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不力的表现有哪些呢怎么写作文 关注

关注

2024-07-13 08: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从文体上说,主要训练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贾老师明确提出:小学生主要写记叙文,其核心是训练基本的叙述能力和初步的描写能力。这也是颇为合理的。

第三,从内容上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第四,从表达上看,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会用常用标点,字迹清楚,不写错别字,有一定的格式。贾老师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的语言表达要求只要 8 个字——语句通顺,语气连贯。

二、论小学习作教学的元素

贾老师认为:习作教学犹如一棵大树,是由众多的树干、树枝和树叶组成的。就是说,习作教学是语文综合训练,它的效率和质量是受多个变量制约的。依据贾老师的观点,其主要元素有:学生、教师、教学、 教材和环境。

1.学生。贾老师指出:“习作要研究学生!学生有学生的视角,学生有学生的思维方法,学生们的语言习惯跟成人的语言表达是不一样的。”“作文应该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这是何等重要的人本主义思想啊。从学理上说,研究学生包括研究学生的认识基 础,文字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标点等知识),作文能力水平(审题能力、确定中心能力、收集材料 能力、整理材料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检查修改能力), 认识能力发展(观察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情感投入程度(高、中、低),作文练习时间(高效、 中效、低效、零效、负效)等。

2.教师。包括教师自身的思想品质、文化修养、写作爱好、写作水平、指导经验、指导思想等。贾老师教作文之所以绘声绘色,其乐无穷,这与他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习作指导经验是分不开的。贾老师有浓厚的写作爱好,他常常试写“下水文”,给学生以示范。在他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型的“学习共同体”。

3.课堂。贾老师认为,课堂是习作教学的主阵地, 要把力气花在课堂上,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他曾多次在全国性大会上谈及课堂效率问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 面的优化问题。笔者认识贾老师整整三十年,曾数次观摩贾老师的习作课堂,也多次在“千课万人”活动中点评过他的课堂设计,笔者为他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所深深折服,为之喝彩!

4.教材。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阅读型的,习作训练不仅数量少而且系统差。为此,贾老师提出三个策略:(1)构建读写一体化的教学体系;(2) 编写一套具有科学体系的习作教材;(3)提供多样化的作文辅助材料。

5.环境。贾老师指出:课堂是小作文,社会是大作文,要为学生的习作构建良好的作文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班级学风、同伴爱好、家庭文化氛围、家长的写作水平、社会文化生活(包括文体娱乐、影视、网络、 假日文化)等。这些建议都是贾老师基于几十年习作教学经验提出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论小学习作教学的重点

贾老师指出,小学生写作文是可以“教”的。只是习作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科学和合理,要突出习作的重点。

贾老师经常告诫我们:时下,老师对学生“作文前”的工作做得不少:做个游戏,搞个实验,演个小品, 看个录像,甚至带着学生去实地体验和考察,然后,让学生写作文。这样做,无疑能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但是,作文毕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和情感的,我们的功夫要用在语言文字上。贾老师的这种提醒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分析其学理依据:

习作的“双重转化”理论认为: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要经过一种双重转化。第一,从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的转化。它要依据“反映论”的精神,真实地、能动地把客观事物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或情感。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第二,由作者的认识、情感向文字表达的转化。它要遵循“表现论”的原则,有“理”、有“物”、有“序”、有“文”地把认识或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是由认识到表达的第二重转化。

这种从“事物到认识”,从“认识到表达”的作文活动的双重转化性,反映了学生作文过程的基本特点。但是,小学生的作文要侧重在第二重转化上,体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第一,小学生的作文与认识能力有关,但主要是适应认识水平,一般不要求在作文课上去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因为小学生作文是一种习作,它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根本任务。第二,小学生的作文主要是表达已有的认识,而不要求每次作文都经历从事物到认识的转化,不必每次作文都先观察后表达,小学生的作文要把重点放在从认识到表现的转化上。就是说,“认识”与“认识的表达”是不同的,习作主要不是提高“认识”,而是提高“认识的表达”。

可见,指导学生语言表达,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点。贾老师对此有两大法宝:

一是“拉长”。贾老师认为:写作文是由一句话变成几句话,而后再由几句话变成数十句话、数百句话。他颇有趣味地说:作文有点像兰州拉面,一个面团,拉长以后,一折二,二折四,四折八……面条越拉越细,最终拉出的是细如头发的面条。

二是“嚼字”。写作文要咬文嚼字,静心会文。对此,贾老师几乎把它做到了极致。薛法根老师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上课,贾老师板书了一个句子:“寒假里,我和爸爸有幸来到杭州。”乍一看好像没啥问题。但是经贾老师咬文嚼字一番,就令人叹为观止。

1.“有幸”,指“机会难得”“非常幸运”。句子中的“有幸”能管住“我”,而要管“爸爸”,则牵强附会。原因很简单,上海、杭州相距不远,“爸爸”去杭州机会一定不少。因此,把“有幸”一词提前,置于“我” 的后面较为贴切。

2.把“和”改成“随”或“跟”较为准确,以此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3.从行文中能看出,小作者是在上海写成这篇习作的,故不能用“来到”,须换成“去”或者删去“来” 字。

4.到杭州去干什么?小作者没有交代。这样,容 易产生歧义:难道奔丧去、扫墓去也算“有幸”?岂不是笑话?因此,后面加上“游览”就顺理成章了。 经修改,原句变成:“寒假里,我有幸随爸爸到杭州游览。”既通顺又明达。没有贾老师这么一番较真, 不经过这般咀嚼,是很难品出“语言表达”滋味的。 我们无不对贾老师敏锐的语感及其高超的教学艺术表示钦佩。

四、论小学习作教学的关系

从贾老师关于小学习作教学的众多教例和观点看,他是一个课堂的“大军事家”,善于协调各种关系。 他认为习作教学的一大困难是影响因素太多,需要科学把握其辩证关系。主要是:

(一)阅读与习作的关系

贾老师认为: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他提议:“学生要向课文学语言。精准的语言要向课文学。”并认为:阅读和习作是既有各自训练目标,又有密切联系的两项重要的语文训练。一个是吸收,一个是倾吐; 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吸收得好,才能倾吐得好;没有进,就谈不上出。在语文教学中, 一方面要加强阅读训练,特别是要加强读写训练的联系,体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另一方面在作文教学中要联系学过的课文,借读悟写,把文字的表达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的基础之上。这种观点是极为有理而深刻的,依据如下:

1.从语文学习要素看。阅读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习作是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表达过程。虽然阅读和习作有内化的理解和外化的表达的区别,但它们又具有共同性。

从要素看,阅读和习作都有材料、结构、表达方读写之间共同要素示意图式等因素; 从内容上说,阅读和习作都是以生活经验、思想 认识和心理水平为基础; 从形式上看,它们都以语言文字为工具; 从学习的程序看,它们都是从词到句,从句到段, 从段到篇,循序渐进。 阅读和习作的这种同步性,使读写结合成为完全可能的事。读写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2.从语文学习过程看。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习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自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从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看,阅读存在两个心理“回合”:一是 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词到句,由句到段,逐步理解,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个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另一个是从上一“回合”探索到的中心思想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这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 从内部到外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这两个“回 合”恰好相反,前一个“回合”是基础,但有待于发展到后一个“回合”。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第一个“回合”,也要实现第二个“回合”。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一般重在第一个“回合”的引导, 而中、高年级则必须把握两个“回合”的结合。第二 个“回合”恰好与写作的心理过程相吻合。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已包含了习作教学的指导。

(二)习作与智力的关系

贾老师经常提醒学生:看到作文题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必须认真思考,反复琢磨,选哪些材料,从哪个角度去写,对这些材料该作怎样的安排。否则,草率从事,写出来的作文必然平淡乏味、一般化、落俗套。他还说:“想得周密,才能写得清楚。看得真切,才能写得生动。”其实,这是贾老师呼吁我们要处理好习作与智力的关系。

习作与智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作用不同,但相互依存。智力制约习作能力的发展,习作是一种智力工具,智力发展可以凭借习作这个工具进行。笔者曾经写过文章,对此作过进一步的分析。

1.观察丰富作文的内容。观察力在儿童期还处于萌芽状态。学生作文,首先必须拥有与作文有关的感性表象。就学生而言,这些感性表象大多是在日常生活中凭兴趣、情绪、好奇心无意获得并贮存在记忆中的。但是,我们还要培养学生为了某种目的或需要而自觉、主动地进行观察的能力。因为这种观察,渗入意识成分,使获得的表象材料更系统、完整而深入。 一旦需要,浮现脑际,这就为作文构思和表达奠定了 扎实的基础。

下面重点分析贾老师的观察提纲和观察笔记。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拟订观察提纲,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写观察提纲,就是把观察的要求、对象、重点和步骤等,综合为几条带提示性的意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起初可以由教师直接给学生提出观察任务,出示示范性的观察提纲。当然,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提出观察任务和拟定观察提纲的能力。观察笔记是记录观察所得的手记。它不同于读书笔记、思维笔记、回忆录。观察笔记不是那种正式的文章,它有很大的随意性、灵活性。它既没有固定的字数限制,又没有统一的写作格式。结构不一定完整,情节不一定连贯,人物事件也不一定写全,也不要求有清晰的思路。可以是从生活中观察到的相对完整的一个镜头、一个形象片断,甚至点点滴滴的字句、感想等等。

2.思维确保作文的严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作文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作文,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遗词造句,直到最后的推敲修改,每一步都离不开缜密的思维。思维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高低。

3.想象促进作文的升华。学生写文章,一般只是简单地把过去已经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通过书面语言重现出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还需要学生在头脑中把以表象形式储存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进行再创造产生新形象,这需要借助想象来实现。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需要想象力的参加,缺乏想象力或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必然思路闭塞,语言干瘪,很难写出形象鲜明的文章。可以说,任何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作者丰富想象的结晶。

(三)习作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在目前广泛要求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呼声中,仅仅从学生智力因素着手解决习作教学中的问题是不够的。因为智力因素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在短时期内随心所欲地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应当把眼光放在尚未充分开发而又蕴藏巨大潜能的非智力心理领域。为此,贾老师进行过漫长的积极探索。

贾老师说:“在小学,时常可以看到学生的习作成绩与其智力水平不一致的现象:作文成绩好的并不一定是智力水平高的学生;作文成绩差的也并非都是智力水平低的学生;智力水平相近的学生,其作文成绩可能悬殊甚大。”这引起了我们对影响习作成绩的诸多因素中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其它心理因素的探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习作教学既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关,也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密切联系。学生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始终参与和调节习作活动,进而影响习作的效果。其学理依据是:

1.习作教学中动机的激发。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动机更重要,更珍奇了。”(高尔基语)这是因为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行动的性质和水平。学生的习作不仅与聪慧有关,而且与动机密切相关。有无正确的学习动机,是造成习作成绩优劣的重要因素。

2.习作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向导。根据贾老师的经验,学生最感苦闷的是习作的“选材”,即学生常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犯愁。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习作“选材”的兴趣和能力,是习作教学的重要方面。

贾老师说过:“作文是游戏。”要用游戏精神培养学生的兴趣。其主要策略是:(1)消除作文的恐惧心理,诱发作文兴趣;(2)讲究作文题目的趣味性,激 发作文兴趣;(3)创设作文情境,增添作文兴趣;(4) 采用有趣的作文形式,激励作文兴趣;(5)实行“多 就少改”,保护作文兴趣。

3.习作教学中情绪、情感的诱发。习作是一种受情绪、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无论使用哪种语文教材,采用什么教学方式,都不能单纯地进行习作基本技能训练,还要利用和诱发学生积极的、有效的情绪和情感。这样,学生对写作才会产生愉快的情绪,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写出内容充实、情真辞切的文章。没有情感参与的习作,是没有灵性的,也是不完美的。情绪和情感是习作活动的契机。

4.习作教学中意志的培养。良好的意志是习作必备的心理品质。习作不仅是高级的智力活动,也是高级的意志活动。要写好习作,单凭动机、兴趣、情感还不够,必须具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学生的意志能给写作活动以巨大的影响,只有意志坚 强的学生,才能在文章的立意、构思、表达、修改中深思熟虑,再三斟酌,克服一切困难。即使习作较难,学生也会凭自己的意志主动写好。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语言非下苦功不可”。我们在习作教学观察中发现,一个学生习作成绩不良,往往不是由于他们智力存在什么缺陷,也不是对习作没有兴趣,而是他们对习作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克服因难的意志。如有的文章开头写得好,结尾则写得差;有的是写成功就自满,失败就灰心;有的出现“冷热病”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小学生习作意志薄弱的表现。

(四)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关系

贾老师认为: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两者有不同的作用,但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反过来,书面语言的发展又会影响、丰富和改进口头语言的发展。

在习作教学中,“说”可以检查学生思考的结果,起组织语言的作用,反过来又能促进积极地思考,有利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成为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从说到写,既说明了小学习作训练过程的大体顺序,又指出了小学习作指导的常用方式。

(五)仿作与创作的关系

贾老师明确指出:“作文要先教,后不要教。”这是从仿作到创作的一种策略。

仿作就是让学生依据范文的某些方面进行仿效。“仿”好比是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使学生到达独立作文的彼岸。创作并非文学创作,而是创新之意。从仿到创,仿是手段,创是目的;仿是条件,创是结果。

根据贾老师的经验,实现从仿到创,应注意以下四点:(1)模仿是效法,仿作不是套作,更不是抄袭; (2)灵活的仿作形式:仿其文、仿其格、仿其法;(3)把握模仿的时机:作前仿效(教材的课文)、作中对照(同学的作文)、作后比较(教师的下水文);(4)及时引导学生向创作方向发展。

贾老师在一次习作学术报告中说过:有一位著名作家说的“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这一句话,也许对小学生学写作文有所启迪,也许能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其实,这是在提倡创意作文。

(六)放与收的关系

贾老师说过:有的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千人一面,千句一腔,千篇一律,读了叫人浑身不舒服。为了改变这种千篇一律的成人腔,贾老师提倡小学生写“放胆文”,让学生自由畅写。从放到收是我国传统习作教学的经验之一,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写“放胆文”的好处多多:

1.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兴趣。解除心理上由于作文“要求”“规定”造成的压力,写放胆文可以自由自在,信笔写来。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自由作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开拓思路,活跃想象。

3.有利于在课堂上为学生多练、勤练创造条件。放胆文练习可以把部分指导的时间用于写作。放胆文的训练类型:放题目、放中心、放指导、 放评改。

(七)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贾老师认为:习作指导中的内容与形式都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学生习作首先遇到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习作难首先是难在不知道写什么上。因此,小学习作指导应该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果只重形式、写法的指导,忽视内容上的指导,甚至让学生简单模仿,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要丰富习作的内容,贵在素材积累。贾老师说过: “那些知识渊博的学者、作家、诗人,之所以文思敏捷,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他们平时不断积累,不断提炼的结果。”“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积累作文材料,锻炼作文本领,功到自然成。”他还提出了积累作文材料的两个要点:一是要用多种方法积累,二是要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归类保存。

(八)片断与成篇的关系

贾老师认为: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对小学生来说,一开始就要求写整篇文章是困难的,可从写句、构段逐步过渡到篇章结构的训练。贾老师提倡:课内练片断,课外练成篇。这是一种明智、理智而智慧的选择。 提倡片断训练的好处:

1.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片断训练由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有利于作文基本功的训练。

2.积累作文素材。片断训练篇幅小,用时少,易 训练。久而久之,开源活流。在写整篇文章时,就可 以左右逢源,落笔成文。

3.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写片断不求全,要求 不高,容易写,而且又可以随时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 可以激发和保护作文的兴趣。

(九)命题习作与其他形式习作的关系

贾老师认为:命题习作是作文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便于学生之间交流,利于教师的统一指导。但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生活范围内,出在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里。如果题目出得不好,就会违背“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原则。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要多给一些只有范围让学生拟题的习作。还要重视常用应用文的训练。

(十)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的关系

贾老师提出:“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却是改出来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是老师出题学生作文、学生作文老师改,这种做法往往劳而少功。他提出了习作修改的众多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

1.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学生。在自改中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学会修改的方法。贾老师说:“改作文,几遍才算好呢?我的体会是,一百遍不多。谁改得多, 谁的进步就快。”当然,并非真正要改一百遍,只是说明要有认真仔细修改的态度和习惯。

贾老师还发明了“读改法”:写好作文以后,要多读几遍,发现写得不贴切,读起来不顺口的地方,要反复揣摩,认真修改。他认为:词和句子都要仔细琢磨,连小小的标点也不能放过。正如俄国作家契诃夫 说的:“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 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2.教师要仔细批改。贾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对习作文稿的笔改是这样,对习作课现场的面批也是如此。贾老师指导学生习作时,善于字斟句酌。常常是学生边说,他边点评,及时指导纠正学生不合理的地方。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他现场即兴评改学生作文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在一次公开课上, 一位学生说:“假山长满了绿的青苔,并且放了几盆美丽的花……”贾老师马上评改:“两个句子没有递进关系,因此不必用‘并且放了’,可以把它改成‘凸 出的地方,放着’”。表面上看起来通顺的句子,都被贾老师发现了问题,并给予修正。是啊,在各种习作批改的方法中,“面批”是最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

(十一)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贾老师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的社会、生活中学作文、写作文、用作文。他曾多次说过:“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