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紫色带给你是什么感觉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2024-06-29 0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硕博心理撰稿人:刘刚

大家好,这里是硕博心理,我是刘老师,我们接着来学习和色彩心理学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要来讲的是色彩心理学中的紫色心理学。

想到紫色你会想到什么?是紫水晶、还是丁香花?有些人可能想到了薰衣草,可能也有的人想到了紫茄子?如果可以,请你请暂停5秒钟去想想,如果让你想想一个和紫色有关的事物,你会想到些什么?

其实这个世界上,反感紫色的人多于喜欢紫色的人,大约有12%的男人和10%的女人不喜欢紫色,同样只有1%的男人和5%的女人觉得紫色是她们的大爱颜色。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喜欢紫色是一个人精力旺盛的表现,这是一种复杂的颜色,它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来,红色代表热情,而蓝色象征冷静,由这两种颜色混合而成的紫色,它的复杂性可想而知。紫色同时给人高贵与低俗的印象,使用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喜欢紫色的人一般非常感性,具有艺术气质,不过他们不太相信别人,此外喜欢紫色的人一般是被她高贵的气质所吸引,因此这类人也希望自己看起来很高贵。

刚才我们说了,紫色是由红和蓝两个性格极端的颜色混合而成的,因此这个颜色充满着神秘而难以理解的复杂情调。紫色积极的一面,象征着高贵,气派,尊严等等;而消极的一面,会让人引起不安,悲伤,孤独等情绪。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一般来说,紫色如果偏蓝,显得高雅;偏红,显得有激情;因此紫色是一个很难掌控的颜色,喜欢这个颜色的人可以说是艺术家类型的人,内心强烈的渴望世人肯定他们的才能,有的时候会太过虚荣,装饰过度,穿紫色的人会非常引人注目。尽管紫色为冷色,可它是一种显眼的色彩,由于少见甚至比红色更醒目。

喜欢紫色的人面对知心朋友也会坦诚相待,但由于平时内向又性情不定,别人很难理解他真正的想法。

酒红色就是略带紫色的红色,喜欢酒红色的人一般性格外向,但是比较矫情,红色代表热情直率,喜欢酒红色的人性格没有那么耿直,他们的个性中略有一些神秘,或者说他们喜欢故作神秘,喜欢酒红色的人基本上都喜欢紫色,但他们从心底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因而会极力否认,喜欢酒红色的人内心充满了理想,但缺乏行动的能力,不管是好是坏,喜欢酒红色的人大多偏女性化,而且内心温柔,情感丰富。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喜欢紫色的人有时也会大发雷霆,但绝对不会歇斯底里,喜欢紫色的人,多愁善感,爱幻想,渴望浪漫,渴望奇遇,是心灵上和感情上比较不成熟的人,他们喜欢用理性的手法去追求梦幻式的情感世界,希望在偶然中见到美丽的梦中情人,不喜欢爱做梦却无法让美梦成真的情人,喜欢紫色的人,心思细腻,有艺术家的感性,因此喜欢有相同兴趣并具有艺术性格的对象。

讨厌紫色的人,喜欢在恋爱上采取主动权,与其说是为了爱而乞求对方改变,不如说是按照自己的希望去塑造情人,在爱情中很强势,爱控制人,让情人忍不住想逃离他,不过因为可能很有自信,即使情人离开,他也不会特别的难过。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其实在心灵和情感方面,紫色与紫红色与它们构成的红色和蓝色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

由于红色和蓝色恰当的融合,紫色与紫红色成了精神与情感、灵性和肉体和谐的象征,基于这种原因,紫色和紫红色可用于谋求肉体与精神上的安定与和谐,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紫色与紫红色可以给人温暖的鼓励,有助于专心仔细的思考,同时还可以使人产生高度的自信心。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紫红色自古以来就是富贵与风度的象征,是王和王后所使用的颜色,紫红色也是象征神灵启示的颜色,在基督教中,紫红色是耶稣受难时所使用的颜色,同时它也被用作复活节。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众神也是着紫色的长衫,而苏罗根的马车与克里奥勃兰特的船也都是紫色的,由此可见,紫色是只有带着神灵意志的圣人才能使用的颜色,另外传说特洛伊战争中傲慢的英雄,爱阿斯流的血中长出了具有神秘力量的紫罗兰,这也是谦虚的象征。

通常,喜爱淡紫色紫丁香的人都喜欢华丽,这些人天生就热情活泼,外向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自豪感,爱打扮,时常保持生机与魅力,容易给异性带来好感。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在东方的文化圈里,紫色也同样曾经只是代表着上天意志的人才可以使用的颜色,因此数千年来东西方都在延续着,普通百姓不得使用紫色的精灵、色彩,学者认为古人之所以崇尚紫色,其原因在于此色中具有中间色的性格。

就女性而言,如果喜欢使用紫色和紫红色,容易傲娇一些,就男性而言,如果喜欢紫色,可能会有害羞的性格。

然而,如果长时间被紫色和紫红色所围绕,也会引发忧郁的情绪,会让人感到憋闷和不悦,这是因为紫色与紫红色的能量过于强烈,以至于精神无法承受的缘故,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周围适当的装饰一些金色或橙色系的颜色,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富有神秘感,紫色给人高贵庄严之感,不少女性喜欢他,是因为它代表柔和退让和沉思,给人宁静、镇定和幻想。

喜欢紫色的人有很好的审美水准,对美好的事物追求也很执着,紫色正是艺术家们青睐的颜色,钟爱紫色的人有很强的创造力,思维活跃而独立,很容易倾心于富有艺术感和神秘的东西,因此即使以前对艺术没有什么特别兴趣的人,也会尝试挑战一下新事物。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喜欢紫色的人通常还有很强的感知能力,直觉敏锐,能够很好的判断出用理论都很难说得清的东西,喜欢紫色的人,自尊心都很强,过分重视自己的个性和世界观,难以为他人所接受,他们自身可能会认为,反正也无法得到他们的理解,而主动关上自己与别人交流的窗户。

喜欢紫色的人,在组织和团体中不太擅长集体行动,虽然和大家在一起很少费心,但就会选择独自行动,对他们来说,这样也许会很轻松,因此就不会特别在意周围的人怎么看,我认为我就是我,别人就是别人,对不理解自己的人也不会特别在意,更不用说试图去讨好对方来获得理解,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最特别的,有自负的一面,喜欢被夸奖,很多人会期望自己是一个天才。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而平常不那么喜欢紫色的人,如果突然迷上了紫色,则可能因为精神压力过大,面临重大的麻烦,遭到其至亲的背叛,或者因为形势严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出口等原因造成,紫色,也会加速我们的衰老。

紫色也是生病或大病初愈的象征,即使你再喜欢紫色,也不适合经常穿紫色的衣服,如果你最近突然喜欢紫色,建议你最好静养一阵,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紫色象征着旺盛的精力,能帮助挖掘人的个性和独特性,事实上,像我们这样的色彩咨询师呢,喜欢紫色的人感觉会更敏锐一些,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很强,直接用于其他人,紫色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颜色,它具有红色的积极和蓝色的镇定,喜欢紫色的人悟性高,特别有想法,不喜欢紫色的人可能多听听喜欢紫色人的意见,敏感度和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会有变化。

紫色除了能够激发创造力之外,对人的健康也是大有好处,尤其是紫色的水果,比如紫色的蓝莓,葡萄,所含的花青素可以有效的缓解视疲劳、恢复视力,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滋养身体,延年益寿,已有多种研究表明,蓝莓正是以成熟著称的芬兰人的秘密功臣之一,而葡萄、葡萄酒对人的滋补作用早已经被我们熟悉了,难怪他们被誉为水果中的女王。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紫色虽然还不错,可是过多的使用就会倾向于孤傲,喜欢一个人呆着,越来越不合群,还容易固执的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是聚合成为他人的写作能力,在投资运作方面,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请不要长期使用,在集体活动的时候也尽量不要采用紫色。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紫色是中国传统颜色中最重要的颜色之一,紫色曾经位高权重一时,为帝皇龙袍的专用色,代表官运横通与富贵的色泽。

紫色也是道教尊崇的颜色,属于最高境界的神圣色彩,褥子,皇室代表天成,最高位的神仙,紫微星是天帝的居所,紫禁城为帝王的御殿,紫气东来则代表圣贤出现的预兆等,均充满了宗教色彩。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唐代是一个活泼开放,色彩缤纷的年代,唐人对迷人的紫色也非常的喜爱,紫色是唐朝公主指定的用伞颜色。而对于大家都熟悉的通天狄仁杰而言,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呢,曾经赐给他最高荣誉的紫袍、龟带,象征了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一些特点。

同样中文中描述紫色的词有红得发紫、紫的发黑这样的词语,前者是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的意思,后者就不属于美好的意思了。其实如果说到属于中国特色的紫色的话,有几个有趣的名字,值得我们去琢磨,比如说青莲紫,比如说藕荷色。青莲色是中国佛教特色的法衣之一,在整个清代的建筑装饰彩绘中,青莲色都是常用的颜色。

关于色彩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学习。这里是硕博心理,紫色心理学的知识就讲到这里了,再见~

色彩心理学 紫色心理学

参考文献:

1. 《色彩心理学》作者:作者:(英)孙孝华 等著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2. 《色彩的性格》作者:〔德〕爱娃.海勒 著 吴彤 译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3. 《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作者:(日)原田玲仁 著;郭勇 译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4. 《我最想知道的色彩心理学》作者(日)木下代理子 著;苏喆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8月

5. 《色彩心理学》作者:(日)藤沢英昭 滝本孝雄 著;成同社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5月

6. 《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作者(韩)金容淑 著;武传海 曹婷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1月

7. 《别笑,我是色彩心理学书》作者(日)石井亚由美著 高岚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