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夹江蜀纸竟是这样制作出来的!丨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纸张制作过程图片 揭秘!夹江蜀纸竟是这样制作出来的!丨关注

揭秘!夹江蜀纸竟是这样制作出来的!丨关注

2024-07-15 1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加入“纸药”后,抄纸师傅搅拌水里的纸浆↓

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夹江县成功申报为“中国书画纸之乡”。

如今,青衣江边的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以丰富的史料、独特的艺术手法,系统地向人们展示了夹江手工造纸继承和发展蔡伦造纸术的悠久历史及其对文化的贡献。

师傅两手握住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竹帘,放进浸泡纸纤维的大缸,前后左右一晃,一层纤维就上了帘↓

而立在夹江县迎江乡古佛寺的《蔡翁碑》则对夹江的造纸技艺有更为精练的描述。《蔡翁碑》从清代道光十九年保存至今,其中提到:“砍其麻(竹)、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即砍竹麻、搥打、蒸煮、漂洗、沤料、捣料、漂白、抄纸、压榨、刷纸。

抄纸师傅用竹帘将池内的纸浆捞起↓

抄好的纸被堆叠在一起,用千斤顶挤压一定时间脱水↓

“每一道工序都能影响纸的质量。尤其是抄纸,它是整个造纸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最关键的环节。”石利平一边细心抄纸一边介绍说,抄纸师傅们要花上多年才能练就一流功夫,使得从水槽里捞出来的纸纤维排列、纸张厚薄、浸润速度、抗拉能力几乎完全一致。

刷壁焙干↓

“以前生产纸的周期至少要好几个月,现在只需要十多天。”石利平说,随着技术的革新,原来的72道工序如今简化到50多道。他和师傅们仅仅需要完成清洗、漂白、抄纸、刷纸、切纸、分解、裁剪等环节。

工人将未干的纸用镊子分开↓

/“前世”/

张大千寻纸并改良蜀纸

穿过大千纸坊外茂密的竹林,沿青石板路拾级而上,一幢用木板搭建的川西南传统四合院映入眼帘,这便是石利平家的老屋。

“再过两年,这老屋就有100年历史了。”石利平说,老屋是曾祖父石子清在世时亲自设计修建的,这里和张大千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夹江书画纸在康乾时期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年产万吨,产量之多,品种之繁,品质之佳,为全国之冠。张大千曾称之为可与安徽宣纸齐名的“国之二宝”。

抗战时期,安徽沦陷,许多宣纸作坊都被迫歇业停产,迁移到西南大后方的文化人断了宣纸来源,张大千也是其中之一。当时宣纸非常紧缺,张大千跑遍成都仍然失望而归。听闻夹江县有个出名的大槽户(手工造纸者)石子清家的书画纸口碑很好,张大千先后多次来到马村乡石堰村,住进石子清家,与纸农们一起研究造纸技术。

石利平家族近百年的老屋↓

石利平回忆,张大千指导造纸师傅在竹浆中加入麻纤维提高纸的强度,又在纸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白矾、松香等物,以增强纸的抗水性和洁白度,并将纸的幅面规格提高至4尺和5尺,制成有云纹暗花和有“蜀箕”“大风堂”字样的独特帘纹高级书画用纸,开创出新一代的夹江书画纸。

/困境/

技艺传承 困难重重

以前每年端午节后,马村山岭茂密的竹林深处,伐竹的山歌此起彼伏。老一辈聊起整个马村造纸最繁盛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能听到荡料和抄纸的声音。而石利平家族造纸最兴旺的时候,家中也有10多个槽,上百个工人。

“如今本地竹子的产量减少,主要原料严重不足;老一辈竹纸技艺人年龄增大,手工造纸技师紧缺;生产成本高,销量少,经济效益低,使得很多人不愿从事手工纸制作。”夹江县文广新局局长徐艳说,长此以往,夹江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将面临失传的危机。

石利平在量纸的尺寸↓

夹江县曾在2018年做过关于夹江手工书画纸的调研,报告显示:夹江县规模以上书画纸企业共有20余家,成规模的手工书画纸企业(公司)约有6家。夹江县在国家级非遗项目手工竹纸制作技艺方面的传承人已去世,目前仅有市级传承人5人,县级传承人8人,技艺传承压力明显增大。

长居北京的书画家、文化学者刘墨与夹江结缘有二十多年,每年几乎都会到夹江走走看看,对当地的手工造纸了解颇深。“夹江手工书画纸用起来比较光滑,运笔流畅,能迅速达到效果,尤其适合水墨画。”但对于夹江手工纸的传承和保护,他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仅存的手艺人变成文化人。刘墨说:“如果手艺人能把这张纸当做生命来热爱,当做文化传承的载体,这张纸就会被赋予新生命,这门手艺才会延续更久。”

/“今生”/

文旅融合

助推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

绕到石利平的老屋背后,废旧的石缸、石窖、石碓等造纸器具陈列着,这正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大千纸坊的旧址。

大千纸坊旧址↓

靠着口口相传,多年来,石利平家的书画纸总能吸引不少书画爱好者。但当大量工业纸涌入市场,夹江手工造纸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新的突破?这些年,石利平不断尝试和创新,制作了一些符合市场需要的手工纸。他的女儿也在工作之余帮忙打理着大千纸坊的淘宝店铺。

2018年9月,《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明确分区类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缩小地区差距;在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统筹推进全省乡村振兴。夹江县政府正以此为契机,将旅游开发与传统造纸文化深度融合,通过体验、观光等,带动传统造纸工艺传承与发展。

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的蔡伦像↓

如今,石堰村引进了法国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正在设计建设“国际艺术家驻留中心”。该村还申报了“国家级传统村落”,正在打造纸文化特色村落,开发纸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民宿、游学体验、餐饮娱乐等乡村旅游。目前,夹江县委、县政府正着手打造集手工机械造纸、72道古法中国造纸博物馆、艺术家画馆、旅游等于一体的夹江书画纸产业园。

石利平和妻子有时也接待一些来村里体验的学生团队。“光靠传统造纸很难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也很难维持经营。”随着国内外的艺术家和游客不断涌入石堰村,石利平的视野更广阔了,石堰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古老的传统造纸村即将变身“艺术村”。

站在老屋前,石利平视线延伸的方向,是起伏的山脉和郁郁葱葱的竹林。他抬头看看头顶的牌匾,写着“大风堂”三个字,这正是张大千曾经的画室名。或许张大千也曾站在这里眺望过远方,在夹江书画纸上挥毫泼墨,留下了一件件墨宝。

石利平家族近百年的老屋↓

四川文明网编辑:文明君;来源:四川文明网

“医保卡全家共用”解读来了!戳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