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我们从古今寻找屈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纪念屈原简短 端午,我们从古今寻找屈原

端午,我们从古今寻找屈原

#端午,我们从古今寻找屈原|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仅屈原并非一开始就与端午“绑定”,其人物的真实性,也一直被学术界所争论。

1922年,胡适在《读楚辞》中宣称,“《九歌》与屈原的传说绝无关系,细看内容,这九篇大概是最古之作,是当时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屈原是谁?这个问题是没有人发过问的。我现在不但要问屈原是什么人,并且要问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

1933年,学者许笃仁则在《楚辞识疑》提出,《离骚》作者不是屈原,而应为汉代淮南王刘安。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这些质疑的根源之一,在于先秦时期的文献,对于屈原没有任何记载,也就是说——“查无此人”。

而对于屈原最早的记载,则是在西汉初年贾谊的《吊屈原赋》,以及《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中。但令人疑惑的是,资料年代大部分来自战国,同样于西汉整理,专门记载战国历史的《战国策》中,却又找不见屈原的身影。

可以说,屈原的名字是在其去世百余年后横空出世的。也因此,围绕屈原的争论在学术界持续了百年。

直到1977年,阜阳县双古堆1号汉墓被挖掘,经研究,墓主人为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在墓中椁室东边箱漆笥内,研究人员发现了数量丰富的简牍,事后被称为阜阳汉简。汉简中涉及古籍10多种,而其中就有《楚辞》的残简。

墓主人夏侯灶死于公元前165年,此时刘安不过十四五岁,不太可能写出《离骚》。因此,阜阳汉简的出土,较为有力地证明了《离骚》的作者正是屈原。

(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屈原在先秦时期缺少记载,1991年,学者赵逵夫在《〈战国策·楚策一〉张仪相秦章发微》中表示,在对楚怀王十八年的《战国策·张仪相秦谓昭睢章》进行校勘纠谬后,与《史记》中记载该年事件的文字进行了对比研究,判定《战国策·张仪相秦谓昭睢章》中所记,秦以楚驱逐昭滑、陈轸为条件方割汉中与楚议和的情节,就是《史记》中所记“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情节前所略去的部分。也就是说,两书记载的是同一个完整事件的前后两半。而《战国策》中所载,“有人谓昭华曰”中的“有人”,就是出使齐国的屈原。

(图片来自网络)

官方“指定联名”

对于端午节,民间其实还流传是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相传,同样是楚国人的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其为了逃难和报仇来到吴国,助吴王阖闾伐楚,多年谋划后终于杀入楚都郢城。此时伍子胥发现楚平王已死,便将平王掘墓鞭尸三百下,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吴国大宰伯嚭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听信后赐其宝剑,最终伍子胥自尽而亡。死前,伍子胥安排死后将其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东门上,“悬首都门以观国灭”。夫差听闻大怒,令人取得伍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最终,伍子胥成为“潮神”,而后人为了祭祀他,便有了端午节。

这种说法,在南北朝时期也有记录。《荆楚岁时记》载,“邯郸淳《曹娥碑》云: ‘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

(图片来自网络)

而之所以这一说法最终没有盛行,端午纪念屈原说最终一家独大,则与古代官方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端午开始被皇家认可的唐代,时人欧阳询编撰的《艺文类聚》与徐坚等人编撰的《初学记》,在收录《荆楚岁时记》时,不约而同地删除了祭祀伍子胥的部分。后人猜测,这恐怕是因为《艺文类聚》与《初学记》这两本书都是官定的典故资料索引集,需要进呈皇帝御览。但伍子胥作为一个为“小家”叛“大家”弑君,蒙冤后不尽臣子本分直接诅咒国家的“率直臣子”,实在是不符合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难免触怒天威。

(图片来自网络)

而反观屈原,其生前尽忠,蒙冤后因悲痛自尽的爱国人物形象,更加被皇权所喜爱。因此,在之后的岁月中,端午节与伍子胥的关联便被有意削弱,而与屈原的联系,则被官方刻意加强。

人民的屈原,人民的佳节

无论端午节因哪位历史人物而起,人们对于屈原的热爱都从未停止,以至于在民间,人们兴建了大大小小的屈子祠,以便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据清光绪《湖南通志》载,在清嘉庆朝之前,仅湖南省就有供奉屈原的专祠庙宇60多处。而现存至今的,则以湖南省汨罗的屈子祠,长沙易址重建的“屈子祠”,以及湖北宜昌的屈原祠最为著名。

(图片来自网络)

汨罗市的屈子祠,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曾称汨罗庙、屈原庙、三闾庙、三闾大夫祠、三闾祠等,是汨罗人率先为屈原立祠祭祀的正庙。晋人王嘉的《拾遗记》载:“楚人为之立祠,汉末犹存”,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也记载:“(罗)渊北有屈原庙,庙前有碑,又有汉南太守程坚碑,寄在原庙”。在屈子祠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曾几度兴废、三移其址、数次改名。而如今的屈子祠,则是清代1754年迁建玉笥山后定名的。

现如今,祠内仍保存着 9 块古碑,篆刻着唐、宋、明、清几个不同时期的碑文,其中记录了历代官民修建屈子祠的历史沿革、祭祀屈原、歌颂屈原、加封屈原、评价屈原的众多内容。涉及了两个帝王加祭屈原、三个帝王加封屈原的珍贵史料。

(图片来自网络)

长沙易址重建的屈子祠,原位于岳麓书院外坪。根据《岳麓续志·杂记》记载:“古道林寺基久失考,乾隆中罗(典)院长建三闾大夫祠,发土得古砖。后土人于祠前阡陌中锄出石磉,广径盈三尺许,又石砌数层,约长四五丈,或曰此即道林寺遗址也。”祠内有石碑一通,是嘉庆二年长沙知府张翙所撰写,有“清醒万古”四个隶书大字。

谭嗣同的岳父、时称“湘中五子”之一的李寿蓉曾为这间屈子祠题诗《谒三闾大夫祠》:

荒凉屈子旧祠堂,遗像犹争日月光。

谣诼倘能诛靳尚,放流何敢怨怀王。

沅湘有恨沉终古,兰芷无情向夕阳。

今日少年非贾傅,也来凭吊倚苍茫。

(图片来自网络)

湖北宜昌的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820年,是当时右神策将军王茂元出任归州刺史时,因感叹屈原“诞灵是所,庙貌无睹”,兴建的一座屈原祠。

到了元代,由于年久失修,当地知州密儿哈吗提议再修,并将自己的俸银拿出一部分率先倡导,引得乡绅富户纷纷赞助,并于第三年将新祠建成。在之后的600多年,这座屈原祠又几经迁址翻新,最终成为今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无论屈原真实面目如何,经过千年的岁月,端午节日与民俗、屈原的故事与作品、精神与品质,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与文化遗产。

如今我们或许无法从故纸堆中,拼凑出那个浪漫诗人真切的样子。但是汨罗的屈子祠就在那里,每年端午的纪念活动依旧盛大,端午的粽子也依旧香甜,你的亲爱之人,依旧等着在佳节,与你一起度过这美妙的时刻。正如之前两千多年岁月里,我们的祖先那样。

特别感谢:历史博主螺旋真理对本文的支持

出品 | 搜狐文化

作者 | 冯毅

策划 | 任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