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的宗教文化元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楼梦中文化现象分析 浅谈《红楼梦》中的宗教文化元素

浅谈《红楼梦》中的宗教文化元素

2024-07-03 21: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宗教对于中国百姓来说也许不如西方人来得亲切,如虽然基督教唐朝时期就传入了中国,但是在古代它一直没能拥有特别多的信众。古代时的中国普通百姓所信奉的多是佛教与土生土长的道教,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在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都是很受人们欢迎的。不过要说像西方人那样地信奉基督教,中国信教的情况可能还不太一样。虽然有观点称古代盛行的儒家的体系实际上也是一种宗教,但是多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太习惯将它冠以宗教之名并当作它当宗教看待。而宗教确实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那么,宗教也就将自然而然地折射到文学作品之中。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内容的包罗万象与高超的文学价值让读者爱不释手。《红楼梦》细致地描写了大观园中的生活,也反映出社会的现实。红楼梦中融入了宗教文化元素,这既是作者所生活时代的宗教元素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又是作者运用宗教元素来为作品创作服务的实践,在《红楼梦》中,作者常借宗教文化元素来表明一些思考并推动情节发展。

宗教元素直接出现《红楼梦》中是宗教文化在书中最直观的体现,比如说道观,佛教寺院这些宗教活动场所与宗教建筑,另外,人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参与宗教活动,如去寺庙求神拜佛等,这些元素也是被古代人所熟悉并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之中的。信教之人是宗教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了信众,宗教的主张就没办法付诸实践。宗教通过出家之人来传承、来发展信众,同时他们的举动也向人们直观地展示宗教,《红楼梦》中也有宗教人士直接出现的情节,但很多时候宗教人物不但不以圣洁并看破一切的形象出现,反而会以一种惹人厌恶的形象出现,表现得比俗世之人更加世俗。

在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就有这样的情节,王熙凤带着宝玉来到了馒头庵即水月庵见到净虚师太,原来净虚师太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出家的时候,有个姓张的大财主,他的女儿小名金哥,一同到庵里进香。他们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李衙内看上了金哥,要娶她,让人来求亲,不过金哥已经和原来的守备家的公子有婚约,张家如果退亲,守备可能不会答应,于是告诉李衙内,金哥已经许了人家。但是衙内仍然不依,一定要娶金哥,张家一时没有办法。结果守备家听说了,竟然不分青红皂白来金哥家闹事,说一个女孩许配好几个人家,不退聘礼要打官司告状。张家急了,只能派人上京寻找门路,赌气要退聘礼。于是这个净虚师太这时候想到长安节度使云老爷与贾府关系好,想要求贾府太太和老爷出面给守备写信,摆平这件事,还说张家倾家孝顺,也都愿意。

出家人本不该管这些俗事,但是净虚却管十分愿意参合这样的事,办成事后她又竭力奉承王熙凤,净虚和她的水月庵更像是一个市井茶楼,以做买卖维持生计。而同时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表现就更令人咋舌。小尼姑在庵中偷情,也是较为讽刺的。老尼姑和小尼姑虽满口“阿弥陀佛”,但实则只将佛念在口中,从未让佛住进心里。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众人正玩笑不绝时,忽然听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地跑来说:“老爷宾天了。”原来贾敬天天修炼,进而“功德圆满”,“升仙”去了。道士们以丹药骗钱最后出了事,出事后又推脱责任,这里讽刺了道士们的骗人伎俩。

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捧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中,这里出现的王道士俨然一副人们印象中江湖骗子的形象,传言王一贴包治百病,贾宝玉不信有这么灵验的药,后又和贾宝玉乱说治疗妒妇的方子。最后王一贴也说出了实情:“实告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王一贴跟宝玉他们交了底儿,但如果碰上了老百姓,他难免要忽悠一番,将百姓手中的辛苦钱骗出来,揣到自己的腰包里。

在红楼梦中,很多看似正统的宗教人士实则并没有宗教原本应有的素养和修为,他们有时更像是小丑,道貌岸然的出家人并不不醉心与修行,反倒热衷于俗事。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道士尼姑嗤之以鼻的时候居多,贾宝玉不信他们是真正的修行者,这也表现了作者的态度。

在叙事方式上,宗教的因果报应结构在《红楼梦》中有所体现,因果报应结构既能起到让情节前后呼应的作用,又能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具有美学意义。这里举一个比较小的例子,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刘姥姥讲了一个信奉佛教善恶轮回的故事,这个故事“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刘姥姥此番话,意在让听者珍惜荣华富贵。另外,王熙凤的结局也能让人联想到因果报应,不过王熙凤的最终命运是在第一百一十四回呈现出来的,曹雪芹写的是前八十回,不过根据小说的整体结构王熙凤的这个命运还是合情合理的。同时,大观园的最终命运也让人感叹。

梦幻叙事也是具有宗教文化特色和美学意义的。太虚幻境和秦可卿之死时书中描写的梦境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梦境常常可以让人与宗教相联系,人们经历某人或某事“托梦”给做梦者来预示某事在现实中也不是罕见的事,梦境有时就像是谶做梦者来预示某事在现实中也不是罕见的事,梦境有时就像是谶人们不可触摸到的神秘面纱。梦境是极具浪漫主义特色的,它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审美体验。另外,鬼神描写和谶语等也都包含着宗教文化在里面。

在第一回中,一僧一道,道出《好了歌》,一僧一道虽穿着破烂,言行奇怪,但却是真正地有道行,这与书中后来出现的打扮正统的出家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出家人是书中的妙玉,她虽然貌似修行,实则也对爱情有所向往。《红楼梦》中的出家看似大都与世俗的缘分更深。

第二十二回中,《红楼梦》点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到头来是一场空”,可以说是全书内在思想的一种反映。“从‘《红楼梦》与宗教’的角度切入《红楼梦》研究,不难发现,在《红楼梦》与宗教的衔接之处,最富魅力的是想象力的世界,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二十世纪“道教与古代文学”论丛序》中提到:宗教依靠这种想象力和意志构造神谱,维系信仰,文学依靠这种想象力和意象来创造美的意境,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尽管文学家不见得是宗教的信徒,但仍然能接受宗教的影响,受到这种影响后,就会出现宗教式的思维习惯、情感方式,使文学作品极浓重地表现出这种与宗教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感情和意象。

对于《红楼梦》的宗教文化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进行了最为浅显的梳理。《红楼梦》中的宗教文化,来源于作者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既可以用来表现作者的思想与态度,又能为全书增色不少。作品中,看似正统的宗教人士并不真正具有他们应有的修为,而书中具有深意的宗教文化思想是以其他方式透露出来的现象是值得思考的。

九霄云客:本名赵凯,字瑾瑜,号云水禅心,专栏作家,自媒体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