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结婚古代用语 漫谈古礼

漫谈古礼

2024-06-28 13: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婚礼在古代又称为“昏礼”,按照古人的习俗,娶妻要在黄昏进行。古人认为白天是阳,夜晚是阴,而黄昏正处于“阳往阴来”的时刻,夫妇之间,丈夫是阳,妻子是阴,所以娶妻必须在傍晚时分进行,与现代恰恰相反。古人结婚时穿的礼服也不是现在的白色和红色,在遥远的周朝,婚服必须穿“玄色”,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黑色,古人认为,红色为阳,黑色为阴。另外,在周朝举行婚礼是不可以放《结婚进行曲》的,“抬花轿”的民乐也不可以,因为礼记中严格规定 “昏礼不用乐”,因为音乐为阳,会破坏夜晚幽阴的氛围。古时娶亲要等到天黑之后,跟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个风俗密切相关,具体是何风俗?且跟随本期视频一探究竟~

从汉字看婚俗:嫁

对于很多女生而言,「嫁」是一个浪漫而幸福的字,意味着从此可以和相爱的人厮守终身。「嫁」这个字在古代还有另一重说法叫「归」。诗经里有一首特别美的诗,描绘了女子出嫁时的情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春天桃花盛开,正是女孩子出嫁的时候,之子指女子,于归指嫁人。「归」字另有深意,古人认为,丈夫家才是女人的最终归宿,只有嫁了人,才是真正意义上回了家。对于「嫁」字,学者们历来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 “自家而出谓之嫁”,还有人表示 “妇人外成,已出适人为家”...嫁字背后还有多重含义?本期课程为你详细解读~

从汉字看婚俗:妻

从“妻”的字形变化过程,可以了解到古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变化。甲骨文「妻」字左旁像一女子,上为散发形,右旁为「又」,形象像妇女以手束发,可为人妻。在甲骨文中「妻」是通过掠夺得来的女子,上古时期,抢妻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那时候女人被看做是一种私有财产,既然是财产,那自然就会产生“掠夺”。见证这种野蛮婚姻的汉字,除了「妻」之外,还有「娶」字。随着社会的进步,抢婚这种习俗慢慢消失了。到了“小篆”字体,「妻」字结构发生了变化,意为“与夫齐者”,指的是在三妻四妾当中「妻」的地位最高,与丈夫最为接近。在封建社会,夫妻关系是不太可能真正平等的,通过“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等成语就可以看出夫在前,妻在后。更多关于「妻」字的解读,欢迎访问本期视频~

从汉字看婚俗:妾

我国古代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多姬妾制”。从「妾」字的起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相当悲惨的字,甲骨文中的「妾」下面是一个朝着左边下跪的女人,女人的头顶上是一把平头铲刀,「妾」意为男人在正妻之外,所纳的女子。关于「妾」字的字形还有另外一种解说,上「立」下「女」,因此「妾」指站立着的女人。古人曾这样解释「妾」: “妾接也,妻齐也。”妻子的地位跟丈夫是齐平的,接有续接的意思,妾的作用弥补妻子的是缺陷。明朝,纳妾是一种普遍的婚姻形式,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皆是如此。因为明朝法律明确规定: “凡男子年满40,而无后嗣者,得纳妾。”更多关于「妾」的注解,欢迎访问本期视频~

从汉字看婚俗:威

从古至今,家庭关系中最微妙难处的当属婆媳关系。唐代诗人王建曾写过一首诗: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在封建社会,媳妇必须对婆婆唯命是从。婆婆的强势在「威」字中可见一斑。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 “威,姑也。从女,从戌。”「姑」是古代女子对婆婆的称呼,而「威」字最初含义是指婆婆。「威」由「女」和「戌」两部分组成,从「戌」的甲骨文可以看出,它很像一把硕大的斧头,所以「戌」代表威力,是权势的象征。在许慎看来,婆婆就是这个挥舞着斧头的女人,在媳妇面前拥有绝对的权威。封建社会不平的婆媳关系必然会催生一些“恶婆婆”,最有名的当属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的母亲,活活拆散了儿子和刘兰芝,逼得二人双双自尽。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唐代诗人陆游和表妹唐婉之间,那首著名的《钗头凤》正是出自于此。更多关于「威」字的解说欢迎访问本期视频~

更多传统文化课程

欢迎访问图书馆《天天微学习中心》

来源:爱迪科森

编辑:高晓玉

审核、监制:林瑞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