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备知识点: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细胞学说能证明生物多样性吗 高中生物必备知识点: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高中生物必备知识点: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024-06-28 10: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⑧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有鳃呼吸;成体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不发达)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如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⑨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忍的卵壳。如蜥蜴、龟、鳖、蛇、鳄、避役、恐龙等。

⑩鸟: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如麻雀、鸡、鸭。

⑪哺乳动物:体表被毛(鲸没有);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如蝙蝠、鲸、大象等。

☞ 植物

①苔藓植物:植株低矮弱小,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无输导组织, 苔藓植物大都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能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如,葫芦藓,藓类的叶很薄,可以直接做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

②蕨类植物: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具有根、茎、叶,有专门的输导组织。肾蕨、蕨、铁线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能产生种子的植物是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③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如,银杏、杉、油松、苏铁等。

④被子植物: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包括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小麦、大麦、青稞等)和双子叶植物(豆类、桃、油菜、萝卜、黄瓜、荷花等)。

☞ 真菌

①单细胞真菌:酵母菌(高考中的明星生物──酵母菌)

②霉菌(丝状真菌):毛霉(制作腐乳)、青霉菌、黄曲霉菌。

③大型真菌: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等。它们既是一类重要的菌类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要资源。

4. 原核生物有哪些

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等。主要掌握细菌和蓝藻。

①细菌:不是带有“菌”字的都是细菌,凡菌字前带“杆”“球”“弧”“螺旋”都是细菌,但不带的有的是省略的也是比如醋酸菌(醋酸杆菌)、乳酸菌(乳酸杆菌),也是的。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这样直接说是细菌的。像硝化细菌这样的自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②蓝藻:包括念珠藻、蓝球藻、颤藻、发菜。蓝藻由于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另外,带有“藻”字的除了蓝藻外都是真核生物,比如绿藻(衣藻)、褐藻(海带)、红藻(紫菜)等。

习题一:

(2018•旌阳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和核仁

B.真核生物有染色体,原核生物有染色质

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能合成ATP

D.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且遗传物质是DNA.

【解答】

A、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原核细胞没有核仁,而真核细胞具有核仁,A错误;

B、真核生物有染色体,原核生物的DNA没有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B错误;

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能合成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

D、真核生物大多数是多细胞生物,但也有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D错误。故选:C。

习题二:

(2017秋•兴宁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的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都是异养型的,部分原核生物是自养型的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答】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有氧呼吸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和硝化细菌等,A错误;

B、真核生物中的动物细胞是异养型,绝大多数植物细胞是自养型,B错误;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以DNA为遗传物质,C错误;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D正确。故选:D。

细胞学说的建立

1、 创立者:

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

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虎克

3、细胞学说内容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以前存在的活的细胞中产生。

4、细胞学说的意义:

(1)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 揭示了生物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3) 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升高武学的研究过程,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习题二:

(2017秋•汕头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细胞和发菜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不具有统一性

B.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都是营腐生和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结构也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D.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但都有相似的细胞膜、都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仍具有统一性.原核生物中也有自养型的硝化细菌和蓝藻等.

【解答】

A、小麦细胞和发菜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但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具有统一性,A错误;

B、原核生物有些是自养的,如蓝藻和硝化细菌,B错误;

C、原核细胞包括蓝藻、细菌等,细胞具有多样性,C错误;

D、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故选:D。

习题四:

(2017秋•南充期末)关于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提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

本题考查的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而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

【解答】

A、细胞学说只揭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A错误;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B错误;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

D、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未揭示差异性,D错误;故选:C。

电子显微镜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显微镜使用常识

(1) 调节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 ,视野(暗) ,看到细胞数目(少) 。

低倍镜:物象(小) ,视野(亮) ,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 ,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 =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 10×物镜 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 ,数目是 20 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 10×物镜为 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 20 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 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 20×(1/2)2=5

习题五

(2016春•盐城期末)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B.同一视野中,低倍镜看到的细胞数量比高倍镜的多

C.光学显微镜的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D.光学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

【考点】

电子显微镜.

【分析】

1、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观察细胞数越少,细胞体积越大,反之亦然.

2、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是细胞的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解答】

A、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分别是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A正确;

B、低倍镜放大倍数小,同一视野中,低倍镜看到的细胞比高倍镜的多,B正确;

C、光学显微镜的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C错误;

D、光学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D正确。故选:C。

习题六:

(2017秋•黔南州期末)下列关于使用高倍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后,为了方便操作,可将镜筒升高再换高倍镜观察

C.换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楚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考点】

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解答】

A、显微镜操作,必须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A错误;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后,在换用高倍镜之前不能提升镜筒,B错误;

C、高倍镜使用过程中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C错误;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正确。故选:D

Tips:

高中生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