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 从未远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星照耀中国介绍了长征的哪些内容 长征精神 从未远去

长征精神 从未远去

2024-06-29 00: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是家喻户晓的纪实文学作品。这本书我曾经在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教材读过节选,在北大未名湖畔路过斯诺墓后,到图书馆将此书囫囵吞枣地翻过一遍。此次中青班培训异地教学课程中,省委党校组织我们到泸州古蔺和雅安夹金山重走长征路,我又再次认真学习研究了红军长征这段党史。在长征路上重读《红星照耀中国》,重温长征精神,心中激荡起深深的震撼和别样的感动。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关系到国共两党以及中华民族的命运。然而,当时西方社会并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红色政权。在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中,苏维埃被描绘成“红色恶魔”,红军被他们描述成“赤匪”。1936年6月,斯诺就是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带着对红军和革命政权的许多疑问,穿越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冒着生命危险辗转跋涉进入陕甘宁边区的。在四个月的采访时间里,斯诺拜会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受到了红军将士的热烈欢迎。他看到了红军严明的纪律、包容的民族政策和与当地农民的鱼水之情;他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抗日态度,他感受到红军的坚定信念、群众基础和西北的革命形势。事实和真相吹散了斯诺心中的疑团,征服了这位执着的记者,他为英美报纸写了一系列通讯报道,轰动一时,后来结集出版,就是《红星照耀中国》(原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斯诺的报道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西方世界、国内其他党派和国统区有识之士看到,在中国西北贫瘠的土地上,共产党人正在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社会、国统区对红色政权的偏见。《红星照耀中国》最独特的魅力之一,是斯诺用西方“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身份,去除了意识形态的滤镜,以客观冷静的角度审视当时的共产党人和红军。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时空穿越之门,让我们看到了鲜活而真实的革命领导人。既有“这盛世如您所愿”的欣慰,又有“不能跨越时空亲眼见您”的遗憾,更多的是要将这震撼人心的长征精神传承下去的坚定。

革命领导人的坚强意志震撼人心

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生活与战斗的景象生动而真实,这些景象深深打动着我们:毛泽东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他住的窑洞四壁简陋,只挂了一张地图,窑洞里唯一的奢侈品是一顶蚊帐。他爱读哲学书籍,拿起来就几天几夜不知疲倦,他对世界形势、古今中外史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周恩来是斯诺在保安见到的第一位革命领导人,他待人接物周到,极有涵养,为斯诺制定了92天的采访行程。他睡着土炕,土炕两边放着装文件的铁皮箱子,这箱子几乎是房间里唯一的家具。他诚恳而质朴,忠于知识和信仰。朱德天性温和、爱护部下,他喜欢在营地里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拥有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他拒绝了军阀给他的师长职位,长途跋涉,到上海、柏林、北京寻找共产党,终于在192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这些领导人的共同品质——躬身垂范、理想崇高、抱负远大、充满朝气、意志坚强。不管在哪个时期,都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学习的典范。

不惜牺牲一切的理想信念震撼人心

长征途中,红军冲破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在湘江、土城、百丈关战役中遭遇恶战,翻雪山,过草地,经受住各种自然条件恶劣、粮食供给不足的极限考验,完成了决定命运的战略大转移。红军到达陕北目的地时,核心力量完整无损,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一如往昔坚如磐石。无论是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司令员等红军将领,还是十几岁就走过长征的“红小鬼”,虽历经艰难险阻,却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斯诺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徐徐打开了画卷,我们看到革命领导人和红军战士具有钢铁一般顽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忠于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加需要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长征精神。

在复杂斗争中顾大局求团结的精神震撼人心

斯诺在书中总结道,长征途中提出“北上抗日”的宣言,是红军长征英勇胜利的重要群体心理因素,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躲避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的战略性转移,转变成为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进行抗日的一次胜利进军,从而避免了战略转移时的军心涣散,成为了一场精神抖擞、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胜利进军。“北上抗日”路线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导人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政治战略,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北上抗日”,还成为反对内战,一致对外抗日的舆论依据,为日后联合国民党和社会各阶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下了基础。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一样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斗争,我们既要学习毛泽东善于斗争、敢于斗争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博大的胸襟,顾全大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应变局、平风波、化危机,把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定位、摆布,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患难真情震撼人心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盛大的红色宣传,红军每到一个城镇,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没收官僚、地主、土豪、劣绅财产,把财产分配给穷人。长征是播种机,红军所到之处,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留下红军干部来训练领导游击队,使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陷入庞大的人民战争。长征途中,红军虽然减员严重,但是沿路却吸纳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人、学徒、国民党逃兵充实进红军行列。红军领导人和老百姓一起观看红军剧社,他们在观众中间,像旁人一样坐在草地上,没有包厢,没有雅座,没有警戒。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从来都是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永远站在群众的立场谋划部署工作。只有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才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长征,已经过去近九十年了,在和平年代,虽然战争和硝烟已经远去,虽然我们很少面临这样生死攸关的极限考验,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必然面临更多艰难险阻,破解深化改革难题,维护良好发展环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更加需要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敢打硬仗、敢涉险滩,能越千山、能过万水,这就是我们中青年干部要走的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26期中青班学员,现任乐山市沙湾区委副书记、轸溪镇党委书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