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理论实验报告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线性系统串联校正matlab仿真心得体会 控制理论实验报告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

控制理论实验报告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

2024-07-15 19: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控制理论(乙)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较正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理解所加校正装置的结构、特性和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掌握串联校正几种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对系统的实时调试技术。

二、实验设备

1.THBDC-2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2.PC机一台(含“THBDC-2”软件)、USB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接口线。

三、实验内容

1.观测未加校正装置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

2.按动态性能的要求,分别用时域法或频域法(期望特性)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3.观测引入校正装置后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并予以实时调试,使之动、静态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4.利用上位机软件,分别对校正前和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并与上述模拟系统实验的结果相比较。

四、实验原理

图6-1为一加串联校正后系统的方框图。图中校正装置G c(S)是与被控对象Go(S)串联连接。

图6-1 加串联校正后系统的方框图

串联校正有以下三种形式:

1) 超前校正,这种校正是利用超前校正装置的相位超前特性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2) 滞后校正,这种校正是利用滞后校正装置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使系统在满足稳态性能的前提下又能满足其动态性能的要求。

3) 滞后超前校正,由于这种校正既有超前校正的特点,又有滞后校正的优点。因而它适用

系统需要同时改善稳态和动态性能的场合。校正装置有无源和有源二种。基于后者与被控对象相连接时,不存在着负载效应,故得到广泛地应用。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校正方法:零极点对消法(时域法;采用超前校正)和期望特性校正法(采用滞后校正)。

1. 零极点对消法(时域法)

所谓零极点对消法就是使校正变量G c (S)中的零点抵消被控对象G o (S)中不希望的极点,以使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设校正前系统的方框图如图6-2所示。

图6-2 二阶闭环系统的方框图

1.1性能要求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25 1/S ,超调量:2.0≤P δ;上升时间:S t S 1≤。 1.2 校正前系统的性能分析

校正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5.0(25

)15.0(2.05)(0+=

+=S S S S S G 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为:25)(lim 00

==→S SG K S V ,刚好满足稳态的要求。根据系统的闭环传

递函数

2

22

200250250

)(1)()(n

n n S S S S S G S G S ωζωω++=++=+=Φ 求得50=n ω,22=n ζω,14.050

1

1

==

=

n

ωζ 代入二阶系统超调量P δ的计算公式,即可确定该系统的超调量P δ,即

63.02

1==--

ζζπδe

P ,s n

3

t 3s(0.05)ζω≈

=?=±

这表明当系统满足稳态性能指标K V 的要求后,其动态性能距设计要求甚远。为此,必须在系统中加一合适的校正装置,以使校正后系统的性能同时满足稳态和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1.3 校正装置的设计

根据对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确定系统的ζ和n ω。即由

2

12.0ζζπδ--

=≤e

P ,求得5.0≥ζ )05.0(13

±=?≤≈

S

t n

s ζω,解得65

.03

=≥

n ω

根据零极点对消法则,令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1

1

5.0)(++=TS S S G C

则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5

)15.0(25115.0)()()(0+=+?++==TS S S S TS S S G S Gc S G

相应的闭环传递函数

2

2

2

222/25//2525251)()()(n

n n S S T T S S T

S TS S G S G S ωξωωφ++=++=++=+= 于是有:T n 25

2=

ω,T

n 12=ξω 为使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20≤P δ,这里取%)3.16(5.0≈=P δξ,则T

T 1255.02=?,

T 0.04s =。

这样所求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104.01

5.0)(++=

S S S G o 设校正装置G C (S)的模拟电路如图6-3或图6-4(实验时可选其中一种)所示。

图6-3校正装置的电路图1 图6-4校正装置的电路图2

其中图6-3中 4.7uF =C 10K,=R 400K,=R 200K,=R =R 3142时

S 04.0107.410 10=C R T 633≈???=

5.0107.4400

2000

400002000642434232≈??++=?+++-C R R R R R R R R

则有1

04.01

5.011)(3424

342321

4

2++=

+++++

?+=

S S CS R CS

R R R R R R R R R R R S G o 而图6-4中K R 5101=,uF C 11=,K R 3902=,uF C 1.02=时有

1

04.01

5.01039.0151.011)(2211++≈++=++=

S S S S S C R S C R S G o

图6-5 (a)、(b)分别为二阶系统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示意曲线。

(a) (P δ约为63%) (b) (P δ约为16.3%) 图6-5 加校正装置前后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2.期望特性校正法

根据图6-1和给定的性能指标,确定期望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ω),并令它等于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Lc(ω)和未校正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 o (ω)之和,即

L(ω)= Lc(ω)+ L o (ω) 当知道期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ω)和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幅频特性L 0(ω),就可以从Bode 图上求出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Lc(ω)= L(ω)-L o (ω) 据此,可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具体说明如下: 设校正前系统为图6-6所示,这是一个0型二阶系统。

图6-6二阶系统的方框图

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12.0)(1(2)1)(1()(21210++=

++=S S S T S T K K S G ,其中11=T ,2.0T 2=,1K 1=,2K 2=,K=K 1K 2=2。

则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6-7所示。

图6-7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由于图6-7是一个0型二阶系统,当系统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时,系统会有一定的稳态误差。

2.1 设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下:

系统的超调量:%10≤P δ,速度误差系数2≥v K 。

后者表示校正后的系统为I 型二阶系统,使它跟踪阶跃输入无稳态误差。 2.2 设计步骤

2.2.1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由图6-6可得: 220)5

(1lg 20)1(1lg 202lg 20)(ω

ωω+-+-=L

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6-8的曲线0L (虚线) 所示。

2.2.2 根据对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取%10%

3.4≤=P δ,25.2≥=v K ,相应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01(5

.2)(S S S G +=

,其频率特性为:)

5

1(5.2)(ωωωj j j G +=

据此作出)(ωL 曲线(5,5.21===ωωC V K ),如图6-8的曲线L 所示。 2.2.3 求)(S G c

因为)()()(S G S G S G o c ?=。 所以S

S S S S S S G S G S G o c )1(25.12)2.01)(1()2.01(5

.2)()()(+=++?+==

由上式表示校正装置)(S G c 是PI 调节器,它的模拟电路图如图6-9所示。

图6-8 二阶系统校正前、校正后的幅频特性曲线

图6-9 PI 校正装置的电路图 由于S

S K CS R CS R R R S U S U S G i o c ττ1

11)()()(1212+=++?=-=

其中取R 1=80K (实际电路中取82K ),R 2=100K ,C=10uF ,则12==C R τs ,25.11

2

==R R K 校正后系统的方框图如图6-10所示。

图6-10 二阶系统校正后的方框图

图6-11 (a)、(b)分别为二阶系统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示意曲线。

(a) (稳态误差为0.33) (b) (

P

δ约为4.3%)

图6-11 加校正装置前后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

1. 零极点对消法(时域法)进行串联校正

1.1 校正前

根据图6-2二阶系统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6-12所示。

图6-12 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图(时域法)

电路参考单元为:U7、U9、U11、U6

在r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测量结果如图

测得

p 0.641

δ=

测得t s=2.4s

理论值

63

.0

2

1=

=-

-

ζ

ζπ

δe

P,

s

n

3

t3s(0.05)

ζω

≈=?=±

1.2 校正后

在图6-12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串联校正装置(见图6-3),如图6-13所示。

图6-13二阶闭环系统校正后的模拟电路图(时域法) 电路参考单元为:U7、U2、U9、U11、U6

其中 4.7uF =C 10K,=R 390K),400K(=R 200K,=R =R 3142实际取。

在系统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观测P 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得最大超调量p

0.192δ=理论值16.3%

测得t s =0.207s

性能要求: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25 1/s ,超调量2.0≤P δ,上升时间S t 1s ≤。 故校正后系统符合系统要求

2. 期望特性校正法

2.1 校正前

根据图6-6二阶系统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6-14所示。

图6-14 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图(频域法)

电路参考单元为:U7、U9、U11、U6 在系统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测量结果如图

稳态误差0.351,理论值0.33,测量值与理论值相近 2.2 校正后

在图6-14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串联校正装置(见图6-9),校正后的系统如图6-15所示。

图6-15二阶闭环系统校正后的模拟电路图(频域法)

注:80K 电阻在实际电路中阻值取的是82K 。 电路参考单元为:U7、U12、U9、U11、U6 在系统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观测P δ和s t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实验测量结果如图

测得系统超调量-0.044

原性能指标:系统的超调量%10≤P δ,速度误差系数2≥v K 。 故校正后系统符合性能指标

七、实验心得与思考题

这次的串联校正实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相角裕度、截止频率等性能指标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学习了如何根据性能指标来确定一个系统需要采

用哪种校正方法以达到性能要求,对自己很有帮助。

1.加入超前校正装置后,为什么系统的瞬态响应会变快?

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可以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加快系统的瞬态响应。

2.什么是超前校正装置和滞后校正装置,它们各利用校正装置的什么特性对系统进行校正?

超前校正装置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装置,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于都,改变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滞后校正装置是利用滞后网络或PI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装置,通过加入滞后校正环节,利用其低通滤波特性,在不影响校正后系统低频特性的情况下,使校正后系统的高频段增益降低,从而使穿越频率前移,达到增加系统相位裕度的目的。

3.实验时所获得的性能指标为何与设计确定的性能指标有偏差?

实验所得的性能指标与设计确定的性能指标有所偏差,主要在于选取元件大小上与理论计算出来的不同,造成系统性能和设计有所差异。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时段: 成绩: 工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MATLAB 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R K R R R Z Z s G 200,1002)(211 212==-=-=- =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3所示。 三、实验内容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建立相应的SIMULINK 仿真模型,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① 比例环节1)(1=s G 和2)(1=s G ; ② 惯性环节11)(1+= s s G 和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s s G =)(1 ⑤ 比例+微分环节(PD )2)(1+=s s G 和1)(2+=s s G ⑥ 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 11)(1+=和s s G 211)(2+=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①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s G 和2)(1=s G ②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1+= s s G 和1 5.01)(2+=s s G 11)(1+= s s G 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老师: ******* 院系:商学院 专业班级: ******** 姓名: ******** 学号: ******** 实验日期: 2011.7.11 实验地点:一机房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之后的一次实践性教 学,是本课程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信息系 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初步掌握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面向对象法等 系统工程方法,进一步加强熟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 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2.本课程设计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上机操作及实验。 3.按照任务要求完成课程设计内容。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1.任务内容:进入山东轻工业学院主页,在“网络资源”区域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输入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学号及密码),进入本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充分熟悉本系统 的前提下,完成下列任务要求。 2.任务要求: ①按照课程讲解的系统分析步骤和理论对本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②绘制不少于 3 个的主要业务流程图。 ③描述上述主要业务流程图的逻辑处理功能。 ④分析本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并描述改进的逻辑处理功能,绘制业务流 程图。 四.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本课程 1 学分,采用百分制计分,其中 任务要求②占30 分,任务要求③占30 分,任务要求④占30 分,考勤及实践表现占10 分。五.本课程设计自2011 年 6 月 27 日至 2011 年 7 月 1 日。

自动化控制实验报告(DOC 43页)

自动化控制实验报告(DOC 43页)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自动控制原理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2013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6C9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〇一五年五月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实验一(3.1.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 2. 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典型环节的结构图及传递函数 方 框 图 传递函数 比例 (P ) K (S) U (S) U (S)G i O == 积分 (I ) TS 1 (S)U (S)U (S)G i O == 比例积分 (PI ) )TS 1 1(K (S)U (S)U (S)G i O +== 比例微分 (PD ) )TS 1(K (S) U (S) U (S)G i O +== 惯性 TS 1K (S)U (S)U (S)G i O += =

环节 (T) 比例 积分 微分 (PI D) S T K S T K K (S) U (S) U (S) G d p i p p i O + + = =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改变被测环节的各项电路参数,画出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曲线,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下的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中的相应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具体用法参见用户手册中的示波器部分。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3-1-1所示。 图3-1-1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 传递函数: 1 (S) (S) (S) R R K K U U G i O= = = ;单位阶跃响应:

第六章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第六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注明:*为选做题 6-1 已知系统状态方程为: 100100230110101100011x x u y x ?-???? ? ?=--+ ? ? ? ?-???? ??= ??? 试设计一状态反馈阵使闭环系统极点配置为-1,-2,-3. 5-2 有系统: ()2100111,0x x u y x ? -????=+ ? ?-????= (1) 画出模拟结构图。 (2) 若动态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可否任意配置极点? (3) 若指定极点为-3,-3,求状态反馈阵。 5-3* 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2)(1)(2)(3) s s s s s -++-+ 试问可否用状态反馈将其传递函数变成: 1(2)(3) s s s -++ 若能,试求状态反馈阵,并画出系统结构图。 5-4 是判断下列系统通过状态反馈能否镇定。 210402105,00200517050A b -???? ? ?- ? ? ? ?==- ? ?- ? ? ? ?-???? 5-5* 设系统状态方程为: 010000010100010001101x x u ????? ? ?- ? ?=+ ? ? ? ?-???? (1) 判断系统能否稳定。 (2) 系统能否镇定。若能,试设计状态反馈使之稳定。

5-6* 设计一前馈补偿器,使系统: 1112()11(1)s s W s s s s ?? ?++ ?= ? ?+?? 解耦,且解耦后的极点为-1,-1,-2,-2. 5-7* 已知系统: 100100230110101100011x x u y x ?-???? ? ?=--+ ? ? ? ?-???? ??= ??? (1) 判别系统能否用状态反馈实现解耦。 (2) 设计状态反馈使系统解耦,且极点为-1,-2,-3. 5-8 已知系统: ()01000110x x u y x ? ????=+ ? ?????= 试设计一状态观测器,使观测器的极点为-r,-2r(r>0). 5-9* 已知系统: ()21001110x x u y x ? -????=+ ? ?-????= 设状态变量2x 不能测取,试设计全维和降维观测器,使观测器极点为-3,-3. 5-10* 已知系统: ()010000100001100x x u y x ????? ? ?=+ ? ? ? ?? ???= 设计一降维观测器,使观测器极点为-4,-5.画出模拟结构图。 5-11* 设受控对象传递函数为31s : (1) 设计状态反馈,使闭环极点配置为13,2--± (2) 设计极点为-5的降维观测器。 (3) 按(2)的结果,求等效的反馈校正和串联校正装置。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目录软件需求说明书························1 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 程序系统的结构························ 3 程序设计说明·························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为远程在线考试系统项目的设计提供: a.系统的结构、设计说明; b.程序设计说明; c. 程序(标识符)设计说明 1.2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的大学及社会上其它的培训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就目前来说,还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构建一个远程在线考试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本项目组承接该系统的开发工作 a.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福州大学软件学院 c.用户:各类大专院校学校、中小学校。 1.3定义 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远程在线考试系统是基于用Browser/Web模式下的,可以实现考试题库管理、多用户在线考试、自动阅卷功能的系统。

1.4参考资料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软件设计标准 ?《ASP与SQL-Server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计划文档》 ? 2程序系统的结构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项目:典型环节的时域相应 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日期:2017 年 3 月22 日 指导教师:乔学工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TDN-ACC+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相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 (P)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K S Ui S Uo =) () ( (3)阶跃响应:) 0()(≥=t K t U O 其中 01/R R K =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② 取R0 = 200K ;R1 = 200K 。

2.积分环节 (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TS S Ui S Uo 1 )()(= (3)阶跃响应: ) 0(1)(≥= t t T t Uo 其中 C R T 0=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 取R0 = 200K ;C = 1uF 。 ② 取R0 = 200K ;C = 2uF 。

1 Uo 0t Ui(t) Uo(t)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0.4s 1 Uo 0t Ui(t) Uo(t)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0.4s 10V 无穷 3.比例积分环节 (P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4)模拟电路图: (5)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取 R0 = R1 = 200K;C = 1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②取 R0=R1=200K;C=2uF。 K 1 + U i(S)+ U o(S) + Uo 10V U o(t) 2 U i(t ) 0 0 .2s t Uo 无穷 U o(t) 2 U i(t ) 0 0 .2s t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响应曲线,测定过渡过程时间T s 2、建立二阶系统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的响应曲线,并测定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数据 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 由电路图可得,取则K=1,T分别取:0.25, 0.5, 1 T 0.25 0.50 1.00 R2 0.25MΩ0.5M Ω1MΩ C 1μ1μ1μ T S 实测0.7930 1.5160 3.1050 T S 理论0.7473 1.4962 2.9927 阶跃响应曲线图1.1 图1.2 图1.3 误差计算与分析 (1)当T=0.25时,误差==6.12%; (2)当T=0.5时,误差==1.32%; (3)当T=1时,误差==3.58% 误差分析:由于T决定响应参数,而,在实验中R、C的取值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导线的连接上也存在一些误差以及干扰,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是本实验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响应曲线也反映了预期要求,所以本实验基本得到了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结果可看出,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是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特征有T确定,T越小,过度过程进行得越快,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二阶系统 图1.1 图1.2 图1.3

系统传递函数: 令 二阶系统模拟线路 0.25 0.50 1.00 R4 210.5 C2 111 实测45.8% 16.9% 0.6% 理论44.5% 16.3% 0% T S实测13.9860 5.4895 4.8480 T S理论14.0065 5.3066 4.8243 阶跃响应曲线图2.1 图2.2 图2.3 注:T s理论根据matlab命令[os,ts,tr]=stepspecs(time,output,output(end),5)得出,否则误差较大。 误差计算及分析 1)当ξ=0.2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 2)当ξ=0.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3.7%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 4)当ξ=1时,超调量的绝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6% 误差分析:由于本试验中,用的参量比较多,有R1,R2,R3,R4;C1,C2;在它们的取值的实际调节中不免出现一些误差,误差再累加,导致最终结果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另外,此实验用的导线要多一点,干扰和导线的传到误差也给实验结果造成了一定误差。但是在观察响应曲线方面,这些误差并不影响,这些曲线仍旧体现了它们本身应具有的特点,通过比较它们完全能够了解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影响预期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可以看出,当ωn一定时,超调量随着ξ的增加而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时没有了超调;而调节时间随ξ的增大,先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后又增大了。 经理论计算可知,当ξ=0.707时,调节时间最短,而此时的超调量也小于5%,此时的ξ为最佳阻尼比。此实验的ξ分布在0.707两侧,体现了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随ξ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2.2 图2.1 图2.3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学部信息学部 学科门类电气信息 专业计算机 学号2011482370 姓名耿雪涛 指导教师朱亮 2013 年6月19日

主要内容 一、设计目的 通过模拟操作系统的实现,加深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理解,进一步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可练习合作完成系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二、设计思想 实现一个模拟操作系统,使用VB、VC、CB等windows环境下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借助这些语言环境来模拟硬件的一些并行工作。模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方法的单用户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四部分。 设计模板如下图: 注:本人主要涉及设备管理模块

三、设计要求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分配和回收。 ⑴模拟系统中有A、B、C三种独占型设备,A设备1个,B设备2个,C设备2个。 ⑵采用死锁的预防方法来处理申请独占设备可能造成的死锁。 ⑶屏幕显示 注:屏幕显示要求包括:每个设备是否被使用,哪个进程在使用该设备,哪些进程在等待使用该设备。 设备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一、设备管理的任务 I/O设备是按照用户的请求,控制设备的各种操作,用于完成I/O 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设备的分配与回收,设备的驱动管理等),最终完成用户的I/O请求,并且I/O设备为用户提供了使用外部设备的接口,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设备管理函数的详细描述 1、检查设备是否可用(主要代码) public bool JudgeDevice(DeviceType type) { bool str = false; switch (type) { case DeviceType.a: {

西安交大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日期2014 年12月22 日专业班号交报告日期 2014 年 12月27日姓名学号 实验五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设计 一、实验设备 1.硬件平台——NI ELVIS 2.软件工具——LabVIEW 二、实验任务 1.使用NI ELVIS可变电源提供的电源能力,驱动直流马达旋转,并通过改变电压改变 其运行速度; 2.通过光电开关测量马达转速; 3.通过编程将可变电源所控制的马达和转速计整合在一起,基于计算机实现一个转速自 动控制系统。 三、实验步骤 任务一:通过可变电源控制马达旋转 任务二:通过光电开关测量马达转速 任务三:通过程序自动调整电源电压,从而逼近设定转速

编程思路:PID控制器输入SP为期望转速输出,PV为实际测量得到的电机转速,MV为PID输出控制电压。其中SP由前面板输入;PV通过光电开关测量马达转速得到;将PID 的输出控制电压接到“可变电源控制马达旋转”模块的电压输入控制端,控制可变电源产生所需的直流电机控制电压。通过不断地检测马达转速与期望值对比产生偏差,通过PID控制器产生控制信号,达到直流电机转速的负反馈控制。 PID参数:比例增益:0.0023 积分时间:0.010 微分时间:0.006 采样率和待读取采样:采样率:500kS/s 待读取采样:500 启动死区:电机刚上电时,速度为0,脉冲周期测量为0,脉冲频率测量为无限大。通过设定转速的“虚拟下限”解决。本实验电机转速最大为600r/min。故可将其上限值设为600r/min,超过上限时,转速的虚拟下限设为200r/min。 改进:利用LabVIEW中的移位寄存器对转速测量值取滑动平均。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73809

-150-100 -50 50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 1、比例环节 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 当Kp 分别为0.5,1,2时,输入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 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 (1)T=0.1(0.033)时,C=1μf (0.33μf ),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 T=0.1 T=0.033 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 i f i o R R U U -=TS 1 CS R 1Z Z U U i i f i 0-=-=-=15 20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 K = R f /R 1,T = R f C, (1) 保持K = R f /R 1 = 1不变,观测T = 0.1秒,0.01秒(既R 1 = 100K,C = 1μf , 0.1μf )时的输出波形。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 T=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 较为接近。 T=0.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 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2) 保持T = R f C = 0.1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K=1时波形即为(1)中T0.1时波形 K=2时,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如下结果: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 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2,实验值4.30/2.28, 1 TS K )s (R )s (C +-=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姓名:陈宇翔 系:软件工程系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2007 学号:070481024 指导教师:王李进 职称:讲师 2009年12月16日

实验项目列表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系年级:2007 姓名:陈宇翔 学号:070481024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时间:2009-10-28 实验室田实验室312、313计算机号024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1:ACME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件体系结构描述的概念 2)掌握应用ACMESTUDIO工具描述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方法 由老师提供软件体系结构图形样板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样板的指导下修改图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软件体系结构描述。 四、实验环境 计算机及ACMESTUDIO。 五、实验内容 利用ACME语言定义软件体系结构风格,修改ACME代码,并进行风格测试。 六、实验操作步骤 一、导入Zip文档 建立的一个Acme Project,并且命名为AcmeLab2。如下图:

接着导入ZIP文档,导入完ZIP文档后显示的如下图: 二、修改风格 在AcmeLab2项目中,打开families下的TieredFam.acme.如下图: 修改组件外观 1. 在组件类型中,双击DataNodeT; 在其右边的编辑器中,将产生预览;选择Modify 按钮,将打开外观编辑器对话框。 2. 首先改变图形:找到Basic shape section,在Stock image dropdown menu中选 择Repository类型. 3. 在Color/Line Properties section修改填充颜色为深蓝色。 4. 在颜色对话框中选择深蓝色,并单击 [OK]. 5. 修改图形的边框颜色为绿色 7. 单击Label tab,在Font Settings section, 设置字体颜色为白色,单击[OK] 产生的图形如下图: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

成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 专业方向工业工程与制造 班级110715 学号11071113 学生姓名吕龙 指导教师 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实验时间2013.10.30 实验编号同组同学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跃响应曲线,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ζ时的跃响应曲线,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三、实验原理 1.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为: 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由图得: 在实验当中始终取, 则, 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分别为: 0.25、 0.5、1。 记录不同时间常数下阶跃响应曲线,测量纪录其过渡过程时 ts。(取误差带)2.二阶系统: 其传递函数为:

令,则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根据结构图,建立的二阶系统模拟线路如图1-3所示: 图1-3 取,,则及 取不同的值, , ,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测量超调量σ%(取误差带),计算过渡过程时间Ts。 四、实验设备 1.HHMN-1型电子模拟机一台。 2.PC 机一台。 3.数字式万用表一块。 4.导线若干。 五、实验步骤 1. 熟悉HHMN-1 型电子模拟机的使用方法,将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通电调零。 2. 断开电源,按照实验说明书上的条件和要求,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取值,按照模拟线路图搭接线路,不用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 3. 将与系统输入端连接,将与系统输出端连接。线路接好后, 经教师检查后再通电。 4.运行软件,分别获得理论和实际仿真的曲线。 5. 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实验结果图形,填写实验数据表格,完成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proj2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团队成员:

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要求:建立线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Task 2.1实现文件系统调用 (3) 1.1.1题目要求 (3) 1.1.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3) 1.1.3关键点与难点 (4) 1.1.4实现代码 (4) 1.2 Task 2.2 完成对多道程序的支持 (5) 1.2.1题目要求 (5) 1.2.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5) 1.2.3关键点与难点 (6) 1.2.4实现代码 (7) 1.3 Task 2.3 实现系统调用 (7) 1.3.1题目要求 (7) 1.3.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8) 1.3.3关键点与难点 (9) 1.3.4实现代码 (9) 1.4 Task 2.4 实现彩票调度 (10) 1.4.1题目要求 (10) 1.4.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10) 1.4.3关键点与难点 (11) 1.4.4实现代码 (11) 二、测试结果............................................................................................ 2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2)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3) 三、实验现象分析 (5) 方法一:matlab程序 (5) 方法二:multism仿真 (12)

方法三:simulink仿真 (17) 实验二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21) 一、确定图3系统的根轨迹的全部特征点和特征线,并绘出根轨迹 (21) 二、根据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闭环稳定性 (22) 三、如何通过改造根轨迹来改善系统的品质? (25) 实验三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33) 一、绘制图1. 图3系统的奈氏图和伯德图 (33) 二、分别根据奈氏图和伯德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7) 三、在图4中,任取一可使系统稳定的R值,通过实验法得到对应的伯德图,并据此导 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38) 实验四、磁盘驱动器的读取控制 (41) 一、实验原理 (41)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41) (一)系统的阶跃响应 (41) (二) 系统动态响应、稳态误差以及扰动能力讨论 (45) 1、动态响应 (46) 2、稳态误差和扰动能力 (48) (三)引入速度传感器 (51) 1. 未加速度传感器时系统性能分析 (51) 2、加入速度传感器后的系统性能分析 (59) 五、实验总结 (64) 实验一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 析

一、 实验目的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Routh 判据,用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 实验原理及内容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见图1 图1 (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 图2 (3) 理论分析 导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开环增益0 1 T K K = 。 (4) 实验内容 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在此实验中(图2), s 1T 0=, s T 2.01=,R 200 K 1= R 200 K =?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设计

目录第三章系统设计 3.1电子商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1.1系统边界 3.1.2 系统组成结构

3.1.3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对前台功能和后台功能模块分别进行分析: 前台用户模块 主要包括古越文化品读,商品信息查看,分类展示,商品查询,用户 注册,用户登录,用户购买商品等8个主要模块。 前台用户模块如图所示: 前台功能模块 最新商品 商品展示 商品查询 商品购买 古越文化展示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用户前台模块图

后台功能模块 管理员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文静电子商城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如商品的添加、修改、删除等管理操作;商品大类的添加、查看、删除、修改等管理操作;管理员的管理;用户的管理;订单的管理等操作。管理员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管理员功能模块图 商品管理模块 管理员管理模块 文化展示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 订单管理模块 商品添加 商品修改 商品删除 管理员添加 管理员修改 管理员删除 文化展示删除 文化展示修改 文化展示添加 用户修改 用户删除 后台管理员管理功能模块图 3.1.4 系统功能模块间的关系 公司职员 用户 订单及结算信息 3.1.5 系统总体机构图 3.2网络基础设施

3.2.1系统运行环境 服务器:主流计算机服务器 如Dell PowerEdge R710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Web服务器:IIS6.0 数据库: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3.2.2硬件环境 CPU:2.0GHZ以上 内存:2G MB以上 硬盘:160G以上 3.2.3安全选择 电子支付系统中的安全设计: (1)用户与商家间的信息安全——采用数字信封与数字签名技术 (2)商家与银行间的信息安全——采用数字信封与数字签名技术 (3)用户与银行间的信息安全——采用数字信封与数字签名技术 (4)用户、商家、银行之间的信息安全——双签名技术

武汉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年级:2014级班号: 姓名:He学号: 成绩:教师: 实验设备及编号: 实验同组人名单: 实验地点: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实验时间:2016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电路图及参数 (3) 四、实验分析 (10) 五、实验思考题 (11)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12) 一、实验目的 (12) 二、实验设备 (12) 三、实验电路图及其传递函数 (12) 四、实验结果及相应参数 (14) 五、实验分析 (16) 六、实验思考题 (16) 实验五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17) 一、实验目的 (17) 二、实验设备 (17) 三、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及波特图 (17) 四、实验思考题 (22) 实验六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 (24) 一、实验目的 (24) 二、实验设备 (24) 三、实验电路图及其实验结果 (24) 四、实验分析 (28) 五、实验思考题 (28) 实验七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29) 一、实验目的 (29) 二、实验设备 (29) 三、PID参数记录表及其对应图像 (30) 四、PID控制参数对直流电机运行的影响 (37)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THKKL-B 型模块化自控原理实验系统及“自控原理软件”的使用; 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 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电路图及参数 1.比例(P)环节 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 图1-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 当U 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比例系数为K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2 所示。 若比例系数K=1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第六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6-1 已知系统状态方程为: ()100102301010100x x u y x ? -???? ? ?=--+ ? ? ? ?????= 试设计一状态反馈阵使闭环系统极点配置为-1,-2,-3. 解: 由()100102301010100x x u y x ? -???? ? ?=--+ ? ? ? ?????=可得: (1) 加入状态反馈阵()0 12K k k k =,闭环系统特征多项式为: 32002012()det[()](2)(1)(2322)f I A bK k k k k k k λλλλλ=--=++++-+--+- (2) 根据给定的极点值,得期望特征多项式: *32()(1)(2)(3)6116f λλλλλλλ=+++=+++ (3) 比较()f λ与*()f λ各对应项系数,可得:0124,0,8;k k k === 即:()408K =

6-2 有系统: ()2100111,0x x u y x ? -????=+ ? ?-????= (1) 画出模拟结构图。 (2) 若动态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可否任意配置极点? (3) 若指定极点为-3,-3,求状态反馈阵。 解(1) 模拟结构图如下: (2) 判断系统的能控性; 0111c U ?? =?? -?? 满秩,系统完全能控,可以任意配置极点。 (3)加入状态反馈阵01(,)K k k =,闭环系统特征多项式为: ()2101()det[()](3)22f I A bK k k k λλλλ=--=+++++ 根据给定的极点值,得期望特征多项式: *2()(3)(3)69f λλλλλ=++=++ 比较()f λ与*()f λ各对应项系数,可解得:011,3k k == 即:[1,3]K =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3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学生: 学号: 班级: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学院:自动化学院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及由波特图来确定系统开环传函。 2.掌握实验方法测量系统的波特图。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一)实验原理 1.频率特性 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ω由0变至∞)而变化的特性。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其它形式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但是,实际上的周期信号,都能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可以用富氏级数展开为各种谐波分量;而非周期信号也可以使用富氏积分表示为连续的频谱函数。因此,根据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具有和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 ω)随角频率(ω由0变到∞)变化的特性。而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 ω)恰好是函数Φ(jω)的模和幅角。所以只要把系统的传递函数Φ(s),令 s = jω,即可得到Φ(jω)。我们把Φ(jω)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传递函数。当ω由0到∞变化时,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成为幅频特性,∠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称为相频特性。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结合在一起时称为频率特性。 3.频率特性的表达式 (1) 对数频率特性:又称波特图,它包括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是频率响应法中广泛使用的一组曲线。这两组曲线连同它们的坐标组成了对数坐标图。对数频率特性图的优点: ①它把各串联环节幅值的乘除化为加减运算,简化了开环频率特性的计算与作图。 ②利用渐近直线来绘制近似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而且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具有奇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 设计报告 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会计1002 姓名:xx 学号:01103038 2012年6月15日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对图书馆种类繁多的书籍进行管理,并且合理管理好用户的借还信息。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意义: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运用Visual Basic 6.0软件平台以及SQL 2000的后台数据库制作一个小型图书管理系统。旨在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加强我们对Visual Basic 6.0软件平台以及和SQL 2000软件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完成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上机编程、调试和应用等全过程,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本书中所讲解的内容。 二、软件功能 1、该软件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1)查询功能 (2)插入功能 (3)修改功能 (4)删除功能 (5)浏览功能 2、功能描述 (1)查询功能:书目匹配查询;读者匹配查询;书目与读者相关匹配查询。 (2)插入功能:增加一个书目记录;增加一个读者记录。 (3)修改功能:修改某一个已存在的记录内容,提供确认机制。 (4)删除功能:授权读者访问数据的权限。 (5)浏览功能:列出当前数据库文件中书籍和读者的所有记录;可选出一项记录,显示所有域。 三、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需要表述的信息有以下几种: (1)图书信息 (2)学生信息 (3)学生借阅归还图书信息 通过分析整理可得图书管理系统E-R 图为: n m 作者 书库编号 数量 出版社 图书编码

由系统E-R图可得其主要数据流和主要处理过程: 1、主要数据流定义 (1)数据流名称:读者信息 定义:学号+密码+姓名+性别+班级 (2)数据流名称:图书信息 定义:流水号+ 书目代码+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3)数据流名称:借阅图书 定义:流水号+学号+图书编码+借书日期 2、主要处理过程的定义 (1)处理过程:读者管理 输入:读者编号 输出:读者的注册信息 处理操作:对所有注册的读者信息建表,用学号作为读者统一编号,编号是唯一的。 (2)处理过程:图书管理 输入:书名 输出:图书的基本信息 处理操作:对所有进馆的图书编号,建立图书信息表,图书编号具有唯一性。 (4)处理过程:图书查询 输入:书名 输出:所查询图书的相关信息 处理操作:用户登录后可以查询图书信息,按图书编号可以查询到某本书的详细情况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班级:测控1504 姓名:吴书琪学号:201523030416 同组人员:柯盼盼刘一超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及“THBCC-1”软件的使用; 2. 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 3. 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 比例微分(PD)环节 根据比例微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4、反相器单元)设计并组建其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 。 若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0.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 ,R2=100K ,C=1uF(K= R2/ R1=1,T=R1C=100K ×1uF=0.1S); 若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 ,R2=100K ,C=10uF(K=R2/ R1=1,T=R1C=100K×10uF=1S ); 当ui 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THBCC-1”软件观测(选择“通道3-4”,其中通道AD3接电路的输出uO ;通道AD4接电路的输入ui)并记录不同K 及T 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惯性环节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 1 )()()(+= = TS K S U S U s G i O

当U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放大系数(K)为1、时间常数为T 时响应曲 线如图1-7所示。 三:实验结果 1、比例微分环节实验结果 图一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0.1S时实验曲线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 一、实验目的

本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操作系统和相关系统软件的设计,其中涉及进程编程、I/O操作、存储管理、文件系统等操作系统概念。 二、实验要求 在任一OS下,建立一个大文件,把它假象成一张盘,在其中实现一个简单的模拟Linux 文件系统。具体见附表 三、实验环境 Windows 、VC 三、实验思想 1、整体思路 实验可分为三个大模块:文件组织结构、目录结构、磁盘空间管理。编写时,先定义重要的数据结构,整理好各个模块的思路,列出程序清单。接着编写一些对系统进行基本操作的函数,然后利用这些函数实现各种功能。 2、盘块大概分布(分了128块,每块64字节) 盘块0 1 2 3 4 5 6 (127) 用途FAT表FAT表根目录目录数据数据数据...... 数据 盘块与盘块之间的链接,是利用FAT表项,(使用数组结构),并用它记录了所有盘块的使用信息。 优点:可以利用FAT信息,迅速查找、打开各个目录,进行创建、修改文件。 3、目录组成 为了简单,构思目录时,每个目录只有8字节,每盘存放最多8个目录。其中,目录名、文件名最多只能为3字节,如果是文件的话,类型名也最多为2字节。区分目录名和文件名的方法是:设计一个属性项(1个字节),为8时表示纯目录,为4时表示文件目录。具体分布如下图: 用途目录名或文件名文件类型属性文件起始盘 文件长度 块 大小3(字节) 2 1 1 1 优点:属性可以区分纯目录、文件目录;文件起始盘块可以记录文件的存放位置;文件长度,,在读文件时控制指针,是否到了文件末尾。 缺点:为了简单,对文件名、目录名、类型名都作了限制。最大分别为:3,3,2字节。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