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所作《世外仙源》的真实用意找到了,其实是唐朝诗人“遇到薛”所作《悼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楼梦仙缘暗示 林黛玉所作《世外仙源》的真实用意找到了,其实是唐朝诗人“遇到薛”所作《悼古》

林黛玉所作《世外仙源》的真实用意找到了,其实是唐朝诗人“遇到薛”所作《悼古》

2023-08-26 01: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87版红楼梦 贾元妃考验贾家子弟学问,宝玉正发难做不出诗来,黛玉前来帮忙

摘要:这首《世外仙源》是林黛玉在贾元妃省亲时所作。这一回作者用四出戏曲埋下贾家兴衰伏笔,又兼林黛玉的判词恰好是“世外仙姝寂寞林”,那么这首诗必然是通书文眼之处。可是这样一首歌颂大观园盛世的五言律,恰与“悼明”主题相悖。我们应该怎样解读这首诗?唐朝一位孤芳自赏的诗人薛逢(“遇到薛”)又与这首诗有什么特别关系?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宸:天上的北极星所在的位置。代指帝王所居住的地方,也指王位,帝位。也指天宫。

豫:欢喜快乐。

87版红楼梦《世外仙源》87版红楼梦 贾元妃评选当日最佳

《世外仙源》不是在写大观园

这首五言律是贾元春省亲时林黛玉在大观园所作。此诗前三联极尽溢美之词,来赞美大观园。将大观园比作“宸”,“仙境”,“金谷园”,“玉堂”,更囊括了“山川”,“气象”,这些用于描述江山的词语。

然而贾元春从进园的那时起,就说“这太过奢靡了”。一路游来,更是每每遇到园中匾额上的华丽字眼,就要修改以压制大观园富贵之极的状态。为何林黛玉明知道贾元春不喜奢靡,还要这样夸赞大观园呢?

曾经有相当的小伙伴认为,林黛玉此时争强好胜之心很重,为了表现自己作诗的能力,顾不上贾元春的感受,所以才写出这样一段华丽词藻。但我却不以为然。我相信这首诗是通书文眼之处,必有作者独具匠心的雕琢。

这首诗表面描写大观园的空前盛世,然而既是文眼,则必需多处粉饰,以转移读者视线。然而全然抹去线索,则词不达意。若仔细斟酌,这首诗字里行间遗漏出了“帝王”,“江山”的迹象。大观园再奢靡,如何能囊括“山川”与“气象”?更有“宸”字可指帝王居所,“玉堂”也可指汉武玉堂,即宫殿。所以《世外仙源》不是写大观园。

《世外仙源》实际是唐朝诗人所作《悼古》

本文是通过在古诗词中,查阅相同典故在中华古诗词中的运用,得到了一些与“悼明”主旨相契合的结论。主要的切入点是两个典故“金谷”与“玉堂”并用。

“金谷”这个典故是来自西晋富豪石崇所建造的金谷园。古人常用“石崇金谷”,“石家金谷”,“金谷园”,“金谷”来比喻富贵之极。但另有诗人用“金谷”这个典故,指往事如烟,悼念过去的辉煌。如果您搜索使用典故“石家金谷”所作的诗歌,少说可以找到十几首。不过在这些诗歌里,我本人却仅找到一首,正如林黛玉一样,同时使用了“金谷“和“玉堂”两个典故。不同于其他作者,这首诗却是一首悼古诗。作者当时笃定,这与林黛玉这首《世外仙源》有大关联。

这首诗叫《悼古》,作者是唐代诗人薛逢。烦请各位来一起看这首七言律的内容:

细推今古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

汉武玉堂人岂在,石家金谷水空流。

光阴自旦还将暮,草木从春又到秋。

闲事与时俱不了,且将身暂醉乡游。

这首诗前三联自然是写朝代更迭,诗人悼念盛世的感触。不过与林黛玉这首主旨恰恰相反。一边是“金谷水空流“,一边是“香融金谷酒”。一边是“汉武玉堂人岂在”,一边是“春媚玉堂人”。所谓“真事隐假语存“,”假作真时真亦假“。用截然相反的意思来表达作者真实主旨是《红楼梦》的一个惯用手法。比如第三十九回回目《刘老老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在这一回里,有许多红学爱好者认为,刘姥姥表面随意编造了一个灵异故事说与贾府人听,实际上是利用“茗玉小姐死于17岁”暗示“崇祯十七年吊死煤山”。所以作者认为似这般用截然相反的方法解读《世外仙源》,未尝不可。

那么如此说来,这首《世外仙源》不是歌颂大观园或歌颂当时的朝廷,恰恰是首悼明诗。我认为《红楼梦》作者,怕大家看不出来,所以才特意引用两个同样的典故暗示读者,以期让读者能够联想到薛逢这首《悼古》。

您可能会问:这谁能联想得到呢?薛逢并不是大家,很少为人知的呀。这样解释有些牵强吧?那么,我可以向你推荐一本周汝昌先生写的《千秋一寸心》。这本书大旨讲如何诗词鉴赏。

周汝昌先生明确指出,似白居易那样童叟皆可看懂的诗,并算不得好诗。中华文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星火相传”。古人要看懂文章,必须自己先是个图书馆,只有能够熟练掌握所有典故,才能从区区几字中感悟出诗人的别具匠心与真实用意。所谓“千秋一寸心”,就是指中国文人,不同于西方文学,是将“寸心”之上的感受,用古人星火相传的典故,加以匠心独具的技艺来准确而凝练地表达出来。因此古人必须博闻强识。

然而我们生在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想要找到相同的典故,如何在历史的长流中被使用,如何被变换,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以前的学者,由于没有我们的条件,确实需要一些运气。但是我们很幸运,不需要博闻强识,如今也能似大家一般 ,全方位地赏析古诗词了。《红楼梦》的作者,显然是文学大家,他/她/他们一定知道“星火相传”对中国文学的深远意义。由此我判定,《红楼梦》作者这样写是由于相信,这样的中华文学传统不会断代,只要不断代,就一定有人能读懂《红楼梦》。

《悼古》就是作者写《红楼梦》的真实用意

这首《悼古》的最后一联十分有趣。一个”俱不了“,一个”醉乡游“。大家不觉得这与”好了歌“,”红楼梦“十分契合吗?如果换做《红楼梦》作者的视角,假设这首《悼古》才是作者真实用意,那么作者不就是在说,他本人”十年辛苦不寻常“,难以“了”,借以《红楼梦》来“醉乡游”吗?更有石头“闲事与时”,“俱不了”(大荒山无稽崖的补天石悲叹自己怀才不遇,一事无成),乞求和尚道士“暂“去那“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乡”走一遭。因此,我本人认为《悼古》就是《红楼梦》作者的真实用意。

另外,谐音大法可谓是百试不厌。这首诗的作者叫薛逢。这么巧?这个名字,不就是“遇到薛”的意思吗。其次,如果您查阅薛逢本人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您会发现历史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薛逢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把自己人放到别人的对立面,对腐败世事不满。他孤芳自赏、不愿随波逐流,而又无可奈何。“这是不是很像崇祯?再者,如果您继续查阅薛逢所写的诗。他最著名的一首叫《宫词》。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一个“十二楼”,是不是可以影射“十二钗”?这让我更加觉得巧的不能再巧了。

读到此处,必定还有小伙伴不肯相信“清风明月”,认为《红楼梦》是写曹家事。但也一定有小伙伴,同我一样惊叹《红楼梦》作者在文学上的造诣,他/她/他们竟不止懂诗文,更兼能把崇祯如此准确的映射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唐代人物,借用他的口,表达悼明的情怀。

石崇就是海棠花男花神

除了利用“千秋一寸心”的方法,使我找到了《世外仙源》与《悼古》的联通之处,实际上,我还通过“金谷”这个典故发现了它所映射的特别含义。

金谷园乃西晋石崇所造。石崇过分爱好奢靡,爱与人攀比富贵,因此另有一些瞠目结舌的奇闻逸事,小伙伴们可自行查阅,不在此一一赘述。重要的是,请注意“石崇”的名字和他有关海棠花的故事。

海棠花

我认为他的名字可解作“石”(玉),“崇“(祯)。只是,这是比较世人皆知的方法,必有读者不屑一顾。所以咱们暂时不去计较这个名字了。还是说说海棠花吧。

石崇十分喜爱海棠花,可是金谷园脂粉香浓重,根本嗅不到海棠香的气味。他本人曾这样说:“倘若海棠花能有香味的话,我就用金屋将它藏起来”。可见他本人对海棠花的喜爱程度不是一般的高。中国有十二花男花神,和十二花女花神。海棠并不在十二花之列,却有人将海棠花比作“花中神仙”。那她的花神应该是谁呢?我本人认为海棠花女花神应给李清照,因为她写了《如梦令》,就是红透大江南北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题曲。而海棠花男花神给石崇,这并不过分。(我在五月诗笺上找到了一篇《海棠花神的传说》,觉得写得很美,分享给大家。)

红学爱好者都知道,海棠花在《红楼梦》里是有特殊含义的。只是至今,都还没有哪一位有影响力的红学爱好者,能将海棠花与书中人物关系解析出来。石崇作为海棠花花神,或者说是海棠花护花使者,如果《红楼梦》作者是有意利用这个典故,那么就必然会被冠以特殊用意。只是我本人暂时还难以将这些清楚明白地关联在一起,已期得到与“悼明”相一致的结论。因此,欢迎小伙伴们在海棠花这个话题上与我共同努力找到其中奥妙。

感谢各位的耐心阅读。

2021年4月19日夜,蜜熊胖胖猪作于苏黎世家中。

禁止随意复制内容,或整篇转载。如果您要引用本文,请明白地加以引用出处,并请在使用前通知作者本人,得到本人的允许。感谢您对原创内容的支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