CD28分子与B7分子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在T细胞活化中发挥重要

作用;EB病毒受体是CD21分子。

15、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不包括()。

A、常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B、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

C、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

D、病毒基因组中编码包膜糖蛋白E2最易发生变异

【答案】A

【解析】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包括:

病毒基因易变异,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病毒感染免疫细胞,机体

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

16、以下属于医学伦理学的应用原则的有()。

A、知情同意原则

B、医疗最优化原则

C、医疗保密原则

D、生命价值原则

【答案】ABCD

【解析】医学伦理学的应用原则包括知情同意原则、医疗最优化原则、医疗保密原则、生命价值原则。

故选

ABCD。

17、Koch现象说明了()。

A、人体没有结核病变态反应

B、结核病的免疫与变态反应

C、人体不产生结核病免疫力

D、人体内未能产生抗体

【答案】B

【解析】Koch现象说明机体在初次感染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但同时也产生了变态反应。

18、某工地10余名工人,餐后2h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憋气,伴有口唇黏膜及指甲发绀(紫黑色),最

重要的治疗是()。

A、维生素C

B、高压氧

C、吸氧

D、亚甲蓝

【答案】D

【解析】集体餐后2h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憋气,伴有口唇黏膜及指甲发绀(紫黑色)拟诊为食物中毒高

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甲蓝对化学物亚硝酸盐等和含有或产生芳香胺的药物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效。

19、某工地10余名工人,餐后2h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憋气,伴有口唇黏膜及指甲发绀(紫黑色),最

重要的治疗是()。

A、维生素C

B、高压氧

C、吸氧

D、亚甲蓝

【答案】D

【解析】集体餐后2h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憋气,伴有口唇黏膜及指甲发绀(紫黑色)拟诊为食物中毒高

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甲蓝对化学物亚硝酸盐等和含有或产生芳香胺的药物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效。

20、休克病人应用血管扩张药前最应注意的是()。

A、补足血容量

B、联合使用强心药

C、监测尿量

D、控制输液

【答案】A

【解析】休克病人如未补充充足的血容量,而直接使用血管扩张药,回因血液留在外周血管导致回心血量减

少,有效循环血容量严重不足。

21、氯化消毒剂对病毒的主要作用是()。

A、吞噬作用

B、氧化破坏多种酶系统

C、使蛋白质变性

D、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答案】D

【解析】氯化消毒是指用氯或氯化剂进行饮用水消毒的一种方法,其中氯化剂主要有氯液、漂白粉、漂白粉

精、有机氯制剂等。

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故选D。

22、动作电位沿单根神经纤维传导时,其幅度变化是()。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逐渐增大

D、不变

【答案】D

【解析】动作电位沿着细胞膜不衰减地传导至整个细胞。

23、造成两眼视野对侧半同向性偏盲的损伤部位是()。

A、视交叉外侧部

B、一侧视束

C、一侧眼球视网膜

D、一侧视神经

【答案】B

【解析】视束病变表现为病变对侧的、双眼同侧偏盲。

例如左束病变时,左作眼鼻侧、右眼颞侧视野缺损。

由于视束中交叉及不交叉的视神经纤维在两侧排列不十分对称,因此双眼视野缺损不一致。

24、一般优势半球指的是下列哪项特征占优势的一侧半球()。

A、重量

B、运动功能

C、感觉功能

D、语言功能

【答案】D

【解析】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等的。

在主要使用右手的成年人,语言活动功能主要由左侧大脑皮

层管理,而与右侧皮层无明显关系。

左侧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故称为优势半球。

故选D。

25、下列哪种情况属于液化性坏死()。

A、足坏疽

B、脑梗死

C、肠梗死

D、淋巴结干酪样坏死

【答案】B

【解析】有些组织坏死后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成坏死囊腔称为液化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

含蛋白少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

发生在脑组织的液化性坏死又称为脑软化。

26、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

A、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

B、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

C、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

D、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答案】D

【解析】突发事件发生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故选D。

27、无脉电活动所出现的心律如为宽QRS波时,可见于下列何种情形()。

A、重度低体温症

B、老年患者的心脏停搏前心电

C、重度高钾血症

D、以上皆是

【答案】D

【解析】以上均可见无脉电活动,心律为宽QRS波。

28、瘀血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A、瘀血性水肿

B、瘀血性出血

C、实质细胞变性

D、血压降低

【答案】ABC

【解析】发生瘀血的局部组织和器官常常体积增大、肿胀,重量增加。

瘀血对机体的影响包括:

(1)瘀血性

水肿;

(2)瘀血性出血;(3)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坏死;(3)淤血性硬化:

缺氧使间质结缔组织增生,

网状纤维胶原化,器官变硬。

故选ABC。

29、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

A、气道阻力增高

B、肺内V/Q比例失调

C、肺泡壁厚度增加

D、呼吸中枢抑制

【答案】D

【解析】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常见原因有:

(1)呼吸肌活动障碍,如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呼吸中枢抑制等。

(2)胸廓及胸膜疾病及肺组织的纤维化。

(3)胸腔积液和气胸。

30、一般优势半球指的是下列哪项特征占优势的一侧半球()。

A、重量

B、运动功能

C、感觉功能

D、语言功能

【答案】D

【解析】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等的。

在主要使用右手的成年人,语言活动功能主要由左侧大脑皮

层管理,而与右侧皮层无明显关系。

左侧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故称为优势半球。

故选D。

31、狂犬病病毒是一种()。

A、亲皮肤黏膜性病毒

B、嗜神经性病毒

C、亲多种组织细胞性病毒

D、导致病毒血症为主的病毒

【答案】B

【解析】常见错选亲皮肤黏膜性病毒。

选亲皮肤黏膜性病毒者认为人患狂犬病是由患病动物咬伤所致,病毒

是由皮肤黏膜侵入机体,但皮肤黏膜只是狂犬病病毒侵入机体的门户,病毒沿神经末梢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

经细胞,引起脑和脊髓的广泛性病理损伤,所以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

32、分子量最大的是()。

A、IgG

B、IgA

C、IgM

D、IgE

【答案】C

【解析】人类免疫球蛋白的分子量排序如下:

IgM950kD、IgE190kD、IgD184kD、IgA160kD、IgG150kD。

33、()是医务人员的医德底线准则。

A、以人为本,救死扶伤

B、平等交往,一视同仁

C、举止端庄,语言文明

D、廉洁行医,遵纪守法

【答案】D

【解析】廉洁行医、遵纪守法是医务人员正确对待职业行为规范且不允许突破的医德底线准则。

故选D。

34、最有助于诊断肠结核的病理改变是()。

A、非干酪性肉芽肿

B、匍行沟槽样溃疡

C、干酪性肉芽肿

D、黏膜弥漫性炎症

【答案】C

【解析】干酪样坏死为结核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35、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演变至肺气肿时,最早的症状是()。

A、咯血

B、咳嗽、咳痰加重

C、心悸

D、气短

【答案】D

【解析】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会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并发肺气肿时,

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最初仅在活动时气急,随病情加重静息时也有气急。

36、气性坏疽是湿性坏疽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是合并了()的感染。

A、结核杆菌

B、产气荚膜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链球菌

【答案】B

【解析】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

气性坏疽为湿性坏

疽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并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时。

细菌分

解坏死组织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含大量气泡,按之有“捻发”音。

气性坏疽病变发展迅速,中毒症

状明显,后果严重,需紧急处理。

干性坏疽:

大多见于四肢末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

冻伤等疾患时。

(呈黑色)湿性坏疽:

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子宫、肺、阑尾及胆囊

等),也可见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肿时)。

常见的湿性坏疽有坏疽性阑尾炎、肠坏疽、肺坏疽及产后坏疽性

子宫内膜炎等。

(呈蓝绿色)。

故选B。

37、视网膜上只有视锥细胞而无视杆细胞的区域是()。

A、视盘

B、视盘周边部

C、视网膜周边部

D、中央凹

【答案】D

【解析】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的周边区,其数量在中央凹外10°-20°处最多,越往视网膜周边区则越

少;视锥细胞高度集中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且此处仅有视锥细胞分布,向视网膜周边区即明显减少。

故选

D。

38、关于炎症概念的叙述更准确的是()。

A、活体组织对损伤的反应

B、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的防御反应

C、组织对损伤的防御反应

D、血管对致炎因子所产生的反应

【答案】B

【解析】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3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

A、后降支

B、左旋支

C、左主干

D、左前降支

【答案】D

【解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左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左旋支、后降支。

40、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

A、吸收与代谢平衡

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

【答案】C

【解析】恒量消除又称零级消除动力学,指单位时间内按恒定数量的数量消除。

故选C。

41、早期鉴别强直性脊柱炎与其他疾病的最重要检查方法是()。

A、类风湿因子

B、血沉

C、HLA-B27

D、HLA-DR4

【答案】C

【解析】强直性脊柱炎血HLA-B27阳性率很高,可达90%。

ABDE均不是强制性脊柱炎特异性指标,在很

多风湿性疾病均为阳性。

故选C。

42、有自然流产史的妇女体内常检测到()。

A、抗心磷脂抗体

B、抗核抗体

C、抗TSH受体的抗体

D、抗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

【答案】A

【解析】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发生自身免疫,常导致流产。

43、预防百日咳常用()。

A、抗毒素

B、转移因子

C、类毒素

D、死疫苗

【答案】D

【解析】“白百破”三联疫苗含百日咳死疫苗。

44、H-O变异属于()。

A、碱基改变

B、鞭毛变异

C、菌落变异

D、形态变异

【答案】B

【解析】普通变形杆菌有鞭毛,但培养在含0.1%石炭酸固体培养基中,则鞭毛消失,称此为H-O变异。

45、下列药物,()为治疗过敏性休克首选药。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异丙肾上腺素

D、酚妥拉明

【答案】A

【解析】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动β受体可改

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过敏介质释放,扩张冠状动脉,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为治疗

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

故选A。

46、能通过胎盘屏障传递的抗体类型是()。

A、IgG

B、IgM

C、IgE

D、IgD

【答案】A

【解析】IgG为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47、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是()。

A、CD3

B、CD8

C、CD4

D、CD5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MHC限制性的具体表面的记忆。

常见错误是选CD8,认为MHC-Ⅱ类分子对

应的CD分子是CD8。

正确应为MHC-Ⅱ类分子对应的是CD4分子。

48、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药物宜首选()。

A、四环素

B、链霉素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答案】C

【解析】青霉素为钩端螺旋体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49、双肺满布湿啰音多见于()。

A、急性肺水肿

B、支气管肺炎

C、肺淤血

D、支气管扩张

【答案】A

【解析】湿啰音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黏液和脓液时,形成的水

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

当急性肺水肿时,由于两肺弥漫性渗出会导致双肺满布湿啰音,而肺

淤血虽然也是两肺淤血,但仅产生细小爆裂音,其余三种情况仅产生病变局部的湿啰音。

50、下列脑神经不含有感觉纤维的是()。

A、三叉神经

B、面神经

C、舌咽神经

D、舌下神经

【答案】D

【解析】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

共12对,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顺序表示。

依次为嗅神经、视神经、动

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其中三叉神经分别由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组成。

(1)感觉神经,包括嗅、视和位听神经;

(2)运

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外展、副和舌下神经;(3)混合神经,包括三叉、面、舌咽和迷走神经。

研究证

明,在一些感觉性神

51、关于良性肿瘤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较快

B、易复发

C、主要引起局部压迫或阻塞

D、镜下表现异型性小

【答案】CD

【解析】良性肿瘤异型性小,分化较成熟;生长缓慢,呈外生性生长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一般不浸润,

手术易切干净,术后不易复发;良性肿瘤也不转移。

故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局部的压迫和

阻塞症状。

故选CD。

52、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乙酰胆碱

D、血管活性肠肽

【答案】C

【解析】运动神经纤维的末梢与骨骼肌细胞接触的部位称神经-骨骼肌接头,由接头前膜、接头后膜和接头间

隙构成。

运动神经有冲动传来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N2受体结合,引起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收缩。

故选C。

53、麻疹最常见的首发表现是()。

A、肺炎

B、喉炎

C、中耳炎

D、脑炎

【答案】A

【解析】麻疹是儿童罪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强。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

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常并发呼吸

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也可并发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其中肺炎最

常见。

故选A。

54、门脉高压症最主要的原因是()。

A、门静脉炎

B、肝静脉阻塞

C、肝硬化

D、门静脉干血栓

【答案】C

【解析】门脉高压症可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3类,肝内型在中国最常见,占95%以上。

而肝内型主

要也是与各种原因引起肝硬化有关。

故选C。

55、流行性出血热()。

A、白细胞减少,m小板减少

B、全血细胞减少

C、白细胞增加,有异型淋巴细胞

D、红细胞减少

【答案】C

【解析】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均有白细胞增加,有异型淋巴细胞。

黑热病血象表现为全血

细胞减少。

伤寒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登革热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要点掌握

不同传染病血细胞检查的特点。

56、暴发型流脑病原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头孢噻肟

B、氯霉素

C、磺胺药

D、青霉素

【答案】D

【解析】无论是暴发型流脑还是普通型流脑,病原治疗首选均为青霉素。

57、磺胺类药物能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是因为其结构相识于()。

A、对氨基苯甲酸

B、二氢喋呤

C、苯丙氨酸

D、谷氨酸

【答案】A

【解析】磺胺类药物抑菌机制属于对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细菌利用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和二氢喋呤为底

物,在菌体内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进一步在FH2还原酶的催化下合成四氢叶酸。

磺胺类

药物与氨基苯甲酸的化学结构相似,竞争性结合FH2合成酶的活性中心,抑制FH2以至于FH4合成,干扰

一炭单位代谢,进而干扰核酸合成,使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故选A。

58、对子宫正确的描述是()。

A、呈前倾后屈位

B、分为两部

C、子宫底高出小骨盆上口

D、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

【答案】D

【解析】子宫位于小骨盆的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是腹膜间位器

官。

未妊娠时,子宫底位于小骨盆入口平面以下,朝向前上方。

膀胱空虚时,成年人子宫呈轻度前倾前屈

位。

子宫分为底、体、颈三部分。

59、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最早出现的变化是()。

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B、心电图示顺钟向转位

C、叩诊心浊音界缩小

D、最大通气量降低

【答案】D

【解析】支气管阻塞是形成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大通气量反映气道阻塞程度,所以为其最早出

现的变化。

进一步发展为肺容积增大、心界缩小,当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时,早期可有右下肺动脉干增宽,此

后可出现心电图顺钟向转位等。

当发生呼吸衰竭时可出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60、细胞核呈车轮状,细胞质在靠近细胞核处常出现一淡染区,是指()。

A、脂肪细胞

B、淋巴细胞

C、肥大细胞

D、浆细胞

【答案】D

【解析】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

细胞圆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