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离牧野已不足500里,纣王却把商朝主力调去打东夷,这是为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纣王打东夷的大军 周武王离牧野已不足500里,纣王却把商朝主力调去打东夷,这是为何?

周武王离牧野已不足500里,纣王却把商朝主力调去打东夷,这是为何?

2024-02-22 1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周文王像

姬发陈词结束之后,太公姜尚素随即下令:“集合起你们的部下,带上你们的船只,迟到者斩首。”遂众人出动,借船只渡黄河。

等船只行驶到河中心的时候,一条白鱼跃进姬发所乘坐的船里。姬发以鱼祭祀,祝此行顺利。只不过在将士们渡河之后,天上却忽然降下一个火球,最后凝固成乌鸦状。

周武王像

并且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火球刚好落在姬发所在房间的屋檐上,降落时声音轰隆隆作响,随后形成的乌鸦状印记也呈现红色。

对此前来盟津会盟的八百多诸侯均表示“可以伐纣了”,但姬发却反驳说:你们还未知天命,现在还不行。之后他便带着部队返回了。

周武王像

武王伐纣——誓师

在周武王班师回朝后的一段时间里,商纣王愈加昏聩暴虐,后来公元前1045年的时候,姬发见商纣王杀王叔比干,囚兄长箕子,他认为伐纣时机完全成熟。

在做好简单的前期准备之后,姬发开始联系各诸侯: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讨伐。

《钦定书经图说》比干和箕子

得到姬发的消息之后,众诸侯纷纷出动。姬发率三百战车、三千虎贲以及四万五千着甲胄士兵,渡盟津伐纣。

十二月戊午日,所有准备讨伐商纣王的军队都顺利到达约定地点,姬发见状登台誓师:

“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有众,厎天之罚。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妲己害政绘图

武王伐纣——牧野

在誓师大会结束之后,伐纣大军浩浩荡荡地冲往朝歌。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之后,姬发大军于二月甲子日凌晨达到牧野附近,短暂休整的姬发再次举行誓师。

他先是对众人这些日子的辛苦表达了慰问,然后对一同而往的邻邦君主表示了感谢。最后姬发鼓励众将士,希望他们能拿出自己全部的实力。

牧野之战要图

等誓师结束之后,姬发便列阵牧野,准备与商纣王展开大战。纣王当时听说姬发已经距牧野不足500里,他迅速派遣了70万大军,用以抗击武王军队。

姬发在看到对面纷扬的烟尘之后,命姜尚和百夫长挑战,用大卒驰击纣王军队。由于纣王所投入的这支部队中有着不少奴隶俘虏,这些人并没有足够的战斗能力。

牧野之战战场图

他们在看到来势汹汹的武王部队后,纷纷选择了弃甲而逃。有些人虽然没有逃跑,但他们也不想战斗下去,因此在武王的策反下,这些人则成为了姬发的内应。

众人里应外合,仅一个上午就将纣王大军杀得大败,最后纣王见大势已去,登鹿台自焚。随后武王进入朝歌,在百姓的欢迎下来到纣王宫殿,准备杀死他的两个宠姬。

《钦定书经图说》纣王众叛亲离

不过等周武王到的时候,纣王的宠姬已经上吊身亡,于是周武王便对着宠姬尸身射了三支箭,并用黑钺砍下她们的头,以告知众人“殷商灭”。

伐纣结束之后,姬发建立了周朝。他将殷商的遗民封给纣王之子武庚,并分封给武庚一块土地,以安顿殷商遗民。自此,中国第三个奴隶制王朝跃入众人视线。

武王伐纣——奇怪之处

通过对武王伐纣事件的介绍,我们其实也能够发现一些奇怪之处,比方说:

而想要探求这些奇怪之处,我们还需要结合目前所存的文献以及考古资料来做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

古代战场大混战

商朝以武立国,这个王朝除了“王族军”以外,还有“多子族”、“三族”、“五族”等王室嫡系部队,以及臣服于商的诸侯、方国军队。

且在商朝延续的500年间,商朝时不时就要与周边王国之间爆发战争,可以说历任商朝君王即位之后,所关注的事情除了祭祀就是战争,其主力部队战力绝对不容小觑。

古代精锐大军

而自从纣王即位之后,殷商军队的步伐也始终没有停止,他们长时间活跃在东夷地区,并取得了不少胜利。

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商纣王当时动用的是主力部队,那么牧野大战绝对不可能在一个上午之内就宣告结束。

商朝与东夷之间经常掀起战火

至于这殷商的主力军队当时究竟在哪里,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商朝与东夷之间的战争情况。

由于东夷地区相对较远,再加上从商朝第11任君主仲丁即位之后,商朝和东夷的关系就急速恶化,因此商朝在这之后一直非常重视与东夷之间的对抗。

商朝形势(夷方在东,谓之东夷)

就目前存在的资料来看,商朝和东夷之间的战争频率要远比与其他势力的高,并且每次征讨东夷地区的时候,殷商军队都至少要耗费6个月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当时商纣王会使用奴隶俘虏为兵,极有可能是因为殷商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派出去征讨东夷了。

古代战场混战,兵败而逃的场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左传》一书中还有着这样的记录:

“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

由于这里的黎国在殷都以西,是防御西周军事威胁的一个战略缓冲区,那么商纣王会在这里阅兵,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想要震慑西周。

只是因为当时东夷叛乱,商纣王不得不先去处理东夷叛乱。此次叛乱正好在武王二次兵渡盟津之前,这大概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武王会在孟津观兵后选择返回了。

古代军队行军剧照

不过不管是因为殷商主力还未东调,还是因为纣王紧急从东夷调回了主力大军部署防御,总之武王成功阻止了众诸侯,然后继续蛰伏等待时机。

此次兵渡盟津其实也给武王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他二次渡盟津时,行军速度显然快了不少。甚至在军师上禀“卒病,请休之”时,武王也没有答应。

古代士兵一路上势如破竹作战的场景

他告诉众人这次机会难得,错过就没有了。在这种坚持下,武王部队最后于殷商部队回防之前赶到了牧野。并在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内,取得了牧野大战的最终胜利。

对此很多人感觉太不可思议,毕竟双方投入百万兵力的一场战事,怎么想也要持续上好几天的时间,实在是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

混乱的古代战场

不过从1976年我国在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上的铭文来看,周武王的确在一天时间内就彻底颠覆了商朝。而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推断:

纣王之所以会在武王离牧野不足500里时将主力调去打东夷,主要是想等解决完东夷的问题之后再与西周决战,而那七十万大军应该是用来拖延时间的。

利簋铭文

如此一来,“调兵西进而东夷叛乱”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只不过遗憾的是,西周并没有给纣王这次机会。

武王更是在纣王以及殷商部队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迅速出兵驰击,最终导致商朝在一天时间内就被武王军队颠覆。

纣王墓

补充

最后我们再来补充一点,虽然我们对纣王的印象大多是“昏庸残暴”,但事实上真实历史中的商纣王并非如此。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战士,在为政期间:

纣王一度将领土扩张到了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以及福建沿海等地。只不过因为他提出的一些改革方案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这才给了西周覆灭殷商的借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