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色翡翠原石图片真实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4-06-11 23: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3套高考语文试卷。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切实将高考语文试卷打造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鼓励青少年立鸿鹄志,练真本事,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提高思维品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一、坚持铸魂育人的思想定力

  试题发挥以文育人的学科优势,引导青少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1.以党的创新理论培根固本

  试题选取党的创新理论及对创新理论的深入阐释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材料一节选自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所蕴含的战略思维、所昭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选文部分文字扼要,层层深入,论辩犀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过《论持久战》,并以之为例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第5题据此设题,要求学生谈谈《论持久战》对“看问题、想问题”的启示,要求学生理解并运用文本中体现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从全局、长远和大势着眼。

  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材料节选自学术论文《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新的海洋文明》。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命运共同体”是维护海上安全稳定、推进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智慧和方案,具有从海洋层面构建合作共赢、和平安宁的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现实意义。选文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愿景和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三道试题分别考查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论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真切体会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2.以爱国主义精神育人润心

  试题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

  新课标Ⅱ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材料节选自当代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节选部分呈现了隐蔽战线上共产党人陈千里、叶桃的鲜活形象。试题引导学生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奉献,为幸福生活奋斗。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材料围绕“探月”主题展开。材料不仅体现出“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更体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卓越实践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报国热情。

  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德修身

  试题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积淀的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夯实文化自信。

  新课标Ⅱ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分别选自《史记•魏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和《论衡•非韩》,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将崇德重礼、尊贤敬长转化为自觉行为。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宋代诗人叶梦得《雨后为山亭独卧》,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以时不我待的热情去建功立业。

  4.以平等对话呵护青少年成长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人格逐渐定型的时期,认识和理解世界时往往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试题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呵护他们的成长。全国甲卷写作试题“真正的相遇”探讨青少年成长中要面对的“相处”“交流”“相遇”问题,关注他们成长中的困惑,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通过坦诚交流来处理矛盾、解决问题,树立理性的成长观。

  全国甲卷写作试题“真正的相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二、激发科学探究的创新活力

  试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讲话精神为指导,考查学生探究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勇于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1.弘扬追逐梦想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试题围绕我国古今科技成就选材和设题,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夯实知识基础,勇于探索未知世界。

  新课标Ⅱ卷的现代文阅读Ⅰ材料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鼓舞年轻人在科学追梦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新课标Ⅱ卷的写作试题“抵达未知之境”与上述材料关联。

  全国新课标Ⅱ卷写作试题“抵达未知之境”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全国甲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的专著《故宫建筑细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古建筑领域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偷梁换柱”。试题选材饶有趣味,设问基于建筑领域中的真实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寻根究底的科学精神。

  2.考查思辨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品质

  试题增加启发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加大对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力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明发现真正的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Ⅰ卷写作试题“答案与问题”据此设题。

  新课标Ⅰ卷写作试题“答案与问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试题开放性较强,适合多种文体的写作,学生可结合自己生活体验,深入思考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新课标Ⅰ卷文言文试题材料一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中李陵请命抗击匈奴、战败后投降的一段,材料二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是针对《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李陵事迹而作的一段议论。试题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明辨是非而不拘于一隅之见。全国甲卷古诗文阅读题选取吕本中的《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为材料,其颔联“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中出现一个缺字,第14题C项就此设计: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这有助于引导考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综合的和开放的学习方式

  今年试题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阅读材料体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二是试题答案体现出多角度的开放性。

  全国甲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海上命运共同体”属于国际关系学科,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论持久战”相关材料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登月”素材兼具天体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属性。试题还涉及建筑、人文地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多学科语料,凸显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特质,意在引导基础教学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培育学生跨学科的意识和视野。

  多道试题给出开放性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新课标Ⅰ卷第9题要求学生分析作者是否做到了文中所说“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新课标Ⅰ卷第22题要求学生分析“恢复疲劳”的说法是否符合逻辑。参考答案都给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并特别说明,学生还可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得分。

  三、增强语文学科的实践动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高考语文考查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中把握语言文字特点、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注重落实课程标准、衔接国家统编教材,引导一线教学注重语言实践活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使用好国家统编教材。

  1.聚焦语言运用,回归语文学科本位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试卷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试题设计注重情境和应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也渗透于阅读试题之中。

  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第21题,设置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患者—医生”的交际情境,考查特定语境下识别和提取必要信息并根据需求和对象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新课标Ⅱ卷语言文字运用第22题,考查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的能力,体现了语言运用的实践本质。

  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第4题考查设问和反问在文中的论证效果,全国甲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了学生对古代诗歌中炼字所取得的艺术效果的赏析能力,都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2.强化教考衔接,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强化教考衔接,不仅在考查内容层面与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紧密衔接,更在能力、素养层面深度契合,引导一线依标教学,用好教材,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素养。

  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摘自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多篇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如《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试题呼应教材内容,落实课标要求的“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以及“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等。

  新课标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回忆性散文,试题设置与此相关,可以视为对教材中多篇回忆性散文学习的融会贯通,亦可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新课标Ⅱ卷第20题考查词语的精细辨析,呼应统编教材“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等内容,与单元“学习资源”中的材料也有联系。

  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面对加强基础教育和拔尖人才选拔的新形势新任务,优选考核内容,优化呈现情境,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探索创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当重任,留下青春无悔的奋斗足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